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4章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4章

小说: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找个地方睡觉晒太阳。放猪的孩子们可以闲下来在一起玩儿。他们会翻跟头,拿大顶,抓蚂蚱,还可以在地边的小河里捉鱼。

  李芳文指挥着小伙伴将捉到蚂蚱用草梗串起来,捡来柴草生起火,将蚂蚱窜儿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香味就飘了起来,孩子们会随着香味的飘散而兴奋起来,开始为烤蚂蚱争抢,很快就有人打起架来。李芳文的头领身份这时开始表现出来,他开始一个个人地招呼起来:

  “李芳武,别打思贵,给你五个蚂蚱,拿去!”

  “思贵,别一个人独呑。给你四个,行了!”

  李芳武是李芳文同宗的哥哥,虽然比李芳文大一岁,但个子却矮一点。长得挺壮实,但有些缺心眼。他拿到五个烤蚂蚱后,显得心满意足,坐到一边地上吃了起来。李思贵比李芳文只小一个月,却要低一辈,他对于李芳文分给他的份额很不满:

  “凭什么给他五个,给我才四个。”

  “猪脑子!”李芳文训斥道:“你没看到你的蚂蚱要大得多吗?”

  “何洪全、何洪福,这些是你们的”,李芳文将剩下的蚂蚱分成两堆:“我等下一串儿。”

  何洪全看了一眼分好的蚂蚱,有些不满地说:“我们的都那么小,好像还是比不上他们多!”他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说:“我这堆比洪福哥的要少!”

  李芳文面无表情地说:“那我把他的减一个!”说完,从何洪福那堆里抓了一个放在了嘴里。何洪福却也立刻叫了起来:

  “这样他就比我多了!”李芳文还是面无表情地说:“那我把他的也减一个!”说完,从何洪全那堆里也抓了一个放在了嘴里。但何洪全又叫了起来。

  终于,何洪全和何洪福都发现情况不太妙,他们赶紧将各自剩下的烤蚂蚱抓到手中,由于剩的实在不多了,他们对手中的烤蚂蚱很珍惜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起来。

  很快地第二串蚂蚱也烤好了,香味飘散开来。李思贵忍不住伸手去抓,被李芳文一巴掌打了回来。李芳文将烤好的蚂蚱放在一片蒲叶上,随手将其中的一个小蚂蚱放在嘴里,引起了一片抗议声。李芳文说:

  “你们嚷什么!我不动了,让李芳武来分,但芳武你看好了,刚才你们都分到了,我还没分到。你要分得不公,哼哼!”李芳文鼻子哼了两下表示威胁,然后直起腰去查看正在晒太阳的猪。这是他成为这伙孩子小首领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带着或跟着大家做什么,他总是能在大家最忘情的时候回到大家的职责中。因此他们这一伙从未丢失过猪,或是让猪受伤。

  李芳文走近正酣睡的猪群。他仔细清点了猪的总数,发现好象少了一只,是李思贵放的猪群中最调皮的那只小猪笨笨不见了。笨笨在猪群中显得有点特殊,主要问题是做为猪它显得太聪明,它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占些便宜。比如当别的猪刚从地里拱出一块红薯,它就会立即冲上去将红薯抢到嘴里。当别的猪要对它报复时,它却溜得比谁都快。重要的是本来它是只小猪,胆子却很大,甚至可以从大猪的牙齿间抢下已经几乎进了嘴的食物。李思贵最喜欢笨笨,而且笨笨还是他自己家的猪,是他爹李芳福在猪市上拿回来的。据李思贵说,猪市散场的时候他爹发现一只小猪被一辆推车擦着了,受了挺重的伤,几乎要死了!他爹与小猪的主人认识,那人又急着赶回去,就将小猪给了他爹。小猪被拿回家后全家人精心照料了十几天,终于救了过来。等李芳福将小猪交给李思贵放养时,李思贵还觉得这小猪呆头呆脑的,就管它叫“笨笨”。没想到笨笨的本领很快就表现出来,在同龄猪中不管笨笨是不是长得最快,它肯定是吃得最多的。特别是在行动上总有些精彩表演,引起了放猪娃们的共同关注。

  李芳文怕观察有误,又仔细地做了查看,确定是笨笨不见了。李芳文赶紧喊道:

  “李思贵,你的笨笨不见了!”

