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面四节说到,中央政府未来两三年的货币政策思路是稍紧,也就是不大会继续以往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股市而言,相当于少了很多〃活水〃进入。回顾过去A股几轮大牛市,无不是在资金宽松的条件下展开,如今收紧货币政策,其实也就意味着股市难有大的上涨行情。
具体到行业方面,稍紧的货币政策,会推高资产密集型行业的资金成本,因此对地产、电力、民航、通信、建筑、水泥等需要大量银行资金资助的企业负面影响特别大,这类投资的风险已经明显上升。因此无论是购买这些行业的股票,还是参加这些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都要加倍小心,谨慎选择。
但读者也不用灰心,投资机会处处都存在,所谓一个铜板有两面,稍紧的货币政策对保险、券商和信托行业其实大为利好。因为国债、各种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优质的企业债券,是保险公司、券商和信托公司稳健投资的主要渠道,资金越紧缩将使债券利息越往上升,就越提高上述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虽然中央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稍紧,但仍会对一些行业很〃大方〃,以扶持这些行业发展。读者或许还不知道是哪些行业将受惠,笔者已经体贴地帮你归纳出来了:
李克强总理在一个月内曾先后提了三次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至于具体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7月5日召开记者会,一项一项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未来中央将会在八大领域用钱很大方:
(1)支柱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等;
(2)过剩行业中的消化转移类企业,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和产品;
(3)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
(4)〃三农〃领域,重点是农户、农业现代化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批发业;
(5)居民消费;
(6)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7)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
(8)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
上面的八大领域是中央未来政策倾斜所在,投资机遇出现了,就看读者如何把握。至于要购买股票的读者,只要投资上述行业的龙头股,长期而言,都是能有不少收获的。
至此,本章结束。不知读者看完这章后,有没有觉得无论是对政策理解还是投资思路都有收获,〃值回票价〃?要是觉得已经值了,那可以把书扔掉了,当然,如果觉得不值,或者想再收获多一些,那不妨接着看下一章:中央未来的楼市政策。
第14节,新房灯不亮就是泡沫?
第二章
楼市政策:逐渐交给市场
房地产泡沫的〃证据〃
说房地产有泡沫,一般是说粉丝卖出鱼翅价,大家买不起,所以不买了,这就出现泡沫了;现在的情况是,别说鱼翅价,粉丝都卖出金丝的价格,大家还是一边说贵一边买,这种情况能叫泡沫吗?再加上,按说泡沫那是吹弹可破的,但这个泡沫论从2002年讲到现在,尤其是最近三年,尽管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对这个〃泡沫〃又捶又打,都没能把它击破,世上有这么硬的泡沫吗?
一、新房灯不亮就是泡沫?
住房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是牵涉到国计民生,小的方面来说,对老百姓的吃喝拉撒都有影响,大家是不会不关心的,而且几乎都到了〃言必谈楼〃,不谈仿佛不是地球人的地步了。┳米┳花┳书┳库┳ ;__
最近大家热烈议论的〃克强经济学〃,很少提及房地产,不过〃很少提〃不代表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的想法真的就很少。恰恰相反,彻底改革楼市体系,根除〃买房难〃问题,是新政的重要部分。然而,我们在分析、解剖中央房地产政策新思路之前,要首先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所谓房地产泡沫(Propertybubble),国外的解释说,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周期性的全球或区域性不动产泡沫经济,表现为快速的房地产增值,最后价格到了相对收入或其他经济因素太高的一个位置。咱们中国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则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卖出变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第15节,
不知道读者读完这个中外名词解释后,是否感觉头晕、读不下去、越读越糊涂?如果会的话那就对了。这个房地产泡沫,说白了就是由于粉丝竟然卖出了鱼翅的价格,很多人都买不起了,因此不买了,所以就形成了泡沫。
不少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很容易觉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且也相信这个泡沫很大,很快就会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依据之一是新楼房〃灯没有亮〃,所以楼市有泡沫。以新楼房的灯有没有亮、亮得多不多来证明房地产市场有无泡沫,是个很有趣的办法,而且还有很多人采用。早在2002年,北京就有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虽然他在位于北京四环的海淀区工作,但平时晚上总爱踩自行车到三环,去那里不是闲着无聊乱逛,而是去看三环的新楼房里的灯有多少没有亮。不看还好,一看竟然发现三环大多数新楼房都是黑灯瞎火的,这让忧国忧民的教授那个一步一惊心啊。↘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因此,这位教授得出了个结论:首都北京的新楼房都这样了,其他城市估计更严重,所以他断定中国的房地产已出现泡沫了,而且这个泡沫很大,很快就会破。
但事实是,随着经济逐步发展,现在不但北京三环的新楼房的灯亮了,就连六环新楼房的灯都非常明亮了——由于房子供不应求,不少在北京工作的民众都跑到河北买楼去了。
〃北京三环灯不亮就是房地产泡沫〃这一出戏落幕以后,读者千万别觉得事情就完了,过去几年的不举例子了,就在最近,鄂尔多斯、常州和营口,甚至是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新江湾城,都由于出现类似灯不亮的问题,不但被称作〃鬼城〃,更引得不少人又跑出来大呼房地产泡沫要破灭了。
看到这,只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城市房子严重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外界说是泡沫;另一个城市房子严重供大于求了,外界也说是泡沫。那么究竟供大于求的状况是泡沫呢,还是供不应求的状况是泡沫呢?
