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犬-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遵化住了两天,朝廷那边派来接任的官员到了,这里的屯驻的大军们也终于结束了好日子,开始跟随孙承宗撤回京城,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是不是该返回家乡了,毕竟出来已经大半年,该做的事情全都做了,拿到朝廷供给的粮饷之后,也该回到那个阔别多日的家乡,去看看自己的妻儿老小了,整个大营都弥漫着这种温馨的思想味道。
这个时候不会有人知道,己巳之变后从京城返回家乡的明军中,很大一部分后来要么投奔了后金,要么投奔了李闯,这些如今还在一起为大明而战的同袍们,下一次再见面的时候,早已经物是人非。
陕军无疑是最惨的,那地方原本就在闹饥荒,从驻地出来勤王的时候粮饷就不足,到了京城之后,因为要用到他们打仗,所以虽然粮饷数量也是支应不全,但好歹还有的用,可等到打完仗之后,陕军回陕的过程当中,却发生了重大的粮荒,沿途各地州县根本就不供应他们钱粮,走到一半便支撑不住,最后惹急了干脆一哄而散,只有少部分回到了陕西,很多人都当了土匪,到最后还有很大一部分被高闯收编,成为闯军的骨干力量,这就是那支入京陕军的命运。
山东兵此时倒还不算太惨,尽管那地方也是连年闹灾,但终究还靠着海,又是孔孟之乡,谁也不敢太过轻忽,可随着孔有德那次吴桥兵变,山东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宋庆很想知道,那个跟他交情不错的田英,最后会落到什么结局。
此时孙元化应该已经就任登莱巡抚,孔有德,耿忠明,李九成和李应元等人也已经归顺了他,祸害们算是聚齐了,宋庆知道自己没办法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他也没打算阻止,不过如果在这里面能够占些便宜,他倒是不会拒绝。
当然,如今说这些还太早了些,他现在最需要操心的依然是那笔财货,好在这次大军回京,徐州卫依然是单独一营的,倒也没有外人过来打搅,即便这样宋庆还是不放心,又派出探马四处巡查,不为寻找后金兵的残余力量,只为了防着各路友军的黑吃黑,九十九拜都磕过了头,就差如今这一哆嗦,他可不想在这种时候功亏一篑。
队伍到达平谷的时候,宋庆再次见到了那位县令,县太爷也是满面堆笑,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徐州卫在周围剿灭后金的时候,他钱粮供应的好,朝廷已经有嘉奖下来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要升官,这倒是真让宋庆有些意外,县令也是才知道宋庆在京城时候的名声,双方互相恭喜了一下之后。徐州卫再次进入平谷,休息一晚之后在县令和士绅们的护送下离开。
花了五天时间。大军总算是回转京城,这趟照例也是没有进城,按照各自之前的方位驻扎,大家去遵化都赚了不少,因此倒是也都相安无事,不过宋庆依旧不太放心,这种怀璧其罪的感觉实在是太刺激了,哪怕是他这种大心脏的人。都要时时刻刻担心有旁人觊觎,尤其是那些宣府兵们,他们的驻地可离着京城不远,天知道会搞出什么花样来。
因此,返回京城之后的徐州卫非但没有放松,反倒是更加谨慎起来,尤其是狗营的人。在赵满熊把财货装车运进京城之后,几乎是一天三班倒的盯着那几个很隐秘的仓库,薛五更是亲自在那里把守,洛小北和李三郎则带了些骑兵在各处游弋,专门盯着宣府的人,只要那边稍微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回报到宋庆那边,随时准备对这伙儿友军开片儿。
不知是因为狗营防范严密,还是说到了京城之后,宣府的人不敢有什么大动作,总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倒是也一直相安无事,宋庆现在一点都不想在京城多呆。哪怕皇帝想要再接见他一次都不行,他只想赶紧启程回徐州,这一趟出来的目的已经全部达成,继续留在京城只会是浪费时间,加上整天这样提心吊胆的,再住下去的话,早晚要得神经衰弱。
跟他相比,吴三桂在这方面就洒脱的多,关宁军终归是家大业大,别说跟宣府没矛盾,哪怕就是有矛盾,也只有他们去找茬儿的时候,宣府兵显然是不敢招惹他们的,因此这次也赚了不少,但却根本不担心有人觊觎,到达驻地休整半日之后,吴三桂约了田英、魏勇一起,来找宋庆进城喝酒,宋庆心中如今也烦闷得很,看看似乎没什么事情,也便随他们去了。
吴三桂在京城算是熟客了,毕竟他从前就在这里混过,又是年少多金的主儿,因此找地方之类的活儿全都交给了他,宋庆他们只是跟着而已,没多久就在城东找到一处不错的酒楼,四人进去要了一桌子酒菜,尽情吃喝起来。
这四个年岁差不太多,宋庆最为年幼,如今十九岁多,但最年长的魏勇也只有二十五岁,又都是各处卫所军镇年轻有为,被上面格外栽培的人物,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太多,因此聊起来倒是分外投机,吴三桂心思最为活络,先前跟宋庆就已经称兄道弟,如今聚了四个人,看看也都是豪气之辈,顿时提议道:“我等四人既然志气相投,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
宋庆立刻接口道:“好啊,吴兄这主意好,反正大家都是行伍里面厮混的,就看如今这局势,将来保不齐还有这种入京勤王的事情,多几个兄弟肯定是好事,宋某附议!”
