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活学活用博弈论 >

第8章

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活学活用博弈论-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3…6协调博弈
  图3…7红绿灯博弈
  假如你打算和某个人见面,而且你们两人希望最后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或者你试图把自己的生产时间和供应商的送货时间结合在一起,此时也会出现协调博弈。
  科技界的技术标准
  当科技公司想要采用共同的标准时,协调博弈就会出现。比如,目前有好几家公司打算把DVD播放器改成高容量的蓝光镭射机。假如有一种标准可以兼容大部分的软件,使每种电影格式不必再使用不同的机器,消费者就更可能购买DVD替代品。如此一来,公司也愿意一起设计并推广单一的标准。
  商场博弈
  电影院的档期安排
  图3…8显示了两家电影院所形成的协调博弈,它们都打算在未来三周的某一周内推出强档巨片,但两家电影院都不希望和对方撞期。双方所能采取的明显策略是,至少要有一方先宣布自己的档期。另一方则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上映,使双方在票房上都能有所斩获。
  图3…8影院档期博弈
  在博弈论中,你不会因为某个人在和你交谈时表现得很诚恳或笑得很甜美就相信他。只有在诚实对他有好处的时候,你才会相信他。在交通博弈中,理性的人很少会假装在红灯前停下来,然后很快地通过交通标志,以试图让别人上当,由于协调在交通博弈中可以带来好处(避免车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相信别的驾驶员。
  在所有的协调博弈中,同场的参与者都希望你知道他会怎么做,以及履行自己所承诺的行为对他有什么好处。在协调博弈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公开、诚实与信任。
  信任博弈
  信任博弈(trust game)和协调博弈很类似,唯一的差别在于,假如你不确定你在协调上的努力会不会成功,你还有后路可退。图3…9所显示的就是信任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只要双方都知道对方也会选A,他自己就愿意选A。但如果有一方不相信对方会选A,那么他就会选B。选B是安全的策略,因为不管你的对手怎么选择,你都会得到相同的适度报酬。选A比较冒险,但如果你的对手也选A,你就会大有斩获。不过,如果你在对手选B的时候选A,你的报酬就会少得可怜。
  图3…9信任博弈
  商场博弈
  一起要求加薪
  图3…10显示的是你和同事一起要求加薪的博弈。在这个博弈中,你的老板可以也有意把你们两人中的一位开除,但不能同时失去你们两人。假如你们一起要求加薪,两人都可以如愿。但糟糕的是,假如只有一个人试图争取加薪,他就会被炒鱿鱼。任何一个信任博弈都有安全的做法,使你一定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报酬;但也有冒险的策略,只要对方做了他该做的事,你就可以得到很高的报酬。
  图3…10
  

一起推动研发方案(1)
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用来解释信任博弈。现有两家公司正打算一起推动研发方案,而且双方都必须完成自己的研发,方案才能成功。两家公司都可以采取安全的做法,也就是不做任何研发;如此一来,两家公司在合作上绝对不会有任何损失。假如你的公司真的投资了这个方案,而且另一家公司也履行了它的义务,你就可以得到很高的报酬。但如果另一家公司没有完成研发,你的公司的投资就会血本无归。
  我们来设想一个由罪犯所形成的博弈。当有两个人希望从一项违法的内幕交易中得到好处时,信任博弈即告成立。
  假设你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而且你从工作中得知,顶极公司有意买下贝塔公司。顶极的这项计划只有你和少数几个同事知道,只要顶极的收购计划几天后一公布,贝塔的股价势必会上涨。你显然希望在贝塔的股价上涨前先大量买进,但不幸的是,假如你买了贝塔的股票,你就是违法从事内幕交易,并可能因此面临牢狱之灾。
  当然,只有在被抓到的情况下,你才会因为从事内幕交易而被起诉。如果要避免被抓,你可以找人按照你的指示买股票。你会想到游说自己的父亲,要他买贝塔的股票。但你发现这个计划很愚蠢,因为假如证监会发现你父亲买了股票,他们可能就会起疑心。你需要一个和你不相干的人来买股票,于是你便向一个从高中毕业以后就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提议说,由他买进大量的贝塔股票,然后再把赚来的钱分给你。此时你和这位朋友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信任博弈。
  当然,安全的做法是根本不从事违法的内幕交易。假如你从事了内幕交易,而且你们两个都没有做傻事,像是向朋友吹嘘自己有多厉害,你们就不太可能被抓到。但要是你们两人执行了这个计划,而且你的同伴事实上并不可靠,你们可能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发动罢工的工人也常常形成信任博弈。一般来说,假如所有的工人都很团结,直到达成罢工的诉求为止,那么资方通常就必须让步,工人也会得到好处。但发动罢工很冒险,因为其他的工人如果在资方答应要求前就放弃罢工,你就亏大了。就任何一个信任博弈而言,明显的解决方式可能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采取冒险的做法。但只要稍有怀疑,你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
  怀疑是信任博弈的致命伤。事实上,甚至怀疑别人心存怀疑也会造成麻烦。比如,假设你和你的朋友都希望内幕交易的计划能顺利实施,但你的朋友却误以为你是个大嘴巴,会和不相干的人讨论这个计划。如此一来,你的朋友就不会和你从事内幕交易,即使你们两人都很可靠。
  图3…11显示了怀疑别人心存怀疑所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在图3…11的博弈中,假如两个人都选择A,显然会出现最好的结果。但只要稍有怀疑,这个结果可能就无法达成。为了证明这一点,假设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人,另一种是疯子。在图3…11的博弈中,疯子一定会选B,正常人则会采取任何可以带来最大报酬的策略。
  图3…11信任博弈中的怀疑
  我们假设你是正常人(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而你认为你的对手是疯子,此时你显然就会选 B,因而得不到好的报酬。不过,假设你知道你的对手是正常人,但你也知道他误以为你是疯子。要是他相信你是疯子,他就会选B,所以你也应该选B。即使你是正常人,你的对手也是正常人,只要你们误认为对方是疯子,那么唯一的合理结果也是你们两个都选B。即使双方都是正常人,并相信对方也是正常人,但如果你怀疑对方是否知道你是正常人,你就应该选B。这当然就表示,假如你的对手相信你是疯子,那么他应该会选B,所以你也应该选 B。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信任博弈中得到理想的结果,仅靠双方互相信任还不够,彼此之间还必须形成无穷的信任循环,也就是你相信他相信你相信……你值得信赖。

