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商标:松下幸之助是“松下”的灵魂;比尔·盖茨几乎就等同于“微软”;而韦尔奇简直就是“通用”的第二商标。 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绝对不是通过“造神运动”造出来的,而是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千锤百炼,惊涛骇浪,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老板的威信是政令畅通的坚强保证,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对老板的旨意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而且在工作中不仅要处处留意和弥补上级的疏忽,还要不露声色地维护老板的威严。所以不妨将“职场总规则”稍做改动: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怀疑老板不对时,请不动声色地纠正。 第5条 千万不要指望和上司交朋友 上司和你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如果尽最大努力,你至少可以和他靠得无限近。等你和你的上司一样成功了,自然就是朋友了。 中国是很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度,朋友之间,互相关照;朋友之间,也不必客气。原则、利益都可以为此让道,一些职场人士也打起了“朋友牌”。但是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里,尤其是在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里,这却是一个大忌。商场无父子,顾及友情就难以保证他的利益原则。如果你的业务做不好,你就算是老板的亲爹或亲儿子,也会被“大义灭亲”的。而如果你业务精湛,忠心耿耿,是老板的“战略性工蜂”,虽然成不了老板的朋友,却至少可以当老板的“嫡系”和“爱将”,地位今非昔比,收入也将日益丰厚。 基于经历、兴趣、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教育等趋同因素,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外人很难介入,所以不要急于和你的上司做朋友,等你和他一样成功了,你们自然而然就成为朋友了。 [案例1] 某职员通过某公司老板一个朋友的介绍,到了该公司做文员。这位职员工作能力一般,不求上进,却以为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就常常在办公室里当着众人的面和老板随随便便,勾肩搭背。他在上班时候还跑到老板办公室去扯家常,以致于很多客户的电话被转到老板的电话上。老板终于忍无可忍,在试用期还没有满就让他另谋高就了。 [案例2] 某大学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和一家公司老板谈得很投机,临近中午,老板顺水推舟地就近请他吃了一顿饭,以便做进一步的沟通。不久,这位同学被录用到了该公司,因为那“一饭之交”,逢人就吹嘘“老板请我吃过饭,是他哥们”。其实他所说的和老板的“私交”,公司的很多员工都享受过,仅是一顿便饭而已。当他因为重大失误被炒鱿鱼时,还对“哥们”的薄情寡意愤愤不平,“怎么对我这样,我们可吃过饭呐!”这也就成为公司的一大笑料。 第6条 千万不要主动请老板吃饭 别以为抓住了老板的胃,你就抓住了老板的心。温饱已经成为老板的过去,他不缺饭吃,缺的是你的业绩和忠诚。 “吃”在中国是万金油,一抹就灵,在某种意义上,吃在中国相当于一般等价物,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要想抓住别人的心,首先抓住别人的胃,所以拉关系,搞交情,无一不从软弱的胃开始。吃一顿饭,大家就成为哥们了,事情也就好办了。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微妙之处,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吃了别人的口软,这一招还管用,可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老板们早就过了温饱阶段,除非是为了业务,他们根本就不会为了吃饭而吃饭,即使吃饭休闲,也仅限于自己的私人朋友之间。所以,作为下级,特别是级别相差很多的下级,你贸然请上司吃饭是非常徒劳的,他对于你的用意洞若观火,不会吃你那一套的;即使吃了你的“糖衣”,也会把“炮弹”还给你的。 [案例] 某职员由于资历浅,总想和老板拉拉关系,但他几乎没有和老板单独接触的机会,为此苦恼不堪。不久他的生日快到了,他突然心生一计——请老板吃饭。于是他买了一张精美的请柬,通过快递公司送给了老板,并到酒楼预定了房间。没有想到,那天下午他正准备到酒楼等候老板的时候,行政处的人突然来到他的面前,手里带着小小的礼物,说代表老板和公司祝他生日快乐,还批评他只知道走上层路线,瞧不起哥们。该君一阵脸红,怯生生地问老板呢,同事说老板陪客户打高尔夫球去了,令他羞愧难当。 后来这位新职员工作特别努力,谈了一个大单子,老板突然单独邀请他共进晚餐,并宣布他晋升、加薪,令他恍若隔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个好下属(4)
第7条 千万不要私自拜访老板家庭 孔雀开屏时总是正面对着观众,演员也总是粉墨之后才登场,他们都不愿意观众跑到他们的身后去,上司也一样。 上司的私宅、官邸和你的窝一样,属于绝对尊贵、隐私之地,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将另一个自己突然大白于天下,所以如果你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尽量在公司解决。在下班后,如果遇到情况紧急、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先通过电话和老板联络,绝对不要贸然闯入老板的私家住宅。如果没有工作上的问题,仅仅想和老板联络感情,又没有老板的邀请而私自拜访老板的私宅,则更是职场上的大忌。 [案例] 某员工在工作上一直很主动,看起来老板对他很器重,他自己也认为是老板的大红人而沾沾自喜。一次,他再次在公司大会上受到老板的嘉奖,觉得老板真是自己的人生知己,油然而生一个念头:他要和哥们“叙叙旧”。 