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

第8章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8章

小说: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勺拥芙馐汀:迷诤馗辈砍た诓藕茫谄秸饧父龈吒勺拥芑共凰闾选?墒腔杲⑵鹄吹挠⒚驼庋倭耍鸵蛭饧露⒔魅喂げ渴汤伞K淙煌鞘汤桑墒抢癫吭诹恐信判械谌げ咳催杜隳┳秸咧湎嗖畎敫銎芳丁K裕庖菜惚峁侔伞2痪靡院螅刂赂堑魅蚊废湃巳次匏率碌奶颖隹停嫒蚊厥榧唷�

贺知章:愈老愈真的老顽童(2)
大唐的宰相们还是比较知人善任的,像贺知章这样有文才、有口才而实际办事能力一般的人,让他当教授或者做个顾问一类的官职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贺知章的太子宾客一做就是十多年,他自己也乐于拿着朝廷的高薪而不用朝九晚五地上下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老顽童生涯。史书说他“晚年尤加纵诞,无复礼度”,也就是故意做些有违礼教的事儿来惊世骇俗。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顽童贺知章是有学问的人,而且在官场历练久了,当然能做到“从心所欲”。也就是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再说直白点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只要在大的方面拿捏准了,枝节问题可以适当玩点小花样,标新而不立异。
  贺知章玩的花样,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狂”。他的号便叫“四明狂客”,公然以“狂”自诩。当然,他的“狂”是佯狂,是恃才而狂。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包何老师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看官们请注意,按包老师的说法,“狂”是要“进取于善道”的,不然就白“狂”了,就要被列入打击对象里去。贺知章之“狂”,就是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善道”。“金龟换酒”便是贺知章之“狂”的一个最好注脚。相传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在一间酒楼里与贺老前辈相遇了。李白先是拿出自己写的《乌栖曲》 给贺老看,贺老看罢,赞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李白心里想,这篇都能“泣鬼神”,俺其他的作品还不让玉皇大帝哭成泪人儿啊?于是从诗袋里取出了自己最得意的《蜀道难》。贺知章读罢,激动得无以言述,长叹道:“凡人哪里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呢?小李啊,你肯定是天上的文曲星遇谪下凡!”于是他把李白唤作“谪仙人”,并且郑重声明:这顿饭我老贺请了。可是贺老一掏腰包,发现没带银子,只得解下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大醉而归。您看,贺老是朝廷三品命官,在一间小酒馆里吃饭,就是吃霸王餐都算是给老板天大的面子呀。可是贺老要“进取于善道”———隆重推介诗坛新人,而且又不想以官欺民,所以才把御赐的金龟拿来换酒。御赐的金龟当然重要,一般人舍得命也舍不得它,可是贺老却将它拿出来换酒,这才能真正见出诗坛老前辈对后学的无比关怀。赊账当然也可以,可是这样就俗了,完全没有“狂”的劲道。
  老顽童贺知章是著名书法家,还喜欢跟另一位著名书法家张疯子张旭一起走街串巷,遇到雪白的墙壁,就拿出笔来涂鸦,写的字还被人当宝供着。这也是“狂”的一种,一般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他敢、他能,这样就使他跟一般人区别开来了。喝酒,使贺老“狂”得更可爱。杜甫作 《饮中八仙歌》,第一个出场的酒仙便是贺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喝高了坐在马上东倒西歪,像坐在浪尖的船上摇啊摇;老眼昏花,醉不识路,掉到井里了,便躺在水中呼呼大睡。这个老酒仙的形象,可真是可爱极了,蛀书每回读诗读到这里,都忍不住想揪一把这老头的白胡子。
  贺老是愈老愈真,越老越“宝气”。唐明皇也非常喜欢这老活宝,才请他来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可是,贺老上了年纪,又太爱喝酒,身子骨渐渐不行了。有一次,他的鼻子里流出了很多黄色的胶状物,医生说,那是长期酗酒的结果。天宝三年,他得了一场大病。病好了一点的时候,老人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游览了天帝的宫阙。醒后,贺老便向皇帝上表,请求回到故乡,出家做道士。唐明皇真是个大好人,不但满口答应了贺老的要求,还特意安排贺老的儿子贺曾做会稽郡司马,好在老爷子身边侍奉着。贺老临回乡时,又请求将自己的住宅施舍为道观,皇帝答应了,还亲自给这个新道观赐名为“千秋观”。临走的时候,唐明皇还在长乐坡设宴,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酒会来庆祝贺老荣归乡里。自皇太子、宰相以下,统统都来为贺老饯行。唐明皇还亲自写了《送贺知章归四明》 一诗赠贺老。另外,贺老本来在绍兴镜湖有处专门的放生池,告老还乡时,唐明皇怕贺老的退休金不够买酒,又特意命令把这处地方赐给他,湖里、湖边的一切出产都作为他的额外收入,想买多少酒就买多少酒。
  可惜贺老没有享受几天,回乡后不久便驾鹤西去了,享年八十六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官婉儿:不服丈夫胜妇人(1)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664-710),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相传她的母亲郑氏怀孕的时候,曾经梦见仙人送给她一杆大秤,说:“您肚里的孩子富贵无匹,长大后将掌握国之权柄,称量天下士人。”可是一生下来却发现是个女娃,女孩儿家的哪能当宰相呢?于是大家都摇头叹息:人心不古,神仙都学周老虎。婉儿满月的时候,郑氏拿女儿开玩笑说:“难道咱上官家将来称量天下的人就是你么?”小丫头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也能含混不清地回应母亲的话,仿佛在回答“是”。
  婉儿出生不久,她的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草诏废武则天,事泄之后遭到武则天的疯狂报复,全家男丁被杀了个一干二净,单把她和母亲郑氏留在宫中当奴婢使唤。婉儿的母亲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出身于荥阳郑氏,颇有些文化,在宫中亲自为女儿启蒙。婉儿聪明过人,很快便显示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十四岁的时候,武则天听说了宫中有这么一个小天才,亲自召见,当面考试婉儿的文章。婉儿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还写得文采斐然。武则天见婉儿如此好文采,不由得心生怜意,于是就将她留在身边做贴身秘书。武后当然也知道婉儿是自己仇人上官仪的孙女,却一点都不怕遭到婉儿的暗算,胆儿之肥壮,须眉男儿也不及万一。婉儿呢,似乎并未把上辈间的恩仇放在心上,只是一门心思地为武则天埋头做事,渐渐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
  不久,婉儿犯了一个大错。武则天曾经最喜爱的面首花和尚薛怀义失宠后,有一次从秘道进入宫中,哭着喊着要见女皇。婉儿不肯为他通报,薛怀义一怒之下,一把火把自己为武则天建的明堂烧掉了。武则天知道后很生气,认为薛怀义纵火是婉儿逼的,要严惩她。也是,人家一夜夫妻百日恩的,不过就拌了次嘴,你就敢不把武则天的男宠当人看?按照法律,婉儿本来是要被处以极刑的,但武则天实在舍不得婉儿这支笔,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处以黥刑了事。黥,就是在脸上刺字,政府用这种方式向所有公民宣告:这家伙曾经是个犯罪分子,大家提防点儿。婉儿是个大美女,当然不喜欢俊俏的脸蛋被纹上一块犯罪分子的标记;于是,她便在刺字的地方精心地描上一朵红艳艳的花儿。后宫的美女们看到了,觉得婉儿发明的“人体彩绘”很时尚,纷纷效法,这就是“梅花妆”的来历。婉儿吃了这次大亏,从此低调做人,重新赢回了女皇的信任。圣历以后,朝廷大臣给武则天上的奏折,都得先经过婉儿的批示。您看,代皇帝批奏折,这不就是宰相么?虽然没有宰相之名,却在行宰相之实,上官妈妈的梦还真应验了。
  婉儿生活在一个女权主义的时代。所谓“风水轮流转”,以前兴男人玩女人,现在女人坐了龙庭,于是玩男人便成了新时尚。在这方面,武则天是最不怕招人物议的带头大姐。为了满足女皇帝的私欲,很多有身份的女人争相充当女皇的男宠面试官──最典型的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她们先为女皇试用,觉得满意才推荐上去,真是富有爱心呀。婉儿为了回报女皇的知遇之恩,也曾干过这样的勾当。当然,女皇对婉儿还是很关心的,婉儿三十五岁的时候,她亲自为婉儿和武三思牵了红线。而烂忠厚没用的中宗李显,显然跟婉儿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中宗复辟,仍然让婉儿司掌诏命,还给了她一个正式的“昭容”名份。