一起推动研发方案(2)
猜硬币博弈
  协调博弈的另一面叫做猜硬币博弈(outguessing game),图3…12所显示的硬币配对博弈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硬币配对博弈中,双方要同时选择正面或反面,并分别写下自己的选择。假如双方选择相同,就由1号参与者获胜;假如双方选择不同,则由2号参与者获胜。假设双方在写下自己的选择前,可以先跟对方讨论对策。假如你是2号参与者,你一定想要对1号参与者撒谎。1号参与者选的要跟你一样才能赢,所以假如你打算选正面,你就应该告诉他,你会选反面。如此一来,他就会选反面,以试图配合你的选择制胜,而你则可以借此得到胜利。不过,这招可能无法奏效,因为对方也知道你可能会说谎。假如你说谎是出了名的,那么别人就可以从你的话中找到重要的线索。举例来说,假如我经常说谎,并告诉你,我会选反面,你就知道其实我打算选正面。
  图3…12猜硬币博弈
  因此,从硬币配对博弈中可以看出,如果真想让人上当(或是起码让别人掌握到的信息无效),你偶尔还是得说真话,这或许就是魔鬼要在谎言中夹杂真话的理由。假如撒旦经常说谎,我们只要采取和他的说词相反的做法,自然就可以得到救赎。当然,假如我们经常采用不管撒旦说什么都唱反调的策略,他就会看穿这招;此时他只要说实话,就可以让我们上当。相较之下,假如你和上帝玩的是协调博弈,那么对上帝而言,一直说实话就是很合理的策略,因为上帝和你都希望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上帝之所以诚实、撒旦之所以骗人,不只是因为上帝善良、撒旦邪恶,更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博弈中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
  军队之间经常会玩猜硬币博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知道盟军想要从英国进攻其所占领的欧洲地区,但德军并不知道盟军到底会从哪里登陆。要是德军掌握了登陆地点,他们一定会在这些地方布下大量兵力,并可能因此抵挡住盟军的攻势,于是盟军便想尽办法隐藏攻打计划。事实上,盟军所做的不仅于此,他们还对德军放假消息。盟军之所以能顺利攻打德军所占领的欧洲地区,就是因为德军认为盟军会选反面,但盟军其实打算选正面。
  在棒球场上,投手和击手也会玩猜硬币博弈。击手想要猜出投手会投出哪一种球,投手则想要隐藏策略。投手一定会变化球路,好让击手来不及反应,并确保他们绝对想不到会出现哪一种球路。对投手来说,和击手商量应该投哪一种球显然没有好处,因为双方的目标互相抵触。投手通常会以暗号来协商要投什么球,所以要是击手所在球队能破解这些暗号并让击手知道,对后者就有很大的帮助。在猜硬币博弈中,只要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必定就能占据上风。
  

揪出内贼
当公司想要揪出内贼时,猜硬币博弈就会出现,如图3…13所示。在该图中,表示方法稍有不同,因为图中所示的并不是个人的报酬,而是结果。我们假设公司可以暗中监视库房,以观察有没有人在偷东西。对公司来说,随时监控库房成本太高,所以它是偶尔才会派人去巡视。公司的对策是监控或不监控,所以员工只要不被抓到,就会放手去偷。员工的对策则是偷或不偷。显然只有当公司未监控的时候,员工才会想偷。相对来说,只有当员工在偷的时候,公司才应该监控。在同步博弈中,双方是同时行动,而且必须在完全不知道对手会怎么做的情况下行动。因此,双方都必须预测对手的动向。
  图3…13公司与员工博弈
  所有的猜硬币博弈都含有随机的成分。为了在这个偷窃博弈中证明这一点,我们故意错误地假设,其中不含随机成分且博弈的结果是员工绝对不会顺手牵羊。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绝对不会大费周章地去监控;当然,假如公司完全不监控,员工一定会下手,所以认定员工绝对不会下手并不合理。再者,假如员工一定会下手,那么公司也一定会监控。如此一来,员工当然绝对不会下手,所以公司也绝对不会监控,于是……在这个博弈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结果就是,员工有时候会下手,公司有时候会监控。
  美国的纳税人也会和国税局玩猜硬币博弈。逃税的人要是被抓到,就必须交罚款,有时候还得坐牢;但要是没被抓到,就可以少缴一点税。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