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第18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87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生育。大战开始后该规定逐渐失效。 
秋雾(Herbstnebel)德国 1944 年 12 月在阿登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的 行动代号。参见“阿登战役”。 
秋田清(1881—1944)日本厚生大臣(1939—1940)、拓务大臣(1940 —1941)。1901 年日本法律学校毕业,后任德岛区法院代理检查官,高知县 法院审判官、递信和内务次官。曾 10 次当选众议员。1932—193t1 年任众议 院议长。提倡取消既成政党。1937 年任内阁参议。1939 年任阿部内阁厚生大 臣。翌年任第二届近卫内阁拓务大臣。任内积极参加策划、组织*新体制运动, 是领导开展该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并任大政翼赞会顾问。1942 年任翼赞政 治会顾问,支持日本对外扩张。1944 年 12 月病死。 
秋季旅行(Herbstreise)1940 年夏德国为配合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以 假舰队佯攻苏格兰海岸的行动代号。 
科京(жозэфяKoBлeBиqKoTиH,1908—1979)苏联坦克设计师。 早年当钳工。1927 年入哈尔科夫工业学院学习。1990 年由该院保送到捷尔任 斯基军事技术学院学习。翌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毕业后,留在该院 设计局先后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设计室主任。1937 年起任列宁格勒基洛 夫工厂主任设计师。领导研制出*KB 型坦克。苏德战争期间任副坦克工业人 民委员。领导研制出 NC 型坦克,并在 KB 和 NC 型坦克基础上制成多种重型自 行火炮,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43 年获技术科学博士。战后,1948 年为教授。曾任国防工业部副部长。1960 年获上将工程师衔。 
科赫(PietroKoch,1915—1945)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早年在军队中服 役,后供职*卡利塔领导的特务处。专事镇压民主运动。1943 年 9 月德军占 领罗马后,转入该地特务处为纳粹德国效力,将大批青年驱往德国进行强制 劳动,并执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1944 年 3 月作为德军帮凶,在*阿尔戴阿 蒂纳墓穴大屠杀中起主要作用。罗马光复后,潜往米兰继续进行破坏活动。 战后被逮捕,被意大利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料什金(MиxaилильичKoшkиH,1898—1940)苏联坦克设计 师。1918 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1—1924 年在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毕业后从事党务工作。1929 年入列宁 格勒工业学院学习。1934 年毕业后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任设计师和设计室 副主任。参加坦克研制工作。1937 年任工厂坦克设计室总设计师。与*莫罗 佐夫、*库切连科共同主持*T—34 型坦克的研制工作。 
科尔比(MaximilianMariaKolbe,1894—1941)波兰天主教方济各会司 锋和宗教组织创建人。1907 年加入方济各会。1912 年赴罗马格列高利大学进 修神学和哲学。1918 年创立“无原罪马利亚卫士团”,受神职为司锋。1927 年创立宗教活动中心无原罪马利亚之城。三十年代曾到日本、印度从事宗教 活动。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后因反纳粹而被盖世大保逮捕,不久获释。1941 年 2 月参加抵抗运动又被捕,先后关押在华沙和奥斯维辛灭绝营。在狱中因 掩护难友,被纳粹析磨而死。战后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赞扬,被追认为圣徒。 
 科尔日(Bacилий3axapoBилKopж,1899—1967)苏联战时白俄 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国内战争时曾在西白俄罗斯参加游击队作战。1925 年返回苏联。任集体衣庄主席。1929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年起在白俄 罗斯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任职。曾参加*国际纵队赴西班牙作战。1940 年任 平斯克州党委部长。苏德战争爆发后,受州党委指示组建歼敌支队,参加作 战。1942 年 11 月起任游击兵团指挥。化名“科马罗夫”(KoMapOB)。翌年 获少将衔。领导游击队破坏德军交通线,袭击敌警备队,并在平斯克州的 8 个区重建苏维埃政权。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4 年 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曾任白俄罗斯林业部副部长。 
 科尔特(ErichKordt,1903—)德国外交官。1934 年进外交部供职,任 *里宾特洛甫的办事处处长,曾多次参加高级会谈和国事访问。1935 年 5 月 陪同里宾特洛甫访问英国,实施“和英”外交。1938 年 9 月捷克斯洛伐克危 机期间参与反希特勒活动。1942—1945 年任德国驻日本和汪伪政权公使。著 有《幻想与现实》等。 
 科涅夫(иBaHCTепaHоBичKoHeB,1897—1973)苏联将领。1916 年应征入沙俄军队。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4 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历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 苏德战争初期任第十九集团军司令,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 年 9 月晋升 上将。后任西方方面军司令(1941 年 9—10 月和 1942 年 8 月—1943 年 2 月)、 加里宁方面军司令(1941 年 10 月—1942 年 8 月)。在*莫斯科科涅夫会战中, 以反突击掩护首都,解放了加里宁市。尔后在 1942 年 1—4 月的反攻中,向 维帖布斯克方向推进 250 公里。同年 7—9 月,实施*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 钳制了可能增援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1943 年 3—6 月任西北方面军司令。 同年 7 月起任草原方面军司令,8 月晋升大将。参加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 役和第聂伯河会战。同年 10 月任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1944 年获苏联元 帅衔。先后实施基洛夫格勒战役和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同年 5 月起 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至 1945 年 5 月)。先后实施利沃夫桑多梅日、 上西里西亚等战役和参加维斯互河奥得河、柏林、布拉格等战役。战后初期 曾任苏联驻奥地利最高代表。1956 年起历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 令、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著有《一九四 五年》、《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3—1944)》。 
