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空巢 >

第11章

空巢-第11章

小说: 空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屋的窗前   

  映着回家的人儿幸福的脸   

  归巢的鸟儿   

  头枕着松涛入眠   

  外面的夜已深   

  天好寒   

  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   

  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   

  奶奶的守望 21   

  〃奶奶,我饿了,什么时候吃饭啊?〃正月初二,大年的第二天中午,院子里的人都已吃过午饭,有的在院坝里吹牛,有的搬了张桌子在院坝里打起了麻将。那些回了娘家的女儿及她们丈夫、孩子的到来,为这山村院子增加了不少热闹与喜气。   

  〃吃、吃、吃,就只晓得吃,早上吃那么多汤圆就饿了啊?〃奶奶边训斥我,边张望着院子外边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   

  奶奶早把饭做好了,还炒了很多菜,都温在锅里,用盖子盖着,就是不端出来吃。   

  奶奶系着围腰,一会儿到外面张望一下,一会儿进屋摸摸锅里有没有热气,然后再往灶膛添把柴火。从做好饭到现在都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我估算了一下,她这样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都跑了十几趟。   

  三爷爷家的大女婿问我奶奶:〃幺婶,你还没有吃饭啊?〃我奶奶就回答:〃早上汤圆吃得多,不饿。〃我知道奶奶在说假话,她早上才吃四个汤圆,早该饿了。   

  三爷爷家的大女儿问我奶奶:〃幺婶,你在望什么啊?〃我奶奶就回答:〃我在看天下不下雨。〃奶奶这话更离谱,这样红火的大太阳,哪里来的雨!   

  奶奶的心思别人不知道,可瞒不过我,她在望我的两个姑姑,看他们两家人什么时候到来。而事实是自从我两个姑父下岗后,我的两个姑姑已经有几年没有回过娘家了。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做母亲的总想女儿在过年这样的大节气风风光光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   

  我奶奶是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她也脱不了这个俗,所以,每到过年,就在潜意识里做好了两个姑姑回家的准备。   

  可是,由于姑父下岗,姑姑家的经济情况大不如前,原先下岗的一次性补贴成了一潭死水,再就业门路又不好找;特别是大姑父,下岗时都四十多岁了,又没有个技术,人又生得呆笨,下了岗像霜打的茄子,整天闷在家里。下岗补贴那点钱本就不多了,这样坐吃山空,日子渐渐紧了起来。   

  后来有个在江西的熟人约他到那边去开饭馆,大姑父、大姑就把正在上初中的表弟小飞留在家里,由他奶奶照管,然后把所有的积蓄带到那边去,准备投资开个小饭馆。   

  谁知是个骗局,那人是个搞传销的,大姑父、大姑俩身陷传销组织,被搜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还挨了顿揍之后被轰了出来。   

  他俩身无分文,流落异乡,只好打电话到广东,我老爸寄了路费过去,他们才又辗转到了广东。   

  到广东后,由于年龄大了,进不了厂,后来托一个当主管的老乡帮忙,姑姑才进了一个小制衣厂,每月工资七百元。姑父就闲着了,租了个房子在家煮饭。   

  大姑一个人的工资除去房租、生活、水电,再寄二百元给在家读书的小飞,只能算是勉强度日。   

  虽然钱不多,过得紧了点,可是生活还是比较有规律,日子又恢复了下岗前的平静。         

▲虹桥▲书吧▲。  

第27节:没回家看看         

  没回家看看 22   

  大姑父、大姑暂时在广州稳住了脚。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由于大姑父、大姑不在家,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小飞变得像脱缰的野马,开始逃学、旷课,并与镇上的一些辍学少年混在一起,从抽烟、酗酒发展到帮人打架、收取保护费等。学校在数次通知家长到校未果的情况下将其开除。   

  那个时候,失业之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大姑父、大姑,怎么舍得放弃刚刚找到的工作而回家配合学校教育小飞呢?再说,从广州到重庆的往返路费,他们在经济上也折腾不起。   

  就这样,比我小不了多少的表弟小飞被推入了社会,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从此沦为街头不良少年。   

  大姑父在小飞失学后将他接到广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可小飞在父母外出打工的这一年里,已经彻底改变了。   

  到广州后,他仍然恶习难改,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一起,并开始偷吸白粉。大姑一个月那么点钱,哪里够他去胡闹!于是小飞与他的母亲……我的姑姑就成了冤家对头,一气之下,偷了三百元钱,跑回了在重庆的老家麻柳镇。   

  大姑父、大姑以为小飞回到家里就会忘掉那白色魔鬼,最多只是打打小架,胡闹几年,过几年就会好的,所以就没有跟回来,每月照样寄生活费。谁知,这一念之差,两年后却换来了终身的悔恨。   

  在农村,女儿回娘家过春节,对父辈的亲人都要买礼物前去拜访。大姑姑家经过这样一折腾,哪里还有钱去买这些东西!再说从广州回来往返一趟,两个人光路费就要花上千的钱,所以他们几年都没有回家看看。   

  小姑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姑父下岗后,留在麻柳镇的老家替人看场子,成了现代跑堂;小姑姑到福建打工,后来两人由于长期没有在一起生活,感情出现了裂痕,离婚后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   

  从此,世间又多了一个可怜儿,就是我那只有五岁的小表妹乔乔。我至今不敢到麻柳镇去,原因是怕乔乔拉着我的手,叫我凯哥哥,流着泪让我把她妈妈找回来。   

  那次我到大姑家去看小飞时,乔乔的话让我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亲了亲她的脸蛋,忍住快要决堤的眼泪转身跑了。   

  小姑后来与一个外地的打工仔结了婚,也有几年没有回来了。   

  可是在奶奶的潜意识里,姑父姑姑说不准就会那么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所以,她要等。   

  她准备好了一桌饭菜,等她的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回来,回到这老屋,享受她做了将近一辈子的饭锻炼出的厨艺。   

  就这么默默地守望,在老屋前面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口,白发奶奶在守望着她处于逆境和经历了聚散离合的女儿们归来。   

  哦,奶奶,我的白发奶奶,既要为儿子抚养隔代的孙儿,又想用老家的亲情来温暖失意的女儿,尽一个母亲的心,她还有多少的心要操?   

