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运 >

第287章

官运-第287章

小说: 官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傲博无权干涉。

他相信,如果呼延傲博还继续硬逼他道歉,齐昂洋就该出马了。

有齐昂洋在,还有解决不了的麻烦?今天这事儿。不是道歉不道歉的问题,而是谁的气势更盛的问题,关允的一方除了蒋雪松没有亲临之外,经济力量全部出动,而呼延傲博一方则是政治和经济团队全体上阵,现在是两军正面对垒的第一回合,许胜不许败。

等于是围绕经济开发区的最后一战,现在的第一回合,是大战之前的预演。

况且容千行欺负小妹,关允的火还没有出够,还让他向容千行道歉?没门。

关允一个小小的秘书不给堂堂的市长面子,呼延傲博本该更加怒不可遏才是,不料关允话一说完,呼延傲博却转眼间风平浪静了,脸色大为缓和地说道:“你说得也对,个人私事,就应该由当事人解决,千行,你说说看,怎么解决?”

如果不是呼延傲博及时赶到,容千行早就暴起朝关允大打出手了,呼延傲博的突然出现,反倒让他冷静了下来,呼延傲博一问他,他摆了摆手说道:“算了,就是一时冲动,年轻人之间动手也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不劳呼延市长操心了。”

呼延傲博微微一愣,没想到容千行及时收手了,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他还以为容千行会借机刁难关允,又一想,或许世家子弟太要面子,也或许是想私下解决,反正容千行不再追究,他也正好有台阶可下,就摆手说道:“好吧,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也不管了,跟不上时代了……呵呵,走,一起去看看开发区。”

呼延傲博收放自如,刚才盛气凌人,现在又平易近人,转承起合自然而流畅,果然是官场高手,让关允也佩服三分,心中却想,蒋书记想要一举扳倒呼延傲博,怕是很难,就凭刚才呼延傲博一番炉火纯青的表演,如果说呼延傲博在最后一战中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后手,谁也不会相信。

呼延傲博似乎转身就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走了几步,转身又对关允说道:“关秘书,你也一起来吧,正好向投资商介绍一下你关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有对比才有高低,对不对?”

呼延傲博是什么意思,关允一时不解,是想让他的文化产业的思路来对比呼延傲博以点带面的城市发展观思路?或者换言之,是想让他的思路——确切地讲,是蒋雪松的思路——和呼延傲博的思路来一次实战的正面碰撞?

深入一想,关允又明白了,呼延傲博用心颇深,是想让他在冷子天几人面前丢脸,果然阴险,手腕层出不穷,一招没有用尽,又出新招,让他不得不佩服呼延傲博的高明。怪不得蒋雪松三年压不住呼延傲博,呼延市长果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好,关允瞬间下定了决心,就陪呼延傲博玩一把又何妨,他毕恭毕敬地点头说道:“是,呼延市长。”

齐昂洋在一旁看了暗笑,如果说呼延傲博老奸巨滑,处处算计,那么关允就是步步设防,滴水不漏,老奸诈遇到小滑头,这下有好戏看了,他摇了摇头,回身对小妹说了几句什么,小妹点了点头,独自一人坐回了车上。金一佳、李梦涵和苏墨虞悄然跟上,连同齐昂洋一起,四人跟在关允身后。

关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呼延傲博的队伍更是壮大,除了刘洋之外,还有冷子天、黄武日、容千行,另外,刚才呼延傲博气势汹汹呵斥关允的时候,王向东不知道躲在了哪里,等风平浪静之后,他又冒了出来,跟在了队伍中间,还趁人不注意冲关允使了个眼色。

关允回应一笑,冲王向东点了点头,作为市政府秘书长,相当于市长的大管家,呼延傲博现身开发区,王向东也跟来,证明事情比较重要。而王向东刚才呼延傲博大发其火的时候不现身,现在事情过后才露面,为人的圆滑和世故,显示无遗。

对王向东的表现,关允不以为意,一个人左右逢源久了,想一下明确站队也不现实,且看王向东还能当多久的不倒翁。

呼延傲博一改刚才怒气冲冲的表情,换了一副心情大好的面孔,兴致勃勃地向众人介绍开发区的现状。

“黄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最初以加快建设‘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型’新城区为目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研发基地,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黄梁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经济开发区原定的生态型、文化型和科技型的目标已经不再适应黄梁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基于黄梁长远的发展考虑,市委市政府重新制定了经济开发区新时期的目标,在建设新黄梁、大黄梁的前提下,经济开发区作为新黄梁、大黄梁的试点,要陆续上马一些标志性建筑……”

呼延傲博滔滔不绝,基本上是将他在全市经济会议的讲话又简要重复了一遍,既是说与冷子天几人听,也是有意借关允之口传到蒋雪松之耳,再次郑重告诫蒋雪松,他会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发展思路。

这么说,呼延傲博主意既定,是要和蒋雪松抗衡到底了?也是,任谁坚持了三年的上风,谁也不会在最后一战前夕缴械投降,何况呼延傲博还有杀手锏未出。

呼延傲博一边说,冷子天一边附和,遇到有冷场的时候,刘洋就补充几句。一行人步行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将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基本上尽收眼底了。

说实话,关允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黄梁的经济开发区。

黄梁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迄今为止也有五年了,除了道路修建得平坦宽阔之外,并没有几座像样的建筑,偶而有几家挂着高新技术的厂区,里面也是人去楼空,荒凉一片。可以说,经济开发区搁置太久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眼下的迫切之急就是要在开发区大兴土木,将开发区建设成黄梁的样板间。”呼延傲博忽然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关秘书,你说说看,如果在开发区起一座黄梁甚至整个燕省最高的大厦,会不会让黄梁一夜成名?”

