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入使用后就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厕所,在十分钟内抢夺那有限的位置。
于是,只见一百多人同时蹲下,屁门大开,咚咚咚,大炮连天。一批人结束,另一批又上,很有点像当年战场上打小日本轮番上阵的架势,其场面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也称得上蔚为壮观。
于是,〃战场上的弹壳〃越积越多,没多少天工夫,槽里的粪便就堆得快要顶到屁股了,要到晚上才放水冲。全校千多男生,一天下来,生产的〃弹药〃快把槽都撑爆了,发酵产生的臭气,可冲斗牛。
我们学生,在那里待久了,便不觉得臭了。有诗为证:久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甚至一节课后不到那里去报到,就有点心慌。
另外,蹲位之间没有隔板,解手的时候,人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看着彼此的畅快淋漓劲,学生倒没有什么,彼此小孩,光着屁股,哼哼嗯嗯,率性而为;抽烟的学生,彼此借个火;还有那些拉屎不带纸的,向同学讨点,资源共享,倒还方便。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醉酒的除夕(1)
学校领导、老师、保卫可就不同了,你想,光着个屁股,有学生在,还拉得出来吗?
所以,除了检查卫生,他们一般是不来这里的。他们要解决内部问题,大都选择到自己的宿舍,这样一来,就给了学生可乘之机,这里就成了问题学生的天堂:解决烟瘾,逃课,躲债,避难,敲诈低年级同学不多的生活费,解决纷争,显示青春期所谓的实力,争夺年级乃至全校老大的宝座……统统都在这里进行。
学校里有一句口头禅:厕所见。
此话一出,必有好戏看。这里既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有着无穷的乐趣,又有点像解放前的旧上海滩,充满了惊险与刺激。
醉酒的除夕 20
大年三十,太阳照在山坡上,暖洋洋的。几团大大的白云悬在天空,把天衬得蓝汪汪的。
家家户户忙着办团年饭,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暂时忘却了一年的辛苦和不顺,在熊熊燃烧的炉火里,加柴般加进自己的希望和憧憬。
远处山坡上、树林里,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是家家户户在举行的一种祭祖仪式……挂祖坟,给祖坟挂上五颜六色的纸条,再放上几挂鞭炮,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世代相传,年年如此,成了乡下老家过年时一道热闹景观。
但是近年来这种祭祖仪式变了味,成了各家各户借此炫耀门庭的一种手段,只要听听鞭炮声的大小,或者看看坟的规模,就能判断这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鞭炮声大而且响的时间长;坟占地宽而且装修豪华,大都是子女在外打工挣了大钱,或者是做了一官半职,衣锦还乡,生怕乡亲们不知道,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做的变相广告。
这种家庭去挂祖坟,大都倾巢而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队伍拖得很长,前前后后达几十人。年老的一脸的骄傲和满足,年幼的蹦蹦跳跳,女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找了钱或做了官的男主角呢,包里有钞票,头上有官帽,腆着个肚子,脸上泛着红光,见了谁都递烟,不管认识或不认识。在一声声〃祖坟埋得好〃〃祖坟冒青烟〃的恭维声中,简单地谦虚一下:〃哪里,哪里〃,然后就是一阵爽朗的笑,惊得林中的鸟扑棱扑棱乱飞。
一家大小围在老祖宗坟墓四周,开始听爷爷或者是奶奶,再不就是家里年龄大的伯伯叔叔,讲家族发展史。从祖宗八辈一路道来,辈辈都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至于那些当了乞丐,遭人白眼,做了强盗,遭了牢狱之灾等有辱门庭之流统统从家庭史中抹掉。然后就是教育后代,好好读书,长大当官,努力挣钱,光宗耀祖。争取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为了怕年幼的晚辈不相信,德高望重的长辈还会搬出风水先生几十年前的预言为证:据那瞎了一只眼的风水先生说,埋在这里,既发人又发财。因为这里是一方宝地,后山稳固,来势绵长,对山圆润,作合抱之势。山于中途突然小部分断裂,却断而未断,似断非断,如苍龙饮水,又如老骥伏枥。在断裂之处埋上一坟,谓之〃壁上挂灯〃。当初埋下你太祖公,家里公鸡一起长鸣,是为吉兆,从此家里百事顺溜,人丁兴旺。
你们二叔公一连生了八个丫头,第二年就一胞生下两个带把儿的。你老子读书开始歪如狗屎,只知道爬桐子树,考试回回不及格,可是到了初中高中一路飙升,高考终于夺得学校头名状元,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后来跻身官场,步步高升。怎么样,都看到了吧,不假吧。说得小辈觉得仿佛天上明天就会掉下馅饼来,一脸的神往。
至于那些靠打工、经商暴富的,无光荣家史可吹,就直接来得干脆,买它个几百、上千的鞭炮,在坟前叮叮咚咚一阵乱放,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像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只是跳不来舞,否则就要在坟前且歌且舞。