  男生寝室 23   

  正月初八。这是寒假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该上学了。无聊的寒假就要结束了,想想到校后的热闹,觉得有些兴奋,再想想到校后如监狱般的管制,又觉得假期太短,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   

  特别怀念在家睡懒觉的滋味,晚上看电视到深夜,越看越起劲,一点睡意都没有。早上太阳晒到屁股都不愿起来,赖在床上,对于学生那暖和的被窝简直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   

  哪像在学校,早上六点十分,广播里就响起那烦人的起床音乐,声音开得特大,一遍遍重复地放,好像催命。接着是生活管理老师扯起嗓子的吆喝:〃起床了,起床了〃〃快点,快点〃,手里还提着个半导体喇叭,声音的分贝高得吓人,堪称污染。   

  小喇叭从走廊的这头到那头,再从这头到那头,吵得你想睡懒觉都不行。   

  于是寝室里响起了盆子摔在地上的哐当声,从上床翻身下地的叮咚声,穿错了鞋子的争吵声,憋了一晚上之后畅快淋漓的撒尿声,还有美梦被强行打断的嘟哝声,这些声音大都是班上的〃好儿童〃制造的。   

  他们用不着老班亲自来请,尽管极不情愿,但是为了不驳老班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为了心中那一个美丽的大学梦。         

虹桥书吧。  

第28节:男生寝室         

  尽管报上经常刊登某某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磨刀霍霍向猪羊者有之,回家卖红薯者有之,算命打八卦者有之,使得这美丽的梦显得有些苍凉甚至虚幻,但在〃人生贵在攀登,立志当存高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信条的鼓动下,一批又一批我辈之人像扑火的飞蛾,以牺牲家长大把的血汗钱、健康的身体为代价,向着那一束焚烧生命的烈焰,顽强地冲去。哪怕是化作一缕尘烟,也在所不惜。   

  当然也有顽冥不化,看破红尘者,此时依然〃风雨不动安如山〃,扯过被子,照样蒙头呼呼大睡,一副雷打不动的样子,这种人需要老班亲自来请。   

  学校有规定,如果班上有缺早操的,要扣班上的分。扣班上的分,只是一种托词,实际上就是扣老班的分,分就意味着当月的奖金。所以老班都特别重视,每天早上必亲自催促,坚决做到疏而不漏,一个都不能少。   

  老班来了,二话不说,掀开被子,让你凉快去,一些习惯裸睡的同学,此时连忙双手捂住要害,半是调皮半是搞笑地大叫:〃非礼啊!救命啊!〃   

  老班对学生很严厉,但有时也挺风趣,说:〃看看,你的小弟弟比你勤奋多了,早都起来了,你个懒虫,还不起来?!〃一路下去,如法炮制。懒虫们便都一个个鲤鱼打挺,三下两下穿好裤子,抓起衣服,夺门而出,直奔操场,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这是男老班对付男同学,如果是女老班,那就有趣多了。二班的老班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老师,素以治班严谨、干练泼辣著称。   

  她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具有严师和慈母的两面性,学生既怕她又亲她。一次她去男生寝室催促,几个懒虫赖着不起来。她走进去,像男老班一样要一把掀开被子。一个懒虫说:〃你可别乱来啊,我没有穿短裤,是光屁股。〃老班当没有听见这话,动作照样进行,手一下去,被子飞到了另一张床上,嘴里蹦出一句:〃老娘龙都不怕,还怕你娃的小毛虫。〃接着补充,〃我孩子都比你们大,我就是你们的妈,再不起来小心屁股开花。〃   

  懒虫只有连忙抓过衣服赶紧穿起来。   

  像我们这个年纪的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大都还未褪尽顽皮的天性,喜欢用一种搞笑的方式来调侃自己的青春,表达一种青春期孩子独特的生活方式,有时并无邪恶的念头。   

  比如说被女老班揭被子催起床的同学来说吧,他们待老班出门,就自言自语:〃明明是一条威风凛凛的过江龙,为什么变成了一条可怜巴巴的小毛虫?〃然后佯装晕倒。   

  从此,校园里多了一条口头禅:老子龙都不怕,还怕你娃的小毛虫。那小子呢,又多了个绰号:〃小毛虫。〃   

  风流山歌 24   

  把上学的东西收拾好了,一个大编织袋装被子,一个旅行袋装书和日常用品,放在铺前的柜子上,像个出门打工的。就这条件,没有办法。俗话说得好:有钱人讲究,没钱人将就。管它像个什么,只要不落下东西就行。   

  一切收拾妥当,该给自己打扫打扫卫生了。奶奶在猪食锅里温了一大盆水,供我洗头洗澡用。在农村,这是节约能源的一大发明,猪食煮好,水也就滚烫,一举两得。奶奶特节约,舍不得买香皂,只用肥皂。   

  至于洗发水,奶奶只是在电视里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