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久之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譬如固执、任性、自私等坏毛病,这不能不说是现代育儿过程中的一大棘手难题,所以如何和孩子交朋友,交好朋友,教孩子学会倾听显得尤其重要。
告诉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必须要先仔细认真听别人把话说完。听人家把话讲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点浅显易懂的道理,我想对于孩子来说接受起来并不难。要顺势顺理成章地告诉孩子,不仅对师长要如此做,对同学或周围的人也该如此,对于不同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学会倾听,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在教孩子学会耐心倾听的同时,也赋予孩子一个听后可以平等争辩反驳的机会和权利,这样孩子不仅会耐心听你把话讲完,而且还会非常仔细地倾听,因为你已经赋予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他们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极力搜寻为自己辩解的理由,但与此同时你的“演讲”也必须要十分精彩,尽可能做到语言精练简短,条理清晰,而不是磨叽起来没完,啰嗦起来没完,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听了心服口服,切忌犯老毛病,倘若真理确实掌握在孩子手里,那么放下家长的架子,诚恳认错握手言和。
这样做开始时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兴许多少都会有点难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学会耐心倾听,而且还可以适当地改变和磨炼孩子急躁无理的坏脾气,久而久之便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缩小代沟,减少沟通的障碍,提高交心的质量。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这一良好习惯,每个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时间、多途径的培养才能养成。所以,我们家长应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这一良好的习惯:学会倾听。
1。 要孩子懂得倾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父母应有前瞻性地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倾听。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家长先得做好榜样。当你的孩子向你述说时,应细细地倾听他的话语。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从而激发他的生活热情。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感到倾听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更是一个人的修养,久而久之,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倾听。
2。 要孩子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要细心听,用心听,还需要勤于思。告诉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打断别人,要静静地听。精彩的地方、有同感的地方,则可以微笑、点头或给予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也可进行恰当的评价;如果不认同他人观点、想法,不要随便断然否定,更不能狠狠地反驳,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我想补充……”“我想提个建议……”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倾听,也保持了一颗理解的心。
当然,孩子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善于捕捉契机进行引导,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变得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乐(1)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朋友的感觉真美妙,找伙伴是每个孩子的需求。
作为家长,我们太多时候看到,孩子自己在家里一天,不下楼,不出门,独自看书、玩电脑、看电视……孩子们逐渐地习惯于这样的“独处”,懒得外出与别人打交道,因而失去了不少人际交往的机会。
根据对人才素质的研究,聪明并不是成才的主要因素,待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朋友。
《中国少年报》曾刊登过湖南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一首小诗,题目是《我要做星星》,诗中写道:
我不愿做太阳/也不愿做月亮
做太阳太寂寞/做月亮太孤单
我要做星星/因为星星有无数朋友
黑夜点缀得更加美丽、漂亮
我们大人把独生子女比喻成“小太阳”,但是这些孩子却想做星星,因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友情。
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越来越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荀子说:“人不能生而无群。”人有社会属性,秦桧都有三个朋友,可见人人需要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苍白的、不幸的。
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朋友,和伙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种社会性的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学习和生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成熟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心理上建立起对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而且有伙伴一起玩耍,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感,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良师更需要益友,没有伙伴,孤独和不快的情绪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对其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让孩子陷入孤独状态的主观原因,则在于我们家长的种种顾虑。大部分母亲也知道孩子没有伙伴很孤独,可是极少有人支持孩子找同伴玩耍。因为母亲们认为,第一,孩子没有时间。每天放学回家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便双休日也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第二,让孩子出去找同伴玩不放心。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以及交往的人缺乏辨别力和选择的能力,万一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在一起玩,染上坏习气就得不偿失了。还有,孩子们在一起打闹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想想就觉得很危险,所以不敢放手让孩子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第三,孩子虽然没有伙伴,但自己可以陪他玩,况且还有那么多玩具,可玩的游戏内容和工具多着呢,孩子怎么会孤独呢?所以,能在家里开心地玩,就没有必要去找同伴一起玩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乐(2)
家长陪玩,当然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可是,这替代不了同伴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终日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孩子,家长能够给他爱,但给不了集体的归属感,能够和他一起做游戏,但制造不出集体活动的愉悦气氛。
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对我说,他为自己没有朋友而感到自卑和孤独。为了消除这种感觉,他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他的QQ好友很多,在网络中他觉得自己很受别人的欢迎。可是只要一离开那个虚拟的世界,他就会感到更严重的孤独。由于长时间靠敲击键盘和别人聊天,他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他越来越不会和别人说话了,因此也就越来越封闭自己了。他过得一点也不开心……
毋庸多言,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感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将来孩子会因此无法和他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
想一下,我们也是从幼年一步步走过来的。是不是放学后,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走东家串西家召集小伙伴出来,或玩捉迷藏或玩老鹰捉小鸡,哪天自己被大家冷落了,就会不开心得连晚饭都吃得没有滋味?
既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要剥夺我们的孩子结交伙伴的权利?为什么要把他们变成“孤独的蚂蚁”?
孩子渴望交到自己的朋友,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他们以此来拓宽自己活动的空间,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塞尔曼所说:“童年时代的友谊,是以后生活中所有其他亲密关系的演习。”只要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就会经常学习成人的行为,有分工,有合作,在他们的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幼年时期就开始领会到友谊与宽容,分工与协作,养成自己的群体意识、责任感和坚强性格。而缺少朋友的孩子,由于离群索居,往往会表现出孤独和懦弱,或者会表现出蛮横和霸道。
为了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在此给各位家长几点建议。
1。 帮助孩子寻找朋友。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母亲要及时给以强化,比如对孩子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
比如让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最好是同龄或年龄相仿的。适时与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帮孩子选择小朋友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能够合得来,二是能够优势互补。孩子们的优点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发展,孩子们的缺点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克服。
2。 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
孩子交朋友,大人对孩子的朋友要当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而且要让孩子认真接待一番。一旦孩子们自己玩起来,学习起来,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孩子们时间观念不强,要适时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时间不早了,是不是约定下次来玩的时间,你们商量一下,好吗?”
3。 给孩子交朋友以具体指导。
孩子毕竟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细心观察,给予指导。孩子们之间出现摩擦或者裂痕,家长应该了解原因,做出分析,指导孩子们化解矛盾。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业,应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们认清利弊,主动采取措施。
4。 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主动交往。
孩子们成了朋友,家长都有交往的需要,因为家长都存着某种担心。家长们来往之后,对孩子是一种促进,许多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样,可以共同指导孩子、带动孩子。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乐,快乐的孩子才能成才。
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喜悦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一种人,他看到他人的长处,心里像爬满了虫子,怎么都不舒服。在他看来,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有优点。
这些人在蹉跎岁月后,猛然抬头发现与他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