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闺绣 >

第3章

闺绣-第3章

小说: 闺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轿帘立马被人打起。薛愫看了一眼,是个干净清爽的丫鬟,是曾府里的人。薛愫记得,她是表嫂房里的红线。
  红线微微垂了头,伸手出去等着扶薛愫,薛愫略微的迟疑了一下,便将手递了过去。
  红线不禁的打量了薛愫一眼,梳着三丫髻,围着珍珠串,鬓边簪了一朵白色的丝绒花。淡藕荷银线绣卷草纹的杭绸窄袖褙子,水墨画的素白绫子裙。细挑身材,娉婷袅娜。原本就一等的容貌,被这淡衣素服衬得更加的清丽脱俗。红线暗赞:可真是个漂亮的人物!
  这里闻莺才赶着上来要扶薛愫。
  鹄大奶奶正和范氏行礼。
  “大舅妈一路辛苦。”
  范氏第一次见到鹄大奶奶,只见她中等个儿,绾着堕马髻,左边的发鬓插着白玉鸳鸯鎏金银簪,右边则是三支雕花短金钗。柳眉淡扫,鼻如悬胆,丹凤眼,脂光粉艳,妩媚多姿。又见她戴着赤金的璎珞圈,桃红遍地金妆花缎的褙子,系着宝蓝色的撒花洋绉裙。
  看罢,范氏捏着鹄大奶奶的手又下细里瞧了一阵,不住的夸赞道:“哎哟,真是个标致的小媳妇。别说男人,就是我看着也怪爱的。”
  范氏向来是一张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得不得体。鹄大奶奶听惯了无数的漂亮奉承话,可范氏这一句,粗鄙无疑,鹄大奶奶脸上虽然堆着笑,心里却早已把范氏看轻了几分,只听得她笑答:“舅妈谬赞了。我们太太这几天一直念叨呢,说算着日子也该到了,每天都要遣了人去码头等。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接着薛愫姐妹们相继见过,鹄大奶奶先看了看薛忆,又看了看薛愫,拉着薛愫的手也不放,便说:“走吧,我们去见太太。”
  重回曾家,薛愫却心中多了一份感慨。高出院墙的梧桐树绿叶如荫,垂花门上的颜色看着像是才新漆过,很是华丽。仆妇们身上的衣服穿戴也都还富贵。
  这时候的曾家哪里会想到三年后就一落千丈呢。薛愫那双看透了一切的眼睛清澈明亮,又带着一丝的不忍。
  她只顾想着心事,以至于鹄大奶奶和她说什么,薛愫也没听明白,还是闻莺小声的支会道:“小姐,大奶奶问你话呢。”
  鹄大奶奶却是一脸的不在乎,明媚的笑道:“二妹妹一路坐船辛苦,这里好不容易到了。太太早就吩咐预备好了屋子给妹妹住,等妹妹歇息好了,我带着妹妹好好的转转。到各处认认门。”
  薛愫有礼含笑道:“劳烦大表嫂了。”
  进了垂花门,便是一个宽敞朗阔的院落,墙根下种了不少的梧桐树,西边是抄手游廊,站着三五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见客人来了,都住了说话声,垂首恭顺的站好。
  薛愫对这里早已了如指掌,到是新到的范氏和薛忆母女俩很是新奇,两眼四处乱看,心中又不住的惊讶,曾家果然是富贵人家。
  过了穿堂,便是姑母薛太太住的明晖堂了。正面五间上房,左右配着厢房。下面的屋子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住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丁香树,一株紫丁,一株白丁,如今正赶上花期。只见一树树的繁花热烈的绽放着,那香气久久不曾散去。
  两个年轻少女先迎出来了,一个着葱绿色的比甲,一个着丁香色的比甲,两人皆穿金戴银,遍身绫罗。葱绿色衣裳的叫玉针,丁香色衣裳的叫璎珞。
  “舅太太和小姐们总算到了。我们太太眼睛都要望穿了,快里面请。”
  众人簇拥着,进了明晖堂的花厅。才一进门,就见当地站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绾着一窝丝,结着特髻。戴着八宝福寿的长簪。一身明褐色的氅衣。白净丰润的脸庞保养得宜,看上去是刚刚三十出头的样子。
  见他们进了屋,薛太太就再也没忍住,上前拥住了范氏,又是喜又是忧:“二弟妹,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范氏也含笑着与薛太太见了礼。这里薛忆和薛愫两姐妹纷纷给姑母行过了礼。薛太太先看了看薛忆夸赞了一回:“都是大姑娘了,好久不见,还真不大能认出来。倒有几分像二弟妹年轻时候的样子。”接着又去看薛愫。
  薛愫一身装扮,让薛太太想新故不久的三弟,眼泪就再也止不住,搂着薛愫道:“好个可怜的人,想着你爹爹辛苦半辈子,这才升官没几天,以后就苦尽甘来了,没想到他福分竟那么浅。”
  被薛太太这么一说,薛愫也忍不住落泪,但也强撑着去劝慰姑母:“姑母,这就是命呀,怨不得谁。”
  范氏也拿着帕子拭泪,或许她也想起了已故的丈夫。屋中所见之人无一不掉眼泪的。
  还是鹄大奶奶在旁边说:“太太您还病着呢,大夫吩咐过切勿太动气,养息身子才是要紧。”
  薛太太哪里忍得住呢,当初一母同胞三姐弟,她是家中的长女,如今两弟弟却走在了她的前面,焉能不伤心。
  薛愫忙将后面的薛恒叫来给姑母行礼。
  薛恒有模有样的和姑母见了礼。薛太太看着唯一的侄儿只说好。
  这里还来不及坐,鹄大奶奶道:“该去给老夫人请安问好了。”
  薛太太这才缓缓的收了眼泪,勉强打起了精神,对范氏说:“你们是远客刚到,理应该去给老夫人行个礼。”
  (新书求支持,求收求推!)
  

