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我这里天快亮了,你那里呢 >

第1章

我这里天快亮了,你那里呢-第1章

小说: 我这里天快亮了,你那里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前言
人都说有故事的人才能写出故事,虚构出的小说也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展现。

  一直在酝酿将这几年的留学生活写成一部小说,算是借这段人生经历讲个故事,与人分享留学生活中的无奈与快乐。经过几周思考,终于动笔了,决定以第一人称讲述和描写80后的德国留学生活。

  这里我想声明的是,所用人名全为虚构,人物及故事情节半真半假。在我看来,它更像是小说化的留学日志,讲述80后留学生的爱情观,价值观,异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矛盾摩擦,贯穿其中作为小说故事主线的是主人公谈雅的前后两段感情经历。

  在我另一部小说“回不去的爱”的写作过程中,明显觉得自己底气不足,第一次写小说,却选择了完全虚构,以致到目前写了四十几章,才慢慢开始感觉对文字有些掌控能力,对人物的刻画,剧情的描写积累了丁点经验,但通篇一看自己写的小说,却很疑惑,像是没照过镜子的猪八戒,不知道真实模样。

  这部小说我试着写了几章,感觉较轻松,底气足了许多,只是本人文学修养还待提高,目前就着讲好故事的心态,我会用心的完成这部小说。

  很感谢那些有耐心守着看我那部处女作“回不去的爱”的读者,虽然更新缓慢,既然开始了,我也会写下去,这两部小说都是现写现上传,算是初稿,错字难免,希望有批评建议的读者,千万不要吝啬去敲打您的键盘,有您的支持和评论,我才更能了解自己作品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一章
天朦朦亮,街上开始有人打扫,我打开车窗,扔掉了最后一支烟,冷空气进来不禁打了个寒颤,关上窗,拿起手机,五点。

  我抬头看看,没开灯的高楼寂静得可怜。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这样过的,每次回国,我都会来这里数一晚上的星星,头几次思潮涌动,情绪起伏得厉害,次数多了,也就平常了,就当是不睡觉来倒时差。

  沈小君说她崇拜我的所有,要是男人会爱我到死,但这件事她彻底的鄙视我,我跟她说,你懂啥,林越凯一条新手链能让你忘了他昨晚没回家!

  打了个哈欠,伸个懒腰,一踩油门,走了。

  回到宾馆,冲个热水澡,爬上床,打开电视,一会就睡着。手机在旁边一个劲的震,喂,哪位?

  那边没声,我赶紧拍拍脸,Hallo!

  那边小心翼翼说道:“Hallo; Tanya; hier ist Ceci。”( 大学同学,南美跟德国的混血,漂亮得让人想暴打她!)

  “Ceci; 好啊,我在出差,回中国了,最近好吗?”她一听我在中国,随便扯了两句就挂了。扔掉电话,关了电视,尽管头晕,眼涩,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七点,坐了一夜也饿了,下楼想吃早餐,嗲兮兮的服务员却说要过半小时才有,我白她一眼上楼揣起钱包就出了宾馆。虽说夏天,北京早上还是有些凉,反正不远,我走着去。

  一进门,熟悉的豆浆味扑面而来,让我精神抖擞。还是社会主义好,想吃啥有啥,德国哪有这样随时恭候的餐厅,别说包子油条,千篇一律的面包夹香肠也不是随时随地能买。

  店里散落着几个客人,柜台前一个男人在点餐,我两步走到他身后,排上了队,他点完餐站到一边。

  “你好,我要一杯豆浆,半笼小笼包还有一根油条,打包,谢谢。”我笑咪咪的跟服务员说完,晃着身子瞟了旁边等餐的人一眼,他居然冲我笑笑,我假装没看见头转了回来。

  “小姐你好,一共是11元。”

  打开钱包,NND,我想骂人,忘了换钱!我僵硬的保持着笑容,两根手指夹着里面的10欧,正犹豫着要不要拿出来。旁边人竟然递上了钱,服务员正要伸手去拿,我刷的把那10欧拿了出来,拍在了柜台上。

  “呃,小姐,我们不收外币。”服务员很惊诧的看着我。

  “跟你换了。”我迅速的把10欧强行塞给了那个男人,提起柜上的袋子就往外跑,没想到他居然追了出来,他在后面喊,我在前面小跑步,听不见,就让我回去好好吃个早餐,不要叫了。

  只听身后呼呼响,有个黑影立在了我面前,“小姐,你跑什么?”

