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38章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38章

小说: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家境本来是不错的,爷爷曾经考上过武举人。在地方上也挺有威信,因为我们那习武的人不少。可父亲上学时接触了革命党,后来按组织的要求东渡日本去求学。我娘家也是个武林世家,她和我爹私订终身,送我爹走的时候,本来说等我爹回来就成亲。可是她不知道她那时已经怀了我,这在乡下当时可是见不得人的。听我外公后来说,无论家里人怎样逼她,她就是不说男人是谁。后来她就不见了,直到有一天,我家人一开门,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包好的孩子。孩子身上带着一只玉手镯和一封信,信里说这是我父亲的孩子,让家里人代为抚养。我外公家离我家并不远,我娘的事大家都听说过,一猜就知道是谁家的姑娘留下的孩子了。我爷爷气得没办法,还是将我抱回去,但是却不让告诉我外公家。一直到几年后我父亲回来,先是被我爷爷骂了一顿,又领我出来与他相认。我父亲说:那玉鐲原是一副,是他送给我娘的。我娘一定是带走了其中的另一只,为的是将来能与我相认。我父亲看到我,思念我娘,就带我去外公家,人家不让进门,还派人用棍子打,我父亲武功很好,硬挺着让人打断了棍子,带我在门口跪了一个时辰,我外公这才让我们进门。但是,外公也没有我娘的信儿,只是说有人讲看到了她在峨眉山出家当尼姑,可是外公几次托人去找也没有确切消息。我爹很伤心,下决心再不娶亲。为这事儿我爷爷又大发脾气,家里闹得不安宁。我爹离开了家参加革命党活动,据说还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后来在北伐中被子弹打中牺牲了。我爷爷奶奶听到消息后伤心欲绝,就一病不起,先后亡故了。我上学后也接触了国民革命的思想,就跑出去参加北伐军。十六岁时我去了武汉军校学习,在那里接触了共产党。我觉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就参加了党组织。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党把我们派到鄂豫皖苏区。后来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

  李正荣听得入了迷,竟被深深地感动。他说:“你娘一定还在想着你,你要去找她吗?”许为新沉吟了一下:“说实话,我也想我娘。等到革命胜利了,我要走遍峨眉山去找她。可是现在,只能有时想想罢了!”他轻轻打开紧攥着的拳头,摊开手掌,李正荣惊异地看到,许为新的手掌上放着一支碧绿的手镯。

第十三章 欢乐的红色根据地(8)
吴小春和李正荣一起向八连走去。在路上,吴小春向李正荣讲到了他了解到的形势。

  前几天,徐向前总指挥带四军的部队向开江和开县追击歼敌。本来想着这一带物产丰富,可以给部队带来更大的补充。但在开县以西的杨柳关地区,却与军阀刘湘的主力第三师王陵基部遭遇。打起来才知道,对方是刘湘的精锐,不仅装备好,战斗力也比以前遇到的军阀要强得多。有大炮不说,还有飞机助阵,红军还真的啃不动。虽然歼灭了五千多敌人,对方攻势依然不减,只好转入防守。

  吴小春刚出任副连长,也开始学着象领导一样讲话。他告诉李正荣,他陪许为新在总部开会时,亲耳听到徐向前总指挥做的军事分析。说是红四方面军不断地壮大,已经严重威胁到四川军阀的统治。盘踞在重庆至下江东一带的刘湘,虽然自己还没受到损失,但田颂尧、杨森、刘存厚一个个都垮掉了,眼看着红军再打下去,肯定要轮到他了。

  其实红军的大多数人,在当时还都无法了解当时形势的大背景。刘湘是四川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因此,他想在四川做霸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对外投靠了蒋介石,在一九三二年,利用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失败的时机,提出了一个“安川剿匪”计划,大意是让蒋介石依靠他,拉拢田颂尧等,打败刘文辉,使四川的军民财政都归于他,然后集中力量“剿共”。蒋介石支持了这个计划,而就在红军进攻宣汉的时候,刘湘战胜了刘文辉,四川军阀终于都归附于刘湘。开始了“剿赤”的统一行动。蒋介石还以二百万元的军费、一万多支枪和五百万发子弹资助刘湘向其他军阀发放,这样刘湘有了充分的资本让其它军阀俯首听命。

  四军的遭遇战,揭开了又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序幕。这次战役在军史上被称为反六路围攻。刘湘调集的六路人马,一开始就投入了一百一十多个团,约二十万兵力,另有十八架飞机助战。气势汹汹,齐头并进。红色根据地又一次面临着重大考验。

  李正荣听到吴小春给讲的情况,并没有太惊慌。但他知道,新的战斗和考验又来临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  六路围攻(1)
李正荣所在的连队被布署在营山一带,主要的对手是军阀杨森的部队。

  敌军的进攻,总是受到红军部队的节节抵抗。按许为新传达的战术要求,秦浩要求在营山的外围做好防御部署,在本连的防区内,布置了多处、多条防线,每条防线大约放置半个班的兵力,在对敌人实施打击后,尽量地阻击敌人前进,在大量杀伤敌人后放弃防线。由此减慢敌军的进军速度,并让敌军疲于奔命。

  李正荣安排李芳武带领半个班在左方的防线上,自己带半个班守住阵地正面。这是一个不太高的山丘,就象川北大多数的山丘一样,自北向南是斜坡,而自南向北是陡坡,甚至是绝壁。李正荣带领班里其他人构筑了工事,防守后面防线的其他班同志也被调过来帮助他们。而这些班自己的工事则要等他们修完这里的工事后,再到后面修。

  李正荣的半个班,实际上是六个人,除了李正荣、何洪福、邓小牛,还有三个小战士,分别是周云东、任小三和杨林。这些小战士都是苦出身,干活没有一个退后的,虽然力气小一些,但耐力都还不错。他们一边干活,还与其他班的战士一边斗嘴。

  有一位被他们叫做“老摆”的战士,平常最喜欢跟大家摆龙门阵、聊天、吹牛。这时,他一边挖战壕,一边对小战士们说:“你们看到没有,这次防守的布置是越靠前的越熊。你们是干什么的?就是先去送死的。等你们拼光了,才由我们上去把敌人一口吃掉!”何洪福“哼”了一声:“别瞎摆了!有我们在前面,你们就先睡觉吧!等我们把敌人耗得筋疲力尽,你们也睡够了,就会派你们上来拣便宜。也就是你们吧,换了我们脸皮也没那么厚!”

