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职场新鲜人生存手册-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的主管已经这么去做了,49%的人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
3。 不能失去诚信
管理者如何才能树立自己在下属面前的威信?其中一个重要的素养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李嘉诚说:“要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主管,必须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诚信,千万不要对自己的下属撒谎,或者欺骗自己的下属。如果我们许下了诺言就一定要兑现,不能兑现的诺言,我们不能随便乱许,当然,对于一些已经许下,又无法兑现的诺言,我们必须给下属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的主管很喜欢在下属面前标榜自己,其目的是想为自己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美好而又高大的形象。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个形象,这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比如,一个上司在公司会议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最重视的原则就是尊重,接着摆出自己当年的事例加以说明,而且还提倡员工要尊重上司。结果,会议中就粗暴地打断了一个下属的谈话,这样的主管在员工心目中是毫无诚信可言的。管理者要做到诚信并不容易,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不朝令夕改。领导下命令,是一门学问。下命令的目的,就是让下属去执行的,而不是显示你权威的工具,所以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朝令夕改,是领导下命令的大忌,这样做很轻易就把自己的形象损失殆尽了,今后再下命令的时候,员工总会感觉模棱两可,迟延执行,等待着最后的决议,很容易误事儿。
(2)绝不轻易许诺。作为主管,一旦对下属许下诺言,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因为在普通员工心里,自己的上司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认为上司所说的话是有分量的,尤其是许诺,更成为员工的一种寄托。如果主管拿许诺来开玩笑的话,无疑在精神上是对员工一种最巨大的伤害。因此主管的地位在员工心里就会随之荡然无存了。
(3)绝不夸夸其谈。管理者要想在下属面前获得威信,最主要的是要让员工认可自己,也就是心服还得口服。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你绝不能在员工面前夸夸其谈!用事实说话,是最好的办法。如同在下属面前推销自己一样,诚信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事儿没事儿,总和员工大谈特谈自己的光辉历史,不但不利于员工认可你,反而会增加员工对你的不信任。一个人的诚信一旦出现了危机,那么这个人的品质也就被否定了。然而,有的领导在自己的下属面前确实忍不住要夸自己几句,这个时候,最好能够忍住,不为别的,就为了你的形象,管住你的嘴巴!
4。 信任自己的团队成员
作为主管,要想让属下支持自己的工作,并协助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信任他们,千万不要对他们胡乱猜疑,尤其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失误而指责他们。相反,我们要用激励的手段引导和鼓励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努力前行。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军乐羊率兵征讨外掳,得胜回朝后,魏国君主魏文侯并没有赏赐他很多金银财宝,只是交给乐羊一只盒子。乐羊原以为是非常值钱的珠宝,可回家打开一看,原来是许多大臣写给君主的奏章和信件。原来乐羊在率兵出征期间,国内有许多仇家诬告他拥兵自重,企图造反。战争期间,乐羊与敌军相持不下,国君曾下令退军,可是乐羊并未从命,而是坚持战斗,终于大获全胜。在这期间,各种攻击乐羊的奏章更如雪片般飞来,但君王不为所动,将这些奏章束之高阁,等乐羊回师,一齐交给了他。乐羊感动地说:“君王的信任比珠宝更贵重。”
从这个故事中可看出,“用人不疑”是一条多么重要的用人原则。
一个人只有在得到一定程度信任的情况下,才能愉快地投入工作,干出成果。因此,对于主管来说,在必须注意的诸多事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用信任换取下属的责任感,使之发挥最大潜能。
信任下属,更要相信下属的能力。一般职员之于部门主管,犹如手足或臂膀,理应得到更多的信任。如果你不给他们信任,或对他们的信任不够,就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而对于那些敢于直言你的过失或因一时疏忽犯有错误的人,你的信任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柱倒而屋倾,因此主管切不可轻易动摇对他们的信任。
5。 机智镇定地克服困难
作为主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正是你在下属面前扬名或出丑的时候,而一旦方寸大乱,便容易成为大家背后耻笑的对象。相反,如果你能自信、镇定、机智地化解危机,定能大壮他们的士气,并因此赢得他们的信服。
6。 富有决断精神
有胆识常常能敢做敢为,敢冒危险。作为部门主管的你,还需要一定的决断精神,才能在关键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团队把握机遇,这一点也是赢得大家信服和赞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要忘了让自己在关键的时候有一些决断的勇气。
