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 >

第4章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第4章

小说: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富嶙邢傅匮屎⒆釉谘5暮芏嗍虑椋呛苌儆懈改富岚呀鹎弊龌疤狻9沤裰型猓颐嵌贾蓝院⒆咏欣聿平逃⒉皇羌菀椎氖拢土聿平逃兄嗄甑拿拦改敢捕既衔院⒆咏欣聿平逃榷运墙行越逃选�
  究竟如何进行理财教育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开诚布公,坦然地讨论金钱。美国著名的财务顾问瑞克·爱德曼曾经对经济方面成功的5 000名客户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找到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餐桌上和子女讨论有关金钱的问题。
  看来,越是事业有成的人,越会和孩子谈论有关金钱的话题。身为父母,你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教育必定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帮助。如同《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所说:“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时与孩子谈论金钱话题,那么孩子长大后,绝对不会明白如何管理金钱。”不要以为有关金钱的话题比较敏感便索性不提,或许你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金钱的意义,但那只是父母单方面的错觉。不管父母有没有对孩子进行有关金钱的教育,孩子都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会“金钱”的知识。父母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和孩子坦然聊聊有关金钱的话题,这些点点滴滴的累积,都将在日后成为孩子获得美好生活和稳健财务的基础。各项调查都证实: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有关金钱的话题,孩子在长大后便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金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过得衣食无忧,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金钱就会成为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在孩子的未来,理财将会成为一件艰难痛苦的事情。别再回避金钱问题,今晚就与孩子好好聊聊什么叫做“钱”,让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金钱观,今后就能学会独立过好生活。
  加强对女儿的理财教育
  这些年,在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引人瞩目的优秀女性,女性显得更为活跃,唯独经济领域是个例外。2003年韩国女性参加经济活动的有,远远不如男性的的水平,女性的收入在同样条件下仅仅是男性的。虽然一般家庭都是由妻子掌管家计,但那几乎仅止于日常生活费,一旦碰到大笔金钱支出,往往都是有丈夫做最后决定。丈夫在家庭财产管理中大多掌握主动权,丈夫在家庭财产管理中大多扮演握有生杀大权的重要角色,妻子往往只是个小配角。
  为什么会这样?这恐怕是因为女性从小接触金钱的机会较少,且缺乏基本的经济知识。韩国金融监督院曾经对男女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知识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同样都是不及格的水平,但还是有所不同,两性的理财知识从青少年时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种差异在美国同样存在,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缺乏理财知识。因此,许多女性团体都十分热衷于宣传女性理财教育。由于社会团体的努力,前不久,有一家理财教育机构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男性与女性的理财能力差异大幅缩小。与发展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在理财教育方面的努力明显不强,尤其对女性的理财教育更加吝惜。这大概是对金钱和女性的偏见所造成的。
  前不久,笔者在某个网站的留言板上看到一位女性股友上传的留言,看完后差点捧腹大笑。其内容是,她的上司看到一位男性同事正在看股票走势图时,就笑着说:“好,最近就应该多做些投资啊,好好学!”,而当上司看到她正在翻理财书时,竟然扔给她一句“贪财的女人”的评价,实在令人气结。不知为什么,同样是投资,男性就会被称为“投资者”,女性却只能被嘲讽地冠以“贪财的女人”。21世纪是“女性的世纪”,女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以平等的姿态与男性一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的女儿能够梦想成真,身为父母一定要为她们做好一件事——“理财教育”。经济实力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核心要件。“美国女性运动先锋”的贝蒂·弗兰德一针见血地说:“女性运动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她们的经济实力。”引领“韩流”的电视剧《大长今》,故事内容描述的正是女性成功的历程,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经历无数逆境,却从不轻易放弃,一直坚守自己梦想的少女。如果我们的女儿不具备理财知识,就很有可能重复大长今所经历的苦难。
  能独立理财的女性,就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更能与男性一样平等立足于这个社会。如果想让自己的女儿出类拔萃,让她能依照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作为父母,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对她们的理财教育。
  

