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241章

核武皇帝-第241章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彪看着远处,想了想,和陈其采问道:“听说rì军的第十一师团已经到了福冈,正要海运到汉城增援?”

陈其采道:“是啊,情报部已经通过多个渠道证实了这一消息,只是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对于rì本陆军现有的水平,全军上下基本都有了一个评断,不管各自心里的评价是高是低,总的来说也不过如此,并无可怕之处,一个师团过来实在是起不了多少作用。我们目前是四十万大军横扫朝鲜半岛北方,两天后就将进一步南下决战,全歼rì本满洲陆军,不等rì军继续增援,我看这场战争基本就可以结束了,rì军再打下去也没有多少益处。”

宋彪微微颔首,却提醒道:“别说在世界战争史上,就是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几十万大军被几万部队击溃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不要掉以轻心。”

陈其采道:“陛下远见,回去之后,我就让参谋部电令各部戒骄戒躁,务必继续保持原有的战斗力,争取早rì击溃朝鲜半岛的所有rì军。”

宋彪嗯了一声,虽然他并无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朝鲜南部的地形比北部还要复杂,补给更为艰难,他确实没有继续攻打下去的设想,突破到汉城就算是极限了。

参谋部的一名尉官匆匆赶来过来,将电报簿交给陈其采。

陈其采将电文打开看一眼,和宋彪提醒道:“陛下,rì本海军旅顺舰队已经抵达南浦,暂时没有直接到定州威胁朝鲜沿海铁路。”

宋彪并无意外的哦了一声,道:“rì本这一次真的是大意了,明明是他们赌上国运的一战,其实真的没有做好完全之准备。”

陈其采想了想,道:“陛下圣明。”

宋彪的这番话并没有说错,rì本确实没有想到陆军溃败的如此厉害,从彼此的伤亡率来看,rì军在义朔战役中的表现并不算太差,他们伤亡和被俘12。5万人,只有不足一个旅团的兵力南撤到安州,而东北军伤亡4。3万人。可东北军的战后补员速度极快,主力部队可以大规模从巡防军抽调二线兵力补充损伤,各巡防军新编团则从东北和直隶鲁豫152个县的新兵训练营抽调了7万名新兵。

战争就是消耗,特别是“人”的消耗。

东北军肯定不能怕消耗,而且要勇于消耗“人”,因为东北军是靠整体优势作战,而不是依赖士兵的单兵素养。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大浪淘沙,血海淘金。剩下来的自然就是jīng锐。()

宋彪一直是如此认为的,他只是从来没有这么说,因为这样说法实在是太残酷。太没有人xìng,可事实是战争本无人xìng可言。

战争也是血腥的。

虽然安州战场还没有开始流血,可在两天之后,这里注定将会血流成河,身为rì本满洲陆军的总司令官大岛义昌大将此时当然要率领部队撤离安州,可他能向哪里退?

现在只要他撤退,东北军就会一路南下占领平壤,rì军甚至连破坏铁路的时间都没有。

大岛义昌手中还剩下第二师团、第二炮兵旅团、两个总预备步兵旅团和一些零碎的辎重大队之类的兵力,加起来不过4。5万人。

就在宋彪的眼前,rì军一直在强化工事。隔着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他们监押着几千名朝鲜人沿着大宁江南加固防线,增修土垒。

宋彪大致看了一遍,感觉意义不是很大。

rì军显然也很清楚,他们将工事的主要强化区集中在安州郡北部的云谷山地区。那一片的山势连绵成片,四周则是平原和丘陵地区,云谷山脉延绵四十公里长,十二公里宽,北至安州,南至平壤。可以说是平壤之北的天然要塞。

大岛义昌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勇气守在平壤之南,其所依托的正是云谷山地区。

天sè渐晚,宋彪渐渐也看不清对面的景sè,他返回前线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如果按照rì俄战争的那种节奏,大军推进到博川之后,怎么也要修建工事,调整几天才会发起全面的决战。

那是rì俄战争时期的速度,现在则不同了,如果rì军不能适应这种新的作战特点,那只能是rì军自己的事情,从今天晚上的9点开始,第三步兵师就将继续从定边发起对介川rì军的包围战,绕道山路,直接包抄介川rì军的后路,同第十四步兵师前后合围rì军的第四预备旅团,逼迫rì军分兵支援。

如果rì军支援,第十五步兵师会在清川江南侧实施伏击,如果rì军不救援,两个步兵师前后夹击消灭第四预备旅团,直接南下顺川、江东,十二小时突击行军50公里,进逼平壤,直接切断rì军第二师团的退路。

在此期间,第一步兵师、第二十二步兵师会在清川江和云谷山区一带持续发起攻击,牵制住rì军,使得rì军不能轻易后撤,最后由第四、第十五步兵师切开rì军第二师团和两个总预备旅团,三天之内继续完成对rì军第二师团的围攻,争取用五天时间歼灭这4。5万人的部队。

一切的标准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快”,越快越好,不给rì军任何调整的余地。

第二天,当黎明的阳光从东侧的清川江上照亮大地,远处的炮声轰鸣不时传来,响彻大地,在大宁江防线上,东北军的火炮不断迸发,尖锐的炮声此起彼伏,在rì军的防御工事上连绵轰炸。

辉煌壮丽的进攻序幕从这一刻正式拉开。

进攻不是几万名士兵一冲而上就能击溃对手,那样只会给对手的机枪阵地轻易撕碎人群,同样的,没有任何牺牲也不能指望有所收获,进攻就是要堆砌人命。

为了尽早实现实现突破安州防线和介川防线的目标,在收缴rì军的火炮后,第二炮兵旅扩编为第二炮兵师,布置在安州战场,拥有422门火炮,而威力更为强悍的东北第一炮军则位于宁边地区,以1782门身管火炮的力量对介川防线的一个旅团实施疯狂的轰炸,以至于相隔二十公里远的距离都能听到那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仿佛是火山的大爆发,大地也随之颤栗。

