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66章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66章

小说: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骸袄钫俪3;岣沙稣庵质露蛘袒嵊媚宰印D愫退黄鹑ィ 蔽庑〈毫⒄鸬溃骸笆牵 彼业嚼钫偎担骸巴懦ね饽愕闹饕饬耍液湍忝桥乓黄鹑ィ 崩钫偎担骸叭盟脊蟾颐且坏腊桑∷钌贸ひ剐泻团试 蔽庑〈核担骸岸裕∪盟纤匠Q盗返哪歉霭嗨娑有卸 

  黑夜里,一群身材矮小的战士悄悄出发了。附近的地势都是山地和峡谷,山势险峻、林深路隘又有激流瀑布。吴小春和李正荣带着队伍无声无息地向日隆关的侧后逼近。因为自己的部队体力较弱,李正荣在日常训练中一直将枪法、攀援和夜行做为训练的重点,而李思贵当了副排长后,也专门注重了这种训练。小战士们本来在家都是上树攀藤的好手,将搭人梯、夜摸营这种训练就当做游戏,都做得很好!由于他们身体轻,做这些事儿反而表现出比成年战士更大胆,更灵活。其中最出色的还是李思贵。他比李正荣只小一个月,个头矮得多,又很瘦小。但他的这两年肌肉变得很强健,掰手腕李正荣都不是他的对手。平常训练时,抓住一条山藤,即使悬挂半个小时下来,却连气都不喘。攀援陡坡时,常常敢上别人都不敢上的石壁。在危急的时刻,大家会被他的处境吓得一身汗,但只要他的手抓住了什么,李正荣是绝不会担心的。 。。

第二十四章  张国焘的命令(5)
夜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李正荣已经是老兵了,知道该如何做。他努力瞪大眼睛勉强辨认着路径,直到眼睛适应了黑暗,周围的山石和树木的轮廓已经能够较清晰地辨认出来。按他们的行进方向,山涧峡谷中本是没有路的。但只要是李正荣指出了方向,李思贵就会设法攀上去,然后将几根绳子放下来,其他小战士一个个就象猴子一样顺着绳子就爬上去了。有时,遇到不太高的陡坡,小战士们会熟练地一拥而上搭起人梯,后面的人会攀着人梯一个个上去,而最后上去的人会将下面的人一起拉上去。上悬崖时,陈川总是守在最后,当战士们都上去了,他会将绳子解下来收好,几步就赶到队伍的前面将绳子再传给李思贵。这样,李思贵的绳子总有备用的,他甚至在穿过险峻峡山坡上的密林时,也放出一根细细的绳索,战士们只需摸着绳索就可以顺利前行。就连事先准备的“竹筒燃香”都没有使用。而当遇到陡坡时,陈川有时也会甩出一根带搭钩的绳索,让大家顺着绳索向上爬。下坡时,有时也用这种方法,让大家抓着绳索下溜。陈川最后只要将绳索一抖动,搭钩那一头就会掉下来,他会收好绳索再赶到前面去。李正荣以前没有看过陈川用这东西,就问他是什么,陈川小声地告诉他,这是“峨眉九龙抓”。

  行军过程比吴小春预计的要顺利,他们很快来到了日隆关后侧的高地上,已经能够看到敌人岗哨吸烟的火星。李正荣传令让小战士们各自找好射击位置,然后悄悄对吴小春说:“连长,都准备好了!”