  “嗯?我认识你吗?”心想,10欧大于11块,你赚了,快走吧,姐姐我要回去吃早餐了。

  我不习惯一个人在餐厅吃饭,虽然严格意义这个卖早点的地算不上什么餐厅。

  他竟然笑了,歪着头看我,我也打量起这个人来,180+的大高个,短发,眉毛之浓!倒不难看,眼睛也算有神,鼻梁直挺,嘴唇没来得及看,他说话了,“看够了没?早餐还给我。”

  ??我赶快提起袋子,打开一看,不是我点的。

  “你的?”

  他点点头,顺手也把他手里那包递了过来。

  “谢谢,拜拜。”我侧身想走。

  “你确定用10欧换我的11元?”他饶有兴致的看着我问道。

  “嗯,便宜你了。”我赶紧往前两步跑掉了,他也没再追来。

  吃完饭我就去了公司,这边的同事还是那么热情,握手寒暄了一圈才坐上椅子。典型的远香近臭,我从总公司来,不影响他们竞争,表面对我一直非常友好,背地里咬牙,不知道我跟他们的头乐呵呵都鸟语些啥。

  这种被排在外的感觉,我在国外没少受过。耳朵听的打个折,理解思维差异打个折,嘴里说出来再打个折,在一个不是自己母语的国家,总是感觉被包了层膜,撕不开也戳不破,一切不在掌握中,也就那谁说的,没有社会参与感。

  今天我实在是累,很飘,午饭过后更厉害,两杯咖啡也压不下去那个疲倦。他们知道我会晕时差 ,会议基本都安排在第二天,我大概整理了一下资料,起身到厕所洗个脸,蒋娜打电话来了。

  “喂,方便说话不。”

  “我刚进厕所,你说。”

  “你晚上公司没事吧?刘伟给我电话,说是大家想跟你接风,晚上七点鑫月楼。”

  “好的,下班我来接你。”

  “拜。”

  蒋娜跟我上中学就认识,还是同桌,大学也在同班,毕业后她到了一家国企工作,很神奇的跟同系的赵晨闪婚,不到半年就生了个男娃。生完孩子跟我电话,哭着喊着说后悔了,没有青春了。我跟她说,应该要懂得采取防护措施。

  每次回北京她就把高尔夫借我,她也趁机找借口每天让她老公接送,还说要让我也住她们家去,我摆着手拒绝了。一个单身女闯进一对年轻夫妇的家,虽说是密友,也有种第三者或者是多余的感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下班接了蒋娜,开去鑫月楼。

  “你脸色看起来不太好,眼睛也多血丝,要打腮红吗?”蒋娜说着从包里掏出了一个腮红。

  “还准备得齐全,你知道,我不化妆的。”我朝她笑笑。蒋娜有着南方女孩的典型优点,皮肤细腻白嫩,五官清秀,一双大眼睛不知道勾了多少人的魂,毕业时有男生给她写的信足足有30页,还是双面!人说少妇最美,比起少女更添韵味,但也不失青春,蒋娜就是最好的代表。

  停好车,进了酒楼,几个月没回来,没有丁点变化,生意照常兴隆。走进包间,刘伟和他女朋友,我叫不上名,对于我每次都是新人,钱江雨和她男朋友,周礼和她老公,X+Y。。。

