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三尺有神明,日升日落,月盈月亏,万物生长,春夏秋冬,以及天地运行的规则,都是无形的神明,就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形的神明。敬畏神明,敬畏自然,敬畏天地良心,是人之所以为人并且和动物得以区分的关键。”关允一边稳稳地开车,一边说道,“法律虽然可以制裁犯罪,但不能杜绝犯罪。当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严格时,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大同世界。当社会道德水准下降时,人类就会有灾难,战争横行,犯罪滋生,所以说,人人遵守内心的道德规范,才是世界和平的前提。中国的法律既杜绝不了犯罪,也制裁不了美国的罪犯,由此可见……”
话未说完,收音机中正在播放的音乐突然中断,一个沉痛而悲壮的声音响起:“现在插播一条新闻……”
关允心头一紧,他刚才一番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论点,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才高谈阔论,而是有感而发,或许是心有灵犀的缘故,老容头一直滞留京城未归,他就知道京城中的那位老人可能要不好了,作为开国元勋中仅存的几个硕果之一,那位老人是关允最敬重的伟人。他对老人的为人和人生经历,敬佩如滔滔江水,就他认为,正是由于老人的存在,中国才不至于滑向独裁和闭关自守的深渊。
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通常不会插播新闻,一旦插播,绝对是轰动全国的大事。再加上播音员悲痛的声音并且伴以庄严肃穆的哀乐,关允一听之下,心中一凛,立刻一脚急刹车就停到了路边。
收音机中,播音员沉痛的声音在继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城逝世,享年93岁……”
肃穆、庄严的哀乐在车内回荡,播音员沉痛的声音在心头回响,关允没有想到,一代伟人逝世的消息,他会在是高速路上,在一辆宝马车内得知。
温琳也惊呆了,默然无语,一行清泪无声地滑落。
关允也流泪了,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全国人民心目的领袖,不需要红歌吹捧,也不需要忠字舞表忠心,只从他离世时有多少人为他悲伤为他落泪就可以知道,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做贡献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一眼望去,高速公路十分空旷,目光所及之处,空无一车。道路两旁是冬天的农田,荒凉而落寞,正在等待春风吹拂大地之时就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是一个老人再也见不到祖国的春天了,带着他终生没有踏上香港的遗憾,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此时,山河同悲,万民同哀!北风呼啸,仿佛是天地的挽歌。
关允尽管从未见过老人一面,但他出于对老人的敬重,以及老容头和老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他悲痛万分,推门下车,任由野外的凉风吹拂脸庞,带走他真切的悲伤。
一世风云,赫赫雄威震。八斗文韬,天下齐敬仰。
三番劫难,铮铮浩气横。五车武略,沧海任奔流。
正当关允悲痛难抑之时,电话突兀地响了。他拿过手机一看,是京城来电,忙接听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老容头悲怆的声音。
“小关子,我明天回黄梁。”
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一样,老容头的声音悲怆而无力,关允知道老人的去世对老容头的打击不小,就收起悲伤,劝慰老容头:“老容头,老人的一生,也算圆满了。”
“是圆满了,从今后,我又少了一位老伙计,京城,就更不是我想回去的地方了。”老容头的声音依然沧桑,“临走之前,我送了他一幅对联,他很满意……”
“一生为国为民何惧三落三起遗三卷蓝图伟人千古,万代铭记丰功独创一国两制雪百年国耻华夏万岁!”老容头一字一句念完对联,扔下了最后一句话,“伟人殒落,燕省有风,小关子,你的黄梁大计,要改变策略了。”
老容头的提醒来得正是时候,刚放下他的电话,市委的电话就打了进来,是市委秘书长冷岳亲自来电话:“关秘书,速来市委。”
伟人的去世,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也让燕省的局势更加风起云涌,同时,也波及到了黄梁,让黄梁的局面,突然就出现了不可预期的变故。
(未完待续)
卷一 潜龙在渊 第402章 息息相关
等关允回到市委的时候,市委已经乱成了一团。
刚刚迎接了省委联合调查组的蒋雪松,在安置完省委联合调查组后,就紧急返回了市委,召开了临时会议,会议还没有开完,就接到了省委的通知,要求他和呼延傲博即刻动身前往省委开会。
关允刚进办公室,蒋雪松已经准备好了出门,陪他一起前往省委的人是冷岳。本来按照常规,秘书也要随行,蒋雪松却对关允说道:“小关,你留在市委。”
关允明白蒋雪松的暗示,现在黄梁市委隐患重重,随时就有爆发冲突的可能,蒋雪松不留一个绝对信任的人在市委镇守,他难以放心。
“请蒋书记放心,我一定站好岗。”关允及时表态。
蒋雪松点点头,对关允的表现很满意,又说:“市政府方面,呼延市长和王向东也一起去,刘洋也留守。另外,崔同和张天豪两位同志也在市委,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两位领导请示。”
蒋雪松的话,似乎前言不搭后语,但关允却听得明明白白,蒋雪松在是暗示他,可以就刘洋外放的问题,着手操作了,现在时机正好。
“明白了。”关允重重地点头。
等蒋雪松、呼延傲博一行离去市委之后,市委才开始陆续有风声传出,有关伟人去世的消息,夹杂郑天则失踪以及奥迪汽车专卖店被强行关闭一事,等等。一系列的事件搅合在一起,几乎让市委乱成了一锅粥!
