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拳打镇关西、母大虫做人肉包子之类的段子,尽管每次讲得都有些出入,但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李芳文每次听到他讲的故事,就会感到心里发热,心跳的很厉害。李芳文经常呆呆地在想:如果现在就有人举起义旗呼啸山林,我也会去加入进去杀富济贫。这种念头他从未跟小伙伴们说,但小伙伴们中有这种想法的也不在少数。有个叫邓小牛的孩子,今年十四岁了,十月份去过巴中。他告诉大家,在县城,有大批饥民冲到有钱人家里“吃大户”,一些团总、保长被他们在背上贴上了“官逼民反”的标语,打翻在地。李芳文有几分疑虑地问道:
“那官府不是有兵有枪吗?”
邓小牛将嘴一撇:“你是不知道也没看到!官府的兵都去和刘主席的兵打仗民,城里没有多少兵了!”
李芳文不解地问:“谁是刘主席?”邓小牛吱吱唔唔地说不出来,但何洪福接口道:“这我知道。刘主席就是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刘文辉,他又是一个什么军长,听说是我们四川全省最大的官。” 。。
第一章 绝望的岁月(6)
“最大的官怎么还有人敢和他打仗?”
“这我就说不清了,反正听人说,这些年我们四川的这些军长们总是在你打我、我打你,很少闲下来。反正就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吧!”李芳文又转向邓小牛:“就算兵少,可他们有枪,谁敢去和他们做对呢?”邓小牛又将嘴一撇:“你是不知道也没看到!去吃大户的人一眼都望不到边,一齐冲过来,我亲眼看到那些拿着枪的兵和团丁本来还举起着枪,可是看着人快冲到了,都不敢开枪,反而将枪扔了。你想啊,他们一共几十个人,就算开一次枪打死几个人,可冲上来的人就一定会把他们都砸扁,只怕连骨头都剩不下整块的。”李芳文问道:“难道冲在前面的人就不怕死?”邓小牛说:“那些去吃大户的人都是饿惨了的,反正被子弹打死也是死,饿死也是死。要我看,被子弹打死还痛快一点!”
李芳文陷入了沉思。按说,来龙乡的人也在挨饿,人数也有成千上万,可是大家都在这里饿着等死,为什么来龙乡的人没有象邓小牛看到的那些人吃大户呢?他想了半天,突然瞪大了眼睛,转向邓小牛问道:“那些吃大户的人有带头的吗?”邓小牛迷茫地摇了摇头:“这我不知道。听到他们在喊:‘今年闹款,明年造反,后年国民党就垮杆!’我还听到扔掉枪站在街边的兵在说,这可能是共产党编的话。”
“共产党?”李芳文再次陷入了沉思。
第二章 不断播种的仇恨(1)
李思贵的恶运并没有结束,这几天,吴老太爷派来的人一次次到他家,不管家里收回了什么粮食,都被统统拿走,家里的鸡、鸭也被抓光。而且李思贵发现开始来的人还是保长带着来的,可后面就是团丁们自己来,再后来是团丁们一个个轮着来。开始是只要钱和粮,后来团丁自己来时,几乎是见到什么拿什么,就连母亲腌的一坛泡菜也被一个叫江玉才的团丁拎走了。眼下他和父亲母亲只能眼看着家里活命度日的一点粮食都被抢走,这让他感到心里非常愧疚,因为这种情况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在放猪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鸟窝,欢呼着要争着上树去掏鸟蛋,李芳武爬得最快。当李芳武将手伸进鸟窝时,守候在窝里的小鸟着急地在周围翻飞着,着急地扑过来啄李芳武的手。李思贵感觉自己家的就象是被掏空的鸟窝,自己象是一只愤怒的小鸟,竟忍不住哭了起来。
李芳文已经看出李思贵的情绪反常,他将思贵拉到一旁悄声问道:“上回的事还没算完吗?”思贵说:“嗯!吴保长的人三天两头来我家,我家要被他们掏空了。我妈说没法活了!”李芳文想了想说:“要是只为上次的事,他们也抢得不少了。还发生过其他的事吗?”思贵说:“我爹也说这事有点怪,可能他们是想最终抢去我们家的几十挑地。要真是那样,我和他们拼了。”
正在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急急忙忙跑来了,她是邓小牛的姐姐邓小梅。川北穷人家的姑娘,大都小小年纪就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但邓小梅由于父亲疼爱,实在舍不得,再加上她坚决不要离开家,就一直没送人。他们家人口少,只有姐弟两个孩子,因此也将就活了下来。只是受穷是难免的,这么大的姑娘,衣衫褴褛,竟连身体都遮不住。平常她不是在家就是在地里干活,如果不是出了急事,她是不会跑到山坡上的。看到李思贵,她喊了起来:
“思贵,我看到吴队长和吴保长带着团丁到你家去了,样子凶得很,路上还把何洪全家的狗一枪打死了!”李思贵立即紧张起来,他赶紧对李芳文说:“芳文叔,你帮我看一下猪,我赶紧回去看看!”
