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私募英雄 >

第12章

私募英雄-第12章

小说: 私募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办法,发起人股锁定一段时间后可上市流通,切断股权分置的源头。   

  之七:引发大争论   

  李振宁的文章还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两次大讨论。   

  2004年6月李振宁又向尚福林主席提交了《股市走出低迷的关键》报告,后经尚福林主席修改后公开发表,其中主要观点有:   

  目前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好时机。   

  首先,〃九条意见〃(编者注:见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此还成立了跨部委的专题小组。目前这方面工作正在进行,并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BOOK。※虹※桥书※吧※  

第34节:20年投资路(5)         

  第二,缺少市场经验的人们,总把解决股权分置当作利空,担心股市下跌,这种认识与市场人士的理解恰恰相反。在市场人士看来,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利好。从长期看,它将消除股市的系统风险,奠定股市长治久安的基础;从短期看,它会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推动完全竞争领域中的国退民进,迅速提高股市的投资价值,重塑投资者的信心。   

  第三,去年年底关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大讨论中,经济学界、市场人士和管理层之间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要点是:变统一决策为分散决策,通过类别股东表决机制,赋予公众投资者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以保证解决方案的公平和市场的稳定。通过类别股东间讨价还价这种市场化的方法,达到多赢的结果。在实施步骤上,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按这一思路去做,改革风险甚小,收益极大。   

  在实现全流通的过程中,不存在非流通大股东补偿流通小股东的问题,而是大家共同分享全流通以后产生的流通溢价。   

  其实在此前后,国内学者中间还不断有人对解决股权分置的目标、战略和策略均提出了看法和质疑,这些争论引发了国内投资者的疑虑。为了帮助公众走出认识误区、扫除认识障碍。2004年9月,李振宁再次撰写《走出认识误区 解决股权分置》,文中提到:   

  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控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股东,并不关心二级市场的股价,有些甚至不关心经营。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市价与协议价的差价寻租圈钱,因为这样敛财,远比踏踏实实经营来得容易,来得快。同他们相比,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无论机构大户还是中小散户,都是弱势群体。而在股权分置的大背景下,照搬国际惯例,引入市场化发行和增发,这就大大扩展了融资者的寻租空间。股权分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风险以及之后监管层做的抑制投机、打击庄家、消除一级市场寻租行为,则使投资者没有了盈利模式,市场没有了赚钱效应。   

  新一轮关于股权分置与资本市场危局的讨论形成的主流意见是,〃国九条〃的核心是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解决股权分置是主要矛盾,也是破解资本市场危局的关键。通过提出类别股东表决的要求,赋予流通股股东知情权和话语权,通过两类股东讨价还价,分享流通性溢价,实现多赢,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由于大规模发展直接融资已是既定前提,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改革有多大风险,而是改与不改哪个风险更大。如果说年初乘〃国九条〃东风推出试点,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好时机,那么现在已经是以软着陆方式解决问题的最后机会。   

  在文章中,李振宁再次重申,股市走出低迷、实现牛熊转化的关键是解决股权分置,消除股市发展的制度障碍;提出股改的理论基础是分享流通溢价,他还驳斥了质疑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错误认识,也向市场传达了管理层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基本态度。         

◇欢◇迎访◇问◇BOOK。◇  

第35节:取道巴菲特 索罗斯(1)         

  【第二篇】   

  取道巴菲特 索罗斯   

  虽然李振宁有很多身份,但是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的投资家身份。他究竟是如何在大鳄云集的香港市场、在政策不断变换的B股市场、在波诡云谲的A股市场中获取一个长期的高回报?    

  与他交流,发现他的投资生涯、投资感悟没有炫目的思想,没有华丽的词汇,但静下心,仔细回味,就会发现他的投资理念浓缩了多年投资积累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对于我们一般投资者理念的形成大有裨益。   

  之一:投资理念=巴菲特 索罗斯   

  国内投资界最推崇的两个人物是巴菲特和索罗斯,许多投资人士分别以这两个人为开山鼻祖,自创门派。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互不服气的门派之间经常会因为投资理念的分歧而大打口水仗。   

  〃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类派系?〃很多人拿着这个问题问过李振宁。   

  李振宁的回答是:〃有的人说自己是价值投资,有的人说自己是趋势投资,问我是属于哪一类,我讲过一句话:我们既要借鉴巴菲特,也要借鉴索罗斯。〃   

  对,李振宁的投资哲学就是〃巴菲特 索罗斯〃,即〃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加索罗斯的趋势投资!〃   

  〃这个投资理念不代表我自己比较高傲,认为自己能够博采众长,两位大师的精髓都能学到;坚持这个理念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因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与他所在的美国市场的融资环境、能够使用的金融杠杆、巴菲特本身拥有的资源所联系在一起的,他有大量源源不断的资金,巴菲特的哈撒韦公司本身也是上市公司,所以巴菲特不缺少融资渠道,如果自己公司投资的股票短期不涨,他可以长期持有,或许过了几年就可以涨回来。   

