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岁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琢克⑿拢な咀欧杩竦耐痘甏唇戳佟U饷飨允鞘谐《院推阶龀龅姆从Γ蛭己惭纷芡吃�3月31日发表了退位演讲,在巴黎也即将举行越南和平会谈。事实将证明,种种和平迹象都是虚假的。但对那些如我一样碰巧在4月3日身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人来说,华尔街的反应是真心实意的,几乎可以说是激动人心的。这一天创下了空前的交易量纪录,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春天的下午。到收盘前10分钟,这一天的交易量已经突破1 900万股大关,轻而易举地打破此前所有纪录,道琼斯指数则上涨了6点。交易场上方的荧光屏上,股票报价不断跳动。经纪商们不时地大喊和大声吹口哨。有一个人还发明了一种发射器,用它不时地把一架纸飞机发射到接近高高的天花板的高度。最后5分钟过去,场内的嘈杂声更加震耳欲聋。最后30秒,所有在场内走动的经纪商都加快脚步,几乎要跑起来。当收盘的钟声敲响时,欢呼声几乎要将它淹没,碎纸片从每个交易柜台飞起,仿佛节日里的焰火。看上去,每个人都很高兴。
第四章 如日中天的Go…Go(4)
如果真是这样,应该认为他们的高兴不但是因为和平的前景,而且是因为每个人都毫不费力地赚了钱。当然,在1968年的华尔街还是看得出一丝真正的和平主义理想的。比如,一个名叫弗莱德·梅茨(Fred Mates)的年轻基金经理—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弗莱德—甚至拒绝投资军火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不愿意发战争财。但总的来说,华尔街即将拥有的鸽派作风不像是与年轻人胜利的意外巧合。虽然他们衣着华丽,表面上反叛,但这些时髦的年轻人总体来说不关心政治,不感情用事,潜意识里一心只追求利润。从这一点来讲,与他们的投资技巧和个人风格相反,他们是老辈美国人的倒退,而不是同龄美国人的榜样。华尔街表现出来的反战思想主要来自老辈华尔街人,这一表现在1969年10月15日即反越南战争日达到顶峰。这一天华尔街领导人轮流朗读刻在三一教堂两个石质讲坛上在越南战争中死亡的4万美军士兵名字。除极少数例外,他们都不是少壮派,而是代表责任的巨擘,比如,纽约的美国信托公司()执行副总裁及前证券交易所主席J·辛克莱·阿姆斯特朗(J。 Sinclair Armstrong);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合伙人及前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V·鲁萨(Robert V。 Roosa);莱曼兄弟公司的约翰·R·莱曼(John R。 Lehman);基德衅げ┑瞎镜陌C籽撬埂ぐD匪梗灰约翱死咚孤墒κ挛袼–ravath)合伙人及前国防部副部长罗斯维尔·吉尔帕特里克(Roswell Gilpatric)。
老冷战派已经发生180度逆转,现在正领导着华尔街走向和平,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实际的。就像1910年雄辩的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领导下的英国,突然认识到帝国事业不再是一项赚钱的事业一样,1967年和1968年的华尔街领导人也突然意识到,像越战这样的战争对生意没有好处。实际的考虑因素变了,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联邦赤字使政府合约远远不像原来那么有利可图(如果曾经有利可图过的话),美元的大量流出使之不断在国际市场上遇到麻烦。美国人突然认识到,国外战争现在变成了国家债务。
讲求实际的头脑和疲软的美元使华尔街变成鸽派。美国人不能庆祝股市精神的转变,因为它根本没有灵魂。不过,1968年4月的疯狂日子,似乎不光是华尔街展现人们所熟悉的人性私利的日子,华尔街还展现了新的为人们所不熟悉的令人着迷的一面。
5
然而,从更加实际的层面上讲,华尔街的良知仍然同过去一样恶劣。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确定这一事实。
年轻英俊、精力旺盛的牧师弗朗西斯·C·亨廷顿(Francis C。 Huntington)长相酷似纽约市长林赛(Lindsay)。1966年,他在华尔街的三一教堂当助理牧师。他工作得并不开心,他认为他在那里的任务,就是探索那些在紧挨着三一教堂的金融区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士在工作方面的道德问题。为了这个目的,他开始同经纪商、银行家、金融律师之类的人探讨问题,他会鼓励他们倾诉,用亨廷顿的话讲,“工作中什么使他们烦恼”。这一计划并没有大规模展开,因为那时的三一教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它的传统原则,也就是着重灵魂的缔造,对世俗的股市放任自流—把恺撒的事交给恺撒,把上帝的事交给上帝。受到上级冷漠态度的打击,亨廷顿离开了三一教堂。1967年1月,他和一名秘书孤零零地在自由街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成立了一个名叫华尔街牧师会的跨教派组织,继续他在三一教堂开始的计划。
不多的资金来自一些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也包括三一教堂。三一教堂虽然不愿意鼓励亨廷顿在教堂内部开展计划,却乐于把它作为独立项目来支持。华尔街牧师会立即开始定期举办华尔街专业人士的午餐论坛,鼓励他们在论坛上说出他们的内心问题。1968年,辞去高管职位的约翰·费森加盟后,它开展了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后台办公室生活调查;1969年和1970年,它已处于研究市场全面崩盘对金融业员工的士气和道德的影响独一无二的位置。正如亨廷顿在组织目标中所写:“我们瞄准的是证券业内部的价值结构。”