最后虔诚地烧上高香,以感谢祖宗在天之灵,保佑他继续发财,第二年照旧来此恭贺新禧。祖先活人彼此双赢,皆大欢喜。
爷爷带着我,拿着坟飘儿,穿行在山林中,也去给我们郝家的祖宗拜年。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醉酒的除夕(2)
爷爷老了,背驼得更狠了,一路上不停地喘气、咳嗽。由于爸妈回来得少,寄的钱也不多,爷爷似乎觉得愧对郝家的列祖列宗,变得沉默寡言,一路上很少讲话。
我跟在爷爷的身后,觉得这山林里阴森森的,一股透人的寒气。
梅的奶奶和父亲也埋在这山林里。此时,别家祖坟上的坟飘儿挂满了,而梅的奶奶和父亲的坟头除了杂草之外什么也看不到。
我不忍看到这荒凉的一幕,赶紧把头调转开,假装去看远处的风景。而那远处,除了长满衰草的山岭和灰蒙蒙的天空,什么也没有。
常言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在外升了官、发了财,但更多的是在外打拼了一年,挣钱不多,或工钱不能按时领取,或被黑心老板携款潜逃,一年血汗钱打了水漂的农民工。
他们家里的情形,与上面两种人相去甚远,较之他们的热闹;显得冷清多了。
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人气不旺,年货准备得也没有那些人充分,大大的老房子里,只有老人在悄声无息地置办着年饭。炖了腊肉、烧了猪头、磨了汤圆,该办的都办了,只是屋里缺少了热闹的气氛,不像个年,缺少了年味,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这时候就特别想在外的儿女,想他们小时候在这个家里啊,每逢要过年了,跑进跑出、疯来疯去,屋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一个木板做的滑轮车,一个小小的鸡毛毽子,就足够他们乐一天。哪像现在,想着想着,眼睛就有些潮湿,但一想到马上就要过年了,为图个吉利,就不敢再想了。
孩子呢,大都守在电视机前,不喊他吃饭,三天两晚不晓得饿。灶膛里的柴都快燃尽了,都没有人帮忙传一下,只好停下手里的活,添把柴再做。
院子里的张麻子家闹哄哄的,几个儿子在外找了钱,都赶回来过年了;小女儿找了个广州老公,也带回来见丈人和丈母娘。那仔操个广东腔,老两口听不懂,儿子和女儿充当翻译,一会儿重庆话,一会儿广东腔,忙得不亦乐乎。
老两口为了更好地和广州女婿交流,也来学说广东话,结果跑了调,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整个院子里都能听到刺耳的笑声。
夜色降临,家家户户点了灯,开始吃团年饭了。祭过死去的先人之后,一家人围上了桌子。
人多的,要围两三张,小孩最是迫不及待,首先抢占有利地形,哪方菜好坐哪方,上去就伸手,抓个鸡爪就啃;没有抢到好位子的就哭,不肯上桌,大人千哄万哄好不容易才收了声,一家人开开心心。
男人喝酒,女人和小孩就喝可口可乐、雪碧、豆奶等饮料。弟兄回来齐了的就很较劲儿,酒倒多倒少是要绝对公平的,多一点不行,少一滴不行,要比了才开喝;几杯酒下肚,嫌不带劲,就来划拳。
请就请啊
咱哥俩好啊
好得不得了啊
一条龙啊
是二逢喜啊
〃咦;你输了,喝。〃老大说。
请就请啊
咱哥俩好啊
好得不得了啊
三桃园啊
四季财啊
〃咦,我赢了,喝!〃老二说。
每个弟兄的媳妇都来劝自己的男人少喝点猴儿尿,半是责怪,半是喜爱。屋里人声鼎沸,好一派除夕风光。
我和奶奶在灯下吃团年饭,奶奶不停地给我夹菜,说多吃点,平时在学校又没吃个好的。碗里都快堆不下了,奶奶还在往我碗里夹,我想奶奶是看爸妈过年没有回来,想把那份我们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亲情加倍地给予我。
我也给奶奶夹了几块她最喜欢吃的蒸肉。奶奶老了,许多菜都吃不动了,桌上的菜大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们的团年饭桌上,没有亲人团聚之后的畅谈和热闹,吃饭的声音却格外地响。老屋显得好静啊!与这大过年的情形格格不入。
我看着奶奶牙齿脱落后瘪下去的嘴,眼睛有些湿润。奶奶连肉都嚼不烂了,却在风烛残年伺候着几亩薄地,伺候着我。
爸妈为了怕院子里的人说闲话,曾打电话回来让她别种庄稼了。奶奶说,不做吃啥,喝西北风啊。奶奶说得不错,爸妈在口头上是这么说过,但没见他们真的有什么举动来安排奶奶的晚年和我的生活。这很为难爸妈。
BOOK。←虹←桥书←吧←
第26节:奶奶的守望
我边吃饭,边瞟着奶奶,那一刻,我发现奶奶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背更驼了。我喉咙里像有什么东西堵着,我说:〃奶奶,我吃饱了,不想吃了。〃就进了里屋睡下。奶奶问:〃今天怎么不看电视啊?〃我说:〃不想看。〃
我关上门,打开柜子,拿出一瓶奶奶生日时亲戚送的酒,拧开盖子,一仰头,咕咚咕咚,灌下去半瓶。然后拉过被子盖住脸,一种冰凉的东西滑过我的脸庞。
这时,隔壁的电视机里,传来一首歌:《爱像巢一样温暖》
遥远的夜空
星星在眨着温柔的眼
小屋的窗前
寂寞的人对着孤灯一盏
归巢的鸟儿
相互偎依着呢喃
外面的夜已深
天好寒
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
我们的爱就像巢一样温暖
遥远的夜空
星星在天幕一闪一闪
小屋的窗前
映着回家的人儿幸福的脸
归巢的鸟儿
头枕着松涛入眠
外面的夜已深
天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