  吴小春很满意。几年前,他在首长身边工作时,就喜欢上李正荣这个放猪娃出身的小红军。那时,吴小春自己一上战场就要拼命,被称为“猛张飞”,就和王天虎差不多。后来到连里经常与李正荣一起战斗,发现李正荣很会用脑子打仗。他不会贸然去和敌人拼,总是很明白自己硬拼的劣势。这样,一仗仗打下来,吴小春觉得李正荣吃的亏少,赚的便宜多。秦浩也提到过这一点,让吴小春别只会硬拼。后来,吴小春打仗的习惯也逐渐变了,别人也很少再提他是“猛张飞”了。他甚至经常批评王天虎,让他多注意保护自己,别轻易地赔上老本。只是王天虎不太用心想这些事,还是喜欢靠勇猛取胜。

  由于行军挺顺利,预定的进攻还有一段时间。红军战士都坐在自己选中的射击位置上休息。李正荣和陈川坐在一起,李正荣忍不住寂寞,开始悄悄说话。

  “陈川,你舅舅后来有消息吗?”

  “我外婆去世后,他送我回剑阁。临走时对我说,天下大乱,他要隐居深山,不再过问世事。我参军前他寄信来,说让我有空去看他。可是我们越走越远了!”

  “我看到你一有空闲还是不停地练武。连里跟你学练武的人都说一辈子也学不成你这身功夫,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练呢?”

  “我父亲告诉我:文以修身,武以观德。练武是一种道德修炼,是为了内心的充实。不全是为了提高技击能力!”

  “你说的多了我就不太懂,难怪许师长总让我们向你学习!”

  “打仗还是你行,我都是跟你学的!”

  “你有时去许师长那儿,听说许师长单独给你上课。都讲些什么?”

  “许师长给我讲一些*、恩格斯和列宁的书,算是马列主义原理吧!”

  “这*、恩格斯究竟是些什么人?”

  “是外国人,但他们是革命导师。是他们讲清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他们还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世道!”

  “那我们都是听他们的才出来打仗的吗?”

  “嗯!可以这么说吧!但又不一样。中国从古至今造反的英雄好汉从来都没断过,但除了打败仗被杀,就是打胜仗自己做了皇帝,结果老百姓还是跟以前一样。*不但说要用暴力——嗯,就是打仗——来推翻反动统治者,他还告诉我们怎样建设一个新社会。”

  “这我倒真没想过。如果我们把敌人都打败了,那我们干什么呢?”

  “就是这个问题!*说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家都平等。没有地主,没有恶霸,没有军阀,也没有帝国主义!每个人都要劳动,都有吃有穿。”

  “这倒是不错!可什么是帝国主义?”

  “就是外国的坏人!”

  “他们也没有欺负我们!”

  “我本来也不懂,但许师长给我讲课,告诉了我这里面的道理。外国的坏人没有拿着枪炮来打我们四川,这是因为四川在内地,我们国家的沿海很多地区都被他们占了。外国的坏人分很多国家,他们还为了在中国掠夺互相争斗。现在日本占了我们国家的东北,那块地方比整个四川还大。英国、美国、德国、法国都在我们国家占了地盘。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们国家,专门想方设法让军阀买他们的枪炮。军阀们打内战,我们老百姓遭殃。他们高兴地数钱,我们老百姓却越来越穷。”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巴中老家的军阀,一年要收十二次税,原来是要还帝国主义的钱哪!”

  “是的!许师长讲的这些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想我也快成了共产主义者了!我还要继续学习,像许师长那样懂得那么多道理!”

  “唉!你有文化就是不一样,许师长以前救过我的命,我当兵前就认识他,可是他让我多学点文化我就是做不好,可能我就是放猪的命。”

  “你们从小受苦多,没有机会上学,这不怪你们!”

第二十四章  张国焘的命令(6)
“我听说许师长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所以才亲自给你上课,重点培养!”

  “许师长要求红军战士要认真学文化,可是这个想法一直有人反对。因此,他看我很喜欢学习这些革命道理,才借给了我一些书看,又经常亲自指点我。如果你也想学,下次我们一起去。许师长一定会高兴的。”

  “别!我这么笨,就连你讲的我也不能都听懂,就别耽误许师长的时间了。以后你经常给我讲讲你在许师长那学到的学问,我是能听懂多少记多少,别太落后就行了!”

