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

第26章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第26章

小说: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颍欢ㄒ绕咂叨畔却蛳欤忝窃傧率帧!�
  九点钟左右,陈赓又打电话告诉各团:潞城出来了1500多敌人,已经到了微子镇。大家听了都很高兴,敌人如果来得少了,不够吃;来的多了,一口吃不下,1500人正合适。潞城有3000多敌人,为什么只出来1500呢?原来正是陈赓派出去打游击的那一个连发挥了作用,他们在潞城背后突然这么一打,敌人害怕我军乘虚攻城,便不敢倾巢出援了。
  “准备战斗!”工事里马上紧张地传开了命令。又过了一会儿,敌人的队伍就在微子镇方向露头了,前面是步骑兵,中间是大车队,后面又是步骑兵,一拉几里长。先头到神头村后,突然停下来,过了很久,才出来了一队30多名骑兵的搜索分队。
  敌人好像是发现了什么,它的搜索队突然沿着一条放羊小道,径直朝七七二团一营的阵地走去。眼看敌人一步步接近工事,马上就要踩到战士的头上了,大家心里都有点儿紧张。
  但是,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了。正如陈赓所预料的,敌人只注意了远处,注意了沟对面的申家山,对于脚下那些见惯了的工事,却根本没有放在眼里。看到申家山没有动静,便继续前进了。后面的大队,随即沿公路跟了上来。
  原来,这是敌人十六师团下元兵团粕谷部队的精锐,敌人满以为这样大的部队行动,我军根本不敢惹,因此又带上了一〇八师团笛尾部队的一个辎重队,企图救援黎城,护送车队,一举两得。
  敌人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伏击阵地,步兵、骑兵过来了,大车队过来了,后卫跟着也进了伏击圈。于是,七七二团指挥所发出了攻击的信号,弹指间,这平静的山梁,好像变成了一座火山,成百成千的手榴弹蓦地在鬼子们脚下齐声炸裂。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连同那滚腾的硝烟与黄土,汇成了一条愤怒的火龙,一下把那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都吞没了。
  “冲呀!杀呀!”没等再下命令,战士们便从工事里、草稞里飞奔出来,冲进敌群,用刺刀、大刀、长矛奋勇砍杀。补充团,只有一、四连装备稍好,其他连队都还是清一色的红缨枪。在这“独木桥”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被敌兵称为“长剑”的红缨枪,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威力。漫长的公路上,只见到处是白光闪烁,红缨翻舞。许多敌兵还没有辨清方向就被打死了,剩下的企图组织顽抗,但在这狭窄的地形上,根本排不成个战斗队形。既没有地形地物可以利用,火力又无法发扬,只得在路上来回乱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神头岭伏击战(6)
但是,这些终究是以武士道精神训练出来的兽兵,加上在长驱突击中,国民党军队望风披靡根本没有作过抵抗,更助长了他们的猖狂气焰。因此,虽然到了绝望的地步,还是要作垂死挣扎,有的滚进了水沟,有的趴在死马后边继续射击,有的则端起刺刀与八路战士展开肉搏。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七七二团八连连长邓世松,在夺取一段公路中,头部和胸部负了重伤,不能说话,仍英勇战斗,在倒下之前又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指挥连队向敌人冲击;一营一个战士负伤四处,用毛巾扎住伤口止血以后再战,一口气刺死六个敌人,当他停止呼吸的时候,手中的刺刀还深深地插在敌人的肚子里;第二营战士陈士忠受伤以后,还用毛巾勒住伤口,一口气向敌人丛中投出十二颗手榴弹;第三营司号员杜旺保,抱着大石头冲上公路,把一个敌人砸得脑浆迸裂,夺回一支枪;炊事员老蔡,也用扁担劈死一个敌人,夺来了一支三八枪。补充团的同志大部分拿着红缨枪,战前战士们在矛子上贴了字条:“用这矛子去换一支三八式枪!”他们用红缨枪,甚至用大石头,缴来“三八”式步枪,有的还履行了对因病不能参加作战的新战友所许下的约言:一定给捎回来一支枪。
  这边正杀得难解难分,那边一阵杀声从天而降。原来远在申家山的七七二团二营冲上来了。这支生力军的到来,马上使战斗局面起了变化,中段的敌人完全失去了战斗力,除少数窜向东面的张庄和西面的神头村方向外,绝大部分都成了八路军的刀下鬼。
  就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残存的敌人都集中到了东西两头,东头的敌人是插翅也难逃的,因为七七一团早防备了这一手,战斗一开始即炸毁了河上的大桥。但西头的300多敌人却乘隙占领了神头村,企图依据房屋、窑洞固守待援,伺机接应东头的敌人一起向潞城逃跑。
  显然,让敌人在村里一站稳脚,就等于让敌人占领“桥头堡”,形势将对八路军彻底消灭敌人极为不利。可以说,战斗能否取得胜利,关键系于对这个只有10余户人家的神头村争夺战上了!
  陈赓旅长刚好由申家山下来,来到了七七二团指挥所。问道:“村边是哪个排?”
  “七连一排。”叶成焕团长回答。
  “是蒲达义那个排吗?”
  “是!”
  陈赓旅长点了点头,突然把手杖一挥,斩钉截铁地吼道:“命令一排,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村子拿回来!”
  随着陈赓手杖指处,蒲达义排迅速冲了上去。一排确实没有辜负旅长的信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多个人在薄达义排长的率领下,一个猛冲,仅以伤亡5人的代价就把敌人赶出了村子,并用猛烈的火力打死了好几十个日本兵,占领了村中阵地。