传闻越传越激烈,相比之下,有关伟人去世的消息反倒不被人重视了,毕竟不是谁都有登高望远的目光,没有自上而下看待问题的习惯,意识不到伟人去世会对黄梁的局势造成什么冲击。都将目光放到了进取学院和奥迪汽车专卖两处大火同时燃烧的事件之上。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都在猜测郑天则的失踪似乎是一个导火索,一炮两响。连王姓也被拖下水了。赫赫威名的黄梁三大宗姓,除了崔姓之外,郑姓和王姓现在都被架到了火上。也不知道这场大火会把郑姓和王姓烧成什么样子。
就又有人猜测,莫非崔姓在背后煽风点火,就为了一举同时扳倒郑姓和王姓,然后一家独大?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崔同我自巍然不动,一个人关紧房门,躲在办公室中,谁也不见,独自黯然神伤。伟人的去世对他带来的冲击比任何人都大,想当年正是伟人对他的点评。才让他的成长一路伴随着光环,也让他始终牢记伟人的教导,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当年伟人的教导。他就算再有崔姓庞大势力的支撑,也不会有现在的高度。人的一生,首先要自强不息,其次要有个人才能,最后才是出身等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完全取决个人的努力。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是官场之上,还是人生之中,每个人的方向盘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业力个人了,天大的幸福和天大的痛苦,只能自己承受,亲如父子和夫妻,谁也代表不了你哪怕一根针所扎的疼痛。
崔同许久没有流过泪了,此时他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几乎不能自抑!尽管他早就知道了伟人的病情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还是一直盼望着吉人天相,伟人能够转危为安,不料伟人还是撒手西去,怎不让他痛不欲生?
人生万般愁苦事,莫过死别和生离,崔同对伟人的感情之深,多年来他一直深埋在心中,从未对任何人透露。无人知道他对伟人有多崇拜多敬仰,在他心中,伟人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现在,伟人再伟大,终究难逃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世事就是如此无奈,人生不管是轰轰烈烈也好,默默无闻也罢,到头来还不过是一场空而已,难道人的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崔同心潮澎湃,目光落在桌上的报纸之上,报纸上,老人的笑容和绚如春光,只不过今年还没有春回大地,老人却已然不在,尤其是老人想要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话语犹在耳边,更是让人扼腕叹息……他多想亲自到京城一趟,亲见老人最后一眼,只可惜,他的级别不够,就连去省委参加紧急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崔同摇了摇头,站了起来,刚想推开窗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有人敲门。
一听敲门的声音他就知道是秘书廖炜。
这个廖炜怎么回事?崔同微有愠怒,他刚才已经吩咐过了廖炜,不管是谁有事或来电,一律不见不接,怎么他的话不管用了?
崔同心绪难平,本来就心里难受,这一下就更火了,三步并成两步来到门前,一把拉开房门:“什么事?”
门口站着一脸惶恐的寥炜:“崔书记,有个电话,您接不接?”
“不接,谁的电话也不接。”崔同一脸怒色,转身就要甩门。
“是关秘书来电。”寥炜很无辜地说道,关允来电,他不敢不转达,唯恐错过要事,但万一关允真没什么大事,他挨了崔同一顿骂就不值了。
“关允呀……”崔同强压内心的波动,想了想,摆了摆手,“好吧,我接一下。”
寥炜暗暗擦了一把汗,还好,幸亏他及时转达了,否则真要遗漏了什么大事,他左右不落好。不过关允也真是,离这么近不亲自过来走一趟,非要打什么电话?
关允打电话给崔同,其实也是他大概猜到了崔同现在心里不好受,见面说话可能会尴尬,打电话不用见面,投石问路,也好根据崔同的情绪起伏随机应变。按说现在不应该打电话给崔同,但时机正好,呼延傲博不在,正是大力推动刘洋外放的绝佳机会,不容也不能错过。
“崔书记,我是关允。”电话一接通,关允就自报家门。
“关秘书,有事?”崔同一改以前对关允的热情,淡淡地说道,语气之中甚至有一丝疏远之意。
关允刻意保持了声音的低沉和沉闷,悲痛地说道:“我一时有感而发,偶得了一幅对联,想请崔书记斧正一下。”
崔同还是意兴阑珊,心不在焉地说道:“现在不太方便……”
领导说了不太方便,下级就应该立即放下电话,不要再多说一句,关允却不,他就是要冒着惹怒崔同的风险,必须将事情在今天办成。否则,夜长梦多,谁知道呼延傲博和蒋雪松什么时候会突然从省委返回。
“其实就是一句话……”关允声音淡泊而悠远,一字一句地说道,“一生未说人过,只代他人受过,今日举国送伟人。百年不言己功,但求众生得活,此生黑白见青史。”
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再加上关允刻意压抑的声调,让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和穿透力,话一说完,电话一端沉默了。
崔同沉默了足有了半分钟之久,只有悠长而沉重的呼吸声传来,过了半晌,他才悠悠地问了一句:“横批是什么?”
“是一人千古好,还是千古一人好,我想当面向崔书记请教。”关允见时机成熟了,知道他的对联打动了崔同,就及时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你过来吧,我就在办公室。”崔同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头包袱一样,“你的对联很好,字字玑珠。”
“谢谢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