  “那好!只要是我懂得……”他们的对话被一阵突然爆发的激烈枪声打断,红军的进攻开始了。李正荣一翻身趴到了地上,开始观察日隆关的情况。

  吴小春在李正荣的另一边,他从枪声判断,日隆关前红军与敌军已经交上了火。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到敌人在日隆关上用机枪向下扫射。枪声越来越激烈,显然红军的攻击队伍已经逼近,甚至能够听到红军冲锋部队的呐喊声了。李正荣有些着急,却看到吴小春仍然沉着镇定。终于吴小春看到了红军的攻城云梯都伸到了城墙上,他一声令下:“开火!”李思贵早就等急了,只听他打出的机枪子弹像密集的雨点一样射向城楼上的敌人。其他人也都对准城墙上的敌人开火,密集的火力立即将许多敌人打倒。

  守关的敌军万万没想到侧后会受到攻击,前后夹击的火力在第一时间就打掉了他们的斗志。除了被子弹打中的部分人,更多的敌人被吓垮了。他们纷纷从土城墙上跑下来,各自寻找逃命的道路。就在这一会儿,攻城的红军已经登上了日隆关。吴小春观察着整个战斗进程,他拍了拍李思贵:“省点子弹吧!敌人跑到城墙下面,我们也看不到他们了。可攻城主力已经占领了城墙上的制高点,局面已经被他们控制了。如果有敌人向后面跑,你再开枪打他们。我们在这儿歇歇,看看怎么下去是要紧事!”

  日隆关的大门已经被打开,主力红军冲进了关卡。从关后涌出了一些逃跑的敌军。李思贵的机枪再次响起,将这些敌军的退路都封住了。有些人又缩了回去,但正面的红军已经打到,他们只好举起枪投降。

  陈川在他们阵地前的陡坡上放下了几条绳子,战士们顺着绳索陆续滑了下去。朱宏已经在正面等他们,一见到吴小春就开口表扬他们:“你们打得太好了!有了你们策应,敌军简直是不堪一击。”

  吴小春赶紧谦虚一下:“主要是正面进攻的同志很勇猛,一下子就攻了上去。”朱宏不屑地撇了撇嘴:“正面进攻是很勇猛,可是还没等他们用上劲,敌人已经垮了。这倒好,我可不愿意让战士们随便就英勇牺牲。留着老本,以后用处还多着呢!”吴小春说:“这倒是,我们也没有人牺牲。只是路上有几个人被树枝划破了皮。另外,我们只是在远处打冷枪,连点缴获也没赶上。团长你看,你总不能让出了力的人什么都没有吧!”

  朱宏微微一笑:“你就别想好事了!缴获的东西都要上交。不过,我已经让人煮上一大锅肉,等着你们去吃。可是你们也来的太快了,只怕是你们到了锅旁边,肉还没熟。”他随即又变得严肃:“你们抓紧吃饭休息,后面的任务可能很快就会来了。”

  吴小春赶紧带队进关,饱餐了一顿后,全体人员立刻就睡下了。赶了大半夜的路,小战士们都累了,很快就都进入了梦乡。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五章  决死斗百丈(1)
新的任务没等到天亮就到了。许为新师开始连续作战,向东南方向乘势勇猛进攻。一路上连克巴郎关、火烧坪、邓生等地,在一系列的战斗中溃敌六个旅,歼灭敌人共三千余人,并缴获了大量作战物资。四方面军挟威猛进,许为新师连战连胜,持续挺进了五百余里。红军总司令朱德了解了战斗经过后,对四方面军将士的战斗能力大加赞赏,认为四方面军是一支过得硬的红军队伍,继承了叶挺独立团的铁军传统。

  胜利后的红军,信心大振。前敌指挥部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心趁势南攻,夺取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来、大邑地区。张国焘主席胸有成竹地向大家宣布,“要打到成都去吃大米”。与川军作战的连续取胜,使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