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国民党下台内幕 >

第43章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43章

小说: 国民党下台内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庵貌牍芾怼:M庾什榧懊拦⑷毡尽⒛戏恰拇罄恰⒗壤怯胂愀鄣仁澜绺鞯兀导视卸嗌俸M庾什饨绾苣训弥5羌窃诠竦趁碌耐恋毓灿校保埃担副剩课荩叮玻当剩庑┎欢募壑蹈且槐示薅畈聘弧A硗猓竦车秤乱祷股栌卸喔龌鸹幔缡澜缁鸹帷脑盎鸹帷⑻ㄍ蹇萍嘉慕袒鸹帷⒚裆ㄉ杌鸹嵊牍鼗吵で嗷鸹岬取U庑┗鸹岢晌竦车摹靶〗鹂狻薄�
  国民党党营事业每年约有至少上百亿元的赢利收入。据国民党党营事业内部资料,1993年成立“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以来,到1999年,党营事业不论是资产净值还是获利情况均大幅增加,7年累计获利达675亿元,可以说为国民党赚进不少财富。
  “中华开发银行”是台湾政商勾结的象征国民党党营事业主要由近乎持股100%的七大控股公司与其转投资的“党资”企业构成,财力十分雄厚。七大控股公司分别为中央投资公司、光华投资公司、启圣实业投资公司、悦升昌投资公司、景德投资公司、建华投资公司与华夏投资公司。这七大控股公司投资的企业非常多,到失去执政权前的1999年底有200多家,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在分工上,中央投资公司投资重点在金融、电子、石化、综合、海外事业;光华投资公司以能源与科技事业为主;建华投资公司以专业事业投资为主;华夏投资公司主管文化媒体事业;启圣实业投资公司以建筑与营建业为主;景德投资公司主要承做保险业务;悦升昌投资公司主要负责相关海外投资事业。党营事业还控制了台湾重要的文化媒体产业,主要包括中广、中视、中影、中央日报、“中华日报”、中正书局、“中央文物供应社”、博新多媒体(已出卖)等事业。其中中广与中视两家企业是华夏投资公司的两大金母鸡,营利丰厚。这些文化事业还拥有庞大的土地资产,被认为是国民党最大的获利来源之一。
  党营事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石化、水泥、电子、电机、钢铁、建筑、天然气、制药、橡胶、纺织、纸业、环保、金融、证券、票券、租赁、贸易、投资、文化、传播等众多行业,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一位在野党“立法委员”这样形容国民党的党营事业:“大概除了葬仪社的生意之外,其他事业都被国民党的党营事业所涵盖,又或许国民党搞不好也有经营葬仪社,只是不知道而已。国民党七大控股公司、200家投资企业,其所建立起来的企业关系网,与政权相结合,其影响力可超过台湾任何一家大财团。”
  

