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做局 >

第8章

做局-第8章

小说: 做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BOOK。←虹←桥书←吧←  

第26节:老职工一吐为快 俏搭档倾力相助(11)         

  牛星集团这才真正意识到,“静观其变”的策略是不能奏效的,被裁员的痛苦,被欺骗的气忿,不是少数人的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所能对付得了的。大漠市相关领导也沉不住气了,对牛星集团高层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评,并责令其董事会,迅速采取措施,解散静坐职工,恢复企业生产。牛星集团这下才慌了神。紧急抽调资金2500万元,平息了大家的不满。   

  但老汪的事情却并未了结。因为李忠实当初答应他的是一万。本来他不在乎这5000元钱,但他大儿子下岗了,小儿子要结婚,他正缺钱用呢!再说了,原本自己可以再干两三年的,为了顾全大局,丢了饭碗,难道厂里给这么一点补偿都不成吗?   

  老汪上厂里找李忠实。办公室秘书小尤告诉他,李总上北京开会去了。一周之后老汪再去找,小尤说李总到上海考察去了。第三次再去的时候,小尤干脆直接挡驾了:   

  “李总很忙,正在开会。”   

  “开会又怎么了?他当初的承诺不兑现了么?”老汪气不打一处来,他没想到李忠实会给自己来这一手。   

  “……”   

  “他要不出来见我,我就在这里一直等下去。我就不信他一个大厂长,还能活生生消失了不成?”   

  “您稍等,我请示一下。”   

  ……   

  3分钟后,小尤出来了:   

  “李总说,企业的失业保险移交给了社会相关部门办理,您现在已经是社会人员了,具体事情得到社会相关部门去办理。”   

  “什么话?!”老汪气得直哆嗦,“他亲口给我承诺的,失业保险金领双份,他想赖账吗?”   

  “那您有凭据吗?”   

  “他说的话不能算凭据吗?难道他在放屁?”   

  “请你说话文明点!这么大岁数的人了!”   

  “我怎么不注意了?老子被这个狗日的骗下了岗,现在连5000块钱的失业保险金也想赖掉。你告诉他,这事不解决,老子跟他没完!哼……干什么?你们凭什么推我?老子以前在厂里的时候,谁人不敬我三分?你狗日的保安也敢来推我?”老汪积攒了好几天的怒火终于爆发了,此时的他早已顾不得体面,对李忠实破口大骂起来。   

  在两个年轻力壮保安的“架控”下,老汪被“请”出办公大楼。   

  次日,老汪来到大漠市北街区政府信访办。   

  老汪的信访函很快得到了答复:“鉴于你反映的问题属于企业内部矛盾,建议你与企业协商解决。”看后回复,老汪苦笑了下:这与不回复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您的事到现在还拖着?”李向泽问。   

  “是啊。后来,我也想开了,不就是5000块钱吗?不要也罢了。小儿子结婚,我没有多少钱帮助他们,只好把房子腾出来给他们住。我生气的是,牛星集团入主古钢厂之后几年,并没有让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根本性的好转。”         

※BOOK。※虹※桥书※吧※  

第27节:老职工一吐为快 俏搭档倾力相助(12)         

  “此话怎讲?”   

  “他们先后开发了几个所谓的新产品,都因为与市场脱节而失败了。产品在仓库里堆积成山,最后只好当废品卖。这还不算,牛星集团将他们的人安排在研发、销售等关键部门,这些人对钢材市场根本不了解,钢材涨价的时候他们削减生产计划;钢材跌价的时候他们偏偏调高生产指标。我记得有一年4月,汽车用的镀锌板每吨涨了500多元,涨幅达15%;螺纹钢的价格每吨下降了1000元左右,降幅高达20%。牛星集团的决策者们,却将镀锌板的产量调低了50%,而将螺纹钢的产量提高了30%。两面夹攻,古钢厂在这两个项目上亏损了3000多万。”   

  “哦,牛星集团亏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及早退出呢?”   

  “我听说他们是故意这么做的。牛星号称3亿介入古钢厂,但实际注入的资金可能连一个亿都不到。他们必须拼命地压低企业的实际资产,以便全面收购时在价格上占便宜。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几十亿的国有资产,经他们左一折腾,右一折腾,缩水至十几亿。然后,借国退民进的东风,以改制的名义,将股份廉价卖给私人。这些私人当然不会是外人,而是对古钢厂有决策权的那一部分人。股份的买卖也不是公开的,全都是暗箱操作,不仅外界不清楚,连厂里的中层干部与职工们都不清楚。现在古钢厂的法人代表听说早就不是李忠实,而是牛星集团的皮顺东了。”         

虹桥门户网。  

第28节:兄弟情逐渐变淡 小老板迅速崛起(1)         

  第三章兄弟情逐渐变淡小老板迅速崛起   

  皮顺东的老家在大漠市的一个郊县——漠北县。从大漠市中心城区出发,乘巴士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县城,再改乘三轮机动车,“突突”地前行约40分钟,便可以看见一座小村庄。皮顺东的父母、哥哥就住在这个小村里。   

  皮顺东的家不难找。村子里所有的人都知道皮顺东的大名:“大漠市的首富哪,有钱着呢!”“那小子,从小就会赚钱,我一早就知道他是个当商人的料。”“听说他与省委书记平起平坐,大漠市市长隔三岔五地请他吃饭。”一些热心肠的村民们,还给李向泽与孙素琴讲起了皮顺东的创业故事。   

