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淼模缥颐浅K档囊荒曛圃谟诖骸5牵忝窍胫拦磐窭础 ⒐沤裰型獾奈娜搜攀渴侨绾蚊杌嬗胫诓煌拇禾烀矗俊ê⒆用切朔艿刂钡阃贰! �
因为他们知道,每每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带着耳朵去旅行 了〃。于是,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开始以〃春〃为主题的文学知识拓展。
首先,我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几个经典的段落读罢,孩子们反应平平。
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笑着说:〃同学们,这篇文章中的春天貌似和你们描绘的 一样,其实另有奥秘,别有洞天。但今天苏老师在这里不多讲,只是先给你们加 深一下印象,你们上中学会专门学习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推荐了钱钟书的《窗》。我先介绍了钱钟书其人,再让孩子们猜测一 下这位〃语言魔术大师〃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窗外的春光〃的。我说:〃钱钟 书喜欢春光,但他不喜欢窗外的春光,因为窗外的春光太……〃我没有把原文读 出来,让孩子们猜测。孩子们有的说〃太多了〃,有的说〃太亮了〃,还有的说 〃太刺眼了〃……我不动声色,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孩子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字: 〃贱〃!〃因为窗外的春光太贱了!〃孩子们一片哗然。说春天〃下贱〃,真是 闻所未闻。看到孩子们惊诧的表情,我用钱老的文章解释道,窗外春光之所以下 贱,是因为它不分美丑,不分善恶地普照万物,它没有自己真正的判断力。而钱 老先生所热爱的,是那通过千难万险挤进黑暗屋子里的一丝一线的春光,就是这 样的春光,给垂死的人以活着的希望。就像黑暗年代被关在渣滓洞里的革命者们 ,虽然明知自己可能无法活着走出这人间地狱,但他们依然乐观,因为他们还可 以凭借着从天窗透进牢狱的一点点阳光,去憧憬希望,坚定必胜的信心。所以, 如果在朱自清眼中,春天是美丽的,在钱钟书看来,春天则有了〃高贵〃和〃下 贱〃之分。孩子们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显然,他们被这种新鲜的思维和表达方 式吸引住了。
虹←桥书←吧←BOOK。←
第5节: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3)
接下来,我通过讲述陆游与唐婉悲春千古的爱情故事,引出了两首《钗头凤》, 让孩子们体味到了〃悲情的春天〃。紧接着,我层层递进,从陆游唐婉的儿女情 长谈到了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恨: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但才华横溢,难为人间之 主却堪称词中之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歌舞升平的皇族生活到亡国之君的剧烈转 变,几首悲春之词,写尽他落寞心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讲述完〃悲情的春天〃,我又为孩子们补充了德国诗人里尔克〃灵感的春天〃和 马克吐温〃幽默的春天〃。一番〃耳朵行程〃下来,孩子们大快朵颐,每个人的 〃掌中宝〃(孩子们自觉准备的课堂笔记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款式和记录 方式)都记录得满满当当。最后,我以〃改编〃李清照的一句词结束了这节知识 拓展课:〃春天的万千风情,怎一只燕子了得!〃 小结: 围绕主题进行〃超链接〃知识拓展,不仅有助于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势,同 时可以积累知识,启迪写作思路。
通过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深邃课堂所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 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我常说,不要担心孩子们听不懂你深邃的表达,哪 怕他们只听懂了百分之一,也不要放弃。因为接下来,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 百分之三。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百,然后,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 百。因为,他们不仅仅听懂了你的话,更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甄别,去表达本 色见解。因为,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习惯的时候,他 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当然,要让课堂深而不涩,邃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 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
→虹→桥→书→吧→BOOK。
第6节: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第一章 第二节 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诺的回答。提问的目 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同样是提问,老师们往往在教新课的时候循循善诱,对孩子的错误回答非常包容 。而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表现似乎就不那么可爱了。〃把书和笔记本都合上 ,我们开始提问!〃〃没有人举手么?那我就抽号来决定了!〃这是不少老师在 复习时提问的惯用开场白。〃为什么背不过?为什么答不出?昨天干什么去了? 回去把课文抄五遍!〃这又是某些老师惯用的语言。或许,老师之前的心理预设 就是,既然是学过的知识,孩子们理应都会。再看看我们的孩子,面对一脸〃煞 气〃的老师,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生怕被点到名字, 巴不得变成〃隐形人〃。
