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魅铡憾セ帷簧希憧梢跃∏檎胰巳觥!�
好不容易劝住粉衣女孩,紫衣少女这才转过身来,深深望了朱业一眼,也不说话,拉着女孩儿便离去。
两位可人儿渐渐远去,朱业却依旧呆立在那,满脑子都是紫衣少女的面容,她虽然没有粉衣女孩那般出尘,但她真的很好看。如果说美丽是件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那么好看就是温和、厚道,还有一点善解人意。那挥之不去的面容似乎是可着人的心裁剪的,可着男人的心,也可着女人的心,自然也可着朱业的心。
许久,待两位可人儿早已远去,朱业这才反应过来,意未由尽道:“解语,溪扬,好名字……”
不知何时,老道已站到他的身侧,诡笑道:“心动了?你才几岁?”
望着老道满脸坏笑,朱业翻了翻白眼,道:“心动跟年龄有关系吗?”
老道幽幽道:“可能没有,但她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你都配不上。”
朱业顿时阴沉下来,认识一天多来,首次对老道产生怒意,冷冷道:“你在说什么?”
老道应道:“你也别不高兴,老道说的都是事实,如猜的不错,那两个小丫头应该都是神雷宫门下弟子,山门就在咱们县。神雷宫门人无需出家,只要遇上对眼的,得师门长辈同意后,就能结成道侣。但是,修行界有条不成文的狗屁规矩,就是想要结成道侣的男女双方,男性修士的修为一定要比女性修士高些,否则一切都免谈。”
朱业有些明白老道的意思:“你带我来九华山做什么的?”
“废话,当然是要完成祖传密典的传承仪式。”老道没好气的冷哼了声,道:“顺便也希望能借助两位前辈的无上法力替你洗经伐髓,日后你修炼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望着视野中渐渐消失的可人儿,朱业满脸自信道:“那还等什么?差距这么大,得赶紧追才行。”
老道拉着脸:“追什么?跟她们又不同路。”
………【第004章 心劫魔境(恳求推荐票~~~)】………
『看书要厚道,小青章章四千,大家也要厚道点,收藏砸票~~~』
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山**有名峰七十余座,千米以上的高峰多达三十余座,其中最高的‘十王峰’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如擎天巨柱。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可见其雄伟壮观。
从高处俯视而下,整座九华山便有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处处有景,移步换景,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
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多次重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遂与友人和唱《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李白游山期间还曾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诗中名句“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更是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人一旦有**,通常都会转化为动力。
朱业心中环绕着紫衣少女的身影,便觉得周身充满力量,爬山走路特来劲,顺便还能记下老道对九华山的简单介绍。说来也奇怪,自幼不喜读书的朱业,对奇山异水却有着莫名的兴趣,只听一遍便完全记住。
可来劲是回事,朱业的年纪毕竟还小,体力有个限度,短时间尚能忍忍,时间一长便有些吃不消,喘着气道:“真累,老道,跟着你在山中转悠了两个多小时,咱们到底要上那去?”
“双溪寺。”老道缓缓往前走,一步一步,不紧不慢。
朱业四处观望了下,有些渺茫:“在那?”
老道指着远在云霄的小片僧舍宝殿道:“就在那,其实不远,可走过去还得要半个时辰。”
朱业定眼望去,只见半山腰的茶树深处,耸立着零星几间古朴幽静的庙宇。两地相隔真的不远,可看似近在咫尺,又如远在天边,山间小道繁多,九转十八弯,真要徒步走过去,没半个时辰还真不行。
朱业眉头稍皱,沉思了片刻,眼中突然一亮,道:“老道,只听你说自己有多么厉害,法术有多么神奇,可我至今也没见过,不如你就地施展御天飞天术,带我直接飞过去得了,也省得爬来爬去,浪费力气不说,走的全是冤枉路。”
“你也说老道是个道士,脚下乃佛门圣地,轻易施展道家法术,实属轻藐唐突之举,别说那些和尚僧人,就算佛祖也是会发火的。”老道先是幽默了下,又若有深意道:“再说,前路看似坎坷,却未必弯曲;看似康庄大道,也未必笔直。曲直在于心,心直,路自然顺直;心不直,路就算再直,其实还是歪路,你明白吗?”