第五章 安顿
更新时间2014…11…24 11:42:11  字数:2217

 这里薛太太和范氏说着话在前面走着,薛忆有些胆怯,默默的跟在身后。鹄大太太在最前引路。大家齐往秦老夫人的院子走去。
  这位秦老夫人生了两儿两女,长子曾谕,前朝的大学士,五十六岁就以身体欠佳致仕,如今一心只炼丹药,想求不老仙方;次子曾谱便是薛愫的姑父,也是一介大儒。还有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
  秦老夫人如今年事已高,府里的事高兴时过问两句,其余时候都交给了两个儿媳打点。自己做个老善人,持斋礼佛。
  一行人穿过了罩楼,往西行了一段路程。
  薛太太一路上正和范氏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的让鹄儿媳妇给收拾了一处清静的院子,也有十来间,给你们住。都是一家人,也别客气,缺什么,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和鹄儿媳妇和我开口。”
  范氏笑道:“大姐费心了。”
  薛太太叹道:“如今我娘家人就只剩你们几个了。大家相互照应着也是应该的。将来大姑娘和二姑娘的大事都在我身上。”
  范氏一听这话心里更是喜欢,有了曾家这棵大树依靠,她家忆儿以后不愁没有好人家。因此更一心想要巴结好这位姑姐。
  说话间,就已到了秦老夫人住的沉心居。早有仆妇通报,一会儿就有丫鬟迎了出来:“老夫人听说远客到了,正高兴着呢。快快里面请吧。”
  沉心居是处僻静偏安的地方,妆饰也比明晖堂那边低调许多。院子里栽种着栀子,也赶上了花期,开得正好。画廊下挂着各式的鸟雀,有丫鬟正忙给鸟雀们添食喂水。
  见他们来,早有丫鬟替他们打起了湘妃竹帘。
  众人挨身进去,薛愫瞧见了坐在紫檀雕花软榻上的老妇人,满头银丝,戴着福寿金簪,围着绣花眉勒上面嵌着枚祖母绿的宝石。榻前立着两个丫鬟,一个贴身服侍的老妈妈。
  秦老夫人年过古稀,身子还算硬朗。保养也得宜,看上去不过六十几的样子。房里服侍的丫鬟婆子一大堆,加上两个儿媳妇也还算孝顺。诸事遂心。如今只管颐养天年。
  薛太太和鹄大奶奶两婆媳先行了礼,薛太太笑道:“老夫人,我娘家的弟妹、侄女儿们过来了,给老夫人请安。”
  当下立马有丫鬟拿了几个蒲团过来,众人行了跪拜礼。
  秦老夫人含笑道:“亲戚家都是一样,嫂子、侄女儿们也别太拘束。”
  又让跟前的丫鬟沉香给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一份见面礼,两人皆是一支金簪,一对宝石戒指。又给薛恒赏了一盒御墨,一对宫制的荷包。
  这里见过了秦老夫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怕扰老夫人清修,也不便多加惊扰,便回了明晖堂。
  “我让你给两个妹妹做的衣裳如何呢?”
  鹄大奶奶笑答:“正等着太太过去选料子呢,量好了两个妹妹的尺寸,就让针线上的人去做。”
