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股民实战操作大全-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预期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实质上是一种对股票指数未来的一种预期,而指数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公布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诸如GDP增长、通胀率、失业率、零售增长、储蓄率等,都会影响到政府将来的货币、财政政策,会对投资者对经济未来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期货价格上来。
其他金融市场发展状况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也已经在进行有限制的浮动。这些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周边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根据凯恩斯的市场替代理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各个投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资金的流向会对市场产生冲击。
五 、股指期货走势的研判
期货与现货最直接的关系通过到期交割连接起来的,期货到期以后也就转成现货,期货到期价格一般都会与现货价格相当或持平。
期转现交易是期货交易里面的一种特例,简单说就是根据买卖双方的意向,在期货合约到期前提前完成交割的一种现象。
商品的价格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也不例外。期转现交易的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一般都会跟现货价格相当或持平;而期转现本身也仅属于交易领域里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股票价格指数并没有像商品一样的现货,是金融期货的一种,其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直接用现金交割,多空双方直接根据交易状况核算盈亏。
股指期货价格其实就是现货在远期中的一种预期体现。根据国外的经验,股指期货的走势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和现货的价格一致。同时期货交割后就变成了现货,所以股指会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围绕现货波动,且随交割日的临近,这种幅度的范围会越来越小。对于股指数大体趋势的研判和股指数走趋研判方法基本一致。
股市指数期货交易策略
股市指数期货投资策略有很多种;但基本上不外乎投机、减低或避免风险三类。
对那些寻求市场风险的人士;股市指数期货提供了很高风险的机会。其中一个简单的投机策略是利用股市指数期货预测市场走势以获取利润。若预期市场价格回升;投资者便购入期货合约并预期期货合约价格将上升。相对于投资股票;其低交易成本及高杠杆比率使股票指数期货更加吸引投资者。他们亦可考虑购入那个交易月份的合约或投资于恒生指数或分类指数期货合约。
另一个较保守的投机方法是利用两个指数间的差价来套戥。若投资者预期地产市道将回升;但同时希望减低市场风险;他们便可以利用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指数来套戥;持有地产好仓而恒生指数淡仓来进行套戥。
类似的方法亦可利用同一指数但不同合约月份来达到。通常远期合约对市场的反应是较短期合约和指数为大的。若投机者相信市场指数将上升但却不愿承受估计错误的后果;他可购入远期合约而同时沽出现月合约;但需留意远期合约可能受交投薄弱的影响而面对低变现机会的风险。
9股指期货(5)
利用不同指数作分散投资;可以减低风险但亦同时减低了回报率。一项保守的投资策略;最后结果可能是在完全避免风险之时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股市指数期货亦可作为对冲股票组合的风险;即是该对冲可将价格风险从对冲者转移到投机者身上。这便是期货市场的一种经济功能。对冲是利用期货来固定投资者的股票组合价值。若在该组合内的股票价格的升跌跟随着价格的变动;投资一方的损失便可由另一方的获利来对冲。若获利和损失相等;该类对冲叫作完全对冲。在股市指数期货市场中;完全对冲会带来无风险的回报率。
事实上;对冲并不是那么简单;若要取得完全对冲;所持有的股票组合回报率需完全等如股市指数期货合约的回报率。
因此;对冲的效用受以下因素决定:
其一,该投资股票组合回报率的波动与股市期货合约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这是指股票组合的风险系数(beta)。
其二,指数的现货价格及期货价格的差距;该差距叫作基点。在对冲的期间;该基点可能是很大或是很小。若基点改变(这是常见的情况);便不可能出现完全对冲;越大的基点改变;完全对冲的机会便越小。
现时并没有为任何股票提供期货合约;惟一市场现行提供的是指定股市指数期货。投资者手持的股票组合的价格是否跟随指数与基点差距的变动,是会影响对冲的成功率的。
基本上有两类对冲交易:沽出(卖出)对冲和揸入(购入)对冲。
沽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
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
购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
以下的例子可帮助读者明白投机、差价、沽出对冲及购入对冲。
(1)投机