这是我们在课堂复习提问中常见的尴尬。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需要 老师转变一下观念。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 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 被尊重。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给答题孩子正面的激励信息,化解他们的心理 压力。比如,对他们说:〃你一定可以,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试试看!〃 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后,接下来便是方法问题了。在这里,不妨试试我独创的〃魅 力问答〃法。在我的班里,孩子们非常喜欢每天新课前的五分钟〃魅力问答〃。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兴奋的竞赛,而有趣的是,在这场竞赛中,他们既是〃运 动员〃又是〃裁判〃。我们先来看一下〃魅力问答〃的基本规则: 第一,内容的选择。魅力问答的内容既可以是前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前 几节课的精华体现。
第二,分值的累积。每位学生答对一题即可得〃魅力分值〃一分,每次提问满分 为五分,分值累计越高便会有越大的惊喜与奖励。
第三,答题的程序。答题者每答完一题,都有权选择放弃或继续答下面的题目。
若在答满五分之前有一题答错,那么他之前的分数和下面答题的机会则传递给下 一个答题者,但谁来〃接棒〃,由他来决定。
第四,纪律的要求。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自由翻看笔记,但绝对 不能提示答题者,否则不但答题者魅力分值无效,提示者还会被警告取消答题机 会。
透过以上的规则,我们不难发现,在〃魅力问答〃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王 者〃,因为大家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便是答错题,也不会有心理压力。相 反,答错者在转交机会时,面对其他孩子争先恐后的举手申请,作为〃裁判〃, 他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可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段复习提问的课堂实录:(课例在《深邃课堂风情万千》的 章节中有详细阐述) 师:你由可爱的小燕子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甲: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此时老师可用手势充当计数器,举起以显示学 生的分值) 学生甲:要! 师:它的哪些动作让你念念不忘? 学生甲:掠过、侧着身子、点一下水面……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甲:要! 师:同样是春天,在谁的眼里,却有了高贵和下贱之分? 学生甲:钱钟书。
师:这位大学者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甲:……(答不出) 师:(看表)十秒钟的考虑时间到,请问你要将自己的三分送给谁?(许多同学 举起手来) 学生甲:(环顾)乙!(高兴地坐下,赶紧翻看笔记) 学生乙(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围城》。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乙:要! 师:春暖花开,在一位南宋爱国诗人的眼里却是〃东风恶,欢情薄〃,他是谁? 学生乙:陆游。
师:刚才的句子出自他的哪首词? 学生乙:《钗头凤》。
师:他的红颜知己是谁? 学生乙:唐婉。
师:在和陆游的另一首《钗头凤》中,唐婉对应陆游〃寞!寞!寞!……错!错 !错!〃的句子是什么? 学生乙:〃难!难!难!……瞒!瞒!瞒!〃 师:恭喜你!答满五分!魅力值五分送给你! ……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送玫瑰〃时,尽量选择还没有答过题的同 学,使大家都有机会,共赢分值。除此之外,在提问时,还要遵循遗忘规律(艾 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对刚学过的知识强化提问,几次过后即便长时间不再提问 ,学生也不容易遗忘了。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魅力问答〃的效果屡试不爽。事实证明,引进恰当的竞争 ,树立明确的规则,孩子们都会爱上提问,乐此不疲。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7节:巧教古诗触类旁通(1)
第一章
第三节 巧教古诗触类旁通
古诗词的教学,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 享思维的火花。
怎样教好古诗词,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讲深了,孩子很难理解 ;讲浅了,似乎又很难体现诗词的韵味。单纯的〃寻诗源〃、〃明诗意〃、〃悟 诗情〃的程序性操作让课堂味同嚼蜡,原本如艺术珍品般耐人寻味的一首诗,被 肢解得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特别是语文课堂中一贯倡导的〃在读中感悟〃,如 果没有对诗词本身的感悟,单凭读,是很难找到感觉的。所以,古诗词的教学, 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享思维的火花。
巧教,是建立在一种长期的思维训练基础上,在我的理论建构里被称为〃超文本 策略下的超链接课堂〃(书中作为单独细节有详细阐述),要求学生听讲的同时 记大量的笔记。我向来提倡〃深邃课堂〃,主张〃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然 ,对于小学生而言,深邃的思想是要靠技巧来传递和表达的。在完成这一环节的 时候,不需要学生之前进行准备,这是给学生课堂的惊喜,是临时补充的〃知识 维生素〃。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目的是在于引出知识要点,如诗人生平和千 古名句,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时间上可自由取舍,既有前期导入,又有中 期渗透,还可有后期补充。让孩子感觉到,一首诗可以幻化出万千风情,与诗人 比肩者大有人在,与诗的主旨相关者俯仰即是,一节课都充满诗情画意,纵古博 今。
接下来,我们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说明〃巧教〃的思路和步骤。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巧教古诗触类旁通(2)
例析:《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步,明确主旨,寻找〃诗眼〃。在这首诗中,〃愁〃是主旨,是接下来进行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