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的闪电一旦射入德国人的思想灵魂深处,德国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 ——恩格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 —海涅'德'
“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毛泽东。
(2)局限性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看问题的偏向。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
在范围上: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3)后果: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例: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
了、发展了。”“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毛泽东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李大钊
——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的怀疑,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土壤。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武器。)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过比较、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推动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2.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转变?
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俄国对华宣言的鲜明对比)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1923 年,北京大学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列宁在全部497 票中得227 票,高居榜首。
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条件:留学日本,使李大钊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推动:非常关注、潜心研究和热情宣传十月革命。
实践: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
发表于《新青年》的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 年初,一战中获胜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作为协约国的成员之一,派代表出席,“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山东主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的正当要求,并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移交给日本。
五四运动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5 月4 日到6 月5 日,以学生为主
(2)6 月5 日,以无产阶级为主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彻底性”的理解: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
第二,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运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 年,1921 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现实意义: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1998 年5 月4 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作《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的讲话: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条件
第一,从政治思想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极强,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共鸣。(来自西方,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批判性)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 到12 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斯诺
第二. 五四运动时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一战后,欧洲思想界的悲观情绪的表现: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罗素:《民主与革命》
--西方传统政治、经济秩序受到挑战
一方面,使某些中国人更加坚守中国文明的旧途;另一方面,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探寻突破传统的新路。
2.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
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毛泽东;
再次,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
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到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与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思想流派的论战:
内容:(1)李大钊与胡适:问题与主义。
胡适:“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李大钊:“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其实质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2)李达、陈独秀与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3)李达、陈独秀与区声白、黄凌霜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需不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结果: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界线。推动了进步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举例说明,如工人夜校)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的党了。” ——蔡和森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由于在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中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民主工党。”——列宁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与表现。
邓中夏:“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一方面,一部分工人在与这些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使自己具有了阶级觉悟,从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如邓培。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理解工人的疾苦,看到工人阶级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