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捞起来,在上海黄浦江出海口边,建起了一座全民游乐场。刺眼的日文“加贺号”、“赤城号”还刻画在变成游乐场的两艘航母上。
现在属于日本第一航空舰队的两艘航母,都是日本国内新建的主力航母。由于中华并未对之前的两艘航母进行改建,加入海军。而日本也是为了正名和洗刷中华带来的耻辱,这才有了这两艘新型主力航母。
排水量高达三万多近四万吨的赤诚号和加贺号,在今天日本航母的历史上,也摆脱了改造航母的名称。是日本意识到海军舰载机实力之后,建造的新型航母母舰大凤级的改进型航空母舰,也是日本。是日本除了大和级战列舰之外的另一个海军骄傲。
高达百架的载机量全部都是日本最新一代的烈风战斗机,并且在加入海军的第一时间,便被直接规划到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的第一战队,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航母。
然而这两艘航母却在此刻,成为中华陆基战机战鹰…3的口中食。先是密集的空空导弹袭来,装有五十公斤的战斗部借助地球引力和强大动能,狠狠的砸在两艘航母四周。
除了一部分偏离的目标外,其他的空空导弹都命令了这两艘航母。巨大的甲板和舰桥烟囱一体式的舰岛,都是空空导弹的攻击目标。
密集的爆炸在两艘航母上响起,保持低速行驶的航母很快就陷入了一片硝烟。虽说只有五十公斤的战斗部无法对这样的大航母造成什么大伤害,但是爆炸的火焰却能够让航母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而且日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算是改进很大的加贺号和赤城号,也有这样的毛病。那就是航母油库的管道,外部保护很薄弱,并且是在高危险区的舰尾。一但输油管被引燃,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扑灭,那就是一颗绝对致命的定时炸弹。
只不过现在的加贺号和赤城号并没有这样的危险,因为那些空空导弹基本上都命中了甲板和舰桥一小部分。还未对航母造成什么致命伤,只是对那些接到命令准备迎接胜利归来舰载机的地勤人员造成极大的杀伤,并且只是引燃了一些航空燃油。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因为在此刻日本联合舰队航母的甲板上,还有不少的航弹摆放着,一旦这些航弹被引爆,那对航母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接下来,密集机炮的肆虐,无异于火上加油。子弹和军舰的遭遇顿时化成了星光点点,到处都是迸发的火星,叮叮当当的撞击声如同打鼓敲击在日本海军士兵的心头上。
“反击,给我反击。命令舰队所有的军舰,涡轮增压,全速离开这里。”
到了此时,在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吼叫声中,日本的防空火力才开始进行反击。但是他们已经慢了一拍,中华的战机已经基本上都调整完毕,在距离舰队上空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已经处于和海平面平行的位置。低空从舰队的上空掠过,带起强烈的尾流,扫得日本军舰上的旭日旗啪啪作响。
除了还待在空中和日本舰队防卫的舰载机缠斗的一个中队外,蓝天大队的剩余战机直接穿梭在日本舰队的缝隙中。让日本的防空火力无处可施。
蓝天大队没有其他的烦恼,也没有其他的顾忌,在舰队之间的舰只缝隙中穿行,防空机枪和空空导弹在呼啸。在队长蓝天的指挥下,所有的蓝天队员并没有打算在这里爬升,成为日本防空火力的绞杀对象。而是在低空中寻找攻击的对象,其实他们也没有去特意的寻找,只要是面前的军舰,全都是攻击的目标。
只不过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不少的尾巴,这些尾巴对他们的威胁也不小。但蓝天大队的成员并没有对此太在意,因为尾巴的数量还未达到能够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
而日本联合舰队就并非如此,在主力舰和主力舰之间,相隔并不远。按照正常来说,军舰相互间的距离必须在两三海里之外,但是在此刻联合舰队之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距离,基本上都是五六百米。完全就不是战斗时的最佳距离。
这就给了中华的战机有机可乘。在军舰这样的距离下,那些可以平射的防空武器也不敢随意开火,因为枪口前,还有自己的军舰。要是打不中对方,就等于是在向自己的舰队进行攻击。这就是日本联合舰队此时的顾虑。
在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上,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此刻已经是满脸的怒容。就算是刚刚看到舰载机只剩下一半的时候,他也没有这样的表情。中华这一百多架战机的表现已经把他彻底激怒了。
蚍蜉撼树,绝对是蚍蜉撼树。
整个联合舰队近两百艘军舰,都是日本近年来下水的新型战舰。这样的力量在世界上绝对是前三甲的实力,但此刻中华一百多架战机却大摇大摆的进攻这样的力量。这是一种吃果果的蔑视,在山本五十六看来,这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特别是看到此刻火焰滚滚的两艘海军最新的航母,更是怒火中烧,恨不得把这一百多架中华喷气式战斗机的驾驶员都全部抓到眼前,用自己的武士刀,一一活寡了他们。
更加可恨的是,此刻他根本不敢继续在这里耽误下去。因为中华的战机既然能够来到这里,那就表示后续绝对还有中华其他的战机会到来。他可不想因为这一百多架战斗机,让联合舰队陷入真正的险境。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让他感到比较庆幸,那就是中华的这一百多架战机上,好像没有什么大杀伤性的炸弹。如此一来,就算这些战斗机把航空机枪的子弹都打完了,也很难对联合舰队造成太大的伤害。
所以,他才会命令舰队全速起航,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