当天晚上,这位哥们精神抖擞地敲开老板的别墅铁门时,老板不在,他解释半天,警惕的保姆像看恐怖分子一样看他,说没有预约不能进去,后来老板的夫人过来,客气地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支支吾吾地说就是看望看望老板。在老板的客厅里小坐时,他明显地感到客套背后的拘谨。没有见到老板的他还不死心,几天后,他又一次敲开老板的家门,老板娘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又来了?”当他忐忑不安地进入老板的客厅时,老板刚刚从浴室里出来,穿着随意的浴衣,上面的水珠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和他平时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形象大相径庭。看见这位不速之客时,分明是一丝不尴不尬的微笑,和在公司大会上的热情完全不一样了。在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中,他如坐针毡。在告辞时,老板委婉地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情在公司谈。 第8条 千万不要贸然给上司送昂贵的礼物 “礼尚往来”的潜台词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如果你贸然给上司送礼,那相当于给他下了最后通牒。 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以此来寄托和维系感情,或者用来做利益交换。前者常常是亲密的家人和朋友,礼品不一定贵重,象征意义更大;后者则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有些心照不宣了。在企业里,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那些在商场和人情中千锤百炼的老板非常清楚礼物的含义,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如果员工想通过给老板送礼,特别是昂贵的礼物来联络感情或者索取什么,绝对是愚蠢和徒劳之举,那相当于从老板身上割下肉来再送给老板。记住,千万不要贸然给老板送礼,你的业绩才是老板梦寐以求的最好的礼物。 [案例] 两个女同事一起进入一家公司,同事甲的业务一直比不上同事乙,眼看着别人从业务员一步步做到部门主管,薪水相当于自己的两倍,不由得眼热心跳,考虑了几天,终于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给老板送礼。开薪那天,同事甲用自己的半月薪水,又从积蓄里取出来一部分,共计800多元,到工艺品商店里买了一座镏金的“一帆风顺”扭扭捏捏地送到了老板的办公桌上,老板那一瞬间的表情就像是遭到了恐怖袭击,先是惊讶,后是责备,然后是婉言谢绝,送礼者也被搞得脸红脖子粗。好在老板体恤她的一番苦心,在委婉的批评后,自己掏了钱,实际上是变相地拒绝了她。后来这位员工通过努力也终于做到了部门主管,老板对她同样刮目相看。 第9条 千万不要无故奉承上司 “马屁”也许是心灵鸡汤,而马屁精却永远是跳梁小丑。一个小丑只能供人娱乐,绝对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人都有喜欢听奉承话的人性弱点,一些人平庸无能,却精于此道,因为马屁一度被认为是生产力,从中收益颇菲,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一批想走捷径的人。问题在于,如果是上司的长处你拍一拍还说得过去,如果是上司的短处你也来这一套,就是恶俗甚至堕落了。在古代,一个马屁精,大王放了个屁,众人皆心照不宣,这厮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居然像刚刚品尝了山珍海味似地赞不绝口:“忽闻大王贵体香气喷薄而出,余音缭绕,吾等奴才倍觉身心舒畅,实乃三生有幸,妙哉,善哉!”你说肉麻不肉麻?众人都对其嗤之以鼻。在人身依附关系严重的封建社会,拍马溜须还有一定市场,但在现代企业里,效益是最高原则,拍马溜须可以讨上司一时舒心,却难让上司永远垂青于你。老板宁愿要一个调皮的业务尖子,也不要一个低能的佞人弄臣。一个职业化的上司非常理智地意识到,甜言蜜语毕竟不是生产力,它最多助消化,但绝对当不了饭吃。 第10条 千万不要顶撞老板 下属Vs上司=蚂蚁Vs大象=老鼠Vs猫咪=蟋蟀Vs公鸡=螳螂Vs风车=樱桃小丸子Vs泰森=散户Vs庄家 商场如战场,军令如山倒。老板就是指挥官,他的威严不言而喻,特别是那些私营企业,老板直接就是你的饭碗,顶撞他的下场相当于上面那个等式。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也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在大风大浪里自然形成的。公司尤其是那些新公司也需要老板的权威,他是凝聚力、效率的保证。 [案例]
做个好下属(5)
某员工业务能力不错,但他是个牛脾气,常常得理不饶人,由于他深得老板赏识,大家对他也是忍气吞声。但万万想不到,他竟然敢吃了豹子胆,在公司众多员工面前顶撞起老板。事情是这样的:他联系到一笔业务单子,对方来电话时,他在外地出差。回来后公司文秘忘记告诉他这件事,直到他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别人已经等他不及,另外找了供货方,还说早就让文秘转告你马上联系。由于公司业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是销售提成,所以文秘的疏忽被他看成是在拿他的钱!在公司例会上,他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向女秘书发难。那个女秘书是老板的红人,哪里吃他这一套,和他争论起来。老板制止了好几次,他居然越来火越大,骂起人来,终于老板震怒了,当场要他另谋高就。一点业绩和老板的威信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 第11条 千万不要“纵容”上司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上司也有迷糊的可能,一个好下属就是在“老虎”打盹的时候为他放放哨、站站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局面瞬息万变,上司再英明,也不可能一贯正确,所以每一个员工就有必要主动为上司分担风险,多一个参照系,多一层保险,保障公司这条大船顺利航行。给上司纠错不是件容易的事,像古代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