利用好自己主管的平台
对于身为主管的你来说,不仅应拥有正确的愿望,而最重要的是有将之转化为事实的能力,并且能感召他人的奉献及投入,从而描绘出你未来的美好蓝图。
在现今各种机构中的中级管理者们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你们的角色已经有了延展,功能也在起着变化。事实上,组织的扁平化,工作的新组合以及资讯系统的繁衍,已经使得各个层次的人都必须面对外界复杂的需求。
在过去,一位员工可能以普通办事员的身份进入公司,而后逐步晋升为独立职员、办公室助理、经理助理等,他也可能脱离自己的部门,成为生产管理的助理,然后历经各个管理层而升至生产主管。但在当时,无论在哪一个位置,这位员工学习的相关知识多半都只够应付当时的工作所需,而当转任下一个职务时,此前所学通常都已弃而不用了。
在如今,组织的层级数目改变了,不论你身处哪个层级,所需的知识都要比以往更深入。与此同时,你的工作领域也逐渐有了更为宽广的横向延伸,不论你位于任何层级,对机构内外所有领域,甚至于遥远的其他部门都必须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在大众汽车厂中,即使一个收货中心的新进员工也已经与供应商、采购及支付账款部门联合作业了,并且随时可以取得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以上的这些变化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当公司为跨越不同领域的问题而急着谋求解决之道时,最迫切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非在某一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主管的平台,把自己的眼界和触角向多个层次延伸一下,在不断拓展自己眼界和工作经验的同时,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够完成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一个积累过程。当这种积累在无形中丰富我们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必将会为我们的职业带来一次新的飞跃。
王立明现在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他说:“主管是一个比较锻炼人的职位,如果我们能够在主管这个平台上不断虚心地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并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就一定可以实现职场上的飞跃,向上,我们可以向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发展;向外,我们也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其实,许多职场中人都是这样在主管的职位上开拓眼界,积累了管理经验,并构建出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因此实现了个人生活的一些长远的愿望。”
不知是不是巧合,早在多年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也曾说过一句与此中意味相同的话:“我的愿望是,在1970年之前把人送上月球,而且让他们活着回来。”
对于身为主管的你来说,不仅应拥有正确的愿望,而最重要的是有将之转化为事实的能力,并且能感召他人的奉献及投入,从而描绘出你未来的美好蓝图。
尝试改变自己的工作思维(1)
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许多人在进入职场一年半载后,便容易形成一种僵化思维,这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工作思维。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
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 1 公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更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呢?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 4 位投资者,和他一起开了一家公司。 6 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此时,比尔在思考:如果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导着人们。转换思维改变人生,每当人们要做出生活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
陈家和是新加坡著名的“玻璃大王”,他从玻璃学徒成长为“玻璃大王”,正是由于他能正确地对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及时把握住了商机。
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扩大城市建设的“大新加坡计划”。听到这个消息,陈家和自信地说:“我的机会来了!”因为他知道,现代建筑设计的变化,使城市建筑逐渐由“水泥丛林”变成了“玻璃丛林”,这里边蕴藏着很大的商机。开始,陈家和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了个店面,起了个派头不小的店名:“和兴镜装玻璃工程”;两年后,又改名为“和兴玻璃工程有限公司”。1973年,这家公司正式建厂生产玻璃,由于经营有方,经济收入节节上升。于是,他又成立了“和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自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他还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