在外面,此刻越来越多的日本舰载机追在中华战机后面,防空火力受到限制,就必须轮到他们出手了。他们很多都是执行突袭回来的舰载机,本着已经回来的便利,利用最后一点航空燃油,为舰队消灭这些中华喷气式战斗机。
而且联合舰队其他航母上面的舰载机也开始升空,加入进这场超低空的空战。好让那些航空燃油所剩无几的舰载机赶快着舰。
“鹰眼十七号呼叫蓝天大队,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请立即脱离战场,到坐标XXXXXX上空和加油机汇合。你们缺少重磅炸弹,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请立即脱离战场。这是中华帝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陈绍下达的命令。剩下的工作交给后面的兄弟。”
第五百零九章 黑鹰战机
山本五十六看着低空飞走的中华空军,脸上的阴霾更重了。他的心里活动异常的矛盾,喜忧参半。
“穷寇莫追,全舰转向东南,全速前进。”
离开是现在联合舰队最好的选择,山本五十六不清楚中华的战斗机是怎么跑到这里的,因为对方并不是海军舰载机,这里距离中华大陆最少也有一千公里以上。
在这个飞机作战半径只有四五百公里的二战,那些中华战斗机能够来这里,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不过,这也说明,中华的航母并没有在这附近,不然的话,按照中华战机的通讯系统的先进程度,早就是大片的机群到来。
这可不是小日本二流子通讯水平,日本的海军实力强大到可以说得上是世界第三,但是海军舰载机的通讯水平,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刚刚舰载机回来时,在很靠近舰队的时候,才能够和联队联系起来,这点就可以直接说明很多问题。
当然机载通信设备的距离限制,世界各国都有,就是中华也一样如此。因为机载通讯设备,还不是很发达,因为机身容量的限制,一些大功率的电台也无法装上飞机。除非在通讯距离内,否则舰载机也无法联系舰队。
但中华在这一方面遥遥领先,在预警机和间谍卫星的配合下,只要舰载机能够联系到预警机,那舰载机也可以实现和国内所有点的通讯,只是这里面需要预警机的转达。有着广大的机载平台,同样拥有足够的空间,预警机上面的通讯平台都是大功率,能够随时联系到远方的友军。这也是预警机被誉为空战实力倍增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毕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战争,越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山本五十六自然也了解自己的短板,其实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是差不多,要是让美国的舰载机远离了舰队,他们一样也联系不到舰队,一般也都是依靠海面上远距离警戒的驱逐舰和依靠飞行员的基本素质,从而顺利的返回航母。
后世二战中,也不乏因为舰队快速前进,而舰载机一时间找不到回来的道路,迷失大海,变成海上孤魂。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联合舰队会在这里慢慢的游荡,因为他们要回收偷袭的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可都是联合舰队的真正战斗力,他山本五十六绝对损失不起。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此刻山本五十六喜忧参半的原因,喜的是中华的战斗机只有在回去后,才能把联合舰队的具体位置报告上去。而到时候联合舰队已经离开了这里。忧虑的是,联合舰队恐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要小心翼翼的去面对中华海军了。
因为舰载机只回来一半,这也在进一步的削弱联合舰队的战斗力,全力下的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也不是很惧怕中华的海军,前提是,中华海军并非倾巢出动。
但是现在联合舰队必须要离开,并且快速补充损失的舰载机和飞行员。这样一来,就算在大海上和中华海军遭遇,他山本五十六也不是没有任何胜算。
当联合舰队的所有舰只都全部离开这片海域,那些归航的舰载机也都全部降落完毕,赤城号和加贺号甲板上的大火也被扑灭。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和当初没有太大的区别。三十艘航母上的舰载机看起来还是那么多,可机库里面的战机,都缩水的了一半。
在此时,山本五十六也收到了舰载机各个联队递交上来的战斗报告。
作为舰队参谋的小泽治三郎在大和号的指挥塔上念着这一封封报告,其中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中华的舰队防空火力异常的强大。甚至有些联队递交上来的报告上,把联合舰队和中华攻击舰队的防空火力强度做了一个比较。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大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两支舰队防空火力的差距。
“……,根据多方的考证,结合所有联队发上来的报告,已经可以确定,中华的攻击舰队已经被基本上击溃,三艘航母被击沉了一艘,两艘航母被击伤,护卫的轻重巡洋舰也是多半被击沉。(轻巡洋舰市级反潜驱逐舰)为此,帝国联合舰队海军航空兵付出了近八百架战机的伤亡,一千两百多个英勇的海军航空兵士兵为帝国圣战玉碎。”
“帝国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才获得这样的战绩,我不知道,此战真正的胜败如何。”这是山本五十六对此战的评价。
和偷袭珍珠港对比,这样的战绩,日本无疑是做了一笔没有赚头的买卖。并且还差点将整个联队置于险地。
“司令阁下,此战虽然帝国也是损失巨大,但此战的意义还有其他很重要的方面。这是帝国第一次对中华进行的雪耻之战,确定了帝国的决心,树立了大日本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