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也让他们去说,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他咳嗽了一声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说道:“诸位爱卿,可是对朕的决定有不同的看法?”
太仆寺少卿李日华开口说道:“老臣以为,张驸马虽年少有为,但如今已是名声显赫,再有加官进爵,恐怕其他老资历的大臣不服。”
崇祯瞪大了眼睛,驳斥道:“你这话的是什么意思?年纪轻轻?年纪轻轻怎么了,年纪轻轻就不能够有战功?不能够升官?那朕十六岁登基,刚好也与他一般年纪,难不成朕也不够资格当这个皇帝?”
李日华慌忙跪下。伏地谢罪道:“皇上,老臣不是那个意思。皇上乃是真龙天子,自然不同,可是这张大人原本只是山野村夫,毫无功名在身,破格录用已是皇恩浩荡,因此老臣认为不妥。”
“破格录用?是,是破格录用,但是那又怎么样?他又本事。你们也都看到了,这几年朝廷的变化,朕就问一句,你们当了这么多年大臣拿了这么多年老百姓缴纳的俸禄,你们又做出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来了?除了中饱私囊之外,你们还会什么?现在战火四起,你们谁管过了?还不是照样花天酒地?你说朕要你们何用?”
李日华说道:“皇上。现如今国库空虚,再加上连年灾祸,实在是不宜出征打战,对于叛军姑且暂时安抚为好。臣等这都是为了大明朝江山社稷着想,此心可昭日月。”
其他几位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大臣纷纷跪下来,说辞与李日华一般无二。崇祯粗略扫视了几眼,竟然发现人数已经占据了一大部分。只有极少数年纪比较轻的大臣尚有血性,对不战的言论保持观望。
看到这个情景,崇祯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却又无可奈何。现在的局势大家心中都清楚得如同明镜一般,若是没有这些老臣整个国家机器恐怕都运转不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崇祯才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又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来参与,之前那么多年是徐光启,他虽说也是个儒生,可是他很多先进的观念与崇祯不谋而合,再加上他桃李满天下,在朝堂之上也算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他去世之后,崇祯也就只能依靠张雷了。可以这么说,张雷的上位不仅是他自己做出成就的原因,还有崇祯对于新生力量的渴望,这个朝廷,实在是太需要这样主张激进的人来搅一搅这一池子死水了。
“难不成你们都认为朕对张雷这封赏不妥?还是觉得朕攻打叛军做得不对?你们知不知道,要不是张雷,我大明朝龙脉都要被叛军给捣了,皇陵差一点就被毁了!你们倒好,不让你们出去打战大明朝不是你们家的就事不关己是不是?现如今张雷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连个封赏你们都是推三阻四的,到底是何居心?歼敌五万,整整五万人,多少年没有打过这么成功的战了?你们谁敢站起来和朕说,他能够带领两万精兵在十万叛军之中歼敌过半?只要你们谁敢,朕立马就下旨封他征讨大将军,官封一品。要是打仗不行的,那就去搞农业,去搞工业,让国库每一年的税收上十万两,朕封他尚书衔。”崇祯站了起来,一边拍着龙案一边咆哮着说,一张脸憋得通红,顶板上面的珠子晃动起来,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顿时,整个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要是能打仗的,可以当大将军,要是能文治的,可以领一品尚书衔。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场的这些人没有几个能有这样的本事,虽然他们捞钱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真要是做起事情来,也就只会耍耍嘴皮子功夫罢了。
崇祯怒气冲冲地重新坐回龙椅上,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们倒是说话啊,你们不是说张雷资历不够吗?那你们够资历的就拿出本事来让朕看看啊。朕今天就当着大臣的面说了这话,你们谁能够办得到?既然办不到那就给朕闭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明朝,那你们来说说看,你们为大明朝做了什么事情,哪怕是只说出一件芝麻大的事情来,朕都给你们磕头了!要是没有,那就闭嘴,今后少说废话。朕最看不得的一种人就是明明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允许别人做的人,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好了都给朕站起来,都一堆老骨头了,你们跪着朕看着都心烦。”
然后大家都站起来,崇祯又转向张雷,问道:“张爱卿,你倒是说说看,他们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不应该打战,你认为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雷的身上,今天的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刚才闹腾了这么一阵子他都没说话,现在终于轮到他了,一直以来张雷都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人,所以他的见解也一直特立独行。
张雷清了清嗓子,说道:“回皇上话,正所谓敌不犯我我不犯人,一味的退让和妥协解决不了任何事情,既然他们敢发动战争,那必然是丧心病狂之辈,和这样的人讲道理那是不可能的,更加不能够奢望他们自行改正错误然后停止荒唐的行为,面对暴力,只有采用更加暴力的手段来压制,才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诚然,战争会死人,但是如果不将战争压制下去,死的人会更多。而且,一个好的政权,一个得民心的政权是不畏惧战争的,国家的荣誉感会驱使着国民齐心协力地投入到为了广大人民的和平而努力奋斗这个事业上面来。只有那些知道自己的统治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的政权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护稳定,因为它们害怕战争,害怕一打破这个格局自己就会被千夫所指,甚至怕自己的国民也临阵倒戈。我一直在强调百姓是温和的,是仁慈的,只要他们能够生活得下去,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呆在这个国家里面,而不是逃离。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就在于老百姓,只有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这个政权才能够稳定和长远发展,而安居乐业是要老百姓自己来体会的,而不是政府说安居了安居了说乐业就乐业了。所以皇上,臣以为这战该打,不仅该打,而且还应该加大力度地打,得到百姓的支持是关键,因此皇上,臣建议下调农业税收,将各个税种的比例都通过报纸来让全国的老百姓都了解。长久以来,政策的执行之所以出现偏差就是因为老百姓并不知道政策的真相从而被心怀叵测的人恶意引导,对皇上的旨意阳奉阴违,这才导致了百姓的不满。”
