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64章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64章

小说: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谀系牟慷釉诩崾兀沧×撕炀绦鄙系牡缆贰

第二十三章  茫茫苦草情(7)
前敌指挥部的徐向前和陈昌浩两位领导,向党中央提出由四方面军的四军和三十军来向包座进军。考虑到一方面军的一军减员太多,而三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还在殿后,尚未完全跟上来,党中央同意了这个建议。

  八月二十九日,徐向前命令二*团向包座发起进攻。三十日,胡宗南派来的援兵四十九师赶到。第二天,四十九师沿包座河东西两岸发起进攻,但在当天下午被埋伏在山林间的红军八十八、八十九师出击分割包围,胡宗南的四十九师大部被歼灭。打死打伤敌人师长伍诚仁以下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并有大量的武器和物资的缴获。这一仗的胜利让刚刚被草地的折磨搞得身心疲惫的红军战士立即变得精神振奋起来。走出草地后的形势变得开始有利。

  徐向前正在为胜利而心怀喜悦,却接到了毛泽东的通知,于是他和陈昌浩一起却见毛泽东。毛泽东正为一件事着急:左路军仍然停止在阿坝附近,迟迟不向右路军靠拢。徐向前心里其实更是着急:尽管取得了包座大捷,但此处背靠草地,没有回旋余地。一但敌军大兵压过来,根本无法回避正面的作战。以红军目前的实力,决不能做和敌军硬拼这种赔本买卖,否则必然是全军覆没。

  毛泽东说:“向前、昌浩同志,我们研究一下,怎样做国焘的工作,请他带左路军尽快上来!再不过来就麻烦了。”徐向前果断地说:“过草地的困难不过于在草地以南物资补给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他们。”毛泽东欣喜道:“这个办法好!第一发电报催,第二派部队接。就这样办!立即以我们三人的名义给国焘发电报,请他快过来!”徐向前与陈昌浩稍做商量,立即决定:“命令四军三十一团准备粮食和物资,待命出动!”

  毛泽东发出的电报没有得到张国涛的响应,左路军仍然按兵不动,这让毛泽东心急如焚。徐向前和陈昌浩也一再发电报与张国焘商量,提出以按照中央意见北上为宜,但张国焘仍认为无法执行北上命令。一向沉稳睿智的徐向前急了,他希望陈昌浩能够与张国焘通过电报据理力争:“张总政委说的困难我认为都不难克服。一是噶曲河涨水。他们有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地取材解决渡河工具并不困难;二是粮食不足。可阿坝总比毛儿盖要好得多吧!我们一个人只带了两三天的粮食,不是也过了草地了吗!再说我们还要派部队带粮食去接应他们呢!”陈昌浩为难地苦笑:“只怕没有那么简单吧!”徐向前黯然地不再多说,毕竟即使仅对于四方面军,他也没有最高的决策权。但他已经隐约感觉到,一场大的风暴将会给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带来难以预测的命运。而这些将士们已经跟随他南北转战多年,行程几万里,徐向前已经将他们的命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四章  张国焘的命令(1)
九月八日,陈昌浩拿着一封电报,匆匆地来找徐向前:张国焘命令陈昌浩和徐向前带队回头南下。徐向前感到如同被打了一记闷棍。他努力平稳住呼吸,恢复了一向的镇定,冷静地想了一想。他对陈昌浩低声说:“这样重大的问题,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陈昌浩也感到非常为难。他点点头认可了徐向前的意见,马上出发去找张闻天和博古,他们是党中央的最高领导层的核心人员。

  晚上,徐向前接到通知去周恩来的驻地开会。周恩来病还没好,下不了床。而其他的主要领导:张闻天、博古、王稼祥、毛泽东和陈昌浩都已经赶到了这里。

  徐向前一看,心想在座的只有自己不是政治局委员,显然只是个听会的。而政治局的其他领导已经拿出了一份电报,征求陈昌浩和徐向前的意见。

  徐向前和陈昌浩看了一下电文,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认为左路军如南下前途会极为不利;二是强烈希望左路军北进;三是提出派部队引开敌人,为左路军入甘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陈昌浩发表意见说:“同意电报的内容,建议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但如果不成,是不是可以考虑南下呢?”

  徐向前心里一阵苦涩,原来即使是中央政治局也只能与张总政委这样商量!但商量要管用早就应该管用了,怎么会等到现在!但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简单地对中央的意见表示支持。对于南下,他则说没有考虑成熟,不表态了。

  徐向前回到驻地,前思后想都想不出万全之策。张国焘的南下与党中央的北上之争,一直是徐向前心中的一个阴影,今天这一矛盾终于公开化了,成为牵动全局和影响红军命运的焦点。而在目前商量没结果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人物就是陈昌浩总政委了。因为在右路军中,四方面军的部队占了大多数,而真正能够直接号令四方面军的人,只有陈昌浩。如果陈昌浩以中央的意见为最高命令,完全有可能正常指挥四方面军部队北上!徐向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陈昌浩身上。

  第二天晚上,警卫员报告说毛泽东主席来了,徐向前赶紧起身迎接。毛泽东没有进屋,站在院子里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徐向前谨慎地回答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分成两半恐怕不好!”说完,徐向前觉得自己的态度还是不明朗。“不分开”究竟是要南下,还是要北上,对于毛泽东最希望得到的回答,自己无奈地回避了。毛泽东没有再追问,他冷静地凝视着徐向前,最后对他说:“早点休息吧!”就向他告辞了。