李思贵放开脚步赶紧往家里赶,很快就跑到了村里,远远望着家门口聚着一群人。走到近前已经看到,一个中等个子的胖子正抓着父亲李芳福的胸口在叫骂:“你个贱种,我不给你点颜色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你信不信我今天要了你的命。”保长吴忠全似乎正在一旁劝解。李思贵疯了一样冲向胖子,他认识这是乡里的民团小队长吴忠仁,是全乡人见人怕的瘟神。他仗着宗亲吴老太爷和吴团总的势力,在乡里侵男霸女,鱼肉百姓,没人敢惹。但李思贵已经被这些天来的欺辱折磨的精神接近崩溃了,他不顾一切地冲到吴忠仁跟前,抓住他的手腕就往下拉。吴忠仁低头一看,骂道:
“你个小兔崽子,赶着来送死!”
“你放开我爹!”李思贵倔强地抓住吴忠仁的手腕不放。李芳福赶紧说:
“吴队长,我家这点地是一家大小活命的依靠,要是没了地,全家都活不成啊!”吴忠仁就象没听见李芳福的话一样,他松开了抓住李芳福胸口的手,使劲一抖将李思贵的手甩开,然后抡起手臂狠狠地给了李思贵一个耳光。
李思贵被打得眼冒金星,向一边倒下。李思贵的母亲李王氏赶过来扶起了儿子,一边哭一边说:“别惹他,孩子,我们惹不起人家!”李思贵却从母亲的怀里挺起了身体,他眼睛冒出仇恨的火花,牙关咬得吱吱作响,他已经听到了父亲说的话,证实了家人这些天来的担心。李思贵用手擦去嘴角流出的鲜血,瞪圆了眼睛,象一只小狼一样向吴忠仁冲了过去。
当就要靠近吴忠仁时,李思贵突然一缩身蹲下身体。他本来就长的矮小,再下蹲就显得更矮。这是他与小伙伴打架练成的绝技,何洪福说这就是江湖上说的下三滥招式“时迁偷鸡”,其实就是钻到别人裆下去抓别人的睾丸。不过,在与小伙伴们打架时,除非吃亏大了,他轻易也不用这招。一但得逞,将小伙伴的睾丸抓到手中,小伙伴会立即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求饶告负;即使不认输,李思贵也会把握下手的力度,只要稍一用劲,就会大获全胜。但这一次,李思贵心怀着仇恨的怒火,他一伸出小手抓住吴忠仁的睾丸,就使出全力用劲地揑了下去。长期的劳作使他的小手很有力量!
吴忠仁根本没有将眼前这个小男孩放在眼里,他一巴掌打倒他,就转向李芳福,想抓紧逼迫他就范。突然看到李思贵冲了上来,他本想再给他一巴掌,却落了空,随即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他弯下身子,跌跌撞撞差一点摔倒。两个民团团丁赶紧搀住他,其他的团丁可能是觉得这孩子打架挺有趣,竟都哈哈笑了起来。
吴忠仁不禁怒从心来。他在乡里从来说一不二,这个野小子却让他大出洋相。他挣扎着站起来,从腰上拔出了手枪。吴忠全担心出人命,赶紧拉住他。吴忠仁却一下子甩开吴忠全将手枪推上子弹,对准李思贵就是一枪!
