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我的爱何处安放-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正欢……
来到长明工作后,谢津生无数次在这条街上往返,然而每次只是路过,再无心流连,他已经不再把心里的得胜街与现实中的得胜街联系在一起,他甚至不愿想它们一脉相承的因果关系,现实总会把人的美梦击得粉碎,他不去想,是为了给自己留住一点美好的纪念。
走到巷口,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从麻辣烫摊位上飘来的味道,在两栋房屋之间的甬道上,撑着一顶巨大的帐篷,帐篷下支着几口大锅,里面正咕噜噜地煮着食物,绕着沸腾的大锅是一圈环形桌子,桌边坐满了人,旁边还有不少人站着等位子,这就是长明市最负盛名的“王记麻辣烫”,无论得胜街如何兴荣衰败,它的那顶帐篷一直兀立不倒,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它的摊位前永远是人满为患,尤其以那些衣着光鲜、装扮入时的少男少女们居多,堪称长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这种从外地传进来的看上去不太卫生也不太健康的食物一直是长明男女老少的最爱,经过善食的长明人独特的配料和加工,如今已经成为本地的一种特色小吃,而“王记麻辣烫”堪称长明市的麻辣烫之最,“王记麻辣烫”已经在这条老街上兴盛了若干年,谢津生可以肯定,即使这条老街消失,“王记麻辣烫”也不会随着它一同消失。
正当谢津生举着相机拍照的时候,一个染着金发,浓妆艳抹的女孩朝他挥着手喊道:“记者呀,要拍照吗?我们几个人当模特儿行不行?”几个女孩咯咯咯地笑起来,这是长明女孩的特点,大方、爽朗、爱出风头,谢津生给她们拍了几张。
身处长明,并不一定知道长明的历史,若不是要做这个专题,谢津生也不会认真查阅长明的史记。
据长明地方志记载:蔡氏家族曾经是长明最负盛名的望族,蔡家祖先蔡得胜在清朝官居四品,不仅是蔡家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位祖先,也是长明这个小城镇的历史上官居最高的朝廷官员,得胜街由此得名,蔡家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朝道光年间,那时蔡家的房产遍布整个得胜街,蔡家人经营的生意也是声名远播,兴茂药铺、宝元金铺、锦绣绸庄等老字号就是蔡家人创建的。尽管蔡家生意早已衰落,但蔡家家大业大,虽然经过岁月洗礼,多少也会有些历史遗存。
谢津生正是基于地方志的记载来到了得胜街,他要寻访蔡家的遗迹和蔡氏后人。
谢津生向一旁的服务员打听,“你知道得胜街的蔡家在哪里吗?”
“得胜街有很多姓蔡的,你要找哪个蔡家?”
“就是蔡得胜的嫡传后代。”
“蔡得胜又是谁?好像没听说过。”服务员一脸茫然地摇着头,不知所云,她对得胜街的历史一无所知。
谢津生简单地讲了得胜街的由来,那些吃着麻辣烫的女孩们立即围了上来,好奇地睁着眼睛,半信半疑地看着他,看来得胜街的辉煌确实离现实太遥远了,它的光芒早已淹没在世事变迁、岁月更迭之中,要想了解它,只能到史书典籍中查找了。世间万物起起落落、生生灭灭都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服务员说:“我去问问我们老板。”过了一会儿,一位年长的男人走了过来,谢津生向他重复了他的来意,他点点头,手指着一个方向说:“青浦巷三十八号姓蔡的可能是你要找的人家,那家的老二常来吃麻辣烫,你不妨去那里打听打听。”
谢津生对“青浦巷”依稀有点印象,循着老板指示的方向走去,在小巷的深处,一个用花岗岩砌成的大牌坊巍峨屹立在巷道上,牌坊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只能辨认出中间的“浦”字,他来过这里,应该就是了。
此时正是仲夏的午后,太阳明晃晃地照在青石板上,折射出耀眼的白光,连穿着皮鞋的脚都能感受到地上的灼热,巷道里一丝儿风也没有,连知了也停止了聒噪,谢津生一边拍照一边找寻三十八号门牌,汗水渐渐浸湿了衣衫。。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初始瑞华(2)
突然,从一条弄堂里传出一阵隐隐约约的吟唱,在这炎热静谧的午后犹如春风拂面,倍感清爽。抬头一看,正是三十八号。
走进狭长而昏暗的弄堂,声音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一个女人在念顺口溜:
唐僧骑马咚哪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地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箩筐,后面跟着个妖婆娘,妖婆娘,真正坏,骗了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妖是魔分不清,分不清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的眼睛亮,眼睛亮,闪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要把鬼怪消灭光。
谢津生站定了听,禁不住笑出了声。这是他小时候在母亲的怀里和背上听了无数遍,长大后跟伙伴们嬉戏时常吟唱的顺口溜,过去了数年,他依然记忆犹新,还有一首顺口溜每每想起都忍俊不禁:
一个人的屁,震天地;震破了蜘蛛网,来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觉得很稀奇;叫两个科学家研究这个屁,叫两个小兵跟踪这个屁,屁打得响,当军长,屁打的臭,当教授。
谢津生默念着,不觉已走进了天井,抬头望去,眼前的画面让他呆住了。
