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系统-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珊珊,韩风好像和你爸很熟悉哇,我猜韩风肯定又有问题私底下问李老师了。”刘娅对李珊珊说道,她地目光还停留在门口,韩风的背影刚刚从那里消失。
“哦?你为什么这么想啊?”李珊珊问。
“我看到他和李老师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并且好像很投机的样子。”
学校的那个面积不大的小湖,被大家称之为情侣湖,因为湖边是情侣们晚上最爱去的地方。
李珊珊稍微有些惊讶。她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经常?”
“对呀,我都看到过两次了。”
李珊珊疑惑道:“你怎么会看到。难道你……”
刘娅听到李珊珊的话,脸蛋突然变得红彤彤的。沉默了半天,她突然说道:“珊珊,我现我喜欢上韩风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李珊珊笑道:“不会吧?”
“我是说真的!”刘娅已经顾不上害羞了,她突然很是八卦的将嘴巴凑到李珊珊耳边,小声地说道,“我跟你说。韩风可是班上很多女生眼中的白马王子。好多女生都在暗恋他呢!”
“呃……没那么夸张吧?”李珊珊脸上有点不自然。
刘娅道:“怎么不可能!韩风那么优秀,简直是个完美地男生!大家喜欢他非常正常。”
紧接着。刘娅将韩风来水木上学之后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一件一件地说给李珊珊听,包括打篮球,代表计算机社和别人出战……一件不落!连韩风在外面地住处她都知道。要是韩风现在在旁边。肯定会以为刘娅请了私家侦探来调查自己。
很多事情李珊珊根本就连听都听过,真不知道刘娅从哪里打听到的,还说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我跟你说,班上好多女生都给韩风偷偷递过情书。”
“啊?”李珊珊小声地叫了一声。
“珊珊,你这么惊讶作什么?”刘娅奇怪道,“这种事情很正常吧,这么好的男生,这么多人抢,自然得主动点了。”
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李珊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却叹道,你们岂能抢得过nannetbsp;这时,李珊珊突然想起什么,笑道:“丫丫,你有没有偷偷给他送过情书啊?”
刘娅脸色又是一红:“还没有。”
“为什么?你刚才不是说要主动吗?”
“我害怕啊。前面那些女生的情书,最终都到了垃圾桶里面。韩风整天一脸冷漠,谁都不能接近他的身边半步,你说我就这样送情书,最后的命运,肯定和她们一样,我才没那么笨呢!”
……
韩风跟着李仲闻教授来到了神经科学系地实验室。
“韩风,我现在已经可以确信这个理论地正确性了。”李仲闻教授说道,“这段时间,我做了不少实验,都是针对孤波猜想进行的,虽然受到条件地限制,我没能够从正面证明神经脉冲是以孤波的形式在体内传播,但是间接的实验测量方法显示,神经脉冲地确是一种机械脉冲!”
李仲闻教授拿出一叠实验数据递给韩风,这些数据都是他这段时间来的实验测量结果。
这些天来,他在有限的条件下,针对自己的这个猜想分别从电、声、磁、光以及温度等方面对神经脉冲作了极为精密的检测,从而得出了现在这个结论。他分别测量了神经脉冲传导前后神经膜介质的电传导阻抗特性、低频振动波的传递特性、低温导量子干涉仪下的磁通量变化、温度变化以及高压高频电磁场下的辉光放电现象。
“当然,这些实验数据都是我从动物身上测量的,目前还没有测量人体,不过这并不是关键所在,在这方面,人和动物是完全一致的。”李仲闻继续说道。
韩风仔细阅读着这些实验数据,说实话,其中的一些东西实在太过专业,他看不懂,不过大部分他还是看懂了,毕竟这段时间来他也并不是白过的。
韩风在心底其实已经彻底接受了这个李仲闻的这个猜想,因为其中很多数据都和他平时的观察是相温和的,而用他的这个猜想能够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
但科学是严谨的,要将其变成真正的理论,除了实验数据,还必须要有强有力地证据。例如,当年罗素从水流中现的孤波现象(平移波),在他逝世十年之后,荷兰数学家科特韦格(d。Jrteg)和德夫里斯(c。dev)从数学上证明了“罗素波”的存在,他们得出了一个名为“kdV方程”的非线性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正好是罗素孤波。
国内现在的试验器材和仪器还不足以能够准确地测量神经脉冲的那些极为细微的数据,他现在得到的数据,都是粗糙而模糊的,显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不过,在这点上,韩风却能帮到忙,要说到微观,相信就算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也比不上韩风的“内视”功能。
李仲闻教授的这个理论,可以说给韩风带来了非常大的启,让他开始慢慢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身体,甚至很有可能揭开了丹流和内力之谜。所以,韩风决定帮李仲闻教授一把,也可以算是为国家做点贡献,要是李仲闻教授因为实验仪器不能达到要求而跑到国外去了,到时候这个理论诞生在国外,那可就有点冤了。
于是,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韩风将级系统的编制工作暂时抛开,开始着手从李仲闻教授的那个角度去观察神经脉冲的传导。
正如李仲闻教授所说,在神经脉冲传导的那一瞬间,神经膜内的介质会由液体变为一种奇特的固体,并且这是一种化学变化,也就是说,神经膜前后的组成成分都生了变化,但是这个化学变化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果不是韩风这样有针对性地仔细观测,还真现不了。
