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鱼跃龙门(重生) >

第22章

鱼跃龙门(重生)-第22章

小说: 鱼跃龙门(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天之后,赵祁海再次找到了李鸿过,这次他是偷偷找的,避过了赵庆诚,一脸笑意地对他说道:“李少爷,屋子、铺子都给您买好了,您清点一下吧,如果有需要,老奴再带您去看看实地!”

    李鸿过看着厚厚的一叠房契心中一惊,一张、两张。。。。。。十张,而且并不是他想象中的二进、三进的小宅子,每一座都是至少四进的大宅子!而且这些宅子里面他有些有印象,并不是荒废了多年需要好好休整的宅子,是那种经营得很好,直接就能搬进去入住的宅子!甚至有些宅子的前面还开了客栈、商铺等等,是立时就能有收益入账的那种宅子,根本不用等他一年之后再去进行倒卖!

    李鸿过一惊,问道:“赵管家,怎么这么多?”

    赵祁海说道:“嗨、李少爷,京城地价贵,可那也仅仅是内城!外城的地就是白菜价!您给我的11500两银子我都没有用尽,还给您剩了1500两呢!”说着他就将1500两的银子也交给了李鸿过,继续说道:“李少爷,这可是碰巧了,我到牙行里面遇到了老爷的一个老熟人,他们看着老爷的面子给了您一点儿折扣,这不,就多买了些吗?如果不是看在老爷的面子,可能只能买得来8座宅子,可是现在就多了两座,就是说那个人给您打了个八折,也不算个什么事儿!”

    李鸿过毕竟不是真的不同俗务,听得赵祁海这么说就明白了——必然是赵志刚在里面贴补了!

    他知道赵志刚对他好,可是这样贴补也过了,他本是不想要这些宅子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现在将这些宅子还给赵志刚,是赵志刚说不定就把这些金蛋给转手卖了,倒不如就用自己的眼光为赵志刚谋利一回。

    赵志刚这么贴心地对他,不管是看中他的才华也好,还是为了自己的二儿子而补贴李家也好,总归都是李家天大的恩人,这辈子还是还不清了,也只能尽量多的回报他了。

    于是李鸿过也不避讳是晚上,亲自找到了赵志刚作了个揖,说道:“多谢学正大人帮扶,小生感激不尽!现在小人身处微末,蒙学正大人如此赏识,实在是心中有愧!只能日后不断苦读,必成就一番大业报答于学正大人,不负学正大人此番苦心!”

    赵志刚闻言之后满意地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勉励了李鸿过几句。本来他已经有些动摇了,可是李鸿过此番的作态又打消了他的那些负面看法——此子一点儿也不为那么几万两银钱所扰,而且向自己表了一番他必成大业的决心,的确是个胸有丘壑的人。

 第27章 泽哥成亲

    第二十七章泽哥成亲

    转眼间,就到了赵庆泽成亲的日子了,当日里赵志刚家张灯结彩、热闹非法!他的哥哥赵志远自然也带了厚礼、带着全家一起过来做客。

    在赵志刚认识的这一辈人里面,最有出息的就是赵志远了,目前为止官最大的也是他,所以在他们这一辈的那一桌酒席上面,赵志远无疑是最闪亮的那个。

    赵志刚心中于是有点儿酸酸的,明明今天是我的主场,怎么感觉大哥才是最开心的那个?而且听他和泽哥儿说话的那个口气,看看泽哥儿和他说话时候那个恭敬的样子,泽哥儿从来不对我这么恭敬!

    赵庆康也很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这辈子都很得意,各种都比别人强,除了一样——就是儿子没有别人厉害!

    是的,自己这个病秧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虽然年纪比起泽堂哥和诚堂哥来说小不了多少,但是成就却却不知道被他们落了几条街了!

    不过他转过头去看了看和自己坐在一桌之上喝闷酒的赵庆诚,忽然也觉得没有那么心烦了。

    读书再好又如何,按道理来说,泽堂兄比诚堂兄大了一岁,他们的成绩差不多,可是人人都夸泽堂哥是神童、是天才!恨不得把他夸到天上去!可是有谁敢在公开的场合这么夸奖诚堂哥的?

    现在差别更是大,泽堂哥娶了这么一个大家闺秀做媳妇儿,可是诚堂哥呢?只能娶那样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做妻子,父亲还不是一句话都没有说,根本就没有管这件事!

    如果换成是泽堂哥,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事情来?当初二婶因为溺爱泽堂哥,在他面前说了些坏话,想让他恨上诚堂哥和他姨娘,父亲一句话就插手了他们家中的事情,非得让二叔把泽堂哥和诚堂哥搬到赵氏族学里面去居住,等闲不让他们回家,不让泽堂哥受他娘的影响,不让他养成刻薄寡恩、心胸狭窄的性子。

    那个时候父亲管过二叔的看法么?而且也根本没有任何避讳的就插手了二叔家里的事情了。可是现在诚堂哥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父亲一句轻飘飘的“他们的家事我们外人不便干涉”就揭过去了,根本不管诚堂哥的死活。

    所以即使书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没有托生在一个好娘亲的肚子里,什么也都是白搭。

    想到此处,赵庆康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又暗叹到,幸好自己的父亲是这么的看中嫡庶之别,一直没有要庶子,否则自己和母亲在家中就难熬了。

    自己是这么一个病弱的样子,功课也不长进,如果家中有着诚堂哥那样一个优秀的庶子,母亲和自己哪里还能有立足的地方?