“超级大财团”(2)
国民党党营事业长期以来由党中央最神秘的财务委员会掌管。财委会主委职位在党内就十分吃香与重要,非一般党务人员所能分享,长期以来均由国民党主席亲自指点的人员来担任,这在两蒋时代已经形成惯例。但在“党国一体”的威权时代,“党库”与“国库”不分,加上无舆论监督,党营事业黑幕重重,管理不力,效率低下,贪污严重,私人侵吞党产事件经常发生。
  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后,由于政党政治的发展,党营事业的弊案成为在野党攻击国民党的重要目标。但党营事业是国民党的金库,也是维持统治的重要财源,李登辉不得不对其进行改革,并寻找一个自己信任、且有能力的人来掌管这一庞大的事业。
  为了安插自己的亲信,掌管党营事业这座金库,并排除原财委会的国民党非主流势力,李登辉将财委会一分为二,成立了一个“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1996年更名为“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投管会”),将财委会的财权架空。“投管会”下设稽核、投资审查、绩效、行政及资讯5个组(资讯组已裁撤)。“投管会”由李登辉的好友刘泰英出任主任委员,从此刘泰英就成为国民党的“账房先生”与“大掌柜”。同时,刘泰英出任党营事业中财力最雄厚的中华开发工业银行董事长。
  刘泰英于1936年出生于苗栗县卓兰镇,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与李登辉是校友。其实刘泰英在台湾大学经济系统计研究室担任研究助理时,就结识了在台大开课的李登辉。刘泰英后任台湾经济研究院(前身为研究所)院长与台湾综合研究院院长。刘泰英在被李登辉提拔为国民党“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主委后,成为李登辉身边最红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刘泰英任职期间,不仅为国民党党营事业打出一片江山,事业发展迅速,他自己也进入亿万富翁之列,年薪近达2000万元,由此引来争议。“新同盟会”秘书长冯沪祥于1995年公布中华开发公司1993年年度财务报表密件,指称身兼中华开发公司董事长及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主委的刘泰英年薪高达1700万元,比“国家元首”薪资还要高,并指出国民党高干通过党营事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内部黑幕重重,要求党主席、秘书长与党营事业重要负责人公布个人财务,建立党内的“阳光法案”。党营事业内部的不法与贪污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关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以产养党”
庞大的党营事业是国民党这架机器运作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安置党内与政府机构官僚的依托,也是维持国民党统治的一个重要经济基础。这正是国民党始终不愿放弃党营事业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的经常开销有多少来自党营事业,说法不一。一说是国民党一年的经常性支出达60亿元,必须依靠党营事业的盈余来支持。二说是国民党一年总支出,不包括大选等例外开销,一年大概需要50亿元,其中70%是由党营事业支付的。三是据国民党自己的说法,党营事业每年为党赚进100亿元以上,而这些钱用于何处,却未有说明。但党营事业是国民党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是不争的事实。据1999年1月11日《联合报》报道,1998年国民党岁出为70亿元,国民党党营事业缴党库为60亿元,占国民党整体岁入八成以上,为国民党最重要的财务来源。而作为第二大党的民进党则经常是手头拮据,连中央党部办公大楼都是租来的,经常缺钱花,在2000年初公布的党产只有2亿多元。###就更不用说了,几无任何党产可言。因此,国民党的党产问题就成为在野党尤其是民进党攻击的重要目标,对国民党造成很大的压力。
  党营事业更是国民党在各种选举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在民主政治发展的今天,台湾各种选举非常频繁,而选举不过是一场金钱竞争的游戏,需要巨额的选举经费,党营事业就成为国民党选举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据报道,在1994年省市长选举时,国民党的党营事业筹资选举经费达45亿元;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时,筹资增至65亿元。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党营事业支出的经费更为庞大。据同年3月2日《中国时报》报道,党营事业支持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的资金调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统一调度支应。“投管会”主委刘泰英表示党营事业“投管会”统一支应李登辉竞选总部的经费为3亿元,而在上年度盈余中有一定比例用于大选,估计为5亿元。第二个层次是由七大控股公司,对下属公司的道德劝说。据悉凡是国民党有实际控股权的公司如台裕、中华开发、中兴票券等都要在合法的范围内捐款给国民党,每家的金额为300万至500万元不等,估计能筹到3亿元。第三个层次则是党营企业全方位的向与其来往的民间企业募款。据国民党内人士保守估计,党营事业投入“总统”大选的经费至少在10亿元以上。而外界估计,党营事业实际投入这次“总统”大选的经费相当大,至少达百亿元。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党营事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只向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萧万长捐赠5亿元,但民进党指控其计划投入的选举经费超过100亿元。
  也许谁也说不清党营事业在每次重大选举中出了多少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党营事业始终是国民党选举经费的重要来源,对国民党的党务运作与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国民党在面对压力下也不愿放弃党营事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金权结合的典型(1)
国民党党营事业是政商一体的典型,是金权政治的最佳写照。
  “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党营事业经营公开化,让民间企业人士加入,以监督党营事业的经营活动。但这个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成为国民党建立政商关系的最佳途径,“投管会”变成一个政商结合体。有不少财团老板被聘为该委员会的委员,如耐斯集团的陈哲芳、威京集团的沈庆京、美发吾公司的李成家、高雄陈田锚家族的陈建平,宏国集团的林谢罕见、长亿集团的杨天生、丰群集团的张国安、金鼎证券公司的张平沼、永丰余集团的何寿川、润泰集团的尹衍梁、裕隆集团的林信义等。这些企业界的大老板不仅是刘泰英的好友,也是党营事业投资的重要合作伙伴。
  党营事业在经营上逐渐与大财团结合,形成一种新型政商关系,其结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国民党控股公司投资大财团旗下企业,形成政商结合。国民党七大控股公司投资的企业最多时达300家左右,其中多是大财团属下企业或知名大企业,由此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政商关系。以华信银行为例,它可以说是国民党与财团结合的一种典型。国民党通过悦升昌昔日国民党党产负责人刘泰英投资公司取得华信银行5席董事与2席监察人席位,润泰集团通过复华建设公司投资取得该银行6席董事及1席监察人。这样,华信银行基本上由党营事业与润泰集团所控制,国民党与润泰集团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密切友好关系。国民党党营事业与财团的这种政商联合十分普遍。
  党营事业与大财团合作,进行利益输送,形成一个政商利益群体。这种政商关系的建立还可以从“尹书田纪念医院10亿元捐赠案”中看出。这个案子简单来说,就是刘泰英主导将党营事业的10亿元捐给与他有非同一般关系的润泰集团负责人尹衍梁的家族医院。尹衍梁是刘泰英在淡江大学任教时的学生,后来成为生意上的伙伴。刘泰英曾投资尹衍梁创办的光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并担任润泰集团下属复华建筑经理公司董事长。刘泰英在接掌党营事业中华开发公司董事长后,与润泰集团的直接与间接业务往来更加频繁,事业上相互支持。据悉,刘泰英能登上中华开发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曾面临不少阻力,而主要股东之一的尹衍梁为刘的当选立下汗马功劳。刘泰英在成立台湾综合研究院以及在为国民党选举募款时,尹衍梁也是主要“金主”之一。
  这个案子曝光后,自然会受到外界的质疑,认为刘泰英有图利财团之嫌。刘泰英为何不选择其他医院,而选择一个与自己关系十分密切的财团医院?不能不令人怀疑。刘泰英的辩解,却正揭示了国民党与财团的相互支持关系。刘泰英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