 科萨克(Cossac)英、美负责制订登陆西欧作战计划的联合参谋部的简 称。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在伦敦成立此机构。同年 4 月,英 国将领摩根(FrederickMan,1894—1967)受命以盟军最高指挥部参谋 长(ChiefofStafftothesupremeAlliedmander)名义主持其事,遂以其职 务的英文第一字母拼成此简称。其人员组成包括英、美各军兵种代表和加拿 大陆军代表。到 1943 年底,共有军官 489 名(其中美国 215 名)、专业士兵 614 名(其中美国 204 名)。1944 年 1 月,并入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 威尔的参谋部。 
 科夫帕克(CидopApTeMbeBичkoBпaK,1887—1967)苏联战时乌克 兰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国内战争时期组建并领 导游击队参加作战。后从事经济工作和苏维埃工作。苏德战争期间为地下乌 克兰党中央委员,先后任普季夫利游击队队长和苏梅州游击兵团指挥,转战 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 18 个州。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1942 和 1944 年)。1943 年获少将军衔。战后任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着有《从 普季夫利到喀尔巴阡》、《游击队行军日记》。 
科宁厄姆(ArthurConinghan,1895—1948)英国空军将领。生于澳大 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飞行员在法国作战,以后 留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1 年任皇家空军第 四轰炸机大队队长;1941—1943 年率沙漠空军配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作 战。1943 年 1 月任盟军第一战术空军指挥;参加在突尼斯、西西里和意大利 的战斗。1944 年 1 月,调任盟军第二战术空军指挥,参与准备和实施诺曼底 登陆战役以及在西北欧地区的战斗。战后于 1946 年晋升空军中将并获贵族称 号。死于飞机失事。 
科罗廖夫(CepгeйпaBлoBичK0p0лёB,1907—1966)苏联火箭 和航天器设计师。1930 年毕业于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6 月任中央流体力学 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三十年代初主持喷气运动研究小组,试制并发射了苏联 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1933 年任喷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德战争期间任特 别设计局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研制战斗机液体火箭助推器,提高了红军飞 机的战斗性能。战后领导研制和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 年)。 1953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科舍沃伊(пёTPKиPиллoBичKoшеBoй,1904—1976)苏联将 领。1920 年参军,参加国内战争。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7 和 1939 年先后毕业于布琼尼骑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初期任步兵师长 (上校衔)。后任军长。1944 年 5 月指挥步兵第六十三军强攻塞瓦斯托波尔 时立战功。1945 年指挥近卫步兵第三十六军参加东普鲁士战役。战后曾任驻 德苏军第一副总司令和总司令。1968 年获苏联元帅衔。 
科兹洛夫①伊万·安德列耶维奇·科兹洛夫(иBaHAHдpeeBичKo лoB,1888—1957)。苏联战时克里米亚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1905 年加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因从事革命运动两度被铺,流放西伯利亚。1913 年从流 放地逃往国外。1917 年二月革命后返国。国内战争时期在南方白卫军后方从 事地下工作。1923—1925 年在布留索夫高等文学院学习。后在党和苏维埃机 关任职,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苏德战争期间在克里米亚领导党的地下活动和 游击斗争,任辛菲罗波尔市地下党委书记。战后患重病、双目失明,仍顽强 从事创作。著有多种反映地下斗争和游击运动的文学作品:《震动》、《斗 争的生活》、《无论多久,无论多远》、《克里米亚地下活动记》等。②瓦 西里·伊万诺维奇·科兹洛夫(BаcиJIийиBaHoBичKo3лоB,1903 —1967)。苏联战时白俄罗斯游击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为钳工。1927 年加 入联共(布)党。1933 年于明斯克列宁共产主义大学毕业后,在集体农庄负 责党的工作。后任衣机站长、斯塔罗宾区委第一书记。1940 年起任白俄罗斯 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翌年 4 月起为明斯克州委第二书记。苏德战争爆发后任 地下州委第一书记兼明斯克游击兵团指挥,在敌后开展游击运动。1943 年获 少将军衔。1944 年 7 月起任明斯克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战后曾任白俄罗斯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著有《忠贞不渝》、 《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们》。 
 科隆轰炸英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一次*战略轰炸。为盟国对德的首次 千机轰炸。1942 年春,英国推行对德国工业城市实施大规模的夜间区域轰 作,以图摧毁其作战意志和破坏其战争经济。这一方针被称为“恐怖战略”。 5 月 30 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调集其一、二线全部兵力,出动 1046 架轰炸 机,夜袭莱茵河畔城市科隆(KOIn),至 31 日凌晨,共投弹 1455 吨,炸毁 243 公顷面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