上官婉儿:不服丈夫胜妇人(2)
婉儿是武三思明媒正娶的老婆,又是当朝皇帝后宫的九嫔之一。除了这两个家,婉儿还有一个专门用来养小白脸的宅子。这个宅子里养过的最有名的小白脸当属吏部侍郎崔湜了。后来,“美丽”的崔大人又被另一个权势熏天的女人———太平公主,看上并夺走了。于是,靠着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双重关系,崔大人成功地坐上了相位。太平公主是武攸暨的老婆,本来跟婉儿是一家人;但是,现在为了争夺小白脸崔湜,两人闹翻了,婉儿一怒之下倒向韦后,造成了政治的天平严重倾斜。
  因为婉儿是武家的媳妇,而且又极其崇拜武则天,所以她为中宗写诏书,总是多说武家的好话,甚至不惜贬低李家。中宗脾气非常面,他明明知道韦后与武三思有一腿,却是一声儿也不敢吭。韦后、婉儿和武三思一起赌双陆,他居然能笑眯眯地握一把签子在旁边算账。所以婉儿做得这么过分,他还是装着不知道。可是另一个人却恼了。谁?太子李重俊。这位小朋友血气方刚,忍无可忍之际,暗地里联合了左武卫将军李多祚,矫旨发御林军,夜斩武三思、武崇训等,然后带着大队人马聚在肃章门前,要求宫中交出婉儿。婉儿害怕了,赶紧向中宗求救。她说:“我死了不打紧,恐怕太子抓了我,下一个就要抓皇上、皇后咧!”中宗在老婆面前很窝囊,在儿子面前还是很男子气的,于是他一面登上玄武门躲避,一面命人调兵平叛。很快,这次小规模的宫廷政变就被平定了,从此唐廷权柄完全落入了韦后手中。
  这次未遂政变,改变了婉儿的政治倾向。在此之前,婉儿在朝做拾遗的表哥王昱就已经通过婉儿的母亲郑氏委婉地提醒过她。王昱说:“当今皇上以前被囚禁在房陵,看起来好像武氏最终会取代李氏,但最终天下还是回到了李姓手中。如此看来,李氏是天命所在。武三思现在虽然还有很大势力,但最终将走向灭亡。所以不宜趋附武氏,不然会招致灭族之祸!”这一席话,婉儿并没怎么放在心上。此次太子兴兵,点名要诛杀她,婉儿终于害怕了。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维护李氏的利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勾结韦后,鸩杀中宗。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婉儿与太平公主捐弃前嫌,重新结成统一战线。两人一番商量,起草了中宗遗诏,命令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以皇后知政事,引相王李旦为副。但因为宗楚客和韦温从中作祟,相王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