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羊皮卷 >

第4章

羊皮卷-第4章

小说: 羊皮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太财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钱。钱存在银行是当今国人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国人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因此,本书在此要提供给读者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财守则:钱不要存在银行。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到复利,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金钱日益成为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人们工作价值的重要手段,你所拥有的财富多少越来越证明你自己对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都在努力地赚钱,尽管是自己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富有追求的人们来说,金钱更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人们心灵宁静的重要保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物质上的生存,它是必需的,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它可以成就重大的事情,是人们成功的标志,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保证。难怪著名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发亮。”


绪论犹太民族精神的镜子

    “并不一定贫穷的人什么都对,富有的人什么都不对。”    
    ——《羊皮卷》    
    犹太人对金钱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2000多年的流浪历史中,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边际性地活动在各个集团,各个行业,甚至各个国家之间。他们惟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而赚来的钱。而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无疑成了万能的上帝,它不但给人们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人们争得权力和地位。    
    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它便掌握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同样掌握了对付源自外来民族的敌意和压迫的力量。犹太人历经2000多年的流浪,历经迫害,压迫,放逐乃至杀戮,却始终未被同化,且最终建立了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奇迹。人们会问,犹太人的生命为什么会如此顽强,历尽劫难而不灭,答案或许就是一个字:钱!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以文化立足的民族。在正统的意义上,犹太人同犹太教徒是一回事,信仰犹太教的人就是犹太人。然而,我们从诸多的事实当中,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来的这样一个文化的事实:既然对待上帝的态度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疆域,为什么对待钱的态度就不能构成这个民族的疆域呢?    
    钱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符号形式,我们所看见、所触摸到的只是钱所采取的暂存形式,而并不是钱本身,钱的最纯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银行账户划来划去的过程中存在,但谁也没有看见过“信用”长得啥模样。况且,钱不等于财富。黄金也好,钻石也好,只是信用领域中的低级形式,犹如宗教领域的拜物教或多神教。钱,至少是现钞——纸币——才能算真正的钱,而纸币大家都知道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对纸币的认可其实是对国家信用的肯定,犹如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块法石。    
    这样的解说或许令人大感意外。其实,这种意外只能证明感到意外的人尚未达到犹太人看待钱的那种高度。任何在潜意识层次还无法接受钱的“神圣”概念的人,都不是这里所说的“犹太人”。    
    事实上,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中为了取得“钱”上的成功而放弃犹太人的信仰却仍然会被人视为犹太人。在著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纽约的贝尔蒙特、柏林的布莱希罗德都皈依了基督教;北美赢利最大的出版商、纽豪斯报馆的所有人塞缪尔•;纽豪斯只雇用非犹太人的编辑或发行人;甚至那些已经在全美名牌大学中获得学术地位的教授,也有许多已不再把自己看做犹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们都看做犹太人而根本不理睬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发生过变化。相反,或许正是从这种为争取成功而不惜牺牲其他价值的事情上,人们找到了界定犹太人的最本质的特征。    
    这意味着,在生物学基因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宗教的时候,我们发现,单单是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对待成功,对待金钱的态度。因为它才是成功最直接,也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真正的犹太人。    
    自大流散以来,尽管从绝对数量说,犹太人毕竟与一般民众一样,较多地从事农工畜牧的生产活动,但作为寄居城市的独特生存状态,犹太民族始终保持着一个商人民族的身份。当然,这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如亡国或受迫害等,生存下来的民族,决不仅仅是犹太民族一个,但惟有这个民族走上了“专职”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还极为顺利:尽管屡遭驱逐甚至杀戮,被一再剥夺得两手空空,但只要有那么一段不很长的和平时期,犹太人就可以由商业活动、由同钱打交道而迅速崛起,在繁荣当地商业的同时,自己也富裕起来。    
    这犹如沙漠中一颗晒干的种子,只需一场小雨,马上就会萌芽而茁壮成长起来。甚至可以说,一个地方的商业就像一颗颗晒干的种子,只要犹太人的春雨一到,马上就会繁茂起来。中世纪欧洲各国就是借犹太人来发展商业,尤其是法国,竟在200年中6次召来犹太人又6次驱逐犹太人,犹太人简直成了他们发展本国商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器。    
    用一个日本商人的话来说:“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做生意确实有一套本领。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犹太教的信徒,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而是都可以赚钱,世间就变成了乐园。也许几百年后,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犹太教的信徒。”这个日本人就是自封为“银座的犹太人”的藤田,实际上他就是成功的生意人。    
    能够表明犹太人活动样式与钱的活动样式同构的,还有犹太人的历史与钱的历史的统一:犹太人和钱都曾长时期仅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犹太人和钱都曾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既受排斥、又遭掠夺;犹太人与人类世界的其余部分曾长时期维持一种纯粹以钱为形式的关系;犹太人在近代是随着钱的崛起而崛起的;当代犹太人最兴旺发达的地方不是在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是在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北美。    
    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幸存下来:只要在有钱流通的地方,就天然地需要犹太人这样的“媒介”,犹太人就可以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个时候犹太人是不能灭绝的,因为不能少了他们;而一旦处于主要地位的民族自己也领悟了钱的本性,不需要犹太人时,他们自身也就成了“犹太人”。    
    另一方面,这也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与其如此吻合:犹太人的生存逻辑就是钱的逻辑、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而这种钱的逻辑的起始点则在于犹太人对钱的“准神圣性”的认可之中。


绪论钱的“准神圣”性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败。”    
    ——《羊皮卷》    
    在现代社会中,对钱的这种迷恋或许还算不上独特,那么在2000多年前就大不一样了,《羊皮卷》中有这样的犹太谚语: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这种对钱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资本主义合理性”水平。在这一点上,犹太人的民族起源与历史遭遇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踏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物品。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惟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的寄居地位,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才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生存的权利。犹太人缴纳的人头税和其他特别税,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方便的形式。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示。    
    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钱越多,也就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种心愿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和平安宁的祝福。    
    所有这一切表明,在其他民族对钱还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至恐惧的时候,犹太人在钱这一方面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经济学意义向文化学、社会学意义的划时代跨越: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相反可以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    
    这样,钱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就具有了神圣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对于资本的发生、形成、积累和增值,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赚钱行为或日后的资本经营行为在现在则成了一种自在的行为。能否赚钱成为决定一切行为正当性的终极尺度,一切价值、观念、规范和活动都必须通过钱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就像自然经济下它们由神的旨意而获得合法性一样。这样一种人类状况的确立,为商业化的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几乎使世间的一切纷纷坠落到商品的大海之中。它们原先的神圣性,不管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不复存在,或者至少都清一色地被抹上了一层金黄色、铜绿色或者水印痕迹。犹太人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是各民族中所不多见的,而且2000多年一以贯之,至今极少改变。可在经济领域,犹太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更是各民族中所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先非商业性领域,大都是被犹太商人打破封闭而纳入商业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