他的这话说的十分清楚明白了,任何畏惧战争的政权都是不得民心的政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并不害战争,只要政令的上传下达有了明确的界定,而不是模凌两可,那官员们想要中饱私囊可就困难多了。
这话的矛头直指所有的官员,至少在场的官员是被无一例外地辐射到了,崇祯也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等张雷说完之后,他马上兴高采烈地说道:“张爱卿真是深得朕心,特别是最后一条,好主意啊好主意,朕现在就下旨,按照你说的去办。”
有了之前李日华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一双双怨毒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张雷,恨不得将这个阻挡了自己的财路的家伙碎尸万段。
崇祯说道:“张爱卿,朕觉得你刚才那一番话说到了重点啊,稳定虽然是造福百姓的重要条件,也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我们永远不挑起战争,但是也不会惧怕战争,谁要是侵犯了我们,那必然是要十倍百倍地还回去,只有让对手畏惧,才不敢轻易进犯,才会有更加长久的和平。好了,诸位爱卿,朕累了,你们都退下吧,这一番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也无需再一轮,你们这些人,谁要是能够做出成绩来的,朕绝对让你们风光无限,若是什么都不会只会耍嘴皮子功夫,那就别怪朕对你们没有什么好言语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重建中都
连威胁带妥协的,张雷他们升官这件事情还终于算是决定了下来,对于张雷来说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只有手中掌握有越来越大的权利,才能够有充足的话语权,什么平等都是狗屁,都是为权利服务的。
崇祯没想到一个例行的封赏会让那群迂腐的士大夫们如此反对,不过仔细想一想他们反对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他们这些人需要的是维持现状,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且系统的利益链,而张雷的出现以及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对这条利益链带来很大的冲击和风险,现在张雷的权利还不够大,他们还能够控制和避免,一旦张雷平步青云,遭殃的可就是他们了。
封赏的事情结束之后,崇祯说道:“现如今中都遭受重创,急需重建,而且朕认为很有必要修建城墙等防御工事,不过现在国库空虚,是不可能拿出什么钱来的,但是重建皇陵刻不容缓,不知道有哪位爱卿愿意接这个差事的?”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说话,崇祯之所以这么说而不像之前那样直接指定张雷来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大臣再多说闲话。
过了一会让,崇祯敲了敲桌子,提醒说:“怎么?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现在怎么就不吭声了?这件事情你们谁能做?”
众人面面相觑,李日华说道:“皇上,既然仗要继续打下去。叛军要消灭,那还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老臣觉得相比之下凤阳的修缮倒是可以缓一缓。”
“放肆,这事情能够缓一缓吗?说不打的是你们,现在又拿打仗出来说事,和那些出尔反尔的小人又有什么不同?不就是因为朕说了这趟差事没钱赚吗?啊,就都不愿意出头了?你们当这个官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几十年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若是孔老夫子在天有灵,恐怕都要因为你们而羞愧。朕再问一遍,有谁愿意主动担待这个差事?若是没有,那朕要指定谁去做。你们再敢说闲话,一律革职查办。”
大家都是一怔,这话说的就有些重了,但是没回报的事情谁愿意干啊?于是大家依旧保持沉默。
这个情景让崇祯不由得暗自摇头,朝廷啊朝廷,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维持运转,想一想就觉得心寒。
“张爱卿。”崇祯叫道。
张雷向前一步。躬身回答:“臣在。”
崇祯问道:“这重建中都之事,你可愿做?”
张雷噗通一下跪倒在地,说道:“微臣才疏学浅,承蒙皇上赏识,感激涕零,只要是能够用得到微臣的地方。微臣在所不辞。”
“好了好了,你起来吧,张爱卿,你能够做到如此地步,朕深感欣慰啊。”崇祯叹了口气说道。
张雷说道:“微臣的一切都是皇上赐给的。为皇上办事那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崇祯说道:“那好,朕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国库不下拨一文钱,不过朕准许你便宜行事。还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是,不出一个月,微臣便可将凤阳城建得固若金汤。”张雷夸下海口道。
崇祯当即拟了旨意,其他人就是想发表意见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吞回到肚子里面去了。
又议了些事情,无外乎就是各地动乱的消息,完了之后崇祯便走了。
郭育和杨一鹏陪伴在张雷左右,下了朝,三人并行出了皇宫,见周围没什么人,郭育有些担忧地说:“张大人,您那一番话可是得罪了不少的人啊,恐怕对以后会不利。”
杨一鹏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