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揖拖笠蛔だ荩胶芨撸依锩婷裢磐哦∫膊簧佟D隳芨嫠呶以趺茨芄唤ヂ穑俊
李芳文赶紧说:“不怕的!我们认识吴家大院里面干活的人,可以从后门进去,是田老爹看门,他的孙女也被吴耀祖欺负。我们可以通过他进入吴耀祖家,装扮成干活的人,很容易进去的!我可以叫李芳武一起去!”
许为新说:“这是个办法!我们要仔细商量一下。”说完叫来了黄可明、苏凤等人,将明天的安排商量了一下,做好了布置。
第二天,巴中县城看起来依然象往常一样热闹,人们熙熙嚷嚷地在街上穿行,民团团丁扛着枪寻街,小商贩拎着货篮象往日一样的在寻找自己的下一位主顾。许为新带着一班战士和李芳文、李芳武两人,化装来到了城东的吴团总家,战士们扮成挑夫,当地人叫“棒棒”,三三两两地走着,衣襟下都藏着短枪,苏凤扮成一个卖米花糖和苕丝糖的姑娘隔着十几步跟在后面。这一次,李芳文和李芳武远远地就绕向后门,他们看到田老爹仍然坐在门旁守着,但旁边却还站着一个扛枪的民团团丁。李芳文和李芳武心里觉得有些不对,但还是走了上前。李芳武说道:“田老爹,我来看我小姨,她孩子病了!”
田老爹正要搭腔,那个团丁却粗暴地将手一挥:“走开,走开,今天谁也不许进!”李芳武说:“这里我来过,以前都是让进的!”团丁说:“以前是以前,最近红军游击队在附近活动,要严防他们混进来。我要不是看你们是毛孩子,就冲着你们要进院子,就非把你们抓起来不可。”田老爹在一旁叹了一口气:“回去吧,小哥俩!我回头会给你把话传给你小姨就是了。”李芳文一看进不去,心里有些着急,又想起在吴老太爷家闯进门的做法,就说:“我们一定要进去,我小姨孩子的病很重,得让她赶紧回家看看。”说完就要往里闯,那个团丁肩上拿下枪来骂道:“我看你们是不想活了!”李芳文却突然向院里跑去,他想避来团丁,但那个团丁却动作很快,一把抓住了他后心的衣服,将他拖住了。
李芳文正觉得跑不动了,却觉得背后抓住他的手松开了,同时听到“嗯……嗯……”的声音。回头一看,许为新的一支手已经掐住了团丁的喉咙。那团丁腿一软,跪到了地上,后面两个化装成挑夫的战士上前就将团丁捆住堵上了嘴。
田老爹很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许为新说:“老乡你别怕!我们就是红军,我们只打团总恶霸。现在我问你,院里民团有多人?”田老爹说:“有三十多人,其他的被吴团总带走了!”许为新脸色一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通南巴的春天(5)
他的被吴团总带走了!”许为新脸色一变:
“去哪了?”
“听说去县政府开会,说是红军游击队在乡下活动,去商量办法。临走时在后门派了人扛枪守着!”
许为新摸出了一块怀表看了一眼,预定的时间还有三十分钟,他转身对跟在身后的连长宋天宏说:“你带一个人赶去接后续的大部队,让他们注意包围县政府,别让他们跑掉。估计民团的大多数战斗力量会在县政府,在分兵时注意在县政府要有优势兵力。”宋天宏回答“是!我立刻去。”说完带着一个战士走了。
苏凤已经从后面赶上来,手里已经拿出了她的小手枪。许为新对她一点头:“我们进去!”他们留下了一个战士穿上团丁的黑制服,扛枪守在门口。其他人押着团丁进了院子。许为新对李芳文说:“找个避静的地方先躲一会儿。”
“那我们到柴房吧!”李芳文按上次的路线很快将人带到了柴房,一进门却看到胡春妹正在劈柴,她见李芳文和李芳武带来了这么多的人,手里还拿着枪,吓了一跳!李芳武说:“小姨,他们是红军,要来找吴团总算帐,先要在这儿等一会儿。”胡春妹说:“这几天城里就传说乡下有红军游击队,听冬花说吴团总跟他老娘讲过只是有几个红军路过,怎么有这么多人!”