面对这些乱象,笔者只能回答说,除了一些别有意图的国际炒家,想通过唱空中国房地产市场而上下其手图利外,中国也确实有部分人天然有〃恋泡沫情节〃,不管什么都觉得有〃泡沫〃。这种情况下,就难怪我们天天都能在媒体看到大声疾呼〃房地产泡沫〃的了。
第16节,房价涨得快,还是收入涨得快?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二、房价涨得快,还是收入涨得快?
〃泡沫论〃依据之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房价收入比率、租金与售价比率超标,因此有泡沫。按照欧美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率的合适水平为3至6倍,最高不宜超过7倍,一旦超过7倍即代表大部分居民无力买楼,该国或该地区就出现房地产泡沫了。至于月租金与售价比率,国际标准为1比200至300,超过这个标准则代表过多人买楼导致房价上涨过急,已经远远不是稳健投资了,因此出现了泡沫,带来了风险。
由于欧美国家都在采用这些标准,因此不少专家学者也跟着采用这些个数据来计算中国一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率。北京人均年收入为65436元,以一家三口人计算,家庭年收入是19。6万元。以该家庭购买一个90平方米的单位来算,需要247万元,房价收入比超过12倍,意味这家人不吃不喝不消费,需要12年才能买房子,远远超过7倍。而租金与售价比率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都超过1:400,均高于国际标准。因此,专家判断房地产存在很大的泡沫。
但是,这些学者的依据有些值得推敲之处,一方面,学者举的例子只集中在一线城市,范围不够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5430元每平米,房价收入比是6。63倍,仍未超过7倍这个国际标准。而且,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2012年比1998年增长超过3。5倍;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则由1854元每平米,上涨至5430元每平米,总涨幅只有1。93倍。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2年期间,全国房价涨幅速度远低于全国人均收入的增幅,房地产市场泡沫之说,从何得出?
另一方面,不能将国际标准,尤其是欧美标准完全套在中国身上。在欧美国家,城市化程度都比较高,普遍超过70%;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级,只有50%出头,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消化大量的房子,这种情况下,能否将欧美的标准放在中国身上是值得商榷的。这情况就像一个老年人,如果每天多吃几块肥肉,怕消化不了确实容易出毛病,但一个年轻人如果多吃了几块肥肉、几碗饭,读者觉得他会患上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等病吗?
而且,说房地产有泡沫,一般是说粉丝卖出鱼翅价,大家买不起,所以不买了,这就出现泡沫了;现在的情况是,别说鱼翅价,粉丝都卖出金丝的价格,大家还是一边说贵一边买,这种情况能叫泡沫吗?再加上,按说泡沫那是吹弹可破的,但这个〃泡沫论〃从2002年讲到现在,尤其是最近三年,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对这个〃泡沫〃又捶又打,都没能把它击破,世上有这么硬的泡沫吗?
此外,即使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房价是否存在泡沫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房价属于资产价格(资产转换成货币的比例,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换为多少货币),在经济学意义上,没有不含〃泡沫〃的资产价格,因为这个〃泡沫〃叫做虚拟价值。什么叫虚拟价值呢?简单来说,就是资产价格不是按形成这个资产需要花多少钱来决定的,而是按照这个资产能挣多少钱来决定的。例如,一亩肥地就比一亩薄地要贵,因同样面积的土地产出效率不同,但读者能说那亩肥地的售价就是泡沫吗?
因此,如果除去不明真相、人云亦云的民众,有〃恋泡沫情结〃的人,好心办坏事的学者,喜欢唱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国际炒家这些因素不谈,对于这届政府而言,中国房地产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市场、在蓬勃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