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的故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鬃拥男巳げ辉谧诮蹋且晃徽窝Ъ液吐桌斫淌ΑK锌赡芏凉妒ゾ返睦锩娴捏鹧云⑽阵鹧岳锏牟糠终胬斫⒘怂睦砺厶逑怠R蛭幼罱睦房季菘矗豆湃死嗟慕涣髟侗任颐侨衔囊芮校凰廾拧扼鹧浴纷饔谠脊�1000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世纪。400多年的时间足以让《箴言》传到中国。
孔子不让中国人纠缠“死”的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很复杂,想不清楚,不仅想不清楚,而且脑袋越聪明,越想这个问题,脑壳越糊涂。而不去管这个问题,似乎对个人和社会夜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毫无疑问,孔子这一“勒马悬崖”,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让中国人民具有入世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另一方面,却把中国人民永远置于悬崖边上。
因为,“未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就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就不能行出正确的方向,不行出正确的方向就不能进入天堂,不进入天堂就要下地狱。
而地狱是人活一生的最悲惨的归宿。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人有灵魂,如果真的有天堂、有地狱,那孔子的“勒马悬崖”就太可怕了。
这就是100年来东方人和西方人最难相互沟通的地方。
但我们现在知道,即使撇开灵魂、天堂、地狱不谈,信仰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永久和谐社会其实大有益处。很多人将美国的富强归结为有一部好宪法,但美国人不这样看。乔治&;#8226;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告诫美国人:
理性与经验让我们不可以幻想,丢掉信仰的原则而国家道德会大行其道。
约翰-亚当斯说:
我们的宪法仅仅是为有道德与宗教信仰的人民而制定。
如果美国人不信仰上帝,再好的宪法又有何用?
“早闻道,夕死可矣”。我们无法了解孔子这位文化巨人的真实想法,是感慨明白人生真理的艰难?还是表明追求真道的决心?或者,是为自己穷一生的努力,却一直未能找到真道的叹息?
同学同行,何其美好
1887年1月27日,柏格理和他的同学,小他两岁的弗兰克,抱着拯救中国人灵魂的抱负,从荷兰南部的提尔堡上船,3月14日抵达上海吴淞口。
到上海后,当时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的柏格理和邰慕廉,受到中国内地会传教团的欢迎与关照。两位新来的传教人士立即送往安庆的小型语言学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学习。
学习的第一步是穿上中国服装,染发、戴假发,学习中国的风俗习惯。
柏格理学起汉语来极其勤奋。不到三个月,柏格理即能同中国人做简短的交谈。柏格理硬是把像顽石一样的汉语咬了一个豁口。
这一年,柏格理24岁。他为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柏格理”,含儒家“格物知理”之意,字明星。弗兰克取名邰慕廉.
柏格理以优异的成绩从语言学校毕业之后他和邰慕廉被分配到传福音的最前线,中国西南人迹罕至的乌蒙山腹地,地处滇、黔、川边的云南昭通。
后来,柏格理果然成为20世纪中国乌蒙山区最为耀眼的明星。
长江三峡遇险
1887年11月12日,柏格理、邰慕廉和另外四个传教士溯长江而行。他们先坐轮船到汉口。从汉口开始,他们改乘一条本地的可供居住的小船,这是一条非常舒适的船。船上有四个房间,位置靠前的一间为餐厅和起居室。船每天只行驶约30公里,因此,有时他们四个人还可以上岸散步或是去攀登岸边的岩石。三峡美丽的风光让他们常常流连忘返。
这一年的12月13日,他们的船达到了著名的险滩倾天滩,这是当时过往船只必须经过的两大险滩之一。当通过这处凶险的湍难时,这个传教小团伙突然遭遇到灭顶之灾。伯格里用他诙谐幽默的文笔写到:
突然间,前面甲板上传来一阵惊叫,大家顿时乱做一团。怎么回事?船身正在向左倾斜!人们几乎无法站稳!我们冲到房间的右边,企图增加右侧的重量,以保持船体平衡。大江一定在嘲笑我们的痴心妄想!
顿时,江水涌入舱内,淹没了一切。……我使尽全身力气,使着一点一点地朝舱门挨去,但是,洪水怒吼着,重重地将我扑倒。转眼之间小船及小船上所有的人和物品都被滔滔的降水吞没。我们走投无路,既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更无法向上移动。不过,我们并不害怕,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是在上帝的召唤下来到中国西部的传教士,上帝绝不会让我们在这里淹死的。’
狂暴、愤怒的江水撕咬住我们的小船,把他撕得粉碎,甲板、垫子、船桨、桅杆等被冲向四面八方。我们才得以挣扎出水面。我发现万斯通夫妇手拉着手抓住一只木箱,在奋力反抗。邰慕廉下落不明,连影子都看不到。身上穿的中国式棉长袍灌足了寒冷的江水,把我们使劲地往下拖、往死神那里拖。
……
船工们用力地摇着红色的救生船赶来救他们。拉住柏格理手的那一刻,船夫笑了:“啊,原来是洋鬼子。”
伯格理心急如焚:邰慕廉、邰慕廉、你在那里?船工们拼命地划船四处寻找。伯格理都快要绝望了,才发现邰慕廉全身湿透,狼狈不堪地爬在岸边的一块礁石上。
这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他们穿着湿透的衣服和寒冷,冷的全身发抖。他们随身携带的衣服、书籍、被褥及准备到云南使用的药品,全被汹涌的江水吞没。这真是绝望和沮丧的时刻。如果他们的意志不坚强,说不定就要打退堂鼓。
这场事件在柏格理的脑海中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但和后来他们遇到的磨难相比,长江只是和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剑还没有出鞘!