苏凤笑着对胡春妹说:“我们可不是游击队,我们是红军大部队。我们的人有好几万人,一个巴中城根本装不下。你不用害怕,你们的老家已经被红军占领了,等我们打下了巴中,你就可以回家了!”
胡春妹看到苏凤这个红军是一个和气的姑娘,就不再害怕。她叹了一口气:“回家也没饭吃,只能挨饿!”苏凤说:“不会再挨饿了,我们已经抓住了吴守礼,我们要让老百姓公审他们,害过人的恶霸要枪毙。要把地主的土地和粮食分给穷人,穷人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胡春妹、李芳文和李芳武第一次听到苏凤讲这些,惊得说不出话。他们无法完全相信这些事,但他们都感觉到,一场翻天履地的变化,就要来到他们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了。
外面有脚步声走近,大家都静下来听着。脚步声到了门口却没停,推开门就进来了。一个水灵灵的姑娘,瞪着一双圆圆的、惊异的眼睛,看着胡春妹和一屋子的人愣住了。两旁的战士立即关上了屋门,吓得姑娘叫出了声。胡春妹赶紧招呼说:“冬花,你别怕!这些人是芳文领来的!”许为新向苏凤使了个眼色,苏凤会意地点点头,看了一眼李芳文。李芳文赶紧说:“这是田冬花,就是看门人田老爹的孙女!”苏凤笑容灿烂地说:“冬天的花可真漂亮!”田冬花一下子羞红了脸,心里也就不怕了。李芳文对田冬花说:“冬花姐!这是苏凤大姐,她是红军,他们要来打下巴中城!”
苏凤问道:“冬花,你知道院里的民团团丁都在哪吗?”田冬花说:“知道,他们除了站岗的,都在西厢房。平时老爷要是在,他们还有人守在老爷周围。”
“一会你能不能带我们去西厢房。”田冬花稍犹豫了一下说:“好吧!”又问:“我爷爷呢?”李芳文说:“还在后门守着!”田冬花似乎放心了。她对胡春妹说:“春妺姐,老太太是叫我来告诉你,老爷他们中午不回来吃饭,让你们不用准备了!”许为新笑道:“只怕他再也不用回来吃饭了!”苏凤对田冬花说:“冬花,现在就领我们去吧!”田冬花点点头,朝门口走。
李芳文也想跟上,却被许为新拦住:“这次恐怕真得动枪,你们别出去,我们照应田冬花就行了!”说完一摆手,带着苏凤和战士们前后出门去了。李芳武很不满意,上前要分辩。李芳文出手拉住他,他才停下来。等许为新他们一出门,李芳文说:“我们悄悄跟着他们!”李芳武这才明白李芳文的用意,两人一起出了房门。
第四章 通南巴的春天(6)
出门后李芳文看到田冬花引领大家走了一条与上次不同路,就快步跟了上去。走在最后的苏凤看到他们,但她也只是瞪了李芳文一眼,将一个手指放到了嘴唇上,似乎是警告李芳文他们不能出声,然后回身跟上了队伍。李芳文和李芳武赶紧也追了上去,一行人在院中的过道左拐右转来到了一个大房子跟前。田冬花对许为新指了一下那座大房子,点了点头。许为新对后面一挥手,战士们象闪电一样跟着他冲进了大房子,只听一阵“不许动!”、“交枪不杀”的喊声此起彼伏。等李芳文和李芳武冲进房间后,看到二十几个团丁纷纷用两手高举着枪,做出投降的样子。李芳文有些气脑,竟然没等他看到事情就结束了。他一步窜上前,抓住一个团丁的枪就往下夺。但他这样就挡在了战士们和团丁的中间,一个团丁小头目趁机一下子将枪对准许为新,但只听“叭”的一声,一颗子弹打中了那个小头目太阳穴,他哼都没哼就倒在了地上。其他的团丁吓得不再敢反抗,赶紧按战士们的要求将枪放到了地上,被押到了里间看管起来。