韩风记录这些数据的方法很简单,他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神经脉冲强度检测小程序,针对某种特定的神经脉冲,然后截获传播某一段神经纤维前后神经脉冲强度的变化,所用的时间等等参数,然后他将这些参数以固定的格式保存到自己的脑盘中。
这是一个枯燥而单调的过程,所以韩风指定几个专门的观测点之后,就不再关注这里,而是开始分析那些记录下来的数据。
断断续续总共花了两天的时间,韩风最终得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
级系统 正文 第101章 最美妙的结构
韩风将这个方程整出来之后,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个方程对他自己来说,也有莫大的好处。他从本质上理解了神经脉冲在身体里面的传导,这个方程的建立,标志着他对神经脉冲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致。
这个方程能够建立,从某个角度来讲,也证明了李仲闻的神经脉冲机械孤波猜想是正确的,否则不可能得出这个极度吻合实际观测数据的方程。
方程是得出来了,可是怎么将这个方程交给李仲闻却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想了半天,韩风还是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说辞。
最后,韩风决定暂时还是不要透露这个方程,先以学习的名义,到实验室去呆上一阵子,测量一些实际的数据,然后再给出这个方程,这样会比较容易接受。
邮箱他这两天都定时检查了,并没有手到m的回信,这让韩风心里有点郁闷。
难道那个回信的真的不是m?如果不是她的话,那又是谁?真正的m哪里去了?她有没有遭受不幸?
韩风有太多的疑问需要得到解答,可是他对此却有心无力。
第二天,韩风去找了李仲闻教授,直接向他说明了自己的目的,说对神经脉冲这个课题他有点自己的小想法,想亲手通过实验来观察研究一下,希望李仲闻能够允许他自由出入和使用系里面的实验室。
对此,李仲闻教授没有任何犹豫就点头答应了。
韩风这样的好苗子。李仲闻巴不得他能够主动去钻研去学习,之前他的表现,已经证明他有这个资格。当然,李仲闻绝对想不到韩风在几天之后会给他带来什么样地惊喜。
韩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测量能够得出那个方程的相关神经脉冲参数,所以他实际上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在实验室,毕竟他不愿因为这件事浪费自己不少时间,在实验室空余的时间,他顺便还练习了一下自己的解剖技术,当然实验室并没有人体供他解剖。他解剖的多是一些小动物。
赖先济教授实际上在水木并没有担任具体的职位,也没有为某个专业上课。他只是偶尔给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做做演讲和报告,其他时间更多地是搞自己的研究。作自己地学问,在他看来,那些虚职只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拖累,有了这些地拖累,是搞不好科学研究的。他是数学专业出身,后来转投微电子,研究信新型半导体集成电路。后来集成电路成了产业化。他才最终投身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他曾带领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国内在这个领域。他无疑是专家中的专家。
赖先济很喜欢和学生交流,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们千奇百怪。天马行空的想法往往能够给他带来很好的启和灵感。
楚帅找到他,同他说起自己的构思地时候,他给予了充分地支持和帮助。一个大一新生,在这方面的造诣竟然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着实让赖先济教授欣喜了一番,他这样热心帮助楚帅,未尝没有将其当自己地弟子来培养的意思。
于是,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引导着楚帅将他地那个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到了目前能够达到的最优程度,基于那个模型的加密算法,正好达到加密标准要求。在赖先济看来,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已经相当难能可贵,连那些读了这么多年书的硕士生,博士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都非常罕见。
今天,楚帅又来找他了,并且称他将那个模型再次进行了优化,有了相当大的突破,这个加密算法,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赖先济当时看着楚帅那一脸兴奋的模样,心中却不由得暗自摇头,楚帅还是太过年轻啊,有着年轻人一贯的浮躁,有了一点点成绩,就开始找不找北,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竟然说自己的加密算法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能够说出这种话,就已经说明其本人之幼稚了。
也不能怪赖先济教授不相信楚帅,楚帅之前表现的实力,赖先济已经知道了,的确相当不错,但却还达不到他那种程度。那个模型赖先济自己熟悉得很,正是有了他的帮忙才能够达到那种程度,否则到现在楚帅都不知道能不能够将雏形建立起来。
所以,当楚帅说那些话的时候,赖先济根本没当回事,不过他也理解楚帅的心思,毕竟,他还年轻,当年自己也有过这种时候。
晚上都躺在床上了,赖先济突然又坐起来,因为他想起自己还没看楚帅今天送来的那个再次优化过后的模型。
虽然他并不相信楚帅的话,但并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