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

第1章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第1章

小说: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摘正文

    书名: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

    作者:【南非】纳尔逊·曼德拉

    译者:周小进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作者简介:

    纳尔逊·曼德拉,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带领南非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南非开创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局面。

    内容简介:

    本书为曼德拉亲笔授权,其英文版自1965年出版后,畅销全球达50年之久,重印再版数十次,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数十国家先后引进,中文版于2013年首度问世。本书内容主要是曼德拉在重大历史关头撰写的著名文章、经典演讲以及出席几次重要审判(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瑞佛尼亚审判”)时的全程记录,全书内容鲜活地诠释了曼德拉身为非洲自由运动先驱的磁性魅力以及其无穷的人格典范。

    书摘正文:

    我憎恨种族歧视,对此我并不讳言,因为我知道全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同样憎恨。我憎恨向儿童灌输肤色偏见的教育体制,对此我并不讳言,因为我知道全人类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我这一点。

    我憎恨种族偏见者的傲慢,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了少数人独享的权利;而大多数人只能受人奴役,处于劣等地位,被迫成为没有选票的奴隶,在指定的地方工作,根据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派的命令行事。我对我的憎恶并不讳言,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全人类的绝大部分都和我站在一起。

    ——曼德拉

    纳尔逊曼德拉于1918年生于特兰斯凯的一个王族家庭,是滕布族酋长的长子。为了躲避包办婚姻,他离家出走,前往约翰内斯堡。他通过函授获得了学位,修习了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法律学位课程,并在一家白人律师事务所实习。

    纳尔逊曼德拉与当时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秘书长沃尔特西苏鲁成为挚友,并投身解放斗争。他才能卓越、魅力非凡,很快成为组织的核心;他参与了1952年的“藐视运动”,在1956年的“叛国罪审判”中成为被告。

    1961年,曼德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被称作“黑人红花侠”。1963年之前,非国大的一切行动,都得益于曼德拉的个人号召力与组织力。1963年,曼德拉被出卖,后被捕受审、身陷囹圄。1990年2月11日,纳尔逊曼德拉获释。

    编排说明

    本书收录的材料包括十一篇文章、一篇在国外做的大会演讲以及三次审判过程中的证词和发言。时间跨度为十余年,从1953年到1963年,在此期间,曼德拉无法使用麦克风(除了法庭上的发言之外),只能用笔对人民讲话。他在当局颁布禁令之前的那些年里所做的演讲,收录在南非警方档案之中,故本书无法收录。

    文章基本上按照当时写作的原样再现,偶有改动,为避免字词重复,或删除某些当地用语,因为那些只有南非人才能看懂。在法庭发言的相关段落中,则删除了某些检方证人证词中的技术性内容。

    部分文章并非严格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编排,而是根据南非局势发展的大背景对材料进行了更清晰的排列,以体现在最终审判之前,事态向高潮逐步发展的过程。

    每有事件发生,曼德拉总是做出更加勇敢的回应;因此,在每篇材料前增加了背景文字,以对相关事件做简要说明。
第2节。
    001990版序言

    沃尔特西苏鲁纳尔逊曼德拉回来了。在南非人民为获得自由而进行的斗争之中,非洲人国民大会与南非共产党站到了舞台中央。这些历史性事件证明了我们的信仰:一个团结的民族,绝不会被打败。

    经过长达三百多年的民族压迫与社会不公,我们的同胞都意识到,生命中最高贵的事业,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为了追求自由,我们的同胞于1912年成立了非国大,这成为他们斗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在这场光荣的运动的斗争历史上,涌现出了一些国际知名的优秀政治领袖,有男有女,都是超越了时代局限的英雄人物。历史学家会记下这些优秀领导人的名字,包括年轻一代中的纳尔逊曼德拉。 ̄米 ̄花 ̄书 ̄库 ̄ ;www。7mihua。com

    曼德拉的一生,与他的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的现代历史密不可分。20世纪50年代,群众“藐视运动”进入高潮,他是南非全国志愿者总指挥,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当局惧怕群众抗议活动,取缔了非国大,炮制了各种各样臭名昭著的法律,以镇压各种形式的民主抗议。推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当局将镇压上升为长期政策,于是对被压迫者实施国家恐怖主义便成为家常便饭。

    面对当局的镇压,被压迫者寻求各种渠道,分头行动。我们国家最优秀的一批男女青年,受命执行非国大的国际任务,为我们唯一正义的事业寻求国际援助,其他成员则留在国内。

    1961年,全体非洲人会议在彼得马里茨堡召开,“马迪巴”②出现在这次历史性的大会上。与会的受压迫者宣誓,在“自由日”之前,将继续进行地下斗争。同年,“民族之矛”经马卡纳、欣察、莫舒舒、沙卡、赛库库尼、班巴塔等人之手,传到曼德拉手中。

    寻求非洲的支持,成为历史的要求。马迪巴虽处于敌人的监控之下,仍旧承担起这项使命。武装斗争的时代已经开始,除了保卫人民,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暴力。

