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江湖奇情录 >

第82章

江湖奇情录-第82章

小说: 江湖奇情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太宗的谋臣徐茂功之孙徐敬业出生之时,徐茂功观其面后叹道:‘灭族之祸,必是此孩’,于是家人多次置之野外而不死,徐茂功叹曰‘天数既定,不可改也’,便任其成长,后来他的预言果然没错,武则天登基后,徐敬业起兵反唐,兵败被杀,株连了九族。”那道士见杨聪默不做声,又道:“远的不说,南宋末年,有一测字的高手叫谢石,在临安城里颇有名气,宋高宗闻之不信,便偷偷微服私访,高宗顺手写了个‘问’字,谢石见了又请他写了一个字,高宗便在地上信手划了一个‘一’字,谢石连忙跪下谢罪道:‘左看是君,右看也是君,土上加一横便为王,定是君王驾到无疑,吾王万岁万万岁’,宋高宗听了大为折服,便写了一个‘春’字问天下政事,谢石道:‘此字不妙,乃秦字压日’,而此时正是奸臣秦桧当朝,一言而中。”那道士朝杨聪笑道:“历览前代诸朝,高明的星相之士数不胜数,客官怎么能出此言呢?老道虽不才,却也略懂一二,客官不妨试试?”

杨聪想了想:算一卦也无妨,反正闲着也无事。便道:“那就算一卦吧!”那算命的道士问道:“客官是看相还是测字?”杨聪心想:这测字倒简单。便道:“就测个字吧!”那道士道:“那就请客官写一个字吧!”杨聪想了想,便顺手写了个“青”字,心想:看你怎么说法?他这次是为了上青城山而来,因此便写了个青字。那道士看了看,道:“青字加水为清,说明公子是乘船而来,青字在纳甲中方位属东,说明公子是从东边来,而青字属木,属青龙,龙形即山也,公子是为了去青城山,对吧?”杨聪听了暗暗吃惊,点头道:“不错,那先生你测个吉凶如何?”那道士道:“若问姻缘,那倒是好卦,青字加人乃倩,说明公子已经有了命里的意中人,但若问吉凶,却是个下下卦。”杨聪见那道士直摇头,便笑道:“先生不妨直说。”那道士道:“这青字拆开来上头是生字少了一起笔,说明公子这一行有凶险啊!但下面乃是月字,月乃朋字的一半,说明公子有半个朋友相帮助,但这青字上头拆开来是一土……即坟之意也!公子虽然有半个朋友相帮助,但还是小心为好啊!”杨聪付了卦钱谢了他,便离开了那摊子,心想:这算命的八面玲珑,多不可信,那有半个朋友的?便不放在心上,他游览了一会儿白帝城,便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船继续向西而行,过了两日便进入了岷江流域,这岷江流域有两座著名的山,一座是青城山,另一座是峨眉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峨眉山位于大渡河与岷江的交汇处,而青城山位于岷江的上游,位于成都附近的灌县,背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四周密林青翠,岁寒不凋,诸峰环绕,形状如城郭,故名青城山。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叫张陵,曾在此设坛布道,入教者只要交纳五斗米即可,人称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修炼长生不老为宗旨,后称道教,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那时候青城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魔王,带领妖魔鬼怪在这里居住,专门残害百姓,张天师便大施展法力,召来雷公电母轰击群魔,魔王移来大石头挡路,张天师挥剑猛劈,石头裂开成三块,这就形成了现在的三岛石,也叫降魔石,魔王见状便逃跑了,张天师紧追至后山,以画符的朱笔掷向魔王,笔锋所向山石顿开,形成一条深20丈、宽6丈的大槽,从山顶裂到山脚,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掷笔槽。那魔王不敌张天师,走投无路,只好降伏,从此百姓安宁,张天师在此创立了道教后,便羽化成神仙了。从此,道教在青城山上兴起,青城山有36峰,道观林立,有70多座,号称道教的“第五洞天”,后来青城山上道教的道士渐渐开始习武,便逐渐形成了江湖中的一个门派——青城派,青城派代代据守在这青城山之上,这青城派因为是道教的继承者,因此青城派都是道士。青城山上的古常道观俗称天师洞,是张天师最初设坛布道的地方,隋朝时开始兴建大殿,初名为延庆观,后改称为古常道观,是青城派历代掌门居住的地方。这古常道观建立在三层的高台之上,随地势起伏而建,最顶层是天师殿,供奉着张道陵的塑像,中层是三皇殿,供奉着轩辕、伏羲、神农三皇的石刻造像,下层是三清殿,供奉着灵宝道君、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这三清殿前的大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副对联所说的含义就是道家修炼追求的最高境界。