李芳文被枪声吓了一跳,他距离那个团丁小头目太近,子弹打出的血竟溅到了他的身上。他清醒过来后向周围观望,看到了苏凤那只小手枪在冒着淡淡的清烟。李芳文拖着从团丁手中抢下的“汉阳造”步枪,跑到苏凤跟前说:“苏大姐,多亏了你,我差点闯了大祸。”苏凤微微一笑:“你不用谢,我救的人还没谢呢!”许为新笑着摇了摇头,命令道:“分为各个战斗小组在院里搜索,消灭剩下的残敌!然后在各处布岗!”战士们开始分头行动。
许为新这才对苏凤笑了笑:“我确实该谢谢你开枪迅速!不过现在也没时间让我认真表示,你就带着两个小兄弟去做一下吴家人的工作,将他们集中起来,讲清情况,再看一下有什么问题要处理!”正在这时,听到外面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甚至有连续的机枪声。许为新拿出怀表看了一下:“时间正好!大部队已经到了。”说完,他急忙向门口赶去了。
李芳武也抢了一支步枪在手中,和李芳文一起端着枪,瞪着苏凤不知该做什么!苏凤问道:“你们做出模样端着枪,知道怎么打响吗?”李芳文说:“一扣扳机就响了!”苏凤说:“你扣呀!”李芳文抬起枪对准上方,使劲扣扳机,却没有子弹射出。李芳文的脸胀的通红,苏凤将他手中的枪要过去,将枪栓向后拉动后又推了上去,对他说:“这是汉阳造步枪,要这样将子弹推上膛才能扣扳机。你试试看!”李芳文再次抬起枪对准上方扣扳机,“啪”的一声,李芳文将平生的第一枪打出了枪膛。苏凤说:“照我的样子再押上一颗子弹!”李芳文按照苏凤刚才的动作又押上了一颗子弹。苏凤又让李芳武也做了一遍,就对他们说:“先就这样吧!你们端着枪,枪口抬高一点,可别对着我。枪里先别上子弹,跟着我,按我的命令行事,懂吗?”李芳文和李芳武都连连点头,他们跟在苏凤身后向外走。
第五章 红军的巴中城(1)
田冬花还站在门口,她一直害怕地盯着那个被苏凤打死的那个民团小头目。看到苏凤要出门,她指了一下那个死人,怯怯地说:“苏大姐,那个怎么办哪?”苏凤回头看了一眼:“你不用管,等会再打扫战场!你跟我们一起走吧,通知吴家的亲属到前厅集合,让所有在吴家帮工的人也去集合,我要给他们训话!”田冬花答应着去了。
红军四方面军大队人马进驻了巴中。由于情报确切,留守的田颂尧部队很快就被消灭,民团部队也溃散了。但田颂尧任命的县长刘怀信和民团团长吴耀祖却利用对环境的熟悉,一面让所有民团部队去抵抗红军的进攻,一面带着几个亲信逃出了巴中城。
整个巴中城一日之间就成了红军的天下。红军四方面军是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三千里到达川北的,经过了两个多月艰苦的行军和作战。刚进入巴中的部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但因为当天来不及落实驻地,为了不惊扰百姓,晚上竟然有很多都冒着严寒露宿在街道两旁的屋檐下。被四川军阀糟蹋得苦不堪言的川北百姓,从未见过这样的仁义之师。纷纷奔走相告,聚拢街头,彻茶送水,欢迎红军。大街小巷都贴满了红军的传单,涂满了红军的标语,这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工作传统。街头巷尾一时随处可见许多红军在向当地居民宣传鼓动的场面,气氛越来越热烈,有的店铺的老板甚至放起了鞭炮。
吴耀祖家已经成了红军的团部。李芳文和李芳武在吴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两个人起来时,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