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不演义 >

第43章

隋唐不演义-第43章

小说: 隋唐不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感笑了,秦军已经走了,还让我翻墙?骗小孩吧。

望着紧闭的城门,刘感下令:放火烧门。

点火的士兵刚把城门点着,就被城上倒下来的水浇成了落汤鸡。

不用再浪费表情了,这是一个陷阱无疑。

发现上当的刘感转身下令步兵后撤。然后,他依然站在城下,苦口婆心做高﨡人的思想工作,让对方打开城门。

城上用三道烽火做了回答。黑烟腾起之时,南面的高原上冒出一队骑兵,新任大秦皇帝薛仁果从南原纵马而下。

他已经等了很久,他要看一看这个坚守泾州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薛仁果万人敌的称号倒不是浪得虚名,其骑兵在唐初也属顶尖水平,没多久,薛仁果就成功擒获了刘感。

抓住刘感后,薛仁果亲自审问,先是问一下刘感家里的情况,最后他劝告对方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为他能去劝降泾州城,一切都好说。

想了一下,刘感答应对方:“我去!”

薛仁果领着刘感又回到了泾州城,按薛仁果写的剧本,刘感台词如下:“援军已败,守这个孤城是徒劳的,大家向我学习,早早投降,以保全家室。”

在薛仁果的无比期待下,刘感上前,清了清嗓子,大声向城上喊道:“逆贼饥饿,亡在朝夕!秦王率数十万众,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各宜自勉,以全忠节!”

刘感不按剧本走,自我发挥,篡改台词,着实惹怒了导演薛仁果。薛仁果愤怒之下,在城边挖个坑,将刘感推到坑里,从脚埋到膝部,然后指令骑兵从旁边奔过,发箭射杀。

薛仁果经常干这样的事,这大概是遗传,他爹薛举喜欢杀降兼割鼻,把人半埋起来教训则是他娘的爱好,薛仁果偏好火刑以及杀人夺妻。

看着利箭刺穿刘感的身体,薛仁果的气似乎消了一些,而让他困惑的是,刘感至死都在厉声喝斥,而身后的军将都转过了身体。

薛仁果陷入了困惑,唐朝政府成立不过才一年,刘感为什么要效忠于这个新兴的朝廷而不肯归附于我,为什么我的军将不愿意欣赏我的虐杀游戏,难道战场上比的不就是谁更狠吗?

史书将刘感的行为归于忠义,并用个人操守的高洁来解释刘感的行为,这样的解释大概流于表面,刘感真正力量的源泉应该来自于希望。这希望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希望,而是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希望。

从三国到现在,天下已经大乱了四百年,四百年的战火纷争让世人尝尽了苦难,也让世人无比向往乱世的终结。久乱思治,这便是人心的力量。

乱世是群雄逐鹿的天下,真正的胜出者只有一个,这个胜出者一定是能让天下人看到乱世终结希望的那位。都于长安的唐朝便让刘感看到了这样的希望,而薛仁果纵然匹敌万人,但他的暴虐永远无法给人以这样的希望。

刘感杀身成仁,足称忠义,但他在城下吼了那一嗓子,差点泄露了唐军主力的秘密。

秘密是“四面俱集”这四个字。

李世民迟迟未来,确是在集结兵马。两个月前的大败伤到了唐军的筋骨,为了重新组织一支可以跟薛仁果对抗的大军,唐军调动了各方的军队。

九月,李世民终于回到了高﨡,两个月的时间加一场刻骨铭心的大败已经足以改变一个人。

薛仁果的大军也撤离泾州,回到了折﨡。现在他有全权的指挥权,他将用一场胜利证明谁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英才。

薛仁果率兵前去挑战。

唐营营门紧闭。

到了晚些时候,薛仁果打马回营,他并不是第一次碰到坚壁不出的情况,他相信对方一定有忍耐不住的一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薛仁果的兵马天天都来,对方依旧营门紧闭,秦军开始变得急躁起来。

唐军到底什么意思?来了又不战,到底什么时候肯痛快大战一场?