一月渡泸:云之南
1888年1月9日,他们到达了重庆。1月17日,柏格理与邰慕廉动身从重庆出发,走
一条如今很美丽的旅行线路:重庆—泸州—叙永—威信—盐津(豆沙关)—大关—昭通。
第一天柏格理他们走了60里路。沿途风景优美。上了山、下山,又上山、又下山。柏格理在日记中说:
我感到孤独,但是‘神在与我同行’。
1月21日,他们在夜色中进入泸州。从此,柏格理的脚步走进了漫长的中国历史。柏格理走的这条路历史上叫“五尺道”,或“石门道”,修建于秦朝。蜀汉诸葛亮就是在这条路上“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乌蒙山区用怀柔政策,七擒孟获,创造了一段中国民族团结的佳话。
1月31日,他们终于进入云南境内:
在极度难行的路上走出七英里,到达一个集镇……越过一条小河,进入云南。由此开始阳光灿烂。景色壮丽。感谢上帝,我还是我的本来面目!
两人为乌蒙山奇妙的山区景色所深深打动。在写给国内朋友的信中,柏格理一再谈起云南北部山脉难以想像的宏伟气魄。当步出四川,越过云南省界时,他们不由停下脚来伫足远望,凝视着对面峰峦重叠的群山,一直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线上。
1888年2月8日,夕阳西下,当山峰穿越平坝的阴影越拉越长的时候,两个人走进了他们日思梦想的昭通的北门。
他们希伯尔中学的另一个校友,先他们两年到达昭通的托马斯&;#8226;索恩,在一条狭窄、肮脏的小巷里热烈地欢迎柏格理和邰慕廉的到来。
118年之后的2007年,我寻访到柏格理在昭通生活的地方,是在昭通老城的一个小街,
街名很有意思:集贤街。
的确,即使按照中国的道德标准看,柏格理和他希博尔中学的两个同学,都够得上贤者的标准。
而等待他们的是死荫的幽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圣徒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章:圣徒是怎样炼成的
从“乌蒙”到“昭通”
在乌蒙山的丘壑纵横中,昭通是一个难得的大坝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如今的昭通是云南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历来是中国少数民族同胞聚居之地。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命蜀郡太守李冰在崇山峻岭中开山凿岩,修筑通往云南的道路。秦始皇时,“常 略通五尺道”*,把李冰开凿的道路从四川宜宾经昭通延伸到云南曲靖。因路宽仅五市尺,故称“五尺道”,由四川宜宾起经水富、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到曲靖往西一直到越南诸国。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感司马相如“通夜郎道,从夜郎浮船取南越”之策,派唐蒙出使夜郎建立犍为郡,修建“南夷道”。 从成都出发,经眉山、乐山、宜宾、高县、珙县、再经今云南昭通境内威信、镇雄、贵州赫章、威宁、会泽,南至曲靖、大理,出国抵达缅甸、身毒(印度)、西亚诸国和古罗马。也即著名的“南丝绸之路”。
犍为郡所辖的朱提,就是今天的昭通。当时,因朱提是天下银铜主要产地,与中原交流密切,又为进入云南的第一孔道,已有汉人居住,并有相当的文明程度。
另据三星堆文化研究学者刘少匆先生在其《蜀王杜宇》中考证,蜀王杜宇的故乡就在昭通。因此,昭通也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源地。
三国时这里是蜀汉的南方。宋、元、明,这里被称为乌蒙。
1731年(雍正九年),清政府大力经营乌蒙。云南、贵总督鄂尔泰以“乌蒙者不昭不通之甚也!”。“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后之蒙蔽者易而宣通”,奏请雍正皇帝,改乌蒙为昭通。
中国56个民族中,居住在昭通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白族、傈僳族、傣族等。
* 参考资料:
1、 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
2、 东人达《滇黔川边基督教文化研究》;
3、 《高原明珠—威宁》;
4、
###的乌蒙情
乌蒙山起自云南东北昭通地区边境,主脉纵贯贵州省西北威宁全境,迤逦向西南绵绵
延伸到云南境内,直抵曲靖一线。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300米左右。在云贵高原中部像屋脊一样隆起。
虽有金沙江环绕,可惜的是昭通这块大坝子上几乎没有大的河流流过。缺水影响了昭通的发展。乌蒙山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山高谷深。1936年,善于奔走的红二、六军团来到这里,红军长征走了半个月,硬是走不出乌蒙山。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记述:
红军官兵们都惊讶乌蒙山之大,因为他们整整转了10几天了,仍然看不到出山的路。*
即使今天,昭通地区也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1995年,###到昭通考察。当地官员在市郊为他精心安排了一个村子,在那里###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考察中,总理发现附近山上还有一个村子,决定去看一看。官员们说您就不要去了。没有提前安排,担心安全得不到保障。朱总理不明白,在自己的国家,那里还有不安全的地方?总理进了村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