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军礼-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还没有进行总结动员呢,这么早就让你写总结,这里面肯定有鬼,你要小心上当哟!”李振时不时地冒出一句四川话来。
“一个大男人还能上什么当啊?多干点活罢了。”关英杰想换个话题,就用了个很低俗的比喻。
李振一幅神秘地样子说:“你想想看,现在还不到总结的时候,他就急急忙忙地让你写总结,你要小心给你来个卸磨杀驴,到那时,你可就后悔也晚了啊!”
关英杰原来只是认为指导员让他早点写出来省心,并没有考虑的这么远,现在听李振这么一说,想想倒还真有点道理。
但关英杰还是平静地说:“我们是军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执行命令啊!”
李振瞪大眼睛说:“你也别说不写,你就给他提出来要求解决组织问题,看他怎么说。”
“那不是给领导提条件吗?”关英杰不愿意那样做,他认为那不符合一个军人的要求,也不是自己的作风。
“这个时候你不提条件,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李振生气地说,一幅狠铁不成钢的样子。
听了李振的话,关英杰心里有点酸楚感。刚才还有点讨厌李振,这一会倒是感觉到这家伙有点可爱了,刚才对他的戒备心理也一下子消失了,现在才感觉到李振还是一个很能理解人的好同志。
但关英杰并不想再过多地议论这事,要不,会越说越难受,李振嘴上没有把门的,言多必失,说的再多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再说,一旦说了不该说的话传出去会对自己不利。
于是,关英杰就有意叉开话题,问他:“马上就要复员了,你就这么混下去吗?”
谁知李振却毫不知羞地说:“我能不出事就不错了!”
关英杰笑着说:“当三年兵不容易,我们应该给连队、给新兵留下好印象!”
谁知道李振却把眼睛瞪得跟牛眼似的,十分不满地说:“我说关班长,现在这个社会,太老实了就是不行,你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结果落得现在这个结局。”
“可我觉的我过的很充实,我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很多年之后,再回想起在部队的做法都不会后悔!你现在这样做以后会后悔的!”关英杰开始对李振的话不满意,他又开始看不惯李振的这个态度,这种自我放纵的做法要不得。
“后悔?我做过去的事从来就不会后悔!我以前比你思想还先进,要不,我怎么会是第一个当班长?说实话,我那时真的是干出来的,可是我干的那么好,还不照样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你干的这么好,还不是照样没有入党?”李振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指手画脚。
关英杰忍不住问他:“你以前确实表现非常优秀,如果一直坚持下去,不是更好吗?”
“别逗了,我要是一直那样干下去,我还能像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吗?我现在想干什么干什么,多好啊!老兄,别太认真了,还是现实一点吧!”李振说的振振有词,唾沫星子乱飞。
关英杰不想再和他说下去,就开玩笑地说:“你就不要再拿这样的歪理骗人了,各有各的活法!”
“哈哈哈,你这书呆子!就知道看书学习,不知道人情世故!真让我失望!但不管怎么说,你都一定要弄明白,不能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你这次一定要争取入党,不能再等了!”李振对关英杰说的和对郭化文说的意思差不多,他这样可以落两个人情。
李振终于走了,关英杰一个人在屋子里连信也写不下去了,想想李振,比比自己,关英杰确实觉的自己很委屈。其实李振当初并不是这个样子,当初他曾经是新兵连的标兵。那时,李振是新兵连长也就是他们现在的指导员经常点名表扬的对象,新兵连60多名战士没有人不认识李振,他被认为将是同年兵中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战士。有的新兵班长在训练场上,常常张口就说:“人家李振和你们一样长着两条胳膊两条腿,人家是怎么训练的,你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同样是新兵吗,对不对?”让其他的新兵既羡慕他又嫉妒他,即佩服他又恼恨他,如果不是他太优秀,别的新兵们也许会少挨一点班长的骂。后来,新兵训练结束,他们下班排不到两个月,关英杰就到连部当文书,到年底,李振和谭建树、周文、郭化文一起到师部教导队参加新兵骨干集训。
从教导队回来后不久,谭建树、周文和郭化文继续回一班当战士,而李振则因为所在的五班副班长调走,他成了代理副班长,这样,李振就成了同年兵中第一个副班长。李振也劲头十足,有点春风得意的感觉,走起路来也是标准的军人步伐,不管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场合,你去量吧,他每步都是标准的75公分,决不会误差半个公分。李振工作更加认真,训练更加积极,年底就被评为优秀士兵,又成了同年兵中唯一的优秀士兵。
那时,油大力已经在地爆连当了两年指导员了,他常常自豪地说:“李振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标兵,只要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他培养成全师最优秀的标兵班长,我培养的标兵就是全师最好的兵。”