起初,论坛很令人失望。它没有吸引到那些愿意提出亨廷顿所说的爆发性问题的人,当人们确实提出问题时,那些问题总好像是别人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除了文不对题以外,亨廷顿还发现,当他拒绝对他们的问题提供明确的道德回答时,他们会生气和失望,尤其是律师。为什么亨廷顿不能像最高法院放弃人类的法律一样,放弃上帝的法律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亨廷顿会笑着否认自己神职人员的身份。但律师们仍然不满意。
牧师会的论坛和访问最富有成果的方面是股票经纪商的良心问题。与律师不同,经纪商非常急于卸下包袱。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到1967年和1968年证券经纪业为罪恶感和绝望所负累。《牛津字典》告诉我们,1377~1694年间,“经纪人”的意思是“中间商、掮客、拉皮条者;总的来讲就是中介”。从亨廷顿和他的同事听说的情况来看,20世纪60年代华尔街的许多经纪商感到,这一解释并没有多大改变。
首先,该如何回答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这一永恒的问题呢?一名经纪商到底在什么时候鼓励客户购买一只明显有风险的股票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时候又是不符合的呢?投机提供了经济增长从而为国家造福这一老式论调,是一个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观点,还是伪善的狡辩呢?投机的习惯,就像肆无忌惮的赌博习惯一样,会令一个来到股市想要养成这一习惯的投资者丧失道德吗?或者,会令鼓励他这样做,好赚取佣金的经纪商丧失道德吗?“事实是,”亨廷顿后来写道,“一个敏感而有思想的销售商将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1967~1968年的华尔街又有多少股票销售商是敏感而有思想,或者有足够丰富的体验从而有时间把敏感和思想运用到这些问题上呢?“许多销售商,”亨廷顿又写道,“没有给这些问题他们愿意给予的思考,或许为了他们的心灵健康必须给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如日中天的Go…Go(5)
华尔街牧师会发现,令经纪商最为良心不安的,并且触动他们的员工最为脆弱的神经的,是经纪商为了增加佣金,对客户的投资组合进行的“搅拌”,即过度交易。虽然这既不符合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则,也不符合行业道德,但是过度交易到60年代后半期已经成为经纪行业的习惯。人们在上帝和财神之间的选择再也没有比在华尔街更残酷的了。选择上帝的经纪商坐在桌前,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相信,自己为客户所做的投资好得不能再好了。旁边的桌前坐着选择财神的经纪商,他永远在打电话说服客户,把投资从Zenith转为摩托罗拉或者从泛美转为克莱斯勒的时机到了,尽管他或者他的客户也许都不是这么认为的。他的客户被说服了,佣金滚滚而来。财神的经纪商一年赚得4万~5万美元,上帝的经纪商赚了万美元,以及虽败犹荣的声誉。
直白地说,亨廷顿发现,许多经纪商感到一种为了增加自己和公司的利润,不得不损害客户利益的压力。再多针对投机或不经调查的投资的正式管理规则,也不可能掩盖根本的利益冲突,它交织在现实商业之中。“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什么让我烦恼,”一名经纪商告诉亨廷顿,“那就是我让一位客户抛掉通用汽车,吃进克莱斯勒,而我内心觉得他或许根本不该持有任何汽车股票。”
经纪商的另外一个道德问题,或精神问题是亨廷顿称之为商业的职业危险—他们的财务状况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变。只有在60年代的股票经纪业中,一个人才不需要换工作,也不需要改变工作方式,而第一年挣万美元,第二年挣8万~10万美元,第三年却只挣万美元。姑且不谈实际的考虑,单单这样的起伏就会经常让他感到困惑和沮丧。运气好的年份,他会感到获得了过多的报酬,从而产生负罪感。所受的教育使他相信,经济上的成功是对努力工作直接而量化的奖赏,因而这样的年度起伏使他身心交疲。即使是最坚强的人也承受不了经济和地位的过山车,它通常会使他们的生活和婚姻都一团糟。
就这样,华尔街牧师会用谦逊的方式履行着一开始就降临到它头上的职责,看到了牛市普遍欢欣背后的精神倦怠。它的工作绝没有受到普遍欢迎。它公布在经纪商负罪感方面的发现之后,一位之前支持这一事业的某公司高级合伙人打电话给亨廷顿说:“如果这就是你要干的事情,那么你没有我的支持也一样。”还有一些类似的人也发出了类似的抱怨。但是,华尔街牧师会—1971年它更名为平淡无奇的华尔街中心,因为“牧师会”一词在许多华尔街人听来太有刺激性—还是找到了足够的支持者,它仍然是喧哗的股市中一抹微弱而平静的声音。
6
1966年漠然对待亨廷顿努力的三一教堂正在随时代而变。它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试图改变华尔街的放纵情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功了。
首先是教堂管理的改变。自1952年就担任教区长的约翰·豪伊斯(John Heuss)是一个坚守三一教堂老式传统的人:从他自己和教堂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一个虔诚的人,在社会和教会问题上都很保守,习惯墨守成规,不喜欢新奇事物;一个亲英派;一个特罗洛普(Trollope)① 笔下人物的世俗翻版,安于自己的避风港和俱乐部,喜欢户外生活。在《美国名人录》关于豪伊斯的条目中,列出了10所俱乐部:大英午餐会(British Luncheon)、世纪俱乐部(Century)、下城体育俱乐部(Downtown Athletic)、下城联合会(Down Town Association)、大学俱乐部(University)、美国朝圣者俱乐部(Pilgrims of America)、新移民协会(Newer Society)、圣乔治协会(St。 George誷 Society)、码头港湾游艇俱乐部(Stage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