2.神头岭伏击战(7)
然而,力量毕竟悬殊太大,敌人一出村,失去了依托更无法抵抗,马上又蜂拥回来,情况危急万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叶成焕团长亲自率八连赶到村里,巩固了阵地。
  正在激战的时候,陈赓旅长拄着拐杖来到了神头村里,一边观察村外的情况,一边挥着手杖向冲过身边的战士们喊:“快上,把敌人给我赶到山梁上去!”
  陈赓旅长正喊着,一颗炮弹在附近炸响,一间小草屋立即熊熊地燃烧起来,旅长的手杖,也被爆炸的气浪震落。
  但战士们看到旅长直接冲到一线指挥战斗,无不受到莫大的鼓舞,立即大喊着杀声,狂风一般向敌人冲去,如雷霆万钧一般,几个方向一夹,残余的敌人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快就全部被消灭了。
  这场伏击战斗顺利取得了胜利,战士们无不欢欣鼓舞。一见到旅长,更有说不出的高兴。大家把缴获的战利品向旅长汇报,其中有两架崭新的折叠镜箱照相机。
  “嗬,照相机,这也是武器呀!”陈赓旅长接过照相机说:“我们可以用敌人送来的机子拍些照片,给报纸、杂志投稿,宣传我们的胜利,让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下场!”
  陈赓旅长见机子里装有现成胶片,便打开机匣,对准狼藉满地的日本旗和横七竖八的日军尸体,连拍了几张。这时旁边一个小土堆上,一个战士正踩在一面日本旗上,陈赓旅长喊道:“别动,别动,我给你照一张相!”
  战士转过来身来,腼腆地笑了笑,立即把红缨枪和刚刚缴获的乌亮的38式步枪朝跟前一收,胸脯一挺,昂然远望,让旅长拍照。
  收进镜头的场景,正是整个战场的写照,在他后面,起伏的群山,绵延无尽,结成千峦万嶂;在他前面,则是蜿蜒的邯长大道。公路上,被打得起火的军用物资和大车,残烟缕缕,余烬未灭。
  当神头岭围歼战激烈进行的时候,我伏击部队放过去的先头之敌,一到潞河村就被七七一团一个不剩地给收拾了。
  七六九团完成“钓鱼”任务后,随即撤离黎城。黎城日军又派出一部向神头岭疾进,企图援救神头岭被围之敌。当其行至赵店村浊漳河畔时,突然遭到八路军七七一团特务连的阻击。
  13时许,潞城日军一部乘两辆汽车驰援神头岭之敌,被八路军七七二团七连歼灭于神头村西南处。
  14时,潞城又派出日军100余人,乘7辆汽车前来援救,又被八路军七七二团七连和八连的勇士们在神枪手的支援下,仅用一刻钟时间就击毁敌汽车3辆,残敌见势不好,慌忙掉过车头,拖着4车死尸和惨叫的伤病员逃回了潞城。
  这次战斗,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毙伤和缴获骡马600余匹,缴获各种枪300余支(挺)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品。整个伏击战打得干脆、利落。就连日军统帅部也把神头岭伏击战看成是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神头岭也成了日军的“伤心岭。”
  刘邓首长连续指挥长生口、神头岭两次伏击战斗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我晋南地区抗日军民的士气,而且震惊了日寇侵略者,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两次战斗的指挥者是“第一流战术”、“八路军游击战的典型战术”。而这两次采取的“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战法,正是刘邓首长精心部署和精密筹划出来的,是游击战歼灭大批敌人的典型范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横扫平汉线(1)
“没有一天没有战斗,我那时简直打起劲了!”
  从1938年起,在晋东南的战场上,日寇对我根据地实施的九路围攻被我彻底粉碎之后,晋东南的日军开始全线溃退,两个月来被日军占领的各城镇全部被我收复。但是,高瞻远瞩的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根据地的建设还不够巩固,也还需要扩大,以适应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需要。为此决定,抽调部分主力部队,向平汉路方向发展,迅速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4月下旬,陈赓率领七七二团、七七一团一个营进至平汉路西侧的冀豫边地区,并相机向豫北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开辟新的根据地。担负新的任务,陈赓带领部队沿着平汉线,先后向高邑、赞皇、临城、内丘、邢台、沙河、邯郸、磁县等地进击,每到一地都是拔据点,打鬼子,炸炮楼,除汉奸,杀恶霸,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所到之处,抗日的烽火立成燎原之势,并继续到道清线临漳、安阳、汤阴、淇县、辉县、汲县等地直抵博爱,横扫日军的残余势力,瓦解了各地的伪皇协军,袭击了沿途每一个县城和每一个车站,使敌人的交通始终无法畅通。就像陈赓说的那样:“没有一天没有战斗,我那时简直打起劲了!”虽然他因过去的伤残,行动很不方便,可是一打起仗来,他总是整晚整晚地不睡,兴奋而紧张,总是不顾危险、不听劝阻地到最前线去亲自指挥作战。
  一直不间断的战斗,使身体本来有恙的陈赓又积劳成疾,在汤阴地区作战时,因为病发较重,既不能走路,也不能够骑马,他便坚持坐在担架上继续指挥作战。就是在这个期间,陈赓带领部队进入冀豫边界地区后,由北向南,在邢台、沙河、武安、磁县以西山区,连续进行了大小战斗20余次,消灭土匪、汉奸和反动会门武装十余股,攻克峰峰、西佐、彭城等伪军据点,多次破坏了邢台至磁县间的平汉铁路。6月初,部队继续南下,进到漳河以南、道清路以北的豫北地区,先后攻克观台、水冶,袭入汤阴、辉县、潞王坟车站等敌据点,对道清路及平汉路磁县至新乡段进行了不间断破击。
  战斗延续到7月间,一一五师的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也归陈赓指挥,至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