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

第20章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第20章

小说: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约国方面会对发生在俄国的动荡作何反应呢?美国人完全没有准备,法国人还在舔舐他们自己的伤口。意军在8月发起了第十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在的里雅斯特北面的贝恩西查台地(Bainsizza plateau)向前推进了5英里,但造成了两倍于奥军的伤亡,于是意军停止了进攻。只有英军还有力量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在1917年夏天,他们确实在佛兰德斯地区取得了进展。英军的行动与俄国局势有关,也与美国人有关,因为英国人总的目标是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欧洲的战局搅乱之前,赢得战争并推行一种英国式的和平。劳合·乔治出任首相后命令避免军事冒险,但在实际过程中又听任其发生。“帕斯尚尔(Passchendaele)”已载入历史,这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坐落在当地具有一定战术价值的一条山脊上。在3个月的战斗、造成40万人员伤亡之后,英军占领了这个村庄。这或许是英军战略行动的最小目标'85'。

黑格将军确实一直渴望英法联军能够在佛兰德斯地区取得进展,这种想法本身也合情合理。伊普尔突出部不易防守,由于德军占领着梅西讷岭(Messines ridge),能够从他们那一侧向伊普尔开火,造成英军每周有7 000人伤亡,这还是“正常损耗”。伊普尔离荷兰边境并不远,换言之,如果能够占领比利时沿海地带,就能够解决掉泽布鲁日的德军潜艇基地。英军的计划本身不是无的放矢,而且现在,他们在利用炮击松动敌军防御方面,已有了大量的经验,此外,他们还拥有数百万发炮弹。但英军要发动攻势的整个地区,被称作低地国家,这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因为这个地区形成于海上,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如果炮弹击穿地表在地下水中爆炸,就会出现泥浆。如果遇到持续的降雨,当地就会成为一片沼泽。

和往常一样,最初的成功往往会把将军们诱进灾难之中。在一场史诗般的持续奋战中,英军坑道工兵在梅西讷岭下面不断地进行挖掘,在坑道中埋下21个用来爆破的巨大地雷,塞满了100万吨炸药。军官们按照梅西讷岭的比例模型对步兵进行细心训练,而现场的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普卢默是一位小心谨慎、足智多谋的将军,他关注细节,没有浮夸的野心。6月7日,英军引爆地雷中的炸药,爆炸声震耳欲聋,伦敦都能听到。与此同时,英军大规模的连续炮击让德军的排炮黯然失色。德军随之瓦解并开始撤离,这样就把能够进行射击的高地让给了英军,英军到伊普尔的攻击路线更加安全了。但和往常一样,在取得最初的胜利之后,英军的进攻却渐渐停了下来,黑格将军又一次丢弃了已取得的优势。

当时,在英军发起下一轮进攻之前,出现了非常奇怪的间隔——一直持续到7月31日英军都没有发起进攻。在此期间,德军加强了防御:他们采用的方式令人畏惧和惊叹,十分复杂,这种方式在后来成为德军强化防御的惯用手段——在五六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地挖掘战壕,并用混凝土建造配有重机枪的“弹药盒”(英国人对这类防御建筑的称呼),这样就能够把各个火力点连接成一个对进攻者造成致命(和出其意料)的火力网。当然,这些防御方法需要一定的巧计。如果防守的前线过于脆弱,防御者可能会变得士气低落,他们会以为他们是人肉盾牌;如果防守的前线极为坚固,防御者会被密集的火力消灭掉——一般是复杂的轰炸(俄国人估算过,击穿一个金属障碍物,需要25 000发炮弹)。

在梅西讷岭战役和所谓的英军攻势,也就是“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之间,有7周的间歇,这意味着德军防御专家冯·洛斯伯格(von Lossberg)上校能够尽其所能地打造6个不同的防御阵地。最前面的阵地有3道防线:由充当壁垒的矮墙,而不是复杂的战壕组成,每道防线之间相距200码,配有几个步兵连。第一个阵地向后2 000码是第二个阵地,这里的混凝土“弹药盒”为支援部队提供掩蔽。而在两个阵地之间,则建有更多的“弹药盒”,并都配有重机枪。这些属于“前方战斗地带”。第二个阵地后面一英里是为预备队提供掩蔽的另一套系统。它后面一英里就是第三个阵地,洛斯伯格预料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会在此发生,因此,这里是“更重要的战斗地带”。

“第三次伊普尔战役”要比列宁曾写过的任何东西都更令英国的教育阶层感到不满。当时的降雨远多于平常。虽然从这个角度来说,黑格将军是运气不佳,但气象专家可能已经告诉他那些地区一定会下雨。最初的炮击开始于7月中旬,并持续了两周。这自然告诉了德军将会发生什么,因此,德军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发动进攻的9个师,面对着防御的5个师。天气非常糟糕,不可能进行空中侦察。“声波测距”,这种根据敌人火力的声波来探测敌人炮台位置的精妙方法,也无法发挥作用。“空前残忍的”炮击,并不十分精准——英军发射了430万发炮弹,但放在帕斯尚尔山脊后面的德军大炮,毫发未伤。面对攻击者从左路和中路的进攻,德军的64个据点仍然都完好无损。7月31日凌晨3:50分英军发起进攻,低垂的云雾预示着暴雨来临,遮蔽了正在升起的太阳。由于炮击摧毁了德军前面的几个阵地,英军步兵往前推进了一些,但并没有占领梅西讷岭和格鲁沃尔德高地(Gheluvelt plateau),中部和右侧区域才是英军必须占领的地方,那样德军炮兵才能不再持续拥有高地优势。由于天气的原因,“徐进弹幕射击”在许多地方丧失了效力,甚至都不能确定前线的位置。即便如此,第三次伊普尔战的头一天,也并非不成功,并不像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那样惨烈。由于在伊普尔突出部,要保全士兵生命已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如果战役的目标仅仅是占领伊普尔突出部周围的山脊,那么军事行动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黑格将军野心勃勃,渴望实现战局的突破,而且他像往常一样,让无法发挥作用的骑兵堵塞了军需补给路线。第五集团军的指挥官高夫将军也相信英军将豪迈地跃进。可实际上,这次战役转变成了英军在沼泽中艰难地行军。

