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痔颂男脑唷>斓匾∫⊥罚骸罢庑∽用嬗玻铱此皇铝耍隙ㄊ腔罟戳耍 闭谡馐保钫倬谷惶鹚郏浜献藕粑炝烁隼裂迷诔〉娜硕夹α似鹄础
李正荣突然被笑声惊醒了。他看到大家都围着他,不解起问:“怎么了?你们怎么都围在这儿?”李思贵高兴得满脸放光:“我们都以为你死了!没想到你又活了。我们多亏了没有把你埋了,要不然,你就死定了!”
李正荣恍然有些醒悟,前几天的事情隐隐地在脑海中再现。他慢慢地说:“我记得半夜醒来口渴得厉害,想喊叫却说不出话。只好自己挣扎着慢慢向外爬。我记得门外就是个水塘,就一直朝水塘爬去。好不容易才爬到水塘边儿,就用嘴对着水吸着喝,觉得那水就象是传说中的玉露一样清凉甘甜可口,很快就喝了一肚子。我觉得全身都舒服得不得了,就想往回爬,刚转过来身体,就觉得又困又乏,一下子就睡着了。”
沈新明笑着说:“多亏了许团长带我们给你准备了棺材,这一冲,倒把你从阎王爷那儿冲回来了。看来你小子阳寿还长着呢,阎王爷也不敢收!”他看到李正荣惊异的神情,就说:“你不信吗?你看,这屋当中就放着竹席,你昨天被放在上面。只等你一断气,竹席一卷,放在院子当中那口棺材里,抬去就埋了。可惜,那口好棺材你是用不上了!”
李正荣挣扎地要坐起来,李芳武和李思贵要阻拦,许为新却说:“他动得了就让他动动,这么多天不活动,好人也受不了!”
李正荣尽管活动起来很困难,但确实也没有太大问题。他在李思贵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看到地上真的放着竹席和褥子。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看到一口硕大的棺材就赫然停放在院子中间。李正荣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大的棺材,他一步步走到那口棺材旁,这才吃惊地发现,这口棺材竟然和自己一样高。
(四十多年后的一天,李正荣平静地向自己的孩子们讲述了自己这段经历。他的小儿子发现,说到“这口棺材和我一样高”时,李正荣的脸上仍然闪烁着一丝惊异。)
第十一章 勇猛战仪陇(1)
李正荣从沉思和回忆中回到眼前。通过上午惊心动魄的经历,尽管付出了血的代价,毕竟许为新又恢复了领导岗位,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或许,今后的一切都不会再让人难过了。
李正荣又回想到:就在一个多月前,按照“木门会议”的要求,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部队重新进行了整编,原来的十二师改编成了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沈新明成了他们的班长,这让李正荣觉得很高兴。由于反三路围攻的胜利,在川北根据地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影响。许多原来怕变天的农民都开始相信红军要长期占据这块土地,开始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红军的扩军宣传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大批的新红军补充到了部队。邓小牛、何洪全、何洪福都是那时来到了部队。李正荣、李思贵和李芳武都来迎接新同志。当他们见到时,高兴地跳了起来。一起放猪的小兄弟,重新又汇到了一起。他们坐在大树下,谈起了别后的千言万语。
何洪福对李正荣说:“村里都在扩红,就是扩大红军。青年男人都报名了,我们村走了有好几十,听说整个来龙乡有几百人当了红军!还有赵家沟的赵得贵说你俘虏过他,他也当红军了。听说也分到我们师,但是在别的团!”李正荣问:“怎么会让你们来呢?”
邓小牛说:“你是不知道也没看到!那些成年男人抽大烟的太多,红军不喜欢抽大烟的,可是没抽过大烟的人数又不够!只好从抽大烟的里面也招了些,再就是年龄上压低了。我们跟招兵的说:‘我们比我们儿童团长年纪还大,他都当了红军,把我们也收下得了’。那位红军长官……嗯……领导开始还不干!”
何洪福接着说:“后来我们缠着红军领导要当红军,一位叫秦浩的领导来检查,他说你就是他招去当的红军,还夸你和思贵、芳武都是好样的。他又说,如果不招我们,人数就不够了,就这样将我们都招来了。我们要求秦领导将我们派来和你在一起,秦领导说要服从安排。可是从新兵连出来,还是把我们派到你这里了。”李正荣说:“我听领导说要成一个通信班,我们年纪虽然小但目标也小,走山路又灵活,正好可以当通信员!”
何洪全问道:“你们在这好吗?”李正荣说:“我们都还平常,最不得了的还是思贵。现在全师没有不知道他的!那些脾气火爆的汉子有的还是班长、排长,一见到思贵,声音都要降低三分。说话都得哄着他!”何洪福问:“那是为什么?”李正荣说:“打死的敌人多,战功多,大家自然就敬着了!”
李思贵有些脸红:“芳文叔,你别骗他们!其实我出名是因为杀俘虏犯了错误,军功也被抹掉了,还差点被枪毙!”他脸上怒火又转盛:“可我宁可不要军功,宁可被枪毙,也不能饶了那些家伙!”何洪福瞪大了眼睛:“究竟是为了什么?”李正荣说:“这事说来话就长了!我们以后慢慢告诉你们。我先问你们,乡亲们都怎么样?”