  1973年,《平民电影》刚出刊的时候,在漠北县的发行量很少。13岁的皮顺东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加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到邮局将杂志全部包揽。2毛一本的杂志,他8毛钱一本出售,很快脱销,每本杂志赚6毛钱,每天卖30本,除去吃饭与乘车的钱,每天净赚13元。一个暑假下来,皮顺东居然赚了七八百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漠北县堪称一大奇闻。因此,周围的人对他纷纷进行评说。有人说这小子打小就掉进了钱眼里,不务正业;也有人说,这小子长大以后了不得,是个栋梁之才,说不定将来国家财政部长就是他。皮顺东对此并不在意,他就是喜欢赚钱。   

  17岁那年,皮顺东当了兵,来到了新疆库尔勒。那时候当兵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翻冰达坂,过死人沟,什么样的苦头都吃过。半年后,皮顺东就从大兵“以工代干”当上了营里的司务长。之所以说“以工代干”,是因为在部队,司务长这个“官儿”一般都是由副连级的干部担任的。皮顺东之所以能得到破格提拔,关键在于他很会“算计”。连队的伙食经费有限,战士们训练、干活又辛苦,对吃喝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营养好,又要品种多,这样的难题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的。皮顺东却当得轻松自在。1毛7分钱的盐,皮顺东1毛5能买回来。精打细算的本事,在部队也派上了用场。   

  3年的服役期很快就满了。复员后的皮顺东被分配到漠北县市煤气公司,那可是个旱涝保收的好单位,在漠北县首屈一指,原因很简单:资源垄断,工作轻松,收入又高。直到现在,煤气公司里那些与皮顺东共过事的人,没有几个人辞职出来的。皮顺东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显得极不自在,他说:“如果继续这样待下去,我的一生就毁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深化改革的迹象日渐明显。“再不走就晚了。”皮顺东咬咬牙,毅然辞去人人看好的肥差,把自己彻底推向了社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皮顺东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倒卖服装,搞副食品批发,开歌舞厅……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更多的时候是靠小聪明与运气,根本就没有正经从事过企业的经营管理。   

  不过,皮顺东的“小聪明与运气”的确帮了他不少的忙。1988年,皮顺东捕捉到一个商机。当时西北各省的燃气灶生产企业寥寥可数,大多数燃气灶都来自于南方,尤其以广东居多。主要原因在于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民营经济活跃,燃气灶生产企业多,产品丰富,价格便宜。皮顺东心想,如果在广东办一家企业,将生产出来的燃气灶运往西北,凭着自己在西北的人脉资源,肯定能够迅速打开市场。   

  皮顺东当机立断,筹集资金,在广东省办了一家燃气灶贴牌生产企业。凭着精明的生意头脑以及在煤气公司学到的技术,皮顺东很快便占据了西北市场。据说在最兴旺的时候,西北70%的燃气灶都来自于皮顺东之手。   

  不过,皮顺东并没有在燃气灶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行业,原因是做同类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利润越摊越薄,没多少钱可以赚了。“商人的思维应该是哪儿赚钱去哪儿,什么赚钱做什么。商人的事业,实际上就是一个赚钱的过程。”皮顺东这样对别人说。   

  1990年从广东回来以后,皮顺东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皮顺东的“钱瘾”很快就发作了。1991年春节,皮顺东用20天时间,策划了一个名为“芝麻开门”的寻宝行动。在漠北县革命公园,皮顺东租了几百平方米的地方,搭建了一个儿童乐园。乐园里有吃的,喝的,有滑梯有秋千,还有彩电冰箱VCD,以及许许多多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气球。乐园建好后,皮顺东印制了15万张传单,聘请了一批年轻人,在漠北县及周边几个县市派发。传单上写明大年初二至初八,在漠北县革命公园有一个“芝麻开门”寻宝行动,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带5岁以下的小朋友参加。至于寻什么宝,怎么寻宝,传单上没有说明。适逢新春佳节,家长正愁孩子们没有好玩的去处,寻宝行动一下子便引起了成千上万家长与小朋友们的兴趣。那几天,公园人山人海,全县的小孩子似乎都聚集在革命公园,在漠北县市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BOOK。←虹←桥书←吧←  

第29节:兄弟情逐渐变淡 小老板迅速崛起(2)         

  究竟寻什么宝呢?原来,就是让5岁以下的孩子们,花100元钱买门票,到乐园里又吃又喝。吃饱喝足之后,铃声一响,孩子们可以指什么拿什么。乐园外面隔着一个透明玻璃墙,是隔音的,家长们可以看,但无法把声音传递进去。结果铃声一响,旋即出现这样一个奇景:家长们声嘶力竭、捶胸顿足,只恨自己不能钻进乐园,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抱彩电,搬冰箱;可是孩子们呢,无一例外,全部涌向那些气球以及几块钱的小玩具,抓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还一个劲儿地向大人们炫耀自己的“战果”。有些家长们不甘心,让孩子们往返三四回,门票花了三四百,满心指望将彩电冰箱抬回家,可是最后到手的还是几只气球。大人们的贪欲与孩子们的天真在这里相映成趣。皮顺东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大赚其钱。初二至初八,短短7天时间,皮顺东收入十几万。   

  靠着天生的商业头脑,皮顺东尽管赚了一些钱,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但却并非长久之计。皮顺东还是想做点实业。1991年下半年,皮顺东联合哥哥皮笑天,投资100万余元,在漠北建成了当地第一家民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