在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其他任何战争中都最为反常的一件事。在战役的第一天,天降大雨,随后连下了7天。在整个8月,只有3天没有下雨。暴雨连连,降雨量竟然是这个月平均水平的两倍。重炮射击让情况变得更糟,因为战场和通往战场的道路都被炸成了泥潭。如果伤员从运送他们到后方的车上掉下来,就会淹死。一位战地救护车上的中士写道:“每个担架都需要6个人,其中的两个人忙忙碌碌,要不断地帮助其他人避开泥坑。在有些情况下,泥浆都没过了我们的腰。在有些线路………最强壮的人也要随时准备倒下。”而为了躲避德军的射击,即使把一樽最轻的大炮挪动250码,由于泥浆太深,也需要6个半小时。为了安全而匍匐进入弹坑中的伤员发现,下雨使得坑中积水不断上涨,他们能够预感到死亡的临近,预感每次一点点在上涨的雨水会淹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高夫将军发起的8月攻势,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可悲的失败。

黑格将军随后命令普卢默将军进行增援。普卢默将军坚决主张要在一定程度上巩固阵地,这曾被高夫将军拒绝。与此同时,普卢默将军还坚持“攻下和守住”原则。他提出只采取非常有限的军事行动,部队应该在设法实现开始设定的目标之后就加固阵地,而不是在超出炮兵的能力和准备之外再尝试进一步向前推进。另外,普卢默将军也非常幸运——天气变晴,地面虽然没有完全干透但也已经开始结实起来。在这一点上,高夫将军可一直好运连连。

在初秋时节,英军进行了3次有限的战斗,其中最著名的是攻占布鲁德塞恩德村。这3次战斗的特点是使用高度密集的徐进弹幕射击,保持弹幕刚好在进攻者的前面,且只打到他们前面1 000码处。与此同时,步兵在小心翼翼地跟进。这样的炮击粉碎了德军的反击,由于英军离他们自己的阵地并不远,所以可以指望得到还算不错的支援。面对英军的这种战术,德军毫无办法。普卢默将军的有限军事行动(像同一时期的贝当将军一样)取得了成功。但英军付出巨大的努力却只能控制3 000码长的距离。按这种速度,永远也不可能赢得战争。

黑格将军又开始做梦了。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确信德军的士气正在瓦解,他们很快就会成批地投降。于是,他命令普卢默将军继续进攻。正当此时,天又开始下雨。整个10月和11月的上半月,英军全力进攻帕斯尚尔这个微不足道的村庄,他们在泥浆中奋勇作战,最终占领了它——但所取得的进展只是建立了一个脆弱的突出部。而每个人都知道,如果遇到像以往那样猛烈的反击,英军就必须退出这个突出部。

在第三次伊普尔战役行将结束之时,终于有一位高级参谋来战场视察。当走近战场时,他竟潸然泪下,并问他的司机,“是我们把士兵们派到这种地方的吗”?而当黑格将军自己的情报主管警告他德军没有崩溃时,他倒是补充了一种极富个性的解释——这个主管是一个天主教徒,因此,他有可能是从那些不干不净的家伙儿那里得到的信息。不过,黑格将军至少确实对最终胜利抱有信心,就是说,他从未丧失信心。这一年是以预示着“一战”结束的大事件——康布雷战役——而收场。

在西线战场,坦克专家们的才智最终还是得到了承认。他们曾指出,如果在硬实的地面上并在真正炮兵的支援下,大批量集结使用坦克会取得出色的战果。在1917年,空中支援也开始变得重要,因为它能够迫使防御者无法抬头还击,抑或只能向别处瞄准——这是闪电战应用的开始。在1918年,这种战术将帮助作战双方赢得多场战役的胜利。此外,炮手们还有其他以前不能使用但现在可以使用的技术。大炮最重要的打击目标是敌人的大炮。在早些时候,炮手们要从空中或根据他们自己的大炮射程来确定敌军炮位,而用来攻击敌方大炮也必须进行校准。也就是说,要发射测距炮弹,可以确定敌方炮位,这样就不可能对敌方进行突袭。现在,通过空中侦察(这是更为专业的方式,使用严格的拍照技术),敌人的炮位就可以标在网格状的地图上,由此,用以攻击敌军的大炮就可以在理论上进行准备,而无须实际炮击来测量。换言之,在康布雷,英军成功地实现了突袭。11月20日,英军开始进攻,并迅速取得了胜利,部队向前推进相当大的距离,缴获了许多大炮,俘获了大批俘虏。在英国,教堂钟声齐鸣,庆祝胜利!但和往常一样,先头部队前进得过远,超出了补给线的范围,甚至进入毫无防守的空旷地带。而德军指挥官是一位能力超群之人,他依据东线战场上使用过的新方法——尤其是训练能够迅速移动、会用手榴弹和规避敌军据点的“突击队”——组织了一次反击。如果英军有预备队的话,那么他们本可以阻止住德军的反击,但英军根本没有预备队,帕斯尚尔战役中的一幕再次重现。

在10月下旬的同一时段,德军也曾采用新的作战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