  薛太太点点头,又见范氏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半旧不新的,样式也是早些年的样式,虽然是个**,但也穿得太寒酸了些,有些不忍,便悄悄的告诉跟前的玉针,让她选几套自己不大穿的衣裳送给范氏。
  这里又给薛家人安排了一处院落让他们居住。
  分派完毕,薛太太问道:“淑苓怎么不见?”
  鹄大奶奶笑道:“妹妹病着呢,只怕这时候还没起来。”
  薛太太闻言叹息了一声:“她也是个不牢靠的,病灾又多。请了大夫来给瞧了没?”
  鹄大奶奶道:“请了王大夫来看过了。”
  这两日忙碌,加上薛太太本身不大利索,倒疏忽了。
  听着淑苓的名字,薛愫眉头微蹙,这个前世与她交好的姐妹,最终命运也不如何。曾家要许给沈家的人便是她。
  也就是说这一世能说服姑母收回这门亲事,曾家或许就不会遭受变故了。只是要让她如何开这个口。
  薛太太给他们居住的院子叫敷春堂,院子里种满了西府海棠,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据说当初曾是曾老太爷的一处内书房,又与二房这边的房舍相连。后来曾老太爷仙逝后,分家时自然就划给了二房这边。后来一直闲置着,还当过一段时期的库房。如今薛家人过来了,便收拾了出来,让他们在此居住。
  青棠居一共十来间屋子。北面一共五间,给了范氏母女,南面的五间,自然留给了薛愫姐弟。东面有两间屋子预备做厨房。以后自己开伙也是方便的。薛太太说,恒儿现在还小,暂且让他住在这里,等大些再单独给他腾挪屋子。
  在曾家就这样住下来了,奔波了好些天,薛愫身子着实疲乏,看了会儿闻莺和晚霞收拾箱笼,便说要去躺躺。
  这里闻莺将那口小官皮箱提了出来,笑问道:“小姐,这个看放在何处?”
  里面是母亲留给她的东西,上一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古宜的魔爪,如今她死也要守住母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想毕便说:“放我房里吧。”
  薛愫躺在拔步床上,眼睛却盯着那一扇扇关闭的窗户。光亮通过高丽纸透了进来,不是太明亮。她在枕上自思,这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若是保住了曾家,那么她是否就能无忧。可曾家毕竟不是薛家,和自己有亲的只有姑母。总不可能在此处呆一辈子,还是得寻一个长久的法子才行。
  这边闻莺和晚霞忙着收拾东西,范氏那边的小丫头翠珠走了来和闻莺道:“我们奶奶说要选个日子设了酒宴款待府里的太太奶奶们,问二小姐凑银子。”
  闻莺皱眉道:“这不是到么,就虑起这个来了。我们小姐才睡下,回头再说。”便打发翠珠去了。
  晚霞咂咂嘴:“我们房里的好东西他们那一房就占了一大半,如今又回头问我们姑娘要钱。以前奶奶房里的一个玛瑙折腰碗好些天没见过了,找了好些地方也没找着。只怕也是被他们那边的人给拿了去。我们瞒着小姐没说,想来小姐也是明白的,只是没有向他们要过。”
  晚霞的言辞里多有不甘。闻莺却平和的和她开解:“小姐心里明白不和他们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