薛仁果的心头充满疑惑,就连唐军将领也变得急躁起来,跑去问李世民出战的时间,李世民用干脆的声音给出了回答:“等待。”

“以后谁敢言战,斩!”李世民补充说明。

曾经少年意气、一往无前的李世民不见了,替代的是隐忍不发的老猎手。李世民终于领悟到战争的真正要义,从而从一名猛将进化为名将。

所谓猛将,就是浑身是胆,横冲直撞,夺人士气,取人首级,这样的猛将常常可以取得胜利,但同时,也无法避免失败。而真正的名将就像高明的剑手,他们不会大砍大杀,只会静待时机,等待对方的破绽,然后送出致命的一击。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子兵法》

最伟大的将领他们只能确定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从来不会奢望自己能够主动夺取胜利,因为胜利永远只能来源于对方的破绽。

如果要听杜鹃啼叫,那就只有等待,如果要战胜对方,也只有等待。

长安,李渊正在喝酒。在儿子于前线跟劲敌决一死战的时候,他选择了喝酒,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跟他一起喝酒的是突厥高干骨咄禄。

开席之后,李渊特地下来,将骨咄禄牵到自己的龙榻之上,并排坐在一起。唐朝的龙榻很大,诸位不必当心两个男人挤到一起会发生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史书记载,这位骨咄禄是始毕可汗的远房亲戚,年纪又不大,在突厥地位不高,才被派来出差。没想到,在长安竟然连龙椅都坐上了。

望着喜笑颜开的骨咄禄,李渊举杯示意。

喝吧,痛快地喝吧,招待工作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还是战斗力,骨咄禄喝得越痛快,他儿子的胜算就越大。

折﨡城。

两军对峙已经过去了六十天。

薛仁果已经失去了耐心,本以为李世民也就耗他个把月,哪知道两个月过去了,对面的唐营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唐军耗得起,薛仁果也耗得起,但部下的肚皮可耗不起了。

当初为了更快攻占长安,薛举采取跳蛙政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步步进逼长安,这样的策略可以最大程度使自己的主力处于最前线,但产生了另一个问题:粮草的供应问题。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驻大军的。

待在折﨡这个小县城,薛仁果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

要是有电话,薛仁果真想打过去问一下李世民。

李家二少爷,你到底什么时候跟我开打?

要是李世民接到这个电话,估计他不会告诉薛仁果,不告诉不是因为李世民要保密,事实上,李世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

他只是在等待一些东西。在他的计划里有一个进度条,每一件事情来临时,进度条就会往前走一格。

这一天,突厥的援兵来了,李世民的进度条往前进了一大格,又一天,前来叫阵的秦将口气显得有些暴躁,李世民的进度条又往前进了一步,再过一天,李世民发现营前的秦兵面色有些发黄,他笑了笑,把进度条又往前拨了一点。

六十天过去后,薛仁果的内史令翟长孙领着手下来投降,普通来说,文官的骨头要软一点,率先投降并不奇怪。李世民又将进度条拨前了一点。又过数日。薛仁果的妹夫钟俱仇也写来了降书,连亲戚都靠不住了。数天后,李世民判定出兵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薛仁果的大将梁胡郎率领部下前来投降。粮食首先供应大军,连大将都降了,说明薛仁果那边确实揭不开锅了。

李世民终于将薛仁果拖入了绝境,到了此时发动一次猛攻,有很大的把握将对方击溃,可李世民叫来了自己的行军总管,下令他率一部兵马出城,并特别指示:选择险要之地扎营,不要出击,守住军营就是胜利。

在最后的关头,李世民依然不肯确定进度条已经走到了终点,他将亲自完成最后一步。

浅水原上,一队唐军开拔到此,扎下营房。

依旧是浅水原,李世民将战场选择在了残留断矢的这片高地,这大概是失败的人都希望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而薛仁果也会欢迎这个选择,因为胜利的人也喜欢重复过去的模式,以期复制胜利。