一位少妇正坐在廊檐下给婴儿喂奶,她穿着一身轻薄如丝的衣裙,体态 * ,起伏有致,肌肤如凝脂一般白细亮丽,她的面容娇美,细腻如瓷,白皙中透着红润,两眼如水般温柔地凝视着孩子,一缕黑发似垂柳从前额轻轻坠下,她一只手搂抱着婴儿,另一只手托着乳房,她的乳房圆润饱满,雪白似一枚煮熟的鸡蛋。孩子吮吸着乳汁,一只手伏在母亲的另一个乳房上,两眼与母亲对视,进行无声的交流。孩子的头顶前坐着一位老妇人(顺口溜的念唱者),她身子前倾,手摇着巴扇,嘴里念念有词,两眼慈祥地望着婴儿。
谢津生恍惚间如在梦里,这是伦勃朗圣母画里的人物重现吗?而它比画中的情景更加真实、立体,简直太美啦!他呆立良久,才突然想起要定格这一瞬间,当他刚要举起相机拍照时,孩子似有觉察,突然一个激灵,脱开 * ,把头扭向了他。
仿佛电击一股,一种异样的感觉瞬即导遍全身,空气仿佛在那一刻突然凝固了,他无法喘息,想走开,脚却被钉住一样挪不开步,他羞得满脸通红,连忙把脸扭开,豆大的汗珠从下颔滴落下来。
当他转过头时,少妇不知何时已把孩子交给老人,进屋去了。
老妇人抬头看他,问他找谁。
他一时没有缓过神来,直望着老人发呆。
老人又问了一句,他才答道:“我姓谢,是长明日报的记者,想了解一些得胜街蔡家的历史。”
老人指着面对着的一间屋子说:“这就是蔡家。”随即大声喊道:“瑞华,找你家的。”
谢津生暗自惊喜。
稍候,那个叫瑞华的女人走了出来,她已经换了身清爽的连衣裙,连衣裙合体修身,凸显着傲人的曲线,使她浑身洋溢着夏日河柳般的浪漫气息。
见到瑞华,他们的眼睛对视了一下,她的眼睛又黑又亮,顾盼生辉,咄咄逼人,似乎看进了他的身体里,谢津生突然有种羞怯感,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立即低下头把视线移向了一边。
她似乎也有些尴尬,忙从老人手上接过孩子,坐下来看着孩子问:“找我的,有什么事吗?”
谢津生语无伦次地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来意。
她看看他手上的相机,问:“你是记者?要采访我们蔡家?”
谈到工作,他立即恢复了平静,他说:“市里要进行旧城改造,你们住的这一片老街不久就要拆除,报社想刊登一些反映老街历史遗存的文章和照片,所以我就找到这里来了。”
老妇人说:“是早该拆了,这条街每年都失火,木头房子见火就着,我们住在这里整天都提心吊胆,这下总算熬到头了。”
瑞华说:“你要写我们蔡家?蔡家就剩一间破房了,一家老小五口人,再平常不过的,有什么可写的?”
他说:“据说你们蔡家历史上是长明的望族,得胜街都是因你们蔡家而得名的……”
瑞华笑起来,打断他说:“那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没待谢津生开口,老妇人忙抢过话题,唉声叹气地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得胜街的蔡家啰,真正的蔡家大院早没了,听老辈人说,原来的蔡家大院气派的很,朱漆的大门,门口两尊镇宅神兽,门廊下有四根石柱,柱头上都雕着麒麟、飞龙,大院里面有三组院子,有百十来间房屋,庭院、走廊、天井都是用花岗石石板铺的,厅堂是方块砖地,那气派,那排场,方圆几百里地也找不出第二家。”
“这些房子现在还在吗?”
老人摇摇头,长叹一声,说:“可惜这么大的家业,都被蔡家的后人给败光了,蔡家的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呀,他们把家底吃完了,就打房子的主意,想从老房子里掏点值钱的东西出来,房子被他们拆了修,修了拆,折腾了好几回,最后把门窗都拆下来卖了,现在哪还有房子。”
“您老对蔡家的历史很了解啊,冒昧地问一下,您是蔡家的什么人?”谢津生饶有兴致地问。
老人说:“我跟蔡家是老街坊,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讲老蔡家的事,现在年轻一点的,谁还知道蔡家,只有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初始瑞华(3)
谢津生想看看瑞华的反应,她似乎并没有听他们对话,而是颇享受地与孩子玩乐,她眯着眼,用唇在孩子的小胸脯上轻轻地来回摩挲,孩子咯咯咯地笑个不停,他心里的某个地方好象被温柔地撞击了一下。
老人自言自语道:“富不过三代哟。”
“蔡家现在在得胜街上还有没有什么房产?”
“早没了,就剩这一间偏屋了,这里原来是蔡家马倌住的地方,主人住的房子早没了,连佣人住的房子都卖掉了。”
瑞华笑着说:“刘奶奶,我们蔡家这档子事都被您老念成经了。”
刘奶奶笑着说:“有人念叨是好事呀,我倒想,没人念啊。”
瑞华打趣道:“让记者给您老的房子多拍几张照片,在报上登出来,没准您还能相个老伴呢。”
刘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你又笑我,我可再不会做那种傻事。”两人又咯咯地笑作一团,刘奶奶见谢津生举着相机,连连摆手道,“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瑞华笑着转向谢津生说:“你说的那个蔡家早就是历史了,现在的蔡家跟其他的人家没有什么两样,哪有什么历史遗存,就剩下了这间破房子,你都看到了。”
刘奶奶感叹道:“蔡家足足富了有五六代人,也不容易啦,你家昌胜该是十几代了吧?”
瑞华摇头:“不清楚,现在蔡家连修家谱的人都没了,昌胜不管,昌明更不管,好像蔡家的事跟他们不相干,我想管,昌胜嫌我多管闲事,不让管拉倒,我还懒得操那份心呢。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你说做这件事多有意义呀,让后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辉煌过,蔡家曾经也给长明带来过荣耀,这毕竟是一段光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