杨聪下了船,径向青城山而去,只见群山巍峨,古常道观等大殿掩映在绿树丛中,远远便见飞檐翘角和画栋雕梁,古常道观雄踞在高台之上,气势宏伟。杨聪来到青城山脚下的路口,见上山的路无人把守,便感到奇怪,这青城派乃江湖中十大门派之一,上上下下近千人,怎么竟无一人据守路口呢?他沿着山路的石阶而上,刚走了十多米远,便突然闻到一股血腥的气味,那气味随着风飘来若有若无,杨聪凭着嗅觉判断出是人血的气味,于是便沿着风飘来的方向往旁边寻去,他刚转过一块大岩石后面,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两个年轻的道士僵卧在那岩石的后面,杨聪连忙翻看了那两个道士的尸体,见这是两个年纪约二十岁的年轻道士,喉咙均被锋利的刀剑割断了,鲜血刚刚凝结,看来刚遇害不久,看那两个道士的神情安详平静,竟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凶手杀死了,到死时还没反应过来。杨聪从这伤口便判断出凶手出手极快,武功极高,而且极其狠毒,一招便致人于死地。杨聪想:看来青城派是来了劲敌了。杨聪便连忙展开轻功向山上奔去,他刚上到十多米远,又见两个道士倒在路旁岩石的草丛里,也是喉咙被人割断而死,死时的形状大致跟刚才的两个道士一样,他连连往上奔去,到半山腰之时,竟已经发现了十多个道士的尸体,有的人是被利器所伤,均是被锋利的剑一招割破喉咙致命,有的是被掌力所伤,那中掌的地方掌印墨黑如炭,似乎被火烧过一般,单从这掌印来看,便知道这凶手武功之高,而且多是铁砂掌之类歹毒的掌力所伤。看来这些道士均是在仓促之间被人突然袭击而死,并无多大反抗的痕迹,显然这凶手的武功奇高,而且不只是一个人所为。杨聪心想:这青城山上毫无动静,难道上面也遭到了不测?于是他便加紧脚步向上奔去。

