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之道--小事情大风险-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na,这报告写得还不错,就是差了点儿数据分析,你改改。” Lana听出了华智的不满意,有些不好意思,“哦”了一声,磨磨唧唧地拿着报告走了,华智看着她的背影有点儿来气了:“哦”是什么意思,是不乐意吗?
虽然办公环境舒适,但是助理Lana语言上的生硬和不贴心让华智有点郁闷,恰巧此时他接到了董事长的直线,让他去董事长办公室里谈一谈新一年的工作,华智漫步走到目的地,刚好董事长不在,办公室刚还的小职员Lucy怯生生的请他坐一会,华智突然觉得喝完咖啡的喉咙有点涩:“请给我一杯水。”“好的!请稍等!”Lucy羞怯的面庞露出了微笑,并迅速的为华智递上了一杯温水,华智突然想到了上午类似的场景,不比不知道,这个小职员回答的比Lana得体的多,他突然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
看着小职员忙忙碌碌的身影,华智继续问:“你是在准备下午会议的材料吗?”“是的。副总” Lucy应答,后面还跟了一句:“您……是有什么指导我的地方吗?”
“别忘了做好备份,万一展示会出了问题,我们能够及时应对。”
Lucy笑着回答:“好的,请您放心,我马上去做”。
华智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看起来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与上司对答倒是中规中矩,至少不像Lana那样随意和不搭调,声音也不生硬,温和诚恳,他坚定了心中那个想法:“一会儿跟董事长说,让这个小职员和Lana换换。”
只有建议权
刘峰是新到公司的IT部经理,业务过硬:会编程,懂网络,还会设计,各类软件都是手到擒来,是个电脑多面手,本来公司需要至少三次的面试,可刘峰因为初试就体现出过强的能力,在当天就和老总见了面,并且当场录取,老总选择他,主要的原因是刘峰能够胜任企业IT部经理,利用电脑完成公司的各类需求,例如,做个部门工作的小软件,此外,刘峰对于电脑硬件以及类似的电子设备也颇有研究,主持过相应设备的采购以及工程的监理工作,公司目前正在高速的扩张疆土,大量的吸纳人才,毕竟设备采购也占到了公司“家当”的大头儿,老总想用刘峰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三个词:省钱、好用、有经验。
刘峰入职两个月后,公司就加紧了扩张计划,人员的扩充之外,刘峰全权负责了公司所有电脑设备的采购工作,老总还偷偷去财务查了资金的流量,别说,比原来的支出少了整整30%,而且,新设备普遍反映使用良好且稳定,那些中毒、死机、硬盘和CPU损坏的事件,自刘峰管辖后从未出现过,要知道,公司为了省钱,没有买品牌机而是买了兼容机,刘峰不但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市场面兼容机易出问题的口碑和大环境下,新设备从未出过故障,老总觉得自己看人的眼光太准了,同事们也赞扬刘峰的专业,而刘峰也骄傲于作为“专家”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毕竟省了真金白银一大笔呢!
公司整体采购完毕后,就要给老总、副总和财务总监三张“大毛”选购笔记本电脑了,刘峰是个聪明人,知道这可得选好了,毕竟三个领导决定着自己的未来前途,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配备问题,而是要配备的让领导舒心高兴,其实,以他的能力,公司整体采购的兼容机就是小菜一碟,而给三位老总选机才是主菜。刘峰在比对了价格、性能、服务、扩展性、特殊功能等诸多方面,列出了几款自己认为“经典”的笔记本电脑,上报了三位领导,副总和财务总监在看了他的细致推荐后,对自己即将拥有的电脑很是期待,刘峰的建议购买就被认可为专家制定,两位副总点头称好!
但惟独老总那边出了问题,原来,刘峰为老总推荐了所有电脑中最好、最全、最贵的一款,但老总就是不买账,偏偏喜欢市场上的另一款,刘峰调查了相应的数据以及使用反响,甚至挖空心思从内部渠道拿到了这款机子的客户反馈,事实证明,这款机子还不太成熟,故障率较高,刘峰以此提醒老总,但是人家就是一门心思的喜欢机子的样子,刘峰多次予以建议和劝说,都是无功而返。
刘峰郁闷了,自己可是专家级,老总怎么就不承认呢,老去和领导就一款机子磨嘴皮子,也显得自己不太好。刘峰妥协了,他认为,老总就喜欢这款,那就随他去吧,这就像女人买衣服,他就是喜欢,能不给他买吗?何况人家市公司的“皇上”嘛!