听到唐军到浅水原扎营的消息,宗罗黄大喜。宗罗黄是薛仁果的大将,这位宗仁兄原本是陇西的反叛军领袖,手下兵强马壮,在薛举起事之后前来投靠,是秦军中实力最强的大将。

万人敌薛仁果没有亲到前线,这六十多天,薛仁果一直坐镇折﨡城,指挥宗罗黄前来挑战。其原因一是当了皇帝,九五之尊不能轻动,二来,他相信宗罗黄完全有实力战胜对方。看到唐军出动后,宗罗黄无异于饿了三天的猫看到屋檐下挂出了鱼干,立刻率兵马扑了上来。可鱼挂在屋檐下并不会下来,唐军守在浅水原,并不出战。

要在平时,宗罗黄叫阵不出,也就返回折﨡城了,可眼下唐军都已经出来了,再空手回去实在没有面子。于是,宗罗黄发动了强攻。

李世民一直望着那片黄土高地,数天过去后,他集结兵马,终于说出了那四个字:“可以战矣!”

浅水原上,宗罗黄有些上火,上火的原因一是苦攻数天,唐军总是守住要害,让他苦攻不下,原因之二是好久没有喝水了。

茫茫高原,闻不到一些水的湿气。

也许该撤退了,生出这个念头时,唐军的主力出现在浅水原上,宗罗黄马上明白过来,自己数日猛攻的唐营不过是一个诱饵,其目的就是要耗尽自己的锐气。

兵马俱渴,兵马俱疲。眼前已是困境。

别无退路,就做最后一击吧。

宗罗黄排列兵阵,冲向了新赶到的唐军主力。这支被引入包围的秦军在绝境之下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唐军几被冲散,数月前八总管俱败的情景又将上演。

李世民不会让失败重演,浅水原的北面,宗罗黄的后面,一支唐军的骑兵霍然出现。前面是一匹乌黑的战马。

很多年以后,这匹战马被刻成石雕,供奉在唐朝的皇陵昭陵,跟它一起还有五匹马,它们一起被称为昭陵六骏,这匹的名字叫白蹄乌。

乌是黑色的意思,白蹄却不是指白色的马蹄,白蹄是突厥词,意指少汗,综合起来,白蹄乌指这是一匹少汗所骑的大黑马。

白蹄乌之上,是身负大弓的李世民。

数月前,他在这里第一次尝到大败的苦涩,现在,他要亲自找回自己的尊严与荣耀。

复仇者一般都是热血满腔,恨不得冲上去猛砍两刀解恨,可李世民压抑住了自己复仇的欲望,深沟坚壁对峙了六十多天,又用饵拖住了宗罗黄,就在最后这一刻,他依然执着远离战场,转而率领骑兵悄悄从原下绕路到了原北。

无比的坚忍,等来了最佳的一击。眼前,宗罗黄依然呼啸纵横,声震高原,但李世民知道,现在的对方是一把拉到极致的弓,只需要再给它施加一点压力,就可以将它折断。

李世民纵马而出。

白蹄乌,去战胜宗罗黄吧,因为只有战胜了他,才能攻到薛仁果的面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还是领袖亲自示范,白蹄乌马踏沙场之时,唐军士气大振,声震高原。

宗罗黄大败。在丢下数千部属后,宗罗黄逃离了战场。据我本人猜测,宗罗黄还是比较聪明的,他没有逃向大本营折﨡城。

李世民召集就近的两千骑兵,也没有选择追击宗罗黄,而是下令向折﨡城进击。

薛仁果,待在折﨡城不要走,我现在就来找你。

刚要进兵,一个人冲了上来,一脸急色拉住了白蹄乌,告诉李世民不要冲动,虽然宗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