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侠传-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小虎急忙搀起朱棣。
道珩跌跌撞撞过来,道:“王爷……”
“若非吾儿,本王几乎送命!”朱棣执刀,一刀剁下谢贵头颅,骂道:“腌杂奴才!终去了本王心头恶气。”
“贫僧指挥有误,让贼子惊撞了王爷,哪怕王爷一个指头伤损,贫僧也是万死不赦。”道珩满面泪流地自责。
朱棣摆摆手道:“不是军师过错,是本王大意了。快杀,不要走脱张丙。”
连小虎为怕谢贵认出,藏身殿后,没想张、谢两人带了许多亲兵跟随,造成乱局。好在龙骧营人数众多,武功又高强,一番厮杀,柱香工夫,张、谢亲随俱被砍翻,张丙也被张玉削下脑袋。
乱局平定,乌云压头的苍天,也在这刻一声惊天劈地的巨雷中,倾下滂沱大雨。朱棣手执张、谢头颅,立在殿外豪雨中,激奋厉声道:“朱棣为大明,为天下百姓驱逐鞑虏,征战三十年,闯下北疆万世太平局面,朝廷不思褒奖,任奸佞小人齐泰、黄子澄一流把持朝政,横加陷害忠臣,宗室王亲惨遭荼毒,朱棣实愤于心。这等小人把持朝纲一日,就祸害天下一日,祸害万民一日!朱棣身为太祖遗诏顾命大臣,不能坐视大明江山蒙羞,为我大明,为我百姓,棣立誓今日起兵清君侧,铲除小人,还大明清白朝纲,尔等愿不愿随朱棣起事?”
众军轰然应是,声浪巨响盖过满天的惊雷,响彻寰宇。
“张丙、谢贵小儿的首级在此,但是数倍于咱们的敌人大军在外,他们包围着王府,占据着北平,汝等有没有勇气击破他们,夺下北平?”朱棣厉声道。
众人齐喝道:“击溃敌军,夺下北平!击溃敌军,夺下北平!……”
连小虎这一刻才真切感受到朱棣身上的王者霸气,要知王府外、北平城内大明守军数十倍于己,敌我悬殊形势无法比拟,但短短的数句话,朱棣强悍的眼神,身上暴涨地王者无敌之气,使这八百勇士成了甘愿舍生陷阵地死士,士兵不惧死,还有攻不下的战阵吗!
大雨瓢泼,夜如浓墨,靖难兵起!。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百五十五章、夺城
张丙、谢贵身死,撼动北平守军军心。众人冲出去,外围敌军惊惶应战,支撑片刻就如雪崩般溃散,众人分路夺门。城中嘶杀喊声渐如沸腾的蒸锅,布政司衙门和武库街燃起大火,雨势来的快去的也快,小雨不能阻止大火地蔓延,火势熏烤着潮湿地房屋,冒出浓浓地黑烟,笼罩了大半个北平。
连小虎带人杀奔朝阳门,指挥使孙虎,洪武年间武举出身,韬略武功上乘,虽逢乱局,镇定自若,派出侦骑探查敌情,营帐中警戒待敌,一派大将风度。他万般皆好,惟有一桩自负的毛病改不掉,自恃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挺枪上阵直取连小虎,却被连小虎一掌打下马来生擒,城门守军大乱,连小虎趁势夺下朝阳门。
不过一个时辰,朱高炽帅着大军也赶到,从朝阳门涌入城中,向九门各处发起攻击,及至黎明,北平九门俱被燕军攻陷。不出三日,北平尽在燕军掌握中了。
朱棣趁势上诏痛叱齐泰、黄子澄劣迹,颁布檄文“清君侧”,军曰“靖难”。封赏功臣,诛杀逆乖将领,一切飞快地进展。而连小虎救驾夺门有功,赏黄金千两,其他诸将俱有不等奖赏。
连小虎领赏时甚为感慨,孙虎自被俘至临死,不绝口大骂朱棣乱臣贼子,不屈不挠。朱棣大怒,夷灭其九族。
连小虎眼见孙虎六岁幼子和七十老母同赴斩,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回到住处,樱花见他脸色,下厨烧了他爱吃的菜肴,道:“小哥哥,北平形势已定,缘何闷闷不乐?”