    反动的暴力,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根除。国际支援、武装斗争、地下群众动员,这三者是建立跨越种族、民主团结的“民族之矛”的基础。这一牢不可破的组织,标志着白人统治开始终结。

    曼德拉完成了在非洲的政治任务。1962年,曼德拉被捕,随后被监禁五年,敌人错误地认为事态就此平息。次年的瑞佛尼亚审判中,曼德拉被诉为首犯。就当局而言,审判标志着民主斗争的结束。白人至上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抓捕我们的人变成了现实。

    奉行种族隔离主义的当局将纳尔逊曼德拉和他的同志们囚禁在罗本岛,以为狱中的磨难会摧毁他们高贵的理想和斗志。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罗本岛就成了斗争的另一个前沿阵地。狱卒不能随意虐待囚犯;为了让狱友们培养必要的政治意识,曼德拉等人开展了有组织的工作。在这座监狱里,他培养了一批意志顽强、经验丰富的政治斗士,这些人在随后的现实斗争中发挥了重要影响。1976年学生抗议活动中的受害者,就是这样成长为干部的。
第3节。
    种族隔离统治受到全面挑战,已然难以为继。国际孤立与制裁、群众运动和武装进攻,加剧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种族隔离统治因此受到致命打击。镇压并不能浇灭人们的斗争热情。数以千计的无辜民众惨遭当局杀害,但人民依旧意志坚定,一往无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已无法遏制。

    敌人来找曼德拉,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一些重要问题尤其是种族隔离制度与当局进行讨论。当局开出了释放条件,他回答道:

    我不会出卖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以此来换取我个人的自由。

    随着国内外压力持续增加,监狱的高墙也开始崩塌,非国大的一些领导人和指挥官获释归家。曼德拉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让其他人重获自由,为后来政治局势的正常化铺平了道路。¤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在被监禁了27年之后,曼德拉终于获得了自由,对南非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所有热爱南非、热爱南非人民的人们,请加入我们解放祖国的崇高事业。我们将不遗余力、百折不挠,让一个种族平等、民主团结的南非,在我们有生之年成为现实。

    自由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们义无反顾,直到彻底摧毁不人道的种族隔离制度为止。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阿曼德拉!③

    莫特拉!

    曼德拉:艰难地走向自由00序言00序言

    奥利弗坦博我们办公室门口的铜牌上写着:“曼德拉与坦博事务所”。我们在约翰内斯堡当律师,事务所位于一幢旧楼,街对面是治安法庭。非洲人能租到办公室的地方很少,福克斯街上的大法官楼倒是其中之一:房东是印度人。

    后来,根据《族群区域法》,这儿成了“白人区”,房东如果不把非洲人赶出去,自己就要受罚。办公室位于二楼,磨砂玻璃上也挂着“曼德拉与坦博事务所”的字样,字很醒目,像是挑战宣言。在白人统治的南非,两个黑皮肤的人要当律师,本身就够麻烦的;而铜牌上的字样又明确表明了我们俩的政治合作关系,那简直就糟糕透顶了。

    我和曼德拉都生于特兰斯凯,我长他一岁。我们一起在黑尔堡大学上过学。我们和其他人一起,创立了非国大青年联盟。1952年,我们一起投身“藐视运动”,参加了反政府大罢工,在“叛国罪审判”中也一同受审。
第4节。
    那些年,我们一起在法庭附近的办公室里上班。每天早晨,办公室里都有一队队耐心等待的人群。等候室的椅子不够,人们就站到走廊里。我和曼德拉要从他们面前一一走过,才能来到办公桌前。

    南非的囚犯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声誉不佳。监狱里挤满了非洲人,有些犯的是重罪——种族隔离社会中的暴力犯罪一直在增长;但有些只是触犯了法规的轻罪,在真正的文明社会,绝不会被判入狱。失业是犯罪,因为如果非洲人的通行证上没有官方认定的就业章,迟早都会被捕。没有土地也可能是犯罪,我们每周都要会见来自乡村的农民代表,他们受尽了冤屈和苦难,向我们倾诉:他们家族世世代代耕种着那一丁点儿土地,如今他们却要被赶走。酿造、饮用非洲啤酒,用以此得来的微薄收入来补贴家庭开支,也是犯罪;女人如果这样做,会面临更大数额的罚款和牢狱之灾。对白人不恭敬也可能是犯罪。非洲人如果住在“错误”的地区——即当局认定的白人区、印度人区或有色人区,也可能是犯罪。

    南非种族隔离的各种法令,将无数无辜的人变成了“罪犯”。种族隔离激起了人们的仇恨和不满。年轻人本该接受教育或学习手艺,却在街上游荡,拉帮结派、报复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只给了他们一条贫穷或犯罪的死路。

    我们的办公档案记录着几千个这样的故事,就算我们合伙开事务所之前没有参加过反抗南非种族隔离的斗争,办公室里的所见所闻也能弥补这一遗憾。我们已经是专业人士,但每一次开庭,每一次到监狱里会见委托人,都让我们想起印在同胞身上的屈辱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