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空下-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老师好。”
叶秋韵突然眉毛一样道:“你你是翰青?”
“哈哈,嫂子你怎么一眼就认出我了?”赵翰青取下了墨镜。
叶秋韵脸上已经露出了惊喜,还有一抹红云,娇嗔道:“怎么越大越顽皮了,还真唬了我一跳。”语气了有几分羞涩,更多的是溺爱。
赵翰青忽然感觉到在嫂子面前自己的确像个孩子,这是种久违的感觉,在这个世上这种感觉也只有在嫂子面前才会有,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所以,依旧笑嘻嘻道:“叶老师这口气越来越像老师了,我相信叶老师一定是个合格的好老师。”
“你怎么越来越贫了,堂堂的赵老板也不怕人家笑话。”
赵翰青看她笑靥如花,眉梢眼角喜气盈盈,气色精神都不错,人也开朗了,眉宇间没有了那丝淡淡的忧郁,看来皆是教书育人之功,精神一旦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叶秋韵在他注视下突然有些害羞,白皙如玉的脸上渐渐染上了一抹羞红。
赵翰青心中一荡,从孩子又突然变成了一个男人,孩子和男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后者常常具有生理上的冲动,不过,这时候可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异常,他急忙收敛心神,问道:“妞妞呢?”
“妞妞和凌角儿都上学了。”
“啊,这么小怎么就上学了?”
叶秋韵笑道:“两个小姐妹都喜欢上学,每天上课的时候就会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
“哦,在哪个教室?”赵翰青觉得很好奇,四五岁的孩子啊。
叶秋韵就把他带到了一个教室前,这间教室大概都是年纪小的学生,不过最小的也有七八岁了,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条件读书,所以,教室里坐满了大大小小年龄不一的孩子,有七八岁的,也有十来岁的。
赵翰青一眼就看到妞妞和凌角儿就坐在最前面,仰着小脸做的端端正正的听老师讲课。
章节目录 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南都
等赵翰青赶到玉州城,才知道陈少武在报纸上看到了邓铭文和教导军的消息,只在玉州呆了几天就匆匆返回部队去了。他这一次回去升官进阶那是一定的,说不定还能升为少将,更主要的是他以为赵翰青还在邓铭文的军中,所以,他才在家待不住了。
没有见到陈少武赵翰青虽然稍觉遗憾,但是更多的是为陈少武感到高兴,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他都希望陈少武在军中能有更大的前途。
陈大年在人间天堂玉州分店为赵翰青接风洗尘。
“师叔在上海滩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大快人心啊。”原来,赵翰青在上海滩的经历,陈大年已经听陈少武说过了只听得热血沸腾,尤其是赵翰青让少林英豪武馆扬威上海滩和挫败虹口道场日本武士挑衅更是让他兴奋。赵翰青于陈家有大恩,但是陈大年对这位年轻的师叔的敬仰并不仅仅是出于感恩,而是发自内心的敬仰,如今赵翰青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跟师父一样了。
“呵呵,大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上有铭文,下有嘉英、少武等本门弟子,只靠我一个人只怕是连一朵水花也溅不起来。”赵翰青这也不算是谦虚,凭他一个人再有本事在上海滩也搅不起多大风浪。
“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师叔的英明领导。”这话有拍马屁之嫌,但是,陈大年可不是在拍马屁,这是他的真心话。
赵翰青淡淡一笑岔开了话题:“大年,日寇入侵,这天下可能要乱上几年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们身为少林弟子更不能置身事外。少林弟子代代都是侠义英烈之辈??????”他说了一番大道理不自觉就摆出了师叔的架势,说到最后连他也觉得好笑,面前这个老师侄的年纪可是比他大了一倍有余,他自己也觉得过于老气横秋了,话锋一转又接着道:“乱世出枭雄,这更是咱们练武之人的机会。”
陈大年恭恭敬敬道:“师叔说的对,我正有一事相求。”
“哦,大年有什么事就说吧,咱们一家人还说什么求不求的。”
“这一次少武在铭文师弟手下立下了大功,让他的一帮师兄弟们很是羡慕。纷纷想要跟着少武从军,但是少武说让他们都去投奔师叔,说跟着师叔才是正道,如果不是他邓师叔那里无法交代连他也想跟着师叔祖混。我一想也是,跟着师叔也行。反正师叔祖如今也是堂堂的少将了,所以。这一次我想把手下的这些徒子徒孙交给师叔安排。”
“好。太好了,我这里正缺人手。”赵翰青一听简直心花怒放,他现在什么都不却就是缺少可用之才,陈大年的徒子徒孙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少林俗家弟子,功夫肯定好,忠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有了这些少林俗家弟子对自己来说就等于是如虎添翼。
“我这就通知大家都赶到武馆来。”。
“慢着,我如果全带走了岂不是占你便宜,这事一会再说不迟,我还有事要给你商量一下。”
“师叔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当下。赵翰青就把他想让陈少武利用武馆为基础组建抗日队伍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道:“大年啊,你在玉州民众中也有威望,我希望你也能出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纵然不青史留名,也一定会江湖扬名。”陈大年的武馆在玉州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他愿意就是玉州城也可在掌握之中,只不过他以前一门心思开馆授徒,不在钻权弄势上面。
陈大年听得也怦然心动,身为练武之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名扬江湖,当下迟迟疑疑道:“我行吗?”
