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狂人 >

第74章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74章

小说: 重生之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我走的时候,这几个项目组的成果都已经出过了。这段时间最多消化那些成果,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投入到新的研究里面去,而且,这些人都不是我们系的。”

李建又仔细分辨了一下,电子工程洗的人一共就那么多,他在几个项目组都待过,虽然叫不上来所有人的名字,可是见没见过还是记得清的。

“林开合,我去问一下。”

闫立强在人群的最中间看到了被围住的林开合,那两个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似乎也是冲着林开合而去,只是林开合的神态有些拘谨,并不像是有什么准备的样子。

“我也过去。”

李建跟在闫立强挤出来的通道后面,晚走一步,那半人宽的缝隙就有可能被人堵住,身边的这些学生,似乎都很兴奋。

“静一静,静一静,林开合先生,请你谈谈你的感触吧,身为一名企业工程师,你是如何想到要跟华清大学搞合作,并利用华清大学的技术优势在金属材料方面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

两名记者中间,一个很有国字号主持人脸型的人挤了过来,他身后不远处还有两个人扛着在当时应该是最先进的大块头摄像机。

中央媒体,应该是晚上七点播放的新闻联播吧。

听到记者的问话,李建能猜出来大概,几个月前李建跟林开合因为生化设备制造的事情有过沟通,耐压低温材料对整个世界的制造业来说都是难题,国内更是一片空白,李建就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对林开合适当的提点,之后林开合总算是整理出来了一些成果,在胜利机械厂范围内进行实验,直到现在,那几个关键部件还没有造出来,可是并不耽误林开合的论文,在学术界产生影响。

国内跟国际上的学术界之间,交流最广泛的也就是华清,燕京大学跟科大等寥寥的几所大学,林开合取得什么成果,国内华清最先得到消息也合情合理。

尤其是林开合目前还是跟华清的材料系,机械系有合作的情况下。

“低温耐高压材料的制备,目前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且得到了国际材料科学学会的认可,《natrue》分别对两种材料进行了报道,他们从来不会同时对同一项研究进行报道,所以我就写了两份报告。针对目前取得的成绩,我想说一句话,感谢在我研究低温高压材料期间给我帮助的诸位老师同学,感谢给我提供研究方向的强华科技和华清大学,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但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在我进行研究时,屡屡给我指出正确方向的一个人,他的无私跟大公让我时刻不能忘记,我是一名中国的研究员,他的渊博和广袤,让我一直告诫自己是多么无知,他的眼光和远瞻让我知道,我能看到的只是未来发展的一小部分,我相信,今后在他的指导之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强华科技一定会在科技之山上越攀越高,跟我们合作的华清,在学术界,将永远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第一三二章 给钱不?

林开合起的调子很高,采访在记者满意的眼光之中热烈的进行着,他问了几次那个高瞻远瞩之人是谁,林开合都没有说,他记得李建的叮咛,而且,低温耐高压材料的专利注册,这次也用的是强华科技的名义而非李建个人。

学生们欢呼着,林开合口中的这个人应该即是华清之人,又是强华之人,而且林开合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曝光此人的身份,说不定就是那个学院的老教授,否则,这种光辉正面显示自己学术地位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曝光,搞学术研究的可能不为利益,但是他们很难不为名声所动。

如果名声来了还没有任何动作,只能是有顾忌,怕他们身兼华清跟强华两地的事儿被暴露出来,于是学生们一边欢呼,一边猜测那个人是哪位老教授。

看着那些自豪的如同自己获得了荣誉的学生,闫立强仿佛置身于欢乐海洋当中额一叶扁舟,别人不知道林开合说的那个人是谁,他可是太知道了,他去找李建的时候,有几次李建就当着他的面给林开合讲解超低温材料的制备过程。

转过脸去看了看李建,这个学生,自从上学的时候就与众不同,刚开始上体育课他不声不响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好像不合群的孩子一样,自己当时为了怕他心理有阴影,还经常去找他说话帮他开导,现在看来,自己就跟个傻子一样,一只翱翔九天的凤凰,能跟一群老母鸡在一起快乐的玩泥巴么。

李建被闫立强看的不好意思,“我对名声不感兴趣,我只喜欢利益,走吧,顾忌我给你预留的实验室如果再不去就快被人占了。”

这栋实验楼一共五层,大大小小六十个房间,一些大房间都已经被电子工程系的人占了当做实验室。而一些小房间则被锁了起来,留作备用,李建挑了一个五楼的朝阳房留了下来,专门给闫立强准备。这里将是强华科技软件部的发源之地。

“嗯,不错,怎么有这么多桌子,哦,你还帮我找了好几个学生,忘了忘了,你在燕京不是还有一台电脑,先拿过来吧。”

闫立强的那台286没跟他们一起走火车,单独装了箱子跟着九十九军来燕京开会的汽车一起过来。

“你先坐,我去帮你找人。”

李建出门而去。小型设备跟不需要大型设备的实验室设在五楼,是因为没有电梯,搬运大型设备不方便,现在条件所限,不能安装电梯。将来新建强华实验大楼的时候,一定得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到了光通讯项目组,刚推开门,就看到整个项目组的同学都在,而且气氛似乎跟外面的热烈不大搭调,好像有些凝重。

