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旧石器时代 >

第148章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148章

小说: 回到旧石器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羊驼正微眯着眼要打瞌睡,一听叫声,立刻瞪大了眼睛,支起两只颤抖的前腿,努力而坚定的要站起来。

它看上去很胖,毛茸茸的,实际上却很虚弱,还在适应新的世界,新的感觉,小蹄子在黄泥中踏来踏去,寻找着坚硬的受力点。

那蠢货又看了王扬一眼,王扬明白它要自己干啥了,它要自己给小羊驼们鼓励,让它们站起来。

看着那只小羊驼的挣扎身影,王扬只觉得头晕目眩,心慌不已,全身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鸡皮疙瘩,自己是人啊,不是神兽啊,怎么可能有办法鼓励小羊驼站起身子?

可他又觉得这一幕有些熟悉,似乎在某个电影片断中出现过。

他琢磨着那个片断,似乎是个美女扮演的演员,叫一只小马站起来?

这事儿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报道还是电影?是电影的话,应该是假的。

他犹豫了一会儿,试探性的说了一句:“萌萌,站起来……”

小羊驼双目一亮,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在王扬身边饶了一圈,“噢!”

那一刻,王扬的世界直接崩溃。

……

“这件事儿绝不能说出去,尤其是不是让其他的现代人给听到,不然得被笑死。”

过去了几天的时间,王扬对此事依然耿耿于怀,他依然能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整个世界失去了光彩,无穷无尽的黑暗将他吞噬。

还好这个世界不会有第二个穿越者,他拍着胸口,安抚着自己遭受灵异事件创伤的心灵。

言归正传,小麦的收割与保存上,已进入了新的篇章,众人都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工作习惯与规律,效率上有所提升。

而在此之间,小红又带来了一次黏土,王扬见兽袋不多,便烧了一些缸,用来储存颖果。

沙锅之类的东西,王扬自然也烧了一些,要知道那些小麦收来本就是吃的,要是只有吃的,却没有加工吃的工具,岂不是悲剧到了极点?

于是在这一天,王扬决定用小麦做些吃的。

最简单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估计就是小麦粥了。

王扬将一个大锅取来,加上水,然后将小麦倒了进去,一边搅着,一边和众人逗着乐子。

众人则是直勾勾的盯着那锅小麦粥,流着口水,心思全部放在了上面。

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熬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可以怎么吃。

火候慢慢的升高,开水在其中沸腾,这时候已不需要过多的搅动,翻滚的开水,将下边儿的麦粒涌到上方,然后到了旁边又沉下去,又被涌上来。

麦香味四溢在众人鼻间,口水哗哗的,就连王扬看着那锅粥也快瞪直了,恨不得立刻喝上几口。

小麦粥很难煮,不比米粒,时间要花很长,粥越煮越浓,表面飘着一层淡淡的金芒,闻着那香味,肚子咕咕的叫。

许多人忍不住要王扬打一些出来尝尝,王扬舀起一小飘,吹了几口气,喝了一口下去。

浓浓的麦香味带着一丝津甜,在舌尖上化开,柔软的麦粒在嘴中一含即化,沁香散发。

一口下去,仿佛将大自然的气息都顺着丝丝润滑的细流,缓缓的流进肚子。

“好久没吃过了,味道……恩,还是以前的好。”

没有调料,小麦粥并没有想像中的美味,如果能加一点点的白糖,再加一点儿奶精,混合着奶香的浓郁与淡淡的甘甜,那才是人间美味。

熬得差不多了,王扬就开始分给众人,第一口下去,众人似乎也有点儿失望,没有想像中期待的好吃,但就着烤得油花儿乱冒的烤肉,却也让众人胃口大开。

这一顿的意义,大于小麦的味道,王扬吃得心脾都暖了,一口粥,一口肉,吃得比往常的时候都多。

最后实在是吃不下了,就仰躺在地上看星星,看得累了,就闭上眼睛,感受王盈盈在自己身上捉虱子的轻柔动作。

想着这只是小麦的其中一种做法,以后可以包饺子,做包子,做馒头,做面包,做汉堡,做蛋糕等等等等,他心花怒放。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安心的慢慢享受农耕生活带给自己的安定和乐趣。

他知道,美好而愉快的生活开始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有了小麦以后

小麦有了收成,众人未来一年的生活有了保障,人人都很开心,开始适应以粗粮为主的生活。

这种生活非常的惬意和规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延续下来就简单多了。

小麦被众人贮存,产量无法去计算,只能粗略估计,应该是每亩有个一百多斤的样子。

这与后世的亩产七八百斤,甚至更多是无法相比的。

王扬倒也不在意,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日子。

小麦被囤积了很大的一仓库,许多都因为没有缸盆等存放,而摆在地上,那些地面同样被王扬铺了地板,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而现在的他们快要将小麦收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便是翻土,顺便将秸秆放回麦地。

这方面若要认真搞起来,那是十分麻烦的一件事,现在并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发达的工具。

说说这犁吧,一般在收割完农作物以后,秸秆都会留在麦地中,包括地里的根,根深蒂固,并且由于农作物的汲取。

地表的一层其实会变硬,营养不多,但底下的泥土依然肥沃,用犁翻出来后,不仅有利于种植,也能让那些秸秆和根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加速腐烂,让地快速恢复元气。