第一章 “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1)
21世纪的文盲是理财盲
  每年的4月是美国孩子最忙的时侯。不是因为刚开学或准备考试,而是为了学习理财。当韩国的孩子忙着背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忙着学习如何运用银行账号,学习如何储蓄和取款,学习如何计算利率等等。在美国,4月是政府制定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月”。
  每年到了这个时期,美国的各个学校都忙于接待客人。银行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派出自己的职员,到全国各地的各个学校进行理财教育。他们成为“一日讲师”,简明而风趣地给孩子们讲金融与经济的知识。老师们非常愿意让出讲台给“一日讲师”,也与学生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学校老师们深知理财教育在孩子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和关注也许是今日美国经济的动力,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美国理财教育的历史,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长。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反映美国青少年文盲现状的调查报告《强尼为什么不能读》,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报告中揭开了当时美国青少年文盲程度的严重性,有为数众多的青少年竟然连基本的文字发音和书写都不够准确。这份报告成为美国政府决心改革教育体制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再次受到冲击。这一次不是“文盲”而是“理财盲”。1997年,有一个专业团体对美国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金融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成绩不及格。
  当时信用卡债务成了美国最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信用不良者因为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其中有不少年轻人。有的年轻人因无法承受债务所带来的压力,甚至结束宝贵的生命。1997年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名叫米奇·波尔的一年级学生,1998年同一所大学的三年级学生萨姆·莫伊,分别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萨姆·莫伊生前持有多达12张信用卡,自杀当时周围到处都是信用卡凭单。这些社会事件让大家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会选择绝路呢?这些事件也震惊了美国政府,让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悲剧的发生让大家明白,不会珍惜和管理钱财的“理财盲”才是酿成悲剧的真正元凶。后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4月为“青少年理财教育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理财教育。
  其实“理财盲”并不是美国的“专利”。2004年,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理财知识测评结果表明,满分100分中平均成绩为分,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理财盲”。更令人吃惊的是,之前进行的针对高中生的理财知识测评,结果竟然显示,平均成绩只有分。
  用同样的理财测评试卷在美国进行测试,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声称“理财盲”的美国学生却比韩国学生高出分。在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着理财教育的义务,但在韩国却尚未出现进行理财教育的政府机构或团体。
  对于这种现状,身为父母的您,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暖暖朝阳,为孩子拂去忧伤,带来温馨的气息,这份爱更是孩子永远的甘露,都将滋润孩子的成长。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关心学业成绩,但是有多少父母关心过孩子的“理财教育”?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理财”两个字。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2)
财教育与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一样重要。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为了准备孩子的成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理财教育,将理财与学业同等重视看待,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慧眼。
  早期理财教育:造就“未来的经济总统”
  “历史上最伟大的央行主席”、“经济大总统”、“经济魔法师”、“市场支配者”、“通货政策的巨人”,这些赞美都是给予2006年引退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主席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连任五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美联邦任职的18年间,他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最高统帅。在任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黄金期”。这段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不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和低失业率,还使原本停滞在1 000点的道琼指数攀升到10 000点以上。格林斯潘到底如何创造这样的经济神话?最重要的还是洞悉未来的慧眼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华盛顿邮报》曾如此盛赞他:“每当面临危机时,格林斯潘都能用卓越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在格林斯潘就任美联储主席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发生了“黑色星期一”事件,这起风暴正好成了他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就在投资者一片恐慌的危急时刻,格林斯潘说:“ 美联储会提供市场所需的流动资金。”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针,立刻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之后,道琼斯指数逐步反弹,并一度呈现出历史上最高的涨幅,这仅仅是开始。1996年12月,他的睿智再次发挥重大作用。他对当时不断暴涨的美国股市表示担忧,并以著名的非理性繁荣理论总结了美国当时的股市行情。结果,在他说这句话的第二天早上,股市开始急剧下跌。就这样他创造了用一句话就可以左右证券市场走势的“格林斯潘效果”。
  能洞悉经济现象本质的格林斯潘,在理财教育的问题上,也具有独特的慧眼。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他引领的美国经济逐步陷入危机中。逐年下降的储蓄率、日益增加的家庭负债以及日渐增多的个人破产,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当时的美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日渐下滑。1992年的的储蓄率到了2000年下跌到0%,1990年200亿美元的信用卡债务到了2000年已达到了600亿美元,个人破产人数达到69%。
  美国不得不面对这个相当讽刺的局面。当时格林斯潘确信,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美国人不知道珍惜金钱,更不懂得理财方法,意指美国人是“理财盲”。他认为只有正确的理财教育,才是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好“处方”。
  2001年,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演讲中,格林斯潘说:“有力、有效的理财教育才是强化国家经济体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