一句话似乎打击了他们的情绪。何洪福开始慢慢告诉李正荣他离开家以后的一些情况:
自从敌人开始进攻,上级就安排一些参加红色政府的农民干部和家属外出躲避。李正荣的父母都去了他大哥、二哥做长工的外地了,其他人也各自投亲靠友。但也有的乡亲觉得故土难离,不愿出去躲避。比如赵家沟的赵老爹赵恒仁,他说没做过亏心事,决不出去躲。赵老爹是中农,分田分地时没有分得什么。而他自己租的少量土地,地租都是按原来的数交给地主。结果田颂尧的军队一到,吴团总带着人马就杀了回来。做了政府干部的人,只要落在他们的手里,都受尽折磨。赵老爹一家八口人,就是因为赵老爹当了村长,被吴团总全都杀死了,而且死的特别惨。赵老爹被用铡刀铡下了头,家里其他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烧死。其中赵老爹老实憨厚的两个儿子,被绑在树上毒打,他们苦苦求饶,吴团总却让他的儿子吴六福用刀挖出他们的心。吴六福的手吓得直打哆嗦,刀捅在赵老爹儿子的身上却扎不进去,气得吴团总踢了吴六福一脚,又让他用枪打。结果吴六福闭着眼睛在赵老爹的两个儿子身上各打了三枪,吴团总又让人将赵老爹的两个儿子刨腹,肠子肚子流得满地。乡亲们都吓得很多天睡不着觉。被说成是红军积极分子被他们抓去砍头、活埋、烧死、毒打的,全乡有好几十人。象赵老爹家一样全家被杀光的也有好几家。他们的财物被抢光,房子也被烧光了!
何洪福又说:“田颂尧的兵到处杀人抢掠。象邓金贵本来是民团班长,斗争地主的时候也挨斗。可是这次田颂尧的兵路过,到他家抢东西,将房子烧了,邓金贵两口子要拦他们,竟被他们打死了!”
李思贵有些担心地问:“我姐呢?”何洪福说:“思菊姐和邓全发躲在后山才逃了一命。后来,思菊姐在扩红时也要当红军,邓全发不让,思菊姐当场控诉他家是怎样欺负她。说斗争地主时思菊姐外出参加农会的活动,回家婆婆连饭都不给吃,饿到半夜婆婆他们睡下了,邓全发才偷了些冷饭给她吃。第二天她还要出去却被关在房间里打,打得身上都是伤。她说邓全发要不让她当红军就和他离婚。这么一说,红军就收下了她。邓全发在他爹妈坟前哭了一场,说家里什么都没了,他和田颂尧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一跺脚也参加了红军。”何洪福将他们自己家的情况也都讲了一下。
第十一章 勇猛战仪陇(2)
李正荣听着何洪福的讲述,心里象被刀扎一样难受。他的拳头紧紧地握着,眼睛里充满了愤怒。他将拳头在打在树根上:“吴耀祖做恶太多,自有报应。他已经被红军打死了!”何洪福等三人高兴万分:“真的打死了?”
“是的!我追击敌人时亲眼看到吴六福趴在他爹的身上哭,倒在地上的吴耀祖已经死了,头上中了一枪!我当时还有点可怜吴六福,可这是报应!”
“吴六福呢?”
“我后来打听过了。吴六福被当做一般被俘人员,宣传教育后就发给路费释放了。思贵还埋怨我不该放过他,可我哪知道他也亲手杀死了我们的人呢?”何洪福想了想:“最坏的还是他爹,既然吴耀祖被打死了,红军也算是给赵老爹和其他乡亲们报仇了!吴六福自己也做不出大坏事了!”李思贵突然说:“斩草不除根,早晚是祸害!”李正荣知道他还为吴六福无事生非,惹出事端最终害死了自己母亲的事充满了仇恨。一时也无法安慰他,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大家去找班长沈新明。
沈新明将他们编成了两个小组,李正荣带何洪福和邓小牛,李芳武带李思贵和何洪全。这样他们又在一起了。每天都在训练、学习、帮助老乡做农活,时间很快过去了,何洪福、何洪全和邓小牛也都初步适应了红军的生活。
何洪福跑来找李正荣,告诉他连里通知晚饭前召开会议。
会议由秦浩给全连讲话,要求大家停止日常的训练和群众工作,领取弹药、干粮、整理好个人物品,做好行军准备。李正荣知道,可能要有行动了。回到班里后,他立即做了布置。当天晚上烫脚时,他检查了每个人的脚,如果有水泡,就要用针挑掉。他又检查了每个人的草鞋,如果是新的,就要去和老乡换成旧一点的,以免行军起来磨脚。第二天一上午,又按照布置去领取了子弹、手榴弹、炒米。
李正荣不知道,这次即将来临的战斗并不是防御战。因为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大练兵,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敌人的各路军阀,由于田颂尧部的上次惨败,对红军都有些害怕,各自都躲在自己的地盘上互相观望。东南部势力最大的军阀刘湘,已经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剿匪”司令,但他还在川西与军阀刘文辉为争地盘打得头破血流。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发起外线作战,扩大根据地,进一步解放人民,壮大力量。
李正荣没有跟随连队行动,他按照领导的要求,带着自己的一个班十几个人到师部报到,直接归师参谋长许为新领导,做为通信班听候调用。许为新看到李正荣并没有多说话,只是要求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赶紧练习骑马。师部有一些马匹,有的是给领导骑的,有的是提供给通信员们用的。
李正荣学习骑马没有费太多力气,似乎他与这些马匹天生就有缘。他只练习了一天,就可以骑着马慢慢跑了。而李思贵学骑马就比较吃力,一直到第三天,才摔得比较少了。全班人都在练习着,任务却已经下达了。师部也开始行军,骑马练习只好暂停。马匹除了给各位领导骑,剩下的用来驮一些物资、粮草和生病的人员。但李正荣全班战士的背包都不用自己背了,许为新让他们将背包都放在骡马拉的大车上。行军的路上,李正荣班里的小战士们兴致都挺高,似乎都不觉得累。李正荣知道是因为负重少的原因,他对许为新充满了感激。许为新跟他们一起行军,有时甚至走在他们身旁,与他们说几句话。但李正荣觉得,自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