李思贵原本已经退后了几步,正站在母亲李王氏的身边。李王氏一看吴忠仁的手枪对准了儿子,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挡住了李思贵,结果子弹正好打中了她的胸膛。李王氏倒在了血泊中。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不断播种的仇恨(2)
吴忠全和吴忠仁此次前来,只是要按照吴老太爷的要求,让李芳福答应将地抵给吴老太爷。没想到出了人命,事情也变得不好办了!他赶紧对吴忠仁说:“先回去吧!地的事儿下次再说。”吴忠仁却不依不饶地说:“怕什么!老子杀个人还不是象踩死个蚂蚱一样。”但他一看眼前,李芳福和李思贵都抱着李王氏大哭。周围围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感到今天的事情办不成了,就用枪冲着天空又开了两枪,大声嚷道:“大家看到了吗?谁敢给吴老太爷找麻烦,我的枪可不是吃素的!”他又对李芳福说:
“我下次来你要不老老实实将地契准备好,我就再给你一枪!”说完一挥手:“走,明天再来”。一队团丁跟着吴忠全和吴忠仁向村外走去。
李思贵已经哭哑了嗓子,他大声地呼唤着母亲,但李王氏的血越出越多,气息却越来越弱,眼瞅着逐渐没了呼吸。
李芳文赶到时,李王氏已经断了气。李思贵哑着嗓子还在呼唤着母亲,李芳福已经完全被悲伤击垮了,蹲在地上像一个木头人。一群村妇流着泪帮着将李王氏伤口上的血洗净,将她停放在一块门板上。死去的李王氏眼睛还没有完全合上,她在三十六年的人生中受尽了艰难困苦,劳作终日,现在总算歇息下来了。但是她还似乎在牵挂着丈夫和孩子,在微睁着的双眼里,眼睛似乎还向外在凝视着这个让她难以割舍的世界。
李芳文面对遭遇飞来横祸的父子俩,他感到自己和自己的朋友是那么的无力和无助。他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与李思贵一起哭泣和悲伤。他看到,李思贵的眼泪已经逐渐流干了,两只眼睛通红,却透出灵异的凶光。李思贵不是在用手掌擦去眼泪,而是用攥紧的拳头。李芳文感到,在这片本来富饶的土地上,正在日复一日地播种着仇恨,这仇恨会闷在稻草下的火一样,闷着、闷着,就要一下子烧起来了!
第二天晚上,邓小牛和李思贵来找李芳文,邓小牛一见到李芳文就说:“芳文,思贵他爹被抓到巴中县城去了。村里的大人都只会叹气,要末就凑在一起抽大烟,说些没用的话。你看怎么办?”李思贵却咬紧了牙关,一句话也不说。李芳文一摆手,三个人一起来到门外的大树下。
李芳文问:“什么时间抓走的。”还是邓小牛回答说:“今天上午刚把她妈下葬,下午就来了县里的一小队民团,在他们家找了半天地契也没找到,就把他爹抓走了!说是赖帐不还,要带到县上过堂。”
在川北一带,这些年出了一个很扭曲的现象:种鸦片的多,吸鸦片的多,迷信鸦片的也多。由于这里盛产优质的大烟膏,成年男人或多或少都跟着抽几口。搞得很多成年男人体质很差,有了烟瘾,不抽的话浑身无力,抽的话不仅花光了钱,对大烟的依赖会越来越重。造成很多男人严重丧失劳动和社会活动能力,反倒是女人和孩子要为家里操心,这种情况竟成为一时常见的风气。正是因为如此,邓小牛才带李思贵来找李芳文想办法。
李芳文毕竟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说到放猪赶牛、上坡下河、捞鱼抓蚂蚱这些事还能拿些主意,遇到人命关天这么大的事,根本就不知该怎么办。但李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