“哎,这军阵生涯……”
“燕王有所责难?”
连小虎摇摇头。
“有时……不知自己在干些什么?”
樱花疑惑不解,道:“小哥哥,你……是不是想起过去的事?”
连小虎使劲摇摇头,长长舒口气:“徒增烦恼,想它做甚。”他转脸看着樱花,笑笑道:“我想想起,却记不起,好妹子,怎么办?”
樱花托着腮,仔细盯着他,点头道:“小哥哥,若真是不适应这里,咱们就走。四海之内,何处不能容身!”
连小虎抬目细看樱花,见她抿了鬓角,原来青丝如墨地长发盘在头上,珠簪玉坠垂在耳边一晃一晃,细细弯弯地黛眉,明亮地双眸,长长地睫毛忽闪忽闪,而一袭粉翠长裙,无限柔媚曲线,一副俊俏小媳妇模样。
连小虎不由拿手指去弹那玉坠。
“讨厌!”
“哈哈哈……”
连小虎抓住樱花柔荑,见纤纤指甲上上淡淡地点红,顿时情欲大动,悄声道:“好娘子,咱们去后堂吧。”
樱花晕生双颊,啐道:“去什么后堂,我和你说正经事。”
“这难道不是正经事吗?!好妹妹,这些日我想死你了。”
连小虎又哄又抱地将樱花抱进了内室,室门一关,自有天地,他的烦心事也不用去想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百五十六章、道珩
燕王兵起,满朝震惊。不过月余,通州、遵化、密云降燕,蓟州、怀来和居庸关陷落,指挥马宣、宋忠、彭聚等战死,燕军进占永平。
朝廷急令长兴侯耿柄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征讨,却于滹沱河被燕军大败,李坚、宁忠俱被俘虏,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所谓国难思良将,建文帝连声磋叹。齐泰荐开国功臣李文成子曹国公李景隆挂帅,方孝儒等指其优柔寡断,难当大任,齐泰一力保荐,建文帝下旨令其取代耿柄文,统领五十万大军再度进剿。但在出征前,建文帝召见,一语未出,双泪直流道:“李爱卿,勿使朕落下杀叔父罪名。”
李景隆只得应是,挂帅出征。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笑道:“李景隆膏粱纨绔子弟,今带兵出征,又见古之赵括行事,吾等事成矣。”他笑虽笑,替众军鼓气,心里却清楚敌我悬殊的兵力,召道珩等商量退敌之策。此刻北平形势已见危急,南向上,李景隆帅军进至河间;北向上,江阴侯吴高督辽东军威逼永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军事会上,众将有主张出击迎敌的,有主张坚城固守的。
“军师之见?”
道珩道:“贫僧之见当出击退敌,击退吴高的辽东军。永平乃我后方门户,若被吴高占去,必成北南合围之势,于我军大不利;何况我军大宗军资在昌黎,被敌夺去,断了财力,无以为继。”
“玉赞同分兵先退永平之敌,回头再击李景隆。”张玉道。
邱福道:“敌势强大,分兵出击,北平如何守?况且分兵击永平,若是不能克敌,岂非两面都不得保。”
众将争执不下,朱棣沉吟道:“李景隆乃纨绔子弟,色厉内荏,本王驻守北平,闻本王在,其必然牵缠盘葛,不敢遽前,那时永平丢失,我军后防洞开,李、吴军合击,北平必失;不若本王往援永平,引诱李景隆攻城,而吴高心性胆怯,不善战,本王大军一至,其必然走避,那时永平得保,本王再杀回马枪,李景隆屯兵坚城之下,本王大军在后,内外夹击,必破李景隆大军。”说罢,眼光扫过众将,道:“张玉、朱能、小虎,随本王退永平之敌,高炽,你等和军师固守北平,静待本王佳音。”
众将诺然应声,接令下帐。
朱棣待众将散去,道:“军师,此番北平就托负于你了。”
“王爷放心,贫僧竭力助世子固守北平,静候王爷凯旋。”
朱棣手指敲着案面,道:“本王此番援救永平,尚有另一个打算,军师可知?”