田英和魏勇也不是什么矫"qing ren",立刻也点头应了,分别报了年庚,也懒得再去找什么关帝庙,就在这酒楼的雅间内对着磕了头,喝了酒,结拜为异性兄弟,魏勇做了大哥,田英则是二哥,吴三桂行三,宋庆是老四。
结拜为兄弟之后,几人言语更加投机,说的东西自然也隐秘了几分,不再像最初那么藏着掖着,老大魏勇皱着眉头道:“老四这话说的是正理,这次的仗打下来,我算是看明白了,咱大明这兵是真不经打,我们其实都还算好的,关宁军原本就在辽东扛着建奴,陕军和山东兵也是能打的,徐州卫原本觉得没什么,可几仗打下来,倒是真让我们有点刮目相看,不过咱们这些最能打的,对上那些建奴照样吃亏,也就打打他们那些包衣还行,真夷一个打我们两三个都有富余。”
这话题吴三桂最有发言权,毕竟关宁军一直都在辽东和后金打仗,比这里所有人都要熟悉,当即接口道:“大哥这话说的是,前宋时候之所以打不过辽兵和金兵,甚至打不过西夏,还能说是大宋没有骑兵可用,可如今关宁军那边骑兵也不少,但野战浪战就是打不赢,有时候我自己心里头也琢磨,咱是不是比人家差点啥,可归根结底也想不出个根由来,早几年的时候还能出去打一打,从袁督师来了之后,大多只是踞城而守,再不敢轻易出战了,这次满桂将军阵亡,怕是往后更没几个人敢出城迎战,小弟回去之后也有的操心了,天知道这辽东将来会怎么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来一次入卫京师。”
话说到这个份上,各人也只有感叹的份,哪怕是宋庆对将来战胜后金有信心,可现在也都是在琢磨着火器的事情,想依靠着高科技点的东西对付后金,对于冷兵器决胜,他自己同样不抱希望的,其实双方人种并没什么差别,绝不是日后黄种人和黑人差距那么大,归根结底是武风不彰,徐州这种地方算是个特殊例子,其他地方还是以读书人为尊。
不是说读书人不好,可读书人真没法子上阵杀敌,这风气一旦遍布大明,人人皆以文弱为美,面对游牧或是游猎民族的时候,打不过那是正常的,打赢了反倒应该检讨一下,是不是把后半辈子人品都给搭进去了。
四人越聊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个时辰,看看天色擦黑,当即也不停留,吴三桂这大财主主动去会了账,一起出了京城,临别时候也知道这一走估计短时间内不会见面,又是互相嘱咐了几句,各种不要钱的仗义话说了一箩筐,这才各自散去。田英和魏勇并做一路,吴三桂却和宋庆一起,两人又聊了聊距离他们很远,但确实很吸引人的朝局,到达关宁军的防区之后才分开,聊了这大半天后,宋庆对这人的印象倒还真好了起来,不得不说如今这位白马银枪的小将,确实还是个终于国家民族的少年将军,跟后来那个大汉奸不可同日而语,看来这环境改变人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夜空之下,宋庆酒意略微有些上涌,想想快要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徐州,未来日子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顿时生出几分豪气来,狠狠在马臀上抽了一鞭子,战马撒开四蹄,在扩阔官道上肆意狂奔,时不时还伴着几声大叫,说不尽的潇洒倜傥,道不完的精神失常……
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众生
崇祯三年五月十六,历时半年多的己巳之变终于落下帷幕,此役以后金满载而归,崇祯勉强赚回面子为结局,总算是告别了历史舞台,其实大部分事情都没改变,该如何还是如何,最多是因为宋庆抓了阿济格,让皇帝多赚回了一点面子。最大的变数当属徐州卫,这支原本在历史中并没什么表现的军队,在如今这个时空却是大放异彩,说的上是天下皆知。
同样尽人皆知的还有宋庆和他的狗营,这个原本顶着并不太威武名字出现的队伍,如今在大明军队中可谓是风头无两,宋庆这个年轻人更是将自己的名声提到某个阶段性的顶点,如今还只是在发酵期而已,当各地军队回归家乡之后,随着士兵或军官们的口口相传,吹吹牛皮,他的名声将再上一层楼,乡间百姓说不定要庆祝本朝出现第二个戚爷爷了。
这对宋庆来说自然是好事,也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如今总算是得偿所愿,心中激动自然不是旁人能够感觉得到的,只不过随着这次入卫京师,几次险象环生的死中求活,他也历练出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毕竟是两世为人,如今更是吃过见过,只要不阶段性的抽疯,不蹦出些惊人之语,远远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名将的风范了。
最后这个评价,是丁魁自己得出来的,此刻他正骑在马上,押着十几辆大车,看着不远处同样骑着高头大马,手中时刻提着铁枪的宋庆,心中感慨万千,就是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好几岁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天下闻名的青年将领,更是杀人如麻的后金克星,当他们再次回到徐州的时候。丁魁相信从前一切困难,都将轻而易举的迎刃而解。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该如此瞩目吧……
怀着同样心思的还有洛小北,这个还不到十七岁的孩子,如今已经是狗营的三大副营官之一,在卫所的身份也已经提到了总旗,没人对这个升职提出反对意见,战场上的洛小北像是一匹狼,对敌人凶狠,对自己更加凶狠。哪怕是素来以勇猛果敢著称的薛五。在目睹这个半大小子守城时身背三处刀伤。却依然脸色狰狞的拿着长枪捅人,也会觉得脊背一阵发凉。
这是个天生为战场而生的家伙,跟宋庆一样,只不过宋庆像是个统帅。至少也是个将军,而这小子更像是个亡命徒,只要命数够硬,假以时日的话,狗营又会多一个能打硬仗,能让人放心的官长。
亡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