好一道天大的难题!(未完待续)

卷一 潜龙在渊 第374章 再胜一局

呼延傲博的难题确实难度颇高,让关允一时为难,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诚然,如果真的追求高大全的项目,不管建成之后是不是可以收到长远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砸锅卖铁也要上马一座全省最高的高楼,说实话,黄梁举全市之力,也建得起来。

但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穿衣吃饭亮家当,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有多大的能力说多大的话,黄梁经济虽然在全省排名第三,但和第一、第二相比,差距甚远,倒是和后面的第四、第五差距不大,说到底,黄梁名义上是第三经济强市,其实还是没有跻身于第一阶梯,现实一点说,黄梁如果不是有煤矿和钢铁支撑,就直接滑落到五名开外了。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浮夸成风,都在纷纷鼓吹建设速度有多快,高楼有多高,都争相上马所谓的第一高楼,仿佛第一高楼一旦盖起,经济产值就大幅前进了几个百分点一样。当然,从本质上讲,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绝对跟不上高楼建造的速度,高楼能为一个城市带来了多大的荣耀,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多少促进作用,市民不知道,为官者心里也没底。

但为官者心里清楚的是,楼越高,政绩越漂亮,升迁就越快。高楼树立的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里程碑,而是为官者任上的丰碑,是眼见为实的政绩。

至于高楼建成之后,能否收到预期效益,就无人关心了,反正任期一满,拍屁股走人之后,善后事宜是下一任的事情,只要自己高升而去。谁管身后洪水滔天。

事实证明,国内不少城市盲目上马项目、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楼,最终造就了一批烂尾楼项目,即使不烂尾,勉强完工,完工之后,也是赔得一塌糊涂。楼越高,管理成本就越高。后期维护成本更是惊人。没有大型跨国企业入驻,高楼除了一枝独秀地矗立在城市的显著位置之外,百无一用。

东北某省小接市在新市长上任之后,在为了建设美丽新小接的口号的指引下,要求全市沿主要道路两侧的房子,房顶全部涂上五颜六色的颜色。就是为了让游客一来到小接市,就感受到小接市的漂亮和与众不同。

政策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是劳民伤财的工程,无数房顶涂上了明艳动人的颜色,在游客眼中。确实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谁能知道在耳目一新的背后,是多少百姓付出了多少金钱和汗水的结果,而且市政府并未拿出一分钱的补贴来弥补百姓的损失。

之后,新市长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为了美化城市,全市范围内禁止摆摊,连书报亭也一并取缔。也确实,走在小接市的街道上,干净、整洁、赏心悦目,但看到一尘不染的街道和没有人气的城市,总觉得就如一个涂脂抹粉的女人为了接客而掩盖了本来面目,给人虚伪、做作和不真实的感觉。

一个没有商贩走街串巷的城市,一个只有高楼林立没有人气的城市,再美丽再漂亮再整洁,也是死城。小接市的市民形象地称呼新市长好大喜功,爱搞面子工程,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宁要裤子,不要肚子。

国人好面子,当年贫穷时期,人人饿得前心贴肚皮,但出门的时候,都会喝一碗苏打汽水,再在嘴上抹一点猪油,一边走一边打嗝,好像吃了大鱼大肉撑得不行了一样。实际上现在许多城市的建设,就是如此。

关允站在呼延傲博的身后,恪守一名下属应有的礼节和本分,礼节要有,但原则问题也不能让步,他挺直了胸膛,镇定地说道:“如果黄梁真能建成一座全省最高的高楼,黄梁肯定可以一夜成名。”

呼延傲博微微一怔,他以为关允会是反对意见,不想关允顺势接下,不由微微一笑:“这么说,关大秘也是支持黄梁大兴建设了?”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解,希望呼延市长为我解惑。”

“什么问题?”呼延傲博饶有兴趣地问道,摆出一副愿意和关允平等对话的姿态。

“黄梁的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燕市和排名第二的秦唐市都没有全省第一高楼,黄梁市如果建了,会不会太惹眼了?风秀于林,风必摧之。”关允不无忧虑地说道,“没有第一的实力,却上马第一高楼,是不是拔苗助长?还有一个问题是,拿出全市的力量上马一座第一高楼,也没多大问题,问题是,建成之后,第一高楼是只当成一座纪念碑,还是可以做到物尽其用?”

呼延傲博脸色变了几变,又恢复了镇静:“关秘书,你的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第一高楼建成之后,黄梁将会成为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会吸引许多跨国企业来黄梁成立办事处,第一高楼就会成为跨国公司的办公大楼。”

关允笑着摇了摇头:“呼延市长,高楼越高,建造成本就会直线上升,超过100米的高楼,光是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就可能高达万元以上,而建成之后的维护成本,保守估计,每天的维护费用都不下20万元,以黄梁现在的经济结构和影响力,要有多少家大型公司入驻才能维持高楼的日常运转?举全市之力建造一座全省第一的高楼,除了名声好听之外,会给黄梁百姓增加多么沉重的负担?宁要裤子不要肚子式的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