朱业若有所思,许久,道:“好像有点明白,又好像稀里糊涂的。”
老道点点头:“日后自会明白的,先走吧!路是要慢慢走的,想一下子飞过去,那就是作弊、走后门,不管是世俗界,还是修行界,都不会有善终。尤其是你将要踏入修行界,一定都要注意,修行有如逆水行舟,需循序渐进,讲究滴水穿石,水到渠成,千万别想着找捷径、走后门,不然必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话毕,老道便继续朝前慢慢走去,朱业却呆立在那,心中似乎有点想法,有点感慨,却又细想不出,就有如兴冲冲找到某人,正准备说话时却突然忘记想要说的话,那种憋屈,那种无奈,让人格外难受,格外心烦,就有如亿万只蚂蚁在心头撕咬似的。
渐渐的,朱业不但心中难受烦躁,连面目也随之扭曲起来。
老道虽走在前头,神念却笼罩着方圆数百米地域,瞬间便察觉到朱业的不对劲,急忙转过身来,顿时被吓了一跳,只见一团虚无缥缈的黑气,正悬浮于朱业天灵上方三尺处,如不是他眉心深处有团金光挡住黑气,只怕早已被邪气侵入体内。
朱业没学过任何修行心法,也不知道任何关于修行的知识,却莫名其妙的遁入魔境。
魔境,修士心劫,初学者的入门障碍,渡过便入修行门墙,过不去便走火入魔,万劫不复,终生沦为废人。
魔境作为修士首道心劫,各门各派都有应对心法,前辈高人大多也都会传下渡劫经验。所以,魔境虽然凶险异常,但只要资质尚可,再稍做些准备,十有**都能安然渡过。寻常修行门派门人,在踏入修行门墙前,都会依照师门所传心法入定修行,或许会稍显烦琐了些,但有师门长辈守护,基本上都会有惊无险,大多数人都能在入定中渡过魔境,成功踏入修行门墙。
可朱业与寻常修士不同,他不知心法为何物,更不知何为魔境,如不是意外为老道所救,或许他永远都不会接触到修行界。一个对修行一窍不通的半大孩子,却因为几句简单道理而遁入魔境。
大道致简,不得不说冥冥中自有定律。
在修行界,像朱业今天这般无故顿悟的并非没有,老道就是其中之一。可老道当年痛失妻子,悲愤过度,心神失常,稀里糊涂便渡过魔境,他自己对魔境也知之甚少,自然也不知该如何帮助朱业。
正当老道大为着急时,山中却隐约传来禅院钟声。
开始时,钟声圆润深沉,给人宁静、悠远的感觉。
没过多久,钟声变得浑厚宏亮,音波稍有起伏,悠长送远。
与此同时,诵经念佛声若隐若现,恍惚间便使人遁入庄严幻境。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业头顶上的黑气缓缓散去,钟声也渐渐消停淡去。
原本静立在旁的老道,不知何时也闭上了双眼,细细品味着钟声的悠远意境。
当老道回过神时,朱业正好睁开双眼,眸子深处精光一闪而过,如闪电般迅疾,虽然隐秘,但终究逃不过老道的火眼,老道笑道:“这样就让你入得门墙,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朱业微愕,茫然四顾:“门墙?什么门墙?在那里?”
“得了便宜还卖乖!”老道抬起右手便狠狠敲上朱业的脑梢,随后又微笑道:“不过,不管如何,你已成功渡过心劫魔境,祝贺你成为修行界的一员。”
朱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莫名其妙道:“心劫魔境?你说我也是修士了?”
老道点点头,微笑道:“是的,不管何种缘由,你能成功渡过心劫魔境,就能称为修士。”
朱业乐将起来,哈哈笑道:“这么容易?发个呆也能变成修士,修士也太不值钱了。”
老道很不满的冷哼了声,怒道:“发个呆?那是顿悟入道,没有莫大的福缘连想都不要想。拿我华夏修行界来说,大小正邪门派数百众,渡过魔境的修士多达十来万,可真正顿悟入道的修士却少之又少,十根手指扳扳都能数得清。”
朱业目瞪口呆,癫道:“这么多?”
老道微微摇头,道:“十来亿人口,十几万修士,也不算多了。”
朱业摸了摸下巴,满脸不满的神色,幽幽道:“谁管他天下到底有多少修士,小爷是说顿悟入法的人太多,有小爷一个就行了,搞这么多出来做什么?又不能批发出售。”
老道大怒,狠狠一巴掌煽在朱业头上,打的后者直咬牙切齿道:“老家伙,为什么打我?”
老道双眼微瞪,怒道:“打的就是你这个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的无知小子。”
朱业揉了揉脑袋,恨恨道:“小爷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罢了,完全不懂幽默的老家伙。话说回来,十多万超人隐藏在人民内部,会不会导致天下大乱?”
“不会,世俗界有世俗法律,修行界自然也有修行规矩。”老道见天色尚早,也不急于赶路,解说道:“况且,十多万修士中,能修炼到金丹境界的高手,能上千就算不错,最后能修炼元婴、达到地仙境界的绝顶高手更少,顶多也就百来号人,剩下的十多万修士也就比普通人活的长些,多几手应急法术,基本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朱业瞠目结舌:“金丹?元婴?地仙?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
见朱业终于露出些许敬畏之色,老道稍显满意道:“有没有神仙?那得看在人们心目中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神仙,就拿你说,你觉得达到什么标准就能称得上神仙?”
“能够长生不老,能够移山倒海,能够腾云驾雾,起码要有这些本领才能算是神仙吧!”神话故事中,朱业只看过《封神榜》跟《西游记》,也没全看懂,遂把心目的神仙样本都给说了出来。
老道像是猜到朱业会这般说似的,似笑非笑道:“按照你的神话标准,那这个世界就真的有神仙。在修行界,凡是修炼出元婴的强大修士都尊称为地仙,这些厉害修士的本命元神已修炼到不死不灭的无上境界,长生不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