    赵庆康也知道自己的母亲正在为自己物色妻子了,希望能留个后,自己这副身子还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呢。今年自己死命挣扎着也考上童生了,就算日后再没有寸进,至少也进入了“士”的阶层,和的人家联姻也不算丢人了。

    当然,那些真正的大家闺秀估计是看不上自己的,只是,不管怎么样说的人家都不可能差了去。只要能给自己家里生了孩子留了后,就算自己日后撒手去了,她在赵家里的日子也绝不会难过的。

    只是,赵庆康毕竟是男子,对于女子们的心思猜得不透,他觉得自己家世好,是个香饽饽,但是其实条件稍好一点儿的女子都不会愿意嫁给他,他在别人的眼里还不如赵庆诚有吸引力!

    大秦朝里面将各个世家大族拆分成各个小家庭,虽然还有一些联系,但是儿女的亲事完全是由他们的亲生父母做主的,什么爷爷奶奶、大伯二伯、大婶二婶之类的,全都沾不上边!孩子的亲生父母们都是过来人,哪里不知道人比家世重要的这个道理,哪里能轻易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这么一个病歪歪的人?

    所以,能拿到他母亲那里的不是一些庶女就是一些小户人家的女儿,他的母亲没有一个看得上的,总觉得委屈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要不然,他儿子都考上童生这么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有给他将亲事定下来呢?

    赵庆康看不起赵庆诚,虽同坐一桌却不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话。赵庆诚又何尝看得起赵庆康?在他眼里,自己这个堂弟简直是太拿不上台面了。比起自己的哥哥赵庆泽那是差了不知道几条街,也难怪伯父会对他比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其实,赵庆康就连自己未来的小舅子李鸿过都比不上。

    说起李鸿过,虽然是赵庆诚未来的小舅子,但是毕竟是“未来的”,现在还未过了明路。再加上赵庆诚本身都在赵家里面没有什么地位,他的小舅子又能被人看中到哪里去?

    虽然赵志刚安排了下人们一定要好好招呼李鸿过,可是他的这些族亲们哪个不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物?哪个看得起李鸿过这样的小小童生?

    李鸿过却也不愿意看他们的脸色,匆匆的送了礼物吃了几口席面就离开了,根本没有留在后面喝酒。

    他送的礼物是价值50两银子的好墨。对他而言,花50两银子去淘这样的好墨出来送人简直是太奢侈了,以前就连他的上司过寿或者娶儿媳他都不会送这么重的礼,都是5两到10银子搞定。可是赵庆泽相交的都是些豪门世家的子弟,相比之下他送的礼物也不值什么钱,甚至有些寒酸了,于是虽然赵庆泽高高兴兴地收了礼物,可是别人对他却更加看低了。

    李鸿过也被他们的礼物标准惊到了,一般都是500两的礼物,少的也有300两,这可是够他们一家四口一年的嚼用了啊!如果随便随个份子都要这么多的话,他的日子肯定过不下去。

    于是他想了想就淡然了,有多少能力就送多少礼呗。反正他知道,就算是他咬咬牙狠狠心,送赵庆泽一个500两的礼物,赵庆泽和他的关系还是原来那样,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何苦呢?

    对于收礼的人来说,500两的礼物盒50两的礼物差不多,可是对于送礼的他来说,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可不愿意打肿脸充胖子,他现在手头上只剩下2000两银子了,还要给姐姐买首饰置办一些别的嫁妆、家具呢,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挥霍。

    话不投机半句多,虽然他住在赵家院子里面,但是却在赵庆泽的婚礼当日早早就去休息了,不愿自讨没趣。同时他心中下定决心要加快房子的休整进度,估计三天后方夫子就会带着女眷们过来了,到时候一定要把家里收拾得像模像样的,让大家高兴高兴。同时,也能从赵府里面搬出去。

    李鸿过所料不差整整三天以后,方常庆就带着李蔡氏、李徽、李妍、方宝英等人到了京城了,根叔、根婶和李梅留在永平县城里面守家,李茂祖也被留下家里看书了。

    李鸿过已经正式和李蔡氏说了解除根叔一家奴籍的事情,并且给他们分些田地也好自己谋生,李蔡氏同意了,但是和根叔根婶说了之后,他们却始终不同意。他们跪在地上恳求李蔡氏不要赶他们走,他们觉得自己忠心耿耿,实在做不来背主的事情。

    李鸿过说了很多,为了李茂祖和李梅的前途好,他们也该解除奴籍,不然李茂祖永远博不到一个好的出身,甚至连童生试都没有资格去参考!

    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老两口犹豫了,最后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先让李茂祖念念书,脱了奴籍去参加考试,如果到了20岁还考不中的话,赶紧放弃,继续给李鸿过签订奴籍,给他当管家。

    至于他们老两口和李梅,生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坚决不取消奴籍!

    李鸿过点了点头,他知道李茂祖头脑很灵活,现在年龄也不大,拿着自己那些童生的笔记看着,日后考上一个童生也不是不可能的。

    等到李茂祖考中了、当官了,根叔根婶就会觉得自己的奴籍妨碍自己的儿子了,那个时候他们自然会答应放弃奴籍的。反正奴籍又不是一个好东西,哪有人死抱着不放的。

    于是在方常庆一行人等到了京城的时候,在李鸿过一拍脑袋才发现,自己光忙着休整房子、置办家具了,一个下人都没有买!再加上根叔根婶他们一家都没有过来,李家一个可以指使的下人都没有!

    没有办法,只能先用着方家的下人了!赶紧联系人牙子让母亲和姐姐们好好挑几个,然后签下死契。

    签死契的仆人们会更加忠心一些,而且犯了错比较好处置。同时李家也不是心狠的人家,不会草菅人命的,也可以用根叔根婶的例子激励他们,如果他们忠心耿耿,日后可以开个恩典让他们的子女也脱了奴籍去念书,甚至将他们自己放出自由身去,让他们也有个盼头。

 第28章 李母训女

    第二十八章李母训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