导师姜思成站在最前方,手里拿着一根石英纤维。正在训话,

“搞研究的就要脚踏实地,你们光看到人家搞出来了成果很风光,有记者拿着照相机咔嚓咔嚓,还能上科学上自然,可是你们看到人家低头研究的时候了么。你们看到人家不眠不休的趴在实验台上看数据搞分析了么?没有无根之木,没有空中楼阁,所有的事情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完成的。”

姜思成举起手中的石英纤维,

“就算是我们系里的天才李建,你们觉得他一拍脑子就能提出来这种加稀土的光纤?这需要多少材料学方面的知识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现在做的课题。如果投到科学,投到自然,你们觉得会不会发表,会不会引起世界轰动,要做就要做好,就要做全面,我们用了人家强华的实验器材,跟人家搞合作,就要对人家负责,不能这边把论文写出来了就扔到一边,你看看你们,都跑出去凑热闹,凑什么别人的热闹,等我们这边出了成果的时候,站在舞台中间不比站在舞台下面风光的多。”

“开工,光纤不能工业化生产规模化制造,他的作用只能体现在实验室里,我们争取把小规模生产实现,然后向大规模生产推进,这样才能实现强华跟我们合作时候提出来的产学研一体化,如果不是跟林开合彻夜长谈,我还真没去考虑应用对科研的反向促进,我们在象牙塔里的思想受禁锢了啊,不走出去不行,就好像那些国营大厂一样,拍拍脑袋就生产出来一种电机,转速电流电量都不考虑应用,结果送到应用厂家去,当地电压不稳,三两天就烧坏,后来人家就宁可花大价钱去买了日本牌子。”

李建本来想进去找李云聪,见这个情况,只好从门缝里退了出去,又去找了钟自强等人,跟他们说了要把电脑搬到五楼去用,昼夜供电,钟自强、王洋等人自然没有意见,最近这段时间,白天他们在实验室做实验,到教学楼学理论知识,晚上就排好了班,利用晚饭后到熄灯前的一段时间来用电脑。

他们用286可不是打游戏,什么lol、cf、wow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甚至连挖地雷跟俄罗斯方块这个时候都还没有。

他们用电脑的初衷,是想做模拟实验,可是等286到来之后,他们的兴趣变成了设计程序,然后快乐的看着那些程序一个个的实现。

“有没有兴趣加入软件项目组?”

“软件组,学校的么?我们还得做实验,没那么多时间啊。”

“强华的,就是跟那个林开合一起……”

“我去,林开合除了材料还懂软件?”

李建面对这样的对话无力的点了点头,

“林开合不一定懂,我说的是跟林开合一个机构的,强华实验室软件项目部的闫立强,放心他将来的水准不会比林开合低。”

“去,我去,还给钱不?”

钟自强舔着舌头,像极了饿了三天的狼。

“有成果当然给钱,怎么,光传导不是每个月都发你们实验费的么?”

“那个,实验费一个人花是够了,可是,买礼物还是要花钱的,而且……”

钟自强没说完,李建也明白,这货发春了,希望他能找到幸福吧,只是不知道对象是谁,电子工程一共就那么几个女生,好像长相,嗯,还是不回忆了吧。

第一三三章 液晶生产线

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把286搬到了实验楼,李建又找了冯一诺,请他帮忙联系软件系的老师,说强华实验室软件部的人也想跟软件系搞合作,如果有成果,强华实验室可以赠送软件系几台电脑。

闫立强摇身一变,成了强华实验室软件项目组的负责人,当然,具体的谈判其实还是李建负责,条件几乎跟电子工程系一致不过给的价格要比电子工程系低了很多。

软件李建这儿都有模板,这些学生需要做的就是照猫画虎,各自负责一部分lunix的仿造工作,然后根据他们做好的系统,把那些成熟软件移植过来,李建甚至还准备了一些原本就适用于lunix的软件,这些软件只需要略微更改一下就可以使用,相信在这些应用软件的帮助之下,抢占操作系统市场,连带着发展起自己的软件帝国,成就一个不下于当年的软微公司的巨无霸不是梦想。

“好,软件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参加,但是以院系的名义就没必要了,我们华清软件系都做不出来的操作系统,你们就那么两三个人如果能搞得出来,都可以到华清来当教授了。”

软件系主任原本以为是强华直接给他几十万的钱或者计算机让他们使用,却没想到李建是想让这些学生去帮强华完善操作系统,这对于院系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除了那几台可以送给院系的计算机。

李建见对方并不是太感冒,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他允许学生来,过一段时间,他会后悔的。

于是强华实验室软件部就这样成立了,闫立强带着一群最高不过大二的学生开始了红盾lunix的研发,确切的说是仿制,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是至理名言。用在程序猿这个特殊的行业也是如此。

一个晚上,这些头一次见到如此详尽并且完整的lunix源代码的学生焕发出无尽的活力,包括后来才加入的李云聪,从光传导实验室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半。他接到第一部分源代码的时候更到了十点,可是到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李云聪却是第一个交的稿子。

“你小子可以,我到底是老了啊。”

闫立强看着这些学生交过来的经过改编之后的源代码,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效率绝对比他自己一个人在春江慢慢琢磨理解要快了太多。

“两个月的时间,把系统搞出来,在把文字处理软件pws搞出来,还有幻灯片,唉。可惜配置太低要不然把ps搞出来,绝对效果轰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