  “你们故意一对对气我来的吧。”我一面跟他们拥抱着打招呼,一面喊道。

  “哎,不对了啊,我当年的梦中情人怎么搞得面黄肌瘦了?”刘伟拍拍我的肩叹息道,“介绍下,这是我女朋友,陈露,模特。”他还故意把后面两个字提高音调,生怕人没记牢。我甩掉他的手,瞪他一眼,跟他的新露露握了握手。刘伟大学追了我四年,失败告终,毕业后再没提过此事,我总觉得他对我有些‘怨恨’。

  大家坐下点菜时,蒋娜的老公赶来了,“丁丁呢?”大家问道。

  “送他奶奶家去了。”赵晨特意过来跟我握了握手,坐蒋娜身边汇报家务去了。赵晨,北京人,五短身材,圆头虎脑,戴个眼镜稍显斯文,爷爷爸爸都是部队高官,由于近视不能参军,所以上了我们学校,毕业后没去企业,却进了政府部门。 他追蒋娜也是当时轰动的事情,不过我没在北京, 只被告知了结果,错过了过程。

  后来我问过蒋娜,她说是赵晨一句话感动她,他说会给她个温暖的家,这话对于一些人作用不大,但对于单亲家庭出身幼年丧父的蒋娜来说,却很有杀伤力。

  席间吃得热闹,只见钱江雨手机响,起身出去,几分钟后她回来,把手机递给了我,耳边轻声,“他。”

  我有些惊讶,仍然拿起电话带着笑走了出去,身后安静了下来,他们目光烧得我背心出汗。

  “喂。”

  “是我。”

  “嗯。”

  “还好吗?”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嗯,不错。”我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吐出这两个字,穿橘红马甲的阿姨都晓得我又在他楼下呆了一夜,能不错到哪里去?

  “哦,那就好,你什么时候回去?我们能见个面吗。”我能听出他是多困难才挤出最后几个字的。

  “周六早上我就回去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邀请,心里的蠢蠢欲动也伴随着恐慌。

  人啊,能经大风大浪,为何总被小小的感情漩涡搅得迷乱心智,以前没可能,以后也很难成,要坚定立场!

  电话那头空了一会,“那你有时间跟我联系吧,我还是那个号码。”

  “恩,拜拜。”我没想到自己装得这么淡定。

  大家又喝了几个回合,我打着明天要开会的旗号,少受了很多灾,刘伟也帮我喝了不少。过后老项目去唱K,在昏暗的包厢里,大家吼得个天翻地覆。

  我理解,他们压力很大。

  11点,我说不能再玩了,先走,没想到我这个扫兴的举动让大家都散了。赵晨也说是明天有事,没喝两口,蒋娜让他开高尔夫送我回家,第二天我好开去上班。

  上车时,烂醉的刘伟居然一把手拉住我胳膊不放,模特露露急红了脸,硬是拼命把他手指给一根根掰开。

  别了赵晨,浴缸泡了个澡,倒上床就睡着了。

第三章
Ralf(阿福)是这边的头儿,中年人,大个子,有着德国人典型的的啤酒肚和洪亮嗓音,很nett(人友好,和善) ,当上主管的应该要nett ,在德国,大公司里面boese(坏的,脾气坏的)的头不多见。

  不过我也见过一些正面笑开颜,背后说坏话的德国人,所以不要被他们的白牙给轻易迷惑,看见老外对你笑,就以为他们欣赏你并且欣赏中国文化,人可能笑咪咪的问你中国人是不是养狗都是来吃的。

  不过平心而论,欧美人普遍的微笑意识还是比我们好,我想强调一下,这与人的善良程度并不成正比,而与人口密集度成正比,搁北京西单,你要是见人就微笑打招呼,人家只认为你要搞推销,再说,人太多,也做不到。

  阿福见了我有些小兴奋,有人能跟他说会家乡话了,虽然带口音。他见我走进会议厅,迎的上来就握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