“王爷……是不是惦记着宁王朱权?”
朱棣哈哈大笑,道:“知我者,军师也。”
道珩深陷地眼窝也露出点笑意,道:“宁王据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朵颜三卫之士骁勇善战,精于骑射,实乃当世最具战力的部队。这块肥肉王爷怎会不想?”
“本王何止是想,得了三卫之士,天下可争矣!只是如何赚得朱权,军师有否教我?”
“王爷过谦。朝廷宣宁王进京,就是怕他也反了。宁王拒不奉诏,仍逗留大宁,已是对抗朝廷,此刻他定是满腹疑虑,瞻前顾后。所谓同病相连,王爷退去永平之敌,依贫僧所见,当于宁王一晤,痛陈朝廷削蕃之害,说服他加入,如此一来,天下大势可定矣。”
朱棣重重地拍了一掌,道:“军师所想,正是棣所思想。不若军师随本王同赴永平,共谋此策。”
道珩道:“王爷放心得了北平?”
朱棣扼腕道:“哎,真是愁煞本王。”
“贫僧举荐一人,可为王爷临阵谋划。”
“何人?”
“临川侯。”
“陈宣礼?”
“正是,此人计谋才略不在贫僧之下。”
“此人很有野心。”
“王爷现在是用人之时,何不人尽其才。”
“这倒是。”
“锄倭盟人员个个桀骜不驯,在南京和咱们闹不和,出海迎战倭寇,但朝廷派兵剿灭他们,而王爷不记前嫌地搭救,两厢对照,那帮自命清高的武林中人,如今已俯首帖耳地帮咱们办事了。”
朱棣笑道:“临川侯救下他们很有远见,倒要重重赏他,他黑宫宝藏的事办的好,还未赏呢,他人在哪里?”
“现和二王子在永平的昌黎,督办宝藏进京之,锄倭盟的人也在那里休整。王爷此番去可以召他们侯用。”
朱棣点点头,道:“宝藏尚有多少未进京?”
“世子爷清楚,通县招兵时花去一些,贫僧估摸仍有一多半未运来。”
“奶奶的,张士诚这个臭贼真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朱棣笑着骂了个粗口。
“如今他捐给了王爷,也算财尽其用了。”
“哈哈,本王倒要谢谢这个江南王了。”
两人大笑起来,侍立一侧的连小虎原不解这位非文非武地僧人何以高据军师要位,现在看看他那有些畸形地大脑袋,只觉的他的计策如天马行空,不拘泥困局,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中,难怪燕王重用他。
这数月来,他屡经战阵,渐渐明白临阵撕杀,勇气武艺固然重要,但是高屋建瓴的视野,运筹帷幄地指挥,知己知彼,谋定而动,才是制胜的法宝。
第二百五十七章、北上
永平在北平东四百里,东临大海,下辖昌黎、迁安几地。
江阴侯吴高、指挥使刘真、陈亨帅数万人进围。吴高算计中,朱棣应付南军不暇,自己正可以夺下永平,截断燕军退路,先李景隆立上一功。没想朱棣舍南军不顾,带兵杀过来。在燕境朱棣威名是和元大军撕杀二十年打出来的,可说是声名赫赫,震慑八方。辽东军闻听燕王亲带兵杀来,已是军心震动。吴高更是见风使舵人物,见偷鸡不成,不愿先蚀把米,未及接战,便退守山海关。
燕军轻松解去永平之围,朱棣嘱郭亮加强永平防务,调陈宣礼和锄倭盟至军,当夜挥军北上。张玉、朱能等大惑不解:“现北平被围,为何舍去不顾而北上?”
连小虎道:“王爷要劝朱权归顺。”
两人面面相觑。
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