王扬一开始的策略是让众人收割,如果真那么做了,现在翻地就会非常非常的头疼,可以要人的命。

好在他及时调整了策略,将小麦连根拔起。留下一个一个的小洞,将地皮变得满目疮痍,也算将土变松了些。

不得不感叹,有时候真的不能死守理论,因地制宜真的很重要。

犁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用锋利的一头,将土翻开。

理论上,只需要一根木矛。就可以代替犁来使用,王扬便这么试了。

他来到麦地上,将木矛用力往地里一插,胸口抵住另一头,往前推去。

泥土被矛身轻轻分成两半,向两边翻了出去,露出里面颜色更深的泥土。

当然了,这样推很可以会把矛尖抵到地下,必须平行的拉。就像犁添的牛一样,水平前进。

如果真要用矛来犁田,做法就是将绳索套在神兽的身上。它往前拉。自己在后面保持矛与地面垂直,能够将泥土分开。

理论上绝对行得通,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完全实现,但是这个效率嘛……就非常差了。

若是真有心要用矛来做犁,可以将木矛改造一下,将矛身挂出一个刀一般的刃口。

恩……还是打个比喻吧。就是改造成方天画戟的戟的样子,毕竟尖锐的刃口能够更轻易的破开土地,牲畜和人操作起来也就不会那么累。

这是最简单的犁,但只是想像中的犁,一般的犁都比较重。而且有犁把,口子。等等一系列的讲究,看上去像个三轮车的结构。

最早的犁出现在美索不达平原,整个犁是一个“y”的结构。

王扬肯定不会现在就做犁,对他而言,暂时是没必要的东西,他可不想神兽们还没发展起来,就给累死了。

至于那土地翻与不翻,对王扬没有半点影响,为啥?他不需要土地的质量,更不需要小麦的种植技巧来提高每亩的出产数量。

他需要的是无穷无尽的小麦种子和面积更大的土地!

以绝对的种植数量,来增加每年的粮食总量。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土地局,只要看得到的地方,都是自己的,这才刚刚起步,琢磨这琢磨那的,那么累干什么。

质量的问题,以后再改进,现在没那心思琢磨那件事儿。

小红端了碗粥给他,打断了他的思索,对他笑笑,问他想什么东西呢?

他接过来喝了一口,放在地上,画了个犁的样子。

小红表示,自己看不明白。

“看不明白就看不明白吧。”王扬淡淡一笑,地上画的犁,是在爷爷家看到过的,也知道怎么用,要他制造后世的这种木犁,也造得出来,并不需要多少巧妙的技术。

但关键就在太麻烦了,做这样的一个犁,估计得花一两个月,自己可没那闲功夫瞎耽搁。

喝完粥,他开始和众人一起翻土,其实也说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翻土,无非就是用木矛将土地打松了,然后将秸秆丢下去,也懒得埋,往上边儿洒点儿水,过不了几天就会腐烂干净,被土地吸收。

而在这几天中,众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继续开阔空地,让小麦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播种。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去年播种的时候,因为小麦种子不够多,所以没有开垦那么多地盘,今年丰收了一遍,自然要扩大更多的地盘,种下更多的小麦。

一转眼,十几天过去,麦地里已经看不到什么秸秆了,腐烂的味道还有余留,众人不愿意靠近麦地,王扬也不让众人靠近,你说万一要惹出病来,还不得全军覆没。

谨慎的态度下,王扬又观望了半个月,土地的臭味被流动的风卷来卷去,不知刮到何地。

王扬开始播种。

时光总是乐悠悠,王扬的生活无比舒畅,这两天他实在是把小麦粥吃腻了,决定换一种吃法。

他将小麦研磨成了粗粉,放在板块上,倒了点儿水,慢慢的揉成面团。

想将面团揉成韧性的状态非常费力气,是个技术活,大大的技术活,可把王扬累死。

好不容易揉得差不多了,王扬便烧开了水,将面团撕一点儿下来,压成扁扁的薄皮,放进滚烫的开水中,待它快熟了,倒了点儿肉屑进去。

没过一会儿,一碗肉沫煮面皮就直挺挺的放在他的眼前。

只见他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的咂了咂嘴:“多少年了,久违的面片儿汤啊。”

他几口吃完,还是觉得很不过瘾,喃喃着道:“得放点儿辣椒,放点儿醋,再来点儿盐巴什么的佐料,就是一碗地道的酸辣面片儿汤了。”

他在吃食上面展开了疯狂的研究,弄出了面条儿,水饺,还蒸了馒头。

没错!就是馒头!而不是包子!

这种是生面,没有发酵过,做出来的包子皮特别硬,就像吃没有味道的沙子。

还有那馒头,冷了以后硬得跟石头一样,而且还没有味道,差点儿没把王扬噎死。

众人只能看着他天马行空的做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面食,每天一个花样,都快看傻了。

他们是真不知道王扬的脑瓜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为什么就那么有创意?

可惜啊,也就是个外表好看,新奇而已,众人除了觉得水饺还不错以外,其他的都难以下咽,还不如煮粥呢。

王扬都快发狂了,他现在迫切需要酵母,需要调料!他要吃大餐!要吃美食!

要知道一碗没有味道,干巴巴的面,或者几个像蜡一样的馒头,不是一般人吃得下去的,就连不挑食的同伴们,都不想吃。

好在王扬想法够多,他将馒头撕成两半,烤了块肉,放了点儿野菜进去,这么一夹……

“恩……这是中国式汉堡?不对,中国式三明治?也不对,没错,这是肉夹膜。”

想要这里,他一口咬下,终于心情舒畅了些,想着小麦没白种。

又过几天,部落中添了一件喜事儿,大批大批的新生儿降生了。

在去年,王扬的人口数有七八十人,笑笑一群人的加入,让部落的人口数接近一百人。

今年又到,又一批新生命降生,数量达到了四十个,总人数到了一百三十多人。

一百多人的部落,在这个时代,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绝对是这个时期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