很难想到1782门火炮千弹齐发是何等壮观之场景,在安州防线。仅仅是422门火炮的进攻就在天空掀起了疯狂的弹雨,加上迫击炮的近距离破防,rì军在整条防线上都不断遭受爆破和破坏。

宋彪采取了多点进攻的方式,六个步兵团同时在多点分散开进攻,拉开十公里长的攻击线,迫使rì军难以分清重点和主力部队。

至于在定边战场,rì军大概很难想象两千多门火炮究竟是如何在两天的时间运输到定边、博川。又是如何保障这些火炮的弹药,因为双方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rì军无法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在整个战场上。从锦州到沈阳,从沈阳到本溪、宽甸、丹东,到朔州、定边、博川。东北军征调的民夫、民兵总员已经超过两百万人,从东三省和内外蒙抽调的马匹已经继续增加到六十万匹,达到了预先的要求。

rì军很难想象的事情总是很多,更难想象的是两千门火炮发shè的弹雨宣泻而下又是何等的场景,虽然这样的情况在一、二战中算是很常见的情况,可在亚洲,这还是亚洲战争史上的第一次。rì俄战争期间,双方的火炮加起来也未达到这个规模,而在中rì辛亥战争中,加上迫击炮。一场大规模战役中的火炮投入数量就能达到八千门,而这里面大约有70%是属于东北军。

在安州战役中,这个比例进一步扩大到90%的程度。

从火炮到机枪,从迫击炮到冲锋枪,从霰弹枪到自动装填步枪。从榴弹筒到掷弹筒,从兵力数量到物资补给,东北军占据着真正的绝对优势,不管rì军的作战水平如何,将官水平如何,这都是难以弥补的差距。在整体上,双方的作战思想、主导方针更是抗美援朝战争和rì俄战争之间的差距。

45年之差距,真的不是rì军可以轻松扭转的。

说到东北亚的战争史,人们总是会想到上甘岭战役和203高地战,这是两场非常惨烈的战役,但也是非常罕见的战役,几乎很难遭遇到类似的情况。

以rì军的装备水平和训练素养,他们有能力在安州重复203高地的惨烈阵地战,实情近乎于此。

大宁江血流成河,大多都是东北军将士们的鲜血,为了冲过这条百米宽的河道,东北军很快就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几千人的战亡数量在宋彪这位总指挥官看来已是很低的损伤,如果反过来是rì军进攻,他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让rì军伤亡数万人,并且根本无法渡过河道。

鲜血染红了河道,四个浮桥顺利搭建起来,有三个步兵团已经冲过了rì军的第一道防线。

在条件简陋的战线指挥室里,陈其采将最新情况汇总上来呈交给宋彪过目,此时,第一步兵师已经抢占了清川江铁路大桥。

这个消息让宋彪略感意外,他没有想到rì军jīng锐主力的第二师团居然没有破坏这座大桥。

陈其采沉默无声的站在宋彪身边,等待皇帝对此作出新的评估和决定,以他的水平自然明白皇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一开始就将火炮部队集中在安州防线,那就无需分兵突袭平壤,而且能在两天之内结束清川江战役,在此歼灭rì本满洲军的第三军。

他不敢言语,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

宋彪将最新的十几个战况情报整理一番,重新在作战地图上标注出各部队突进到的位置,脑海里不停的计算着新的变化,局势变化的太快,超出了他最初的预估。

仔细的思索片刻后,宋彪不紧不慢的调整自己此前的错估,吩咐陈其采道:“电令张孝淮,要求第四步兵师务必要在一个小时之内掐断安平线,阻止rì军第二师团的后撤,将各师的炮兵团集中起来,全力支援第四步兵师。电令各炮兵团,要求各部不急于覆盖对手防线,要侧重于纵深袭击,两个步兵师要善于用迫击炮解决小的堡垒和机枪点。此外,将第十五师和第二十二步兵师派上去,电令介川地区各师务必在中午之前击溃rì军第四预备旅团,不计一切代价,各新编团可直接上阵,明天之前要将东北炮军转移过来集中火力针对安州防线,让工兵旅和辎重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陈其采点着头称是。随即问道:“陛下,第三和第十四步兵师还需要继续南下吗?”

宋彪并不打算纠正自己的战略布局,道:“必须要南下尽早占领平壤,切断平京线铁路。此事或有争议之处,但是事已至此,各部必须继续坚持原有的作战方针,与其临时改变方针。不如加快,速战速决。”

陈其采再次顿首,这就匆匆走了出去。其实他昨天就考虑过不同的提议,可他不敢冒险提出来,毕竟对面是rì军最为jīng锐的第二师团。

在陈其采走后。宋彪将韩麟chūn喊了过来,和他一起将rì军的部署情况重新在地形图上标注出来,试图猜测大岛义昌此时的真实想法。

在多支部队被迫撤离战场后,rì军主要还是退往云谷地区,而非严守铁路线,由此可以看出,rì军还是要死守云谷,利用山地优势和东北军拖延下去。

云谷一带的地形很复杂,想要速攻下来的可能xìng比较低。

宋彪在此推算后,还是决定继续提前速攻平壤。在此基础上用多个师团围攻rì军,此时就不急于速攻,而是要力求减少牺牲,逐个敲掉rì军的据点。

到了下午4点,东北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越过清川江。切断了第二师团后撤的退路,直到这时,东北炮军的部分炮兵团才转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