在对电脑要求不高的副总眼里,刘峰的推荐成了专家顾问。
而对于老总,刘峰的推荐尽管专业,但只是小小的建议。
三台电脑在买来两年后,虽然都是一线品牌,但是都出了故障,副总和财务总监的机子因为配件的时代延展性强,很快就得以修复,只有老总的机子,不但硬件磨损了不少,而且服务也是霸王条款,只在购买后一年之内,这个弱点在购买时,刘峰也曾提醒过。老总急得团团转,里面有很多数据呢,刘峰也因此所累,跑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可以换下的配件,但老总丝毫没有责怪他,本来嘛,人家推荐的你不要,非要自己喜欢的,又不听劝,只能自己承受。
而刘峰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情,只有建议权挺好的,如果是自己推荐的机子万一坏了,就砸了自己的牌子,而老总的最后决断,是好是坏,都与自己无关。 。 想看书来
专业不专业
K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主修的就是人力专业,并且曾在好几家大公司担任人事经理的工作,现在的K,已经不能用“具有相关经验”来形容了,因为除此之外,K已经相当专业了,大致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懂得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各类内容,具有相应的金牌行业资格证书,关于人事方面的技能、技巧和知识,如果出现新课题,他都会十分关注并力求融于自己的工作,有人向他请教,根本问不倒。经验加上丰富的从业知识,使K被某大集团相中,邀他加盟。
公司老总开门见山的对K说:“请您来,就是想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和现代企业甚至国际化企业的模式接轨,员工的发展和管理能够和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步,目前,我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员流动性大,总是留不住人,希望你来了以后有所改善。”
在高薪、高职、高福利的待遇催动下,K向老总表了决心:“您放心,我一定把我的专业变成公司的专业。”
K是这样做的,就拿几个基础的问题来说,目前集团的考勤是以指纹打卡的形式,K认为仅仅是这样是不专业的,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双向监督,K改了目前的考勤统计体制,除人事部门按机器统计之外,各部门都要在相应的时间上报内部记录的考勤。
此项工作的变更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除人事部门,所有部门都认为多此一举,并且不是本部门该做的事情,K苦口婆心的解释:这并不是人事部门推卸责任,而是从专业角度,为了减少部门因错报、误报或临时调整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但所有人都表示宁可月末花一个小时在电话里与人事部门沟通考勤,也不愿意按照K的意思每月花20分钟做张反馈表。
另外,在私底下调查了员工流动的原因后,为了完善公司的薪酬体制,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留住人才,K引进了薪酬调查体制,并下发了薪酬调查表,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询问员工对自己薪酬的满意程度,同行的薪酬信息,以此估测他们对于薪酬待遇方面的希望。
而且,K觉得公司目前需要加大培训量,从专业角度,他需要购买针对团队建设、管理、沟通礼仪的等诸多方面的教材,并且要配备相应的设备,总款项约5万元,K兴冲冲地去找老总签字,老总瞟了瞟费用清单,叹了口气,示意K坐下。
“是你发的薪酬调查表?”老总没好气的问。
“是的。”感觉气氛不对,K又加了一句:“这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基础性工作,我想借此了解一下员工的期望和目前的心态。”
“可以预期到你调查后,所有人都说不满意,而且,不少人找我要求涨工资吗?”老总问:“你知道你这个工作造成了人心的更加浮动吗?有人认为我真的要给他们涨工资,有人则开始拿同行业的工资行情向我示意,关键是公司目前没有相应的预算啊。”
K愣了,正要解释,老子又问:“让别的部门做考勤又是怎么回事?”
K答:“这是我们行业里最有效的统计方式,为的是双方沟通的对接,这也会节省很多事件,减少重复劳动。”
“是吗?”老总显然不屑:“可你想到了吗?别的部门,特别是一线部门,本来就很忙,谁能腾出时间专门做这件事情,有那工夫,也许能为公司赚更多的钱,咱们公司现在不是谈专业的时候,而是要谈稳定,所以考勤还是你们做,至于培训的事,暂缓吧,公司没有预算,何况你的想法所需要的人工和成本,以公司目前的情况是没有必要的。”
“可这些都是人力资源最基本最专业的工作手段啊,您不同意,工作没法开展啊?”
老总白了他一眼:“公司现在的能力和状况还没有能力满足这些。你先把别的事情做好了,但是这三件事情,要马上停止,我给你三个基点:一、一线部门重要能不折腾就不折腾;二、马上停止薪酬调查,做好舆论导向,宣传公司对于员工的好作用;三、培训,可以,尽量想些省钱的办法,不要占用公司工作的时间,还不能让员工反感。”
K不敢再说什么,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关门的时候,听到老总嘟囔:“本来以为很专业,没想到是个白痴!”
K心里委屈:“那些知识、技能、手段多好啊!自己怎么就不专业了?”
挨骂的功力
公司最近出现了几件令人烦心的大事故,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流入和社会的口碑,董事长在进行了紧急的危机处理之后,带着怒气主持了本周的例会,会议上坐着不是各分支的总监就是各部门的经理,都是多少掌权的人,可董事长因为事故的事情怒气难消,看每一个拿着他钱的人都不顺眼,会议上听谁的汇报都能挑出一大堆不满意,自然,每一个与会者都倍感煎熬。
秘书谢宁觉得今天公司各位头儿的状态都是急转直下,大概跟最近工作压力大,事务多有关系,当听到会议室里老总的咆哮生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趁着老大开会,偷偷给要好的同事们发了信息,八卦的透露:“今天公司气场不怎么好,大家小心!”
会议结束,头头脑脑几乎都是耷拉着脑袋出来的,看来无一幸免的都挨骂了,谢宁观察了每个人你的脸色,觉得有三个人气色凝重,是上周三个出现问题的部门经理:市场、人事和工程,谢宁心想:不知道谁又要倒霉?。
市场经理黄建最近正在闹离婚,本来心情就不好,再加上今天老总说他是个“光拿钱不干活”的主儿,抹杀了最近他的好业绩,回到办公室,他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咣咣”地放东西,一抬眼看见助理小贺,就想拿他撒撒气:“小贺,东方公司的客户怎么还不给我,你混着干呢?最近效率那么低。”小贺一愣,那份合同黄建让他下周五交,怎么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