  但在中国,投资者就不能找照搬巴菲特的东西,不管是一对一的大客户理财,还是我们的集合理财产品,即阳光化的通过信托做的私募,基金的封闭期都是一年,跟很多大客户签的一对一的理财合同,一般也都是一年。如果只做价值判断,而不做趋势判断,那么明明是有价值的东西,可能被市场误解了,这一年你持有的股票可能不涨,还会跌,那么下一年就没有任何客户了,这是中国的国情。〃   

  既然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李振宁告诉投资者,〃如果掌握中国国情,掌握自己的情况,我们就必须把索罗斯和巴菲特两个人的特点结合起来,既要用巴菲特的眼光去发现价值低估的股票,又要看到这个股票是不是能为市场所接受,是不是能够获得市场的共识。〃   

  在很多人眼里,巴菲特和索罗斯之间投资理念存在很大的矛盾,如果把两个人的投资理念结合起来使用,可能会产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后果。   

  李振宁不这么看。他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在他看来,虽然索罗斯很多地方是做宏观对冲、做期货、做货币,这些领域属于趋势判断,但在选择企业上,巴菲特和索罗斯选股的标准是一致的,这两人都是要用做企业的态度来选股票。   

  〃如果选择的公司还无法上市,让你参股能不能参?如果能够、也有信心去参股,这个股票肯定能去长期投资。〃李振宁说出了自己投资之道,〃要用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价值低估,实际上,索罗斯做多时也是这样做的。〃   

  之二:区分价值投资和投机   

  价值投资、价值投机就像不同的方法论或世界观,之后衍生出价值投机、趋势投资、概念投资、主题投资……层出不穷的投资理论,一般投资者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即使是一些资深的投资者,也在其中被迷惑。   

  正因为如此,各种各类的行业中,投资和投机是最容易引发市场争议的问题,这里,李振宁将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告诉你分析价值投资和价值投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李振宁的理念里,投资实际上是科学加艺术,投资者不仅仅研究上市公司,还要研究人类的行为,这样才能算一个好的投资家。         

BOOK。▲红桥▲书吧▲  

第36节:取道巴菲特 索罗斯(2)         

  很多人认为李振宁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其理由是他是一个坚定的做多者,这种做多在2005年表现得十分明显,当时他多次撰文和讲演表示坚决看多中国市场。   

  但是,股市总有涨跌的时候,即使是长期看多市场,很多人也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被震出市场。   

  这些行为可以从哲学上来解释,李振宁说,人其实并不像西方经济学讲得那么理性,而是天生都有贪婪和恐惧。这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反映在证券市场更是明显,所以证券市场的股票永远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当证券市场参与群体共同看好一个公司时,市场可能会提前透支公司未来10年的增长;同样的,一个公司被看坏时,投资者会把不利因素放大。结果表现为,股市不是过分乐观就是过分悲观。   

  〃这就是人性,集体无意识带来的非理性繁荣。〃李振宁说,研究股市不单要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材料,如果都讲市盈率、市净率,那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了。正是因为股市是由人组成的场所,人类行为的弱点,往往会使股价波动与价值之间有相当的距离。   

  不仅仅是股市波动,投资者会过分的悲观和乐观,对于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情绪同样难以把握,〃市场膨胀时如果太过理智,就赚不到大钱,但市场过度膨胀时不冷静,又可能抢高价被套。〃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既需要丰富的经验,也需要良好的市场感觉。〃李振宁说,〃所以投资人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寻找价值低估的东西,也要看到市场的偏好,把价值与市场偏好结合起来。〃   

  李振宁认为市场中有关投资和炒作的说法存在一些错误。他回忆,在我国证券市场曾经出过一个规定,要求国营企业不能炒股票,但是可以投资股票。他认为这个提法就是错的。   

  什么叫炒,什么叫投资?   

  如果将持有股票半年以下定义为炒,半年以上定义为投资,道理好像不太充分。买股票肯定要设定价格,本来认为要涨30%,三天涨到了,我按期退出来了,这难道不是投资吗?非得涨到泡沫才退,那才是投资吗?本来想投机一把,上来跌个停板,结果两停板出不去,这是投资么?   

  〃我这个人,有时候股票3元买的,到20元还会拿着,但是我绝不希望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因为股市只有经过交易才能对价,每天市场有1000万股进、1000万股出,这证明市场具有流动性,这样我才会踏实,因为买卖的股票也容易出去进来,如果大家都拿着不动,我会发慌,今天一看只有20万股成交,假如我有100万股,就得卖5天,当然会感觉害怕。所以,投资和投机各有它的功能,而且从客观讲,操作时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