“怎么不行?光是你的徒子徒孙就不少吧,只要你振臂一呼肯定应者如云。”
陈大年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师叔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赵翰青大喜,“驱除日寇,还我河山,振兴少林,扬我国威,来,咱们干一杯。”
最后,赵翰青只在陈大年的武馆里挑了数十名身手不错的徒弟,全部补充到教导队中,其余的徒子徒孙还不少都留给了陈大年,将来组建抗日队伍他的徒子徒孙就是其中的骨干。
第二天,赵翰青谢绝了陈大年挽留离开玉州,直接去南都。
远远看到南都城雄伟高大的城门楼,赵翰青也有些激动,在他的心目中这里比汉王寨村更像故乡,因为这里有他的兄弟、朋友和亲人,这里有爱有恨,这里留下了他最无奈的青春岁月。
南都城依旧戒备森严,携带着武器想要进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像教导大队数百名的队伍想要进城就更不容易了。当然如果赵翰青拿出来他的少将特别顾问的证件要进城就会轻而易举,但是,他不准备泄露自己的这个身份,如果亮出身份证件,把守城门的哨兵肯定会报告保安团司令部的,因为一个军委会的少将到南都来可不是件小事,很快就会惊动保安司令唐搏虎。这一次回乡祭奠父母时候赵翰青萌生出了这一次回南都就为哥哥报仇的念头,哥哥是在离开南都城时葬身白河之中,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因为勾引唐搏虎的四姨太才引来了杀身之祸,四姨太还暗算过自己,这件事肯定不能这么算了。
赵翰青和黑牛几人利用陈少武为他们办的玉州警察的身份证明顺利进城了,陈大年的徒弟们也混进了城里,教导大队的弟兄就只能留在城外面了,不过,穿着**服装的教导大队在城外应该很安全。
赵翰青一颗心早就飞到了嫂子的身边,说起来他跟嫂子分开的时间最久,所以,一进城他就直接回到了枣桂园。
但是,枣桂园的大门紧锁着,嫂子显然不在家。赵翰青想了一下,觉得嫂子现在最大的可能是在城隍庙,那里建了一所贫民子弟学校。于是,他又匆匆向城隍庙走去。
章节目录 第七百零一章 高楼一夜平地起
接下来几天,汉字营进行了教导队员的选拔,教导大队只完成了两个中队的建制,如今又选出了一百多名的教导队员,至此,教导大队完成三个中队的建制,达到了一个营的兵力。
教导大队中队之下又分出了若干小队,赵翰青委任了临时的小队长,之所以说是临时的小队长,是因为赵翰青打算三个月改选一次小队长,从各小队训练成绩最优秀者中产生,等于是一种竞争的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导队员们提过素质。三个中队长也不是固定的,仍旧采用轮值的方法,也就是个小队的队长轮流担任中队长一职,这样就能轮流得到锻炼。
教导大队不设大队长,赵翰青是总教官其实就是实际上的大队长,由黑牛等贴身卫兵协助管理。戚家营村民中那位率先向日本俘虏动手报仇的戚一龙和八斗坪的雷生都被赵翰青亲自点名进了教导大队,这二位都是血性汉子,好好培养一下就可以大用。
如今赵翰青的贴身卫兵有黑牛、石柱子、吴二憨和田瓜,其中田瓜还兼任了教导大队的射击教官。
这四人中最机灵的就是黑牛,也是综合素质最好的,如果不是年纪小赵翰青就会放他出去主力部队担任营连长了。
石柱子却完全就是个饭桶,除了吃的多当然力气也很大,再加上皮厚肉燥又练了几手粗浅的拳脚让他很能打,他傻不愣登又没有眼色其实不适合做卫兵,但是他一开始就跟在赵翰青身边,跟在赵翰青身边混吃混合一直不愿意离开,赵翰青就只好让他留在身边做苦力,他一个人可以比得上几个人背的弹药和行军干粮。如今又多了一挺轻机枪,赵翰青反正也习惯了他,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吴二憨其实一点也不憨,敦厚老实的一个人,跟石柱子一样吃苦耐劳,不过比石柱子细心周到,做勤务倒是一把好手。
田瓜是四人中最沉稳冷静的一个人,他的这种性格让他短时间里也成了一名出色的神枪手。
这时,汉字营三个月的新兵整训也已经结束了,鲤鱼垛根据地的建设开始了。
因为鲤鱼垛根据地与大平原接近。地理位置上很重要,但是不容易防守,所以不适合建立工厂,等于是一个军事基地,牛头山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在这里用不上。只需要暗中控制周边的民团和基层政权增强军事力量就行了。河湾镇已经被汉字营实际控制了,等于是已经初步打开了局面。玉州城官府还有陈大年的人脉。想要暗中控制周边的村镇并不是什么难事。赵翰青准备过几天去拜访陈大年,顺便让聂无双和他好好沟通一下,鲤鱼垛根据地完全可以无忧了。
赵翰青还惦记着重盖老屋的事情,于是就让聂无双在汉字营挑选工匠。一听说司令要盖祖屋,自聂无双以下人人踊跃,巴结上司自古皆然。军中还真不缺少泥瓦匠、木匠和石匠。随随便便就找了一二百人。
吴二憨担任施工总指挥,因为他在家时做过泥瓦匠,有人有钱。黑牛做了监工的,不是监视有谁偷懒。而是监督有谁违反军纪滋扰村民。
只要有钱又有人,盖房子就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一部分人清理废墟,一部分人去准备建房的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