  老摆说:“我告诉你们一个保命的绝招,砍一些树木堆在战壕前面,敌人很难通过。如果敌人过来了,都在树木前面,你们只管扔手榴弹,都会在树前面爆炸,敌人想跑都跑不了。”李正荣说:“这是领导布置的方法,怎么成了你告诉的!”老摆说:“上次战斗我们用过这法子!保证管用。”这里,去树林里伐树的红军战士扛着一些砍下的松树来到了阵地前,在将松树排成几排,埋在阵前,将树枝树杈朝前,纵横交错。李正荣仔细看了这种布置,认为它确实会给进攻的敌人很大的麻烦。在它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地大量杀伤敌人。

  李正荣的六个人,有一挺花机关冲锋枪,子弹很充足。其他的都是步枪,防守火力不太强。李正荣准备了大量的手榴弹,这主要不是用来仍的,因为他们的臂力都不太好。小战士们将手榴弹十个一组捆起来,将拉线绞到一起,用一根细绳拴起来,将手榴弹束放到松树做成的障碍处用浮土埋上,然后将细绳的另一头拉到阵地上。一切都准备好了,李正荣信心十足。他想起秦连长的要求是让他们能守住半天,然后可以撤退。要是守不住半天就丢失阵地,就算是他们的失败。李正荣为此多要了些弹药,心想:敌人天亮动身,到这里就快半上午了,要爬上来就不容易,再加上我们开枪阻击,半天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班的防守正面一共有五十米左右,平均每人只需要守住四米多。总地看来,守住的把握很大。

  第二天早晨,有消息说敌军的距离只有十里地了,估计在一小时左右就会与红军接触,阵地里一片紧张。吴小春副连长在后撤前拍了拍李正荣的肩膀说:“正荣,我真想留在这儿和你一起打第一仗,可是领导部署的很明确。我们的任务是分段阻击,然后撤退。注意多杀伤敌人,减小伤亡。实在顶不住就后撤,我们的防线有很多道呢!”李正荣心里很紧张,这是自己第一次独自负责面对敌人,但他硬着头皮回答:“副连长,你放心吧!我一定守够时间。”他眼看着吴小春离开阵地向后面的制高点跑去。

  李正荣所在阵地的下面就是大路,上午九点多钟,一队敌军逶迤而来,他们很容易就看到了山上的工事,停下来等在山下,不知在商量什么。终于,敌军开始派出少量人员向山上爬。向上爬的人,有三十多人。李正荣命令不许任何人暴露,用从连里借的望远镜细心地观察敌军。望远镜是个好东西,李正荣发现几乎能看清敌军的军装的新旧。通过对敌军的观察,他认定这伙敌人武器并不太好,士兵的年纪也都挺大,枪都挎在身后,不象有太大的战斗力。敌军走到了松树路障处,似乎犹豫是否要越过去。按原定的计划,红军小战士们一动不动,李正荣紧张得浑身出汗。终于敌军开始翻越路障,由于路障枝杈太多,敌军翻越的时候很困难,特别是通过这些枝杈的时候,几米的距离只能连跨带钻地一点点向前走。等到有十几人已经费力通过路障,正在伸懒腰时。李正荣突然将最靠近敌军的一束手榴弹拉响了。随后,李思贵那边也拉响了一梱集束手榴弹。枪声随之响起,已经过了路障的敌军,一下了就倒下了七、八个,其他的人转身就往后撤,可是后面是刚刚费力走过的路障,再要回去也不是一下子过得去的。陷在路障中的敌军成了李正荣和战士们的活靶子,只听一阵枪响过去,在路障中被打中的敌兵已经有十五、六个。从路障中脱身的敌兵拼命向山下跑,李正荣招呼枪法较好的杨林与自己一起射击,李思贵和李芳武也在射击,有几个敌兵被打中了倒下,最终逃回山下只有五、六个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六路围攻(2)
小战士们开始欢呼,李正荣大声下令制止。他害怕如果小战士们未脱稚气的声音万一被敌人察觉,今天上午可能守不下来了。

  山下的敌人没有立即攻击,反而在山下远处停了下来。后续的敌人不断到来,终于又一次在山下集结好。但还是没有立即发起攻击。李正荣想:“他们在等什么呢?”一种不详的预感在他心头萦绕,他果断地下令:“撤出阵地,到阵地后方隐蔽。”

  小战士们同时跳出战壕,向阵地后的隐蔽地跑去。李正荣自己留在阵地上观察,看到后续的敌军果然支起了许多迫击炮。一阵炮弹落在了阵地上,李正荣的位置预先挖了一个很深的掩体,尽管他躲在掩体里,来自炮火的振动却也强烈得让他直恶心,头也阵阵发晕。他用双手按住了两只耳朵,张着嘴,大口地呼气,极力地让自己保持对周围的感知。

  就象是过了一年一样漫长,突然李正荣清醒过来。他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赶紧冲出掩体向下观察。炮声还在响,但有些稀了。李正荣看到,敌人已经到了松树路障的位置,但由于刚才的炮火,已经给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