等到老兵复员新兵到来后,李振又不可思议地成了新兵班长,谭建树则是给他当副班长。按照以前的惯例,他们第一年新兵最好也只能做新兵班副班长,但李振是标兵,他是特例。在当新兵班长期间,李振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从不打骂体罚新兵战士,倒是经常找班里的新兵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每天晚上,只要新兵连没有集体活动,别的新兵班都在加班训练体会动作,或是给拉后腿的新兵“吃小灶”,只有李振带领新兵在宿舍里背条令条例、唱歌或是画漫画。李振尽管是从农村出来的战士,但他却是多才多艺,首先他会唱歌,他的嗓音很好,他教会了班里新兵很多革命歌曲,每次新兵连组织拉歌或是唱歌比赛时,李振所带的新兵班都是第一;其次,他会画漫画,据他自己说他是看了第一副漫画后就开始喜欢上这一门艺术的,而且是自学成才,一看就会,画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所以,他经常在晚上教班里新兵学习漫画,尽管新兵训练很苦,但他们在李振的班里却生活的很愉快、很充实,也确实跟着李振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李振班里的新兵不但歌唱得好,而且人人都会画漫画,让其他的新兵眼馋不已。李振的做法正好和谭建树的想法相一致,谭建树也想给新兵一个宽松的环境,所以,他们在新兵班配合的非常默契,尽管他们所带的新兵班训练时间比别的班少,但他们班里的战士进步却很快,各项训练和工作都走在了新兵连的前面,在新兵连第一次全面评比中,七面流动红旗就让他们班夺走了六面,另一面还是和别人并列第一,是他们主动让了出去,那时的李振真的成了地爆连里最优秀的标兵班长。
新兵训练结束后,地爆连重新编班,李振成了地爆连五班班长。这样,李振又成了同年兵中第一个真正的班长,也是全营唯一的下士班长,他和关英杰一样享受正班长级待遇,比其他同年兵每月多领五元钱津贴不说,更主要的是他得到了一个战士的最高政治荣誉,这在部队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可以说,在李振当兵的前半部分事事都非常地顺利。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完全彻底地改变了李振,让他由一个全连最优秀的标兵班长变成了全连最落后的问题战士,也许这样的变化正如李振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不全是他的错,但他确实是迷失了方向。
最后的军礼5
5
今天是班里新战士师玉柱探亲归队的日子,早饭后,谭建树让“小四川”把师玉柱的被子从库房里取出来晒上。
“小四川”说:“让我一个老同志给他新兵蛋子晒被子,哪里要得哟!”
谭建树连忙哄他:“要得要得,说明你风格高哟!”
“风格高有啥子用?真是命苦哟!”王景兵尽管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去了。
看着王景兵走远了,谭建树站在那里禁不住笑出了声,自言自语道:“这个‘小四川’,真是个大活宝!”
“小四川”这个名字还是在新兵连里新兵班长武峰给起的。那天,武峰正领着他们几个新兵在训练场站军姿,新兵排长又领回来几名新兵,其中有两人分到了他们班,谭建树就看到一名新兵又瘦又小,像是个小学生。谭建树当时就猜测他肯定是领错了服装,最小的个子却领了套最大的军装,想想那是什么样的效果吧!上衣穿在身上像是半截大衣,盖住了整个屁股不说,连大腿都盖住了一半,袖子不知道挽了几圈才把手露出来;裤子肯定是在家经过改装了的,下面的裤腿至少剪掉一尺长,两个裤褪中间没有一点缝隙,看起来就像是连在了一起,又像是个大麻袋,肥大空荡,几乎能把他整个人都装进去,从远外看又像是穿了一条少数民族的裙子,让武峰看了都惊呆了,忍不住骂道:“你他妈的怎么像个小八路!”
王景兵肯定也知道班长是在说他的衣服,就解释说:“我领衣服的时候就剩这一套了,没得办法哟!”
在他们这批四川兵里,王景兵的四川话说的最标准、最地道,长的也最有特色,所以,在新兵连里,武峰就开始叫他“小四川”,结果慢慢就叫开了。在连里的非正式场合,战友们都是以“小四川”称呼他,他的真名则很少用到,对这个名称他倒也乐意接受。
据“小四川”自己说,他当兵时才刚刚16岁,根本就不够当兵的年龄,是改了户口才来的。据说刚来时身上除了头发还没有任何毛发,星期天去洗澡都要等到别人进去了他才敢脱衣服。他长着一付娃娃脸,浑身处处透露着稚气和单纯,现在快要复员了,还是玩心不退,喜欢抓个鸟,逮条虫,有时实在没啥玩了,还会爬在地上和一群蚂蚁玩上半天,而且嘴里念念有词,表情丰富,就像是和一群小猴子逗着玩一样动作逼真有趣,变幻无穷,那功夫真让老兵笑破了肚皮。当初,他来当兵就是要走“曲线就业”的道路,他的家人对他的最大希望就是在部队别出事就行,等复员后为他安排一份好工作。所以,当兵三年,他家人来看他三次,每次来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出事。“小四川”也算听话,他在部队玩归玩,干归干,训练也能跟上趟,从不给领导添麻烦,只盼早日复员回家。
“小四川”还是班里的“活宝”,只要有他在,班里就肯定笑声不断,特别是和谭建树在一起,他们两个一唱一和,让五班始终充满着轻松与快乐。别看他年龄不大,但非常聪明,而且说话做事特别逗人,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笑,不管什么故事到他嘴里一加工就成了经典的笑话,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吹牛皮、侃大山,图的就是一个快活。
谭建树以前常说他:“你这家伙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什么事都不去想,就知道玩,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小四川”也总是说:“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还有什么事能让我想着哟!”在他的世界里好像根本就没有忧愁二字,在艰苦而又寂寞的大西北军营里,能做到苦中作乐也确实不容易。
在这方面谭建树和“小四川”差不多,他说话幽默、风趣,嘴整天合不住,常常有人叫他“快乐王子”。在训练场上,谭建树是一名严厉的班长,他作风硬朗,训练刻苦,善于动脑,他带出来的兵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训练有素,业务精通。但在训练场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