  李思贵本来正在眼巴巴地等着李芳武分烤蚂蚱,一听到李芳文的喊声,吓得跳起来就向猪群跑去。当他看到自己的笨笨确实不见了,急得快哭了。他苦着脸对李芳文说:“芳文叔,这可怎么办?”李芳文说:“我和你一起去找,让他们看着猪群!”说完他转过身喊道:“芳武,你们看好猪群,我和思贵去找笨笨!”

  李芳文看见眼前只有一条小路比较平,想到笨笨可能是顺着小路向下坡跑了。这条路就是回家的路,可能笨笨觉得这路挺熟悉,就会一直走下去。李芳文拍了一下李思贵的肩膀,带着思贵沿着小路向坡下走。小路的两侧都是收过的包谷地,秋收过后的田地里充满了盎然的生机,田鼠、野兔经常垄台间做突然的穿行,去追逐那些迸落在地面的谷粒。跳动或飞跃的蚂蚱,还在做一年中最后的表演。李芳文和李思贵顾不上这些本来有吸引力的景致,急急忙忙地一面向坡下走,一面向周围寻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绝望的岁月(3)
突然李思贵喊道:“芳文叔,你看哪!”他指着前方一个奔跑着的目标,急忙地让李芳文来看。李芳文一看就看到,那正是小猪笨笨,只是它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它急速地向他们奔跑,似乎在逃避着追踪而来的危险。这一危险也立即让李芳文他们看到了:在笨笨的身后七、八尺的距离,一支硕大的黄狗正在追逐笨笨,同时发出令人恐怖的狂吠。笨笨显然被突遇的危险吓坏了,它拼命奔跑想逃脱狗的追逐,但是与那只大黄狗相比,它的腿太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快地缩短。李思贵一看情况紧急,脚一蹬,就象一支扑向田鼠的野猫一样冲上前去,一边大声喊叫,一边弯腰拣起了一块石头。说起来,这些村里长大的孩子,对防范恶狗的方法都不陌生,只要能够低下身拣石头,一般的看门狗都会害怕。可是今天这只狗有些不同,首先是体形比一般农家养的狗要大得多,而且也显得非常凶猛。它对弯腰拣石头的思贵似乎并不忌惮,眼前这只肉滚滚的小猪对它的吸引力似乎让它的野性本能得到了激发。它大步赶上了小猪,一口下去就咬住了小猪的后腿和屁股,然后用两支前爪按住小猪,腾出了大嘴准备再给小猪致命一咬。

  就在这一瞬间,李思贵看到了情况危急,他已经赶到了大黄狗的近前不到八尺,由于大黄狗用前爪按倒了小猪,狗头却高高在上,李思贵立刻对准大黄狗将手中的石头扔了出去,石头准确地打到了狗的前脸颊。那只大黄狗被打疼了,放开了爪子下的小猪,转过身就跑。

  李思贵上前查看刚在狗爪下逃生的笨笨,笨笨还没有在恐惧中恢复,它挣扎着要继续逃命,但是它已经站不起来了。大狗对它的撕咬给它的屁股上和腿上都留下了深深的伤口,鲜血从伤口中不断地流出。李思贵看到了笨笨的伤口,他知道笨笨受了很重的伤,不禁心中悲愤万分。他想到爹爹告诉他,来年将笨笨再养一年,全家过年就靠这只小猪了。现在,笨笨还不知能不能活下来,家里的希望要落空了。他从地上又抓起块石头,站起来想将满腔的愤怒都发泄到那只大黄狗的身上。当他站起身,却发现眼前已经有了几个人,那只大黄狗就站在他们的前面。

  这群人有三个,都是半大的男孩子,估计都有十七、八岁。站在中间的显然是他们小头领。这人李思贵是认得的,他是乡里民团吴团总的儿子吴六福,其他的人,有一个是乡里一个富户李芳禄的儿子李思忠,另一个是民团班长的儿子邓全发。但是显然吴六福并不认得李思贵,他正在仔细察看那只大黄狗的伤势。李思贵扔出的石头打在了大黄狗眼睛的下边,已经打破了皮肤,淤出了一点血。吴六福盯着李思贵,气乎乎地说:“你怎么打我的来福?”