杨聪刚转到一个大路口的岩石前面,突然,那岩石后面冷不防刺出了一剑,杨聪此时早已有了防备,便一缩身子躲过那刺来的长剑,右手顺手反手一掌击出,正打在那握着长剑的手上,只听见一声低声地惨叫,接着便见一个身子撞到了后面的岩石之上,那脑袋正好撞到了岩石之上,顿时毙了命。杨聪感到奇怪,这凶手怎么这么不禁打?他刚才这一掌也只是用了三成的掌力,意在震开那偷袭者的长剑,还以为必有一番恶斗,因此他早就运气在手,准备与那偷袭者搏斗。杨聪连忙跃到岩石后面一看,顿时又惊呆了,只见那被自己打中的竟是一个道士,而且那道士约三十岁年纪,黑须白脸,穿着与刚才山下死去的几个道士一样的道袍,他便知道是自己失手误杀了人,杨聪连忙跃到那道士的面前,只见那道士的脑袋已经被岩石撞裂,鲜血直流,他连忙一搭那道士的脉搏,却早已气绝身亡。杨聪正惊魂未定之时,突然听见山上一个颤抖的声音大声叫道:“杀人啦!杀人啦!快来人啊!”杨聪听了吃了一惊,连忙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的小道士吓得面无血色,正沿着石阶连滚带爬地往上逃,还不住地回头看看杨聪,生怕他追上去,杨聪见了心中暗暗叫苦,知道那小道士正好看见了刚才发生的一幕,于是他便站起来朝那小道士大声喝道:“小师父!快回来!你听我解释!”那小道士早已吓破了胆,哪里还敢停住,他见杨聪站了起来,还以为杨聪也要杀他,更是没命地往上奔,口中还不住地大声叫道:“杀人啦!救命啊!快救命啊!”杨聪眼见那小道士爬上了十几米高的石阶,奔了一百多米,转眼消失在树木丛中不见了踪影,杨聪知道无法找到那小道士回来解释了,便只好叹了口气,心想:等一会儿我向这青城派的人解释清楚就是了。但杨聪见那道士死得蹊跷,只被自己轻轻打了一掌,而且又不是打在要害之上,便撞死在岩石上,颇令人费解,于是他便蹲下来仔细地查看那道士的尸体。只见那道士的喉咙上也有一道伤口,显然是利器所伤,只是浅一些,杨聪顿时明白了,原来这个道士与山下死去的道士一样,早已被利器伤了喉咙,但这道士的喉咙伤得不深,也许他只是一时昏了过去,并未马上死去,之后他又醒了过来,想来喉咙被割,无法出声示警,便挣扎着往山上爬去,想上山报信,但他流血过多,身体虚弱,只爬到了半山腰,便见杨聪上了山来,他以为杨聪就是那凶手的同伙,便藏在岩石后想偷袭刺死杨聪,但他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因此被杨聪的掌力轻轻一撞,便被震飞撞到了岩石之上,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正文 第四十五章 青城蒙冤(中)

第四十五章青城蒙冤(中)杨聪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后,便朝那道士拜了拜道:“道长,我一时失手误伤了你,你放心的去吧,我定会查出凶手替你报仇的。”杨聪把那道士安放好后便往山上走去,心想:等一会儿我见了玉虚真人便向他解释清楚这原因,想来他乃一代掌门,不会如此蛮横不讲理吧,于是便放下了心来。他刚走了一百多米,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听见一声苍老的声音喝道:“站住!你是何人?为何闯上我青城山上来?”杨聪抬头一看,只见十几个道士正奔下山来,领头的是一个老道士,那老道士年纪约六旬左右,道髻高挽,身材矮小,面黄如腊,两眼精光闪闪,扁鼻子,颔下银髯垂胸,手持着一柄长剑。杨聪正想通报自己的姓名,那老道士旁边的一个小道士突然指着他道:“师公,就是这恶贼杀害了二师叔!”杨聪仔细一看,便认出那小道士正是刚才逃上山去的那个小道士。那老道士转头对那小道士问道:“明月,你看清楚了么?”那小道士指着杨聪道:“就是他!师公,我亲眼见他朝二师叔打了一掌,二师叔就撞到了岩石上死了。”那道士听了便朝杨聪一指,喝道:“给我拿下这恶贼!”几个道士听了便提着长剑朝杨聪刺去,另外几个道士与那个小道士便从杨聪的身边奔过朝山下奔去,杨聪一边躲闪一边道:“且慢动手!道长请先听晚辈一言。”那老道士冷笑一声道:“我派弟子亲眼看见你杀害了我青城派弟子,难道你还想狡辩么?”杨聪一边闪那几个道士的进攻一边道:“不错,那位道长确实是再下刚才失手所伤,但这其中却有隐情……。”那老道士正待要发话,只见一个年轻的道士奔上山来,气喘吁吁地朝那老道士道:“师父……不好了!山下把守路口的众师兄弟均被这恶贼杀了!”那老道士听了顿时面露杀机,喝道:“好奸贼!给我把这恶贼拿下!”那几个道士听了,便连忙向杨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