投资者甲预期市场将于一个月后上升;而投资者乙则预期市场将下跌。
结果:投资者甲于4500点购入一个月到期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投资者乙于4500点沽出同样合约。若于月底结算点高于4500点;投资者甲便会获利而乙则亏损。但若结算点低于4500点;结果则相反。
必须留意的是投资者不必等到结算时才平仓;他们能随时买卖合约以改变持仓或空仓的情况。
(2)差价
现考虑两个连续日的一月及二月恒生指数期货价格。
日期 一月 二月 差价
12月10日 4000 4020 +20
12月11日 4010 4040 +30
于12月10日,投资者对市场升势抱着乐观态度,并留意到远期月份合约对股市指数的变动较为敏感。
因此,投资者于12月10日购入2月份合约,并同时沽出1月份合约及于12月11日投资者买入1月份的合约,及售出2月份的合约。
他便获得20×50=1000(从好仓中获得),并损失10×50=500(从淡仓中损失),净收益500。
(3)沽出对冲
假定投资者持有一股票组合,其风险系数(beta)为,而现值1000万。而该投资者忧虑将于下星期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将会对市场不利。因此,他便希望固定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他利用沽出恒生指数期货来保障其投资。需要的合约数量应等于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乘以其风险系数并除以每张期货合约的价值。举例来说,若期货合约价格为4000点,每张期货合约价值为4000×50=200;000;而该股票组合的系数乘以市场价值为×1000万=1500万。因此,1500万÷200000,或75张合约便是用作对冲所需。若谈判破裂使市场下跌2%,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便应下跌×2%=3%,或300000。恒生指数期货亦会跟随股票市值波动而下跌2%×4000=80点,或80×50=每张合约4000。当投资者于此时平仓购回75张合约,便可取得75×4000=300000,刚好抵销股票组合的损失。留意本例子中假设该股票组合完全如预料中般随着恒生指数下跌,亦即是说该风险系数准确无误,此外,亦假定期货合约及指数间的基点或差额保持不变。
。 想看书来
9股指期货(6)
分类指数期货的出现可能使沽出对冲较过去易于管理,因为投资者可控制指定部分市场风险。这对于投资于某项分类指数有着很大相关的股票起着重要的帮助。
(4)购入对冲
基金经理会定期收到投资基金。在他收到新添的投资基金前,他预料未来数周将出现“牛市”,在这情况下他是可以利用购入对冲来固定股票现价的。若将于四星期后到期的现月份恒生指数期货为4000点,而基金经理预期将于三星期后收到100万的投资基金,他便可以于现时购入1000000÷(4000× 50)=5张合约。若他预料正确,市场上升5%至4200点,他于此时平仓的收益为(4200…4000)×50×5张合约=50000。利用该五张期货合约的收益可作抵偿股价上升的损失,换句话说,他可以以三星期前的股价来购入股票。
七、股票抛空机制与股指期货
股票抛空机制在发达市场如美国历史悠久。投资者如看空某股票, 可通过股票经纪人从他人手中借入此股票在市场抛售,希望稍后股价下跌后再买回并归还,以此赚取差价。显然抛空机制实际上相当于引进了股票期货买卖,风险管理上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此都持谨慎态度。相信我国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引进抛空机制。有些专家因而担心一旦股指期货在我国开始交易,因为抛空机制的缺乏而造成股指期货与股指价格的持续偏离,出现操纵行为等。
理论上讲,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股指期货的合理价格与股指价格之间应维持在一个套利理论所界定的范围内;两者的价格一旦偏离此范围,套利者即可入市进行无风险(或低风险)套利交易。例如在股指期货高于合理价格时,套利者可以卖出期货,同时按指数构成比例买进相应数量的成分股,在期货到期日结算则可获取套利利润。而当此种套利已无利可图的时候,股指期货的价格已被拉回合理范围之内,市场有效性因而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低于合理价格时,套利交易要求买入期货并按比例抛空指数成分股。显然缺乏抛空机制将使这种套利交易无法进行,期货价格因而有可能长时间地偏低。
在实际运作中,笔者以为抛空机制缺乏不会造成股指期货长期偏低,因为开放式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此时将是“天然”的套利者。按照股指期货套利定价理论,以合理价格买入股指期货,同时再买入短期债券(或存入银行)其结果相等于买入指数基金。因此如果股指期货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指数基金完全可以按比例卖出指数成分股将资金转入短期债券,同时买入相应量的期货,其综合回报将跑赢指数,而风险则相同。这种无风险套利对指数基金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开放式基金尽管不是指数基金,但其持有的股票往往是大盘蓝筹股,因此与指数的相关性极高,因而开放式基金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交易策略进行套利。
近年来指数基金在美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美股指数的回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进取型”基金的表现不如人意。而那些保证不低于指数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