  李思贵已经气得要哭出来:“我的笨笨被你的狗咬坏了,你得赔!”

  吴六福看着躺在地上挣扎的小猪,蛮横地说:“你的小猪要是老老实实让我的来福吃了,少爷我说不定一高兴会赏你。现在你竟敢打伤我的来福,还反了你!”他将手一挥:“来福,咬他!”那只大黄狗来福本来已经很有些胆怯,但有了主人在身后,变得气壮起来。它张开大嘴,露出满口的獠牙,发出了恐怖的咆哮,凶狠地向李思贵扑了过来。

  李思贵想与吴六福争辩,却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那只来福冲了上来,两只前爪举起来,几乎搭到李思贵的肩上,犬牙冲着李思贵的咽喉就要咬下去。就在这关头,突然一根树棍戳了过来,直指来福的眼睛,却正好戳到了来福眼睛下刚才受伤的部位。来福伤口吃痛,斗志大减,掉过头来将尾巴夹在后腿间向吴六福逃去。李思贵抬头一看,正是李芳文来帮助他。在李思贵捡石头的同时,李芳文也在寻找打狗的武器,他捡起了路边的一截树棍,要赶上前帮助李思贵,但狗已经被李思贵打退了。当吴六福指使来福再冲上来咬李思贵时,李芳文见情况危险,赶紧上前将来福打退。但他同时也知道今天的麻烦大了。

  在村里长大的孩子,爬山上树、斗牛打狗都毫不惧怕,但大人们共有的畏惧却使他们从小就知道有些东西惹不得。大人们说的有“四大怕”:

  扁头的蛇

  独头的猪

  收税的老虎

  扛枪的狗

  扁头的蛇是指南方丛林中有时会见到的眼镜蛇,它咬人一口就能送掉人的性命;单独行动的野猪一般都是凶猛的大公猪,猎人一般都不招惹它们,因为普通的霰弹根本打不透它们的结实的皮肤,而它们一但发狂,碗口粗的树一口能咬断。就连一群狼都不敢与它做对。对比之下,村民们更怕的是官府来收税的官差,因为眼镜蛇和野猪都难得碰到,就是碰到了,你若不去找它们,它们一般不会主动找你的麻烦。但那些收税的官差让你躲没法躲,藏没法藏,不把你仅有的家当刮干净是不会收手的,因此他们就像是吃人的老虎。

  扛枪的狗则主要是指几种能够用枪来给村民造成威胁的人: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民团。民团的团丁们就是本地人,对谁家有几口人,是男是女,种的谁家地,拥有的宗族关系都了解,甚至对谁家的鸡每天能收几只蛋都了如指掌。因此,他们对于村民的日常利益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那些乡长、保长到村民家里征税、征粮,都要带上几个扛着枪的团丁,一但村民不肯交或是交不够,不需要真正开枪,只要将枪口对着村民威胁一下,老实的村民大多就只能乖乖就范。就是卖牛卖女儿,也会按时将粮税交上;

  第二是军队。当时川北属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势力范围,军阀的部队对于老百姓来说,比土匪更可怕。土匪只是趁官府防范不到,抢了东西就走,而且主要抢的是浮财。可军阀的部队每次路过,不仅要粮、要钱,而且还要抓壮丁去充军,拉夫去干活。只要有别着手枪的长官,带着一队扛着长枪的士兵在村里荡一圈,村里就会像家家都来过土匪一样。不过军阀田颂尧毕竟是本地的“父母官”,他的部队大多还是凭借“行政体系”来搜刮百姓,即使是直接派粮派款,也要考虑像割韭菜那样,留下根下次好再割。要是在军阀混战中其他军阀的军队路过,对老百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