  半夜时分,张国焘的电报又直接发给了陈昌浩。电报中他详细谈到自己对战略行动方向的分析和结论,罗列了南下的种种有利条件和北上的许多困难。反对北进,要求南下。并要求陈昌浩和徐向前将这一意见转呈中央。

  收到这封电报后,陈昌浩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决定同意南下。徐向前最不愿意的是将四方面军分开,已经事先想过了相关对策:决不离开四方面军部队,与部队生死都在一起,于是他也表示同意南下。陈昌浩急忙赶到中央驻地,希望能够让中央同意他们的南下之意。

  陈昌浩很快就回来了,他很不高兴地告诉徐向前,在中央挨了批评。陈昌浩和徐向前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陈昌浩离开中央驻地后,毛泽东分析了各种可能性,做出了一个后来大大影响历史的决定。毛泽东知道不可能再说动陈昌浩,为了避免意外冲突,他没有告诉陈昌浩和徐向前相关安排,只是派人通知了前敌指挥部的叶剑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在他们掌握下的仅有部分即红一、三军团,连夜开拔,向甘南进军。

  第二天一早,徐向前刚刚起床,就有人来报告:“叶参谋长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徐向前和陈昌浩大吃一惊,前敌指挥部里立即乱作一团。随即又有人来电话报告:中央红军未经允许通过四方面军警戒区,要不要打?

  陈昌浩心里发慌,这种突发的事件政治内涵太重,他一下子拿不出主意。连忙转身询问徐向前:“你说怎么办?”徐向前暴怒地吼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陈昌浩立即在电话中下令:“无论如何不能打!让大家务必听指挥。”徐向前感激地望着陈昌浩,心里庆幸避免了一场浩劫。他知道,以陈昌浩政治委员的身份,拥有最终的决策权,一旦他感情用事决定打,自己是无力阻止的。

  其实这一结果也是得益于徐向前长期以来形成的与陈昌浩的共事关系。陈昌浩比徐向前小三岁,却有共产国际的关系背景,是传说中的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在两人长期的军政搭档过程中,徐向前运筹帷幄,是四方面军军事策略的主要源泉。而陈昌浩勇敢胆大、作风利落,既能鼓动部队,又能冲锋陷阵,因此在部队中威望很高。尽管风头都被陈昌浩占去了,徐向前却毫无怨言,与陈昌浩配合得极好。长此以往,陈昌浩对徐向前具有了一种本能的信任。一般突发军事事件的处理,陈昌浩习惯先问计于徐向前,而如果事态紧急,常常是立即先按徐向前的意见办。但如果是陈昌浩自己已经认准的事儿,则他会坚决贯彻自己的决定,不再顾及反对意见。这一情况后来成为造成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 。。

第二十四章  张国焘的命令(2)
虽然避免了眼下红军的火并,徐向前仍然心情极坏。他躺在床板上,大被蒙头,一句话也不说,甚至忍不住在无人时哭了一场。陈昌浩则回想起事情的经过,心情变得越来越糟。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时地说些难听的话表达对中央气愤的心情。在这期间,中央来了电报,要求两人率队北上。但陈昌浩南下之意已定,再也不考虑中央的要求。他将自己的决定分别报告给了党中央和张国焘。

  就象是一场恶梦,苏凤带领女红军们又踏上了草地。女红军们的脚步都无比地沉重,来时草地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创伤都太深了。她们都非常不愿意再向回走过那来时用惨痛代价才征服过的路途。

  不过,向回走时的条件比来时要好得多:在包座地区她们都得到了较好的补给,因此她们带的给养也比来时要充足的多。而且在这次向回走之前,由于中央领导之间的争执,部队停留休整的时间较长。这对于身心都极为疲惫的红军来说,成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时机,战士们的体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另外,由于大家对比第一次都有了许多过草地的重要经验,准备工作的针对性较强。这些让带领队伍行军的苏凤对由北向南再次穿越草地倒是很有信心,让她烦闷地是听说了张主席与中央领导之间的矛盾。

  四方面军的队伍中流传着中央红军私自逃跑的说法,这让苏凤心里很难过。这些流言由上而下地传播,逐渐地成为大家可以公认的观点。而反对的意见虽然也有,却不能公开说。苏凤无法阻止这些说法,她只能尽自己的力量管好部队,希望能够在新的任务中重新振兴四方面军。她按照前委的要求,带领部队向大金川一带的马塘集结。

  就象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部队一样,九军也受命从阿坝向大金川流域集结。

  启程之前,李正荣的连队又做了些调整,连长秦浩和指导员孙德龙分别升任了营长和教导员,他们将各连队和新征收的少年红军都集中在了九连。副连长吴小春被任命为连长,伤愈归队的王天虎被任命为副连长。新来的指导员是李正荣认识的杨天庆,他是个学生出身有文化的干部,枪法又很好,对他的任命让李正荣很高兴。何洪福做了二排长,而李芳武和李思贵也都被提为副排长。

  王天虎现在变得更瘦了。几次受重伤让他大大地丢失了元气,变得皮包骨头。只是他那双原本昏暗无光的眼睛,还是能够在他愤怒时变得炯炯有神,迸射出令敌人心惊胆战的杀气。他和李正荣很久未见面,见面后竟然没有话说,只是上来拍了一下李正荣的肩膀,这就是他最亲密的动作了。李正荣对他又能恢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