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拥钠腥坪茁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不停,再来一,前日已经在王府卖弄过了,今日再贩一次,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好词,好词,阁下可是大明潇湘记连号大掌柜淮左王动王静之?”一人问。肺活量真好,这么一长串报的蛮辛苦。
注:李白长诗自辩,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七四节 楚王问计】………
“正是。”
“在下黄州陈泽,字材栋,昔日曾闻静之大作,大雨落幽燕,气势雄浑,今日听君,把酒酹滔滔,胸襟开阔,更有如此截山裁雨,君之神飞不输于太白。”此人作礼。
“材栋兄过奖,一时兴起。”王动拱手回礼。
这时周围人开始小声议论,不知道的王动的,这会知道了,听过王动名声的,这会都睁大了眼。陈泽这声倒是把黄鹤楼的掌柜给召来了,刚才看到潇湘记程掌柜上来时,已经吩咐过了,好好招待,程掌柜没介绍所陪之客,他也就没问,这会听说是大掌柜王动,赶忙过来见礼,今日这酒水,他请了。同行应酬,平常的很,王动也没见惯,倒是非常客气的敬了掌柜一碗酒,不过,这个掌柜马上抓住了机会,问王动,潇湘记的酒精,可否卖点给黄鹤楼,王动当场答应,掌柜欢心不已。
其后,王动凭栏,陈泽也是凑了过去,两人站在黄鹤楼上,对涛涛长江,小声私聊,其他人则是在后面指指点点。
陈泽家也是做生意的,盐商,不过陈泽此人倒是个读书人,对于生意一道也是颇有研究,但以为是末技,只是两次科考落弟,他这个秀才慢慢失去了信心,这个信心不是对自己的学问,而是对科考入仕。加上燕王杀方孝孺,天下读书人为之一寒,陈泽这几年就是游历天下,准备着好好见识一下,然后回家安心做个商人。年前在京城,王动之名已经传开了,当时大家只是王动是淮左之人,奇怪的是,不闻于京师,反名动荆湘,等陈泽回家过年的时候,王动之名在勾栏里也能听到,那不用多说,王动作词曲,在那妓寮里红的很。生意人有生意人的敏锐,也有他们的消息渠道,特别陈家是做盐生意的,盐商之富可是甲天下的。漕帮的私盐,一只是这些漂白了的盐商重点打击的对象,但漕帮是江湖草莽,你能奈之多少,近来漕帮与潇湘记走的很近,特别是长沙府据传,众多富商成立了个三湘商行,推了一个叫王动的做大掌柜,陈家就对这事上心了,结果派人一查,此王动居然是个年轻的读书人,之前还已经坐稳了潇湘记的大掌柜,陈家还在想,只要不碰盐,三湘商行随他们去折腾。漕帮说句实话,陈家不放在眼里,但潇湘记的湘翁,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大明朝联号的酒肆客栈,独此一家。以张晋湘的目光和手段,能请王动当大掌柜,可见此人来头不小。陈泽也是以此得知了王动一些底细。这趟陈泽是到武昌来拜会楚王的,正式知会楚王,陈家年轻一代,有个新人出来走动了。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王动大陈泽两岁,不过陈泽倒两个孩子的爸爸了,王动还只是个单身汉。
谈起武昌府的生意,陈泽倒也不藏私,把知道的都对王动说了,原来这武昌府因地势,与那长沙一样,四通八达,特别是水道,也是众商云集。不过,这地面上生意最大的是盐茶,不过让王动吃惊的是,陈泽家传的生意,做的不错但他本人似乎并不看好。初次相交,王动也不便多问。不过接下来一聊行程,王动倒是要下黄州,陈也是过几天要回,约好同行。
临走的时候店里有人,把那词写好了,请王动过目,王动只是笑了笑,也没看,摆摆手就走开了,王动之声在武昌传开了。
每天都排的满满的,晚上,潇湘记,大殿下作东,宴请王动,作陪的只有文刀三这位长吏。酒过三巡,大殿下开口了,原来,楚王差他问计来了。
“静之兄,烷与静之兄,神交已久,一见更是如故,今日诚心寻策。”
“大殿下抬爱,受之有愧。”
“静之,大殿下之意,还请静之不吝赐教。”
“此话怎讲?”王动看着这两人。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文刀三开了口。
“文某随王爷多年,按理,早就应回京另迁,建文帝时本已有表奏,然时逢靖难,如今皇上对我也是宠信有加,王爷更是恩宠。”顿了一下,这些话是说给大殿下听的,下面的才是关键,“燕王登基后,继建文后手,削藩更是迅猛,王爷早不掌兵,这两年只是求神问丹,然皇上还是青眼有加,王爷日日寝食难安。昔日与静之一席话,知静之高才,经天纬地,入潇湘不过数月,长沙府潇湘记脱胎换骨,耳目一新,文某听得,整个长沙府城,酒肆一业,已为潇湘记吃的干干净净。静之谋事之潭州煤炉,碎屑般小号,数月累银千万。更有纵横制器,文某大胆预言,不出年余,军械生意静之探囊取物。”
这番话,说的王动全身冰凉,自己已经小心翼翼,周边之人,合作伙伴也是再三关照,没想到这楚王府已经把他的底摸的清清楚楚。转念一想,文刀三如此相告也是表示个诚意,看来这个好风水迷丹药的楚王,不是王动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是,楚王能累整个大明朝而不衰,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这第一任,当年可是朱元璋用来看京城西大门的将帅之材,不可能那么贪婪无厌,不可能那么愚笨粗俗的。搞笑的是,如此一能人,居然要向王动问计,难道他真的碰到了什么大困难,暂时又不能说,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静之,殿下的意思,以静之之见,王府应如何应对皇上。”
“殿下,王某有一事不明,如今皇上已有针对楚王之文诏?”
“现今没有明诏,然,暗潮汹涌,若等那诏书下来,孟烷怕是要去京城吃宫里的饭菜了。”
“呵呵,那容易了,事道佛,事黄白,不言兵,不问政,只说家事。”
殿下与文刀三乍一听一愣,细一想,好计。
事道佛不用多说,向皇帝表明,目前求长寿,实为胆小怕死之人。
事黄白,那是黄金白银,你贪钱好过你贪权,只要不过份,自家兄弟好说,天下钱财还不都是姓朱的。
不言兵,手上没的军队,怎么造反。
不问政,不结交朝中官员,没有朋党,皇上最放心。
只说家事,那就是只要开口,只说些朱姓家里的事情,让皇上时时知道,你是以朱家大业为重。
当下两人大喜,好计谋。
其实这两人过来是在昨天王动走了之后,与楚王商量多时的,本来楚王的意思不是要过来问计,毕竟才刚刚认识,虽然都折服于王动的才华,但这种大事,不是心腹,不能有半点风声的。楚王的意思是过来再摸摸底,能不能把王动收为已用。不过大殿下的意思是,以王动之才,你不示以诚心,若想收他,怕是很难。楚王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为人极为果断的,知道大殿下的话什么意思,于是吩咐两人便宜行事。既然如此,大殿下也就坦诚相待了。
楚王其实真的日日担心着,燕王已经开始削藩了,京各种消息都传了过来,自己虽然在管王族的宗人府还着右宗人一职,这个右宗人说好听是让你分担家族事务,说难听,是竖你的旗拿你当个小刀子。难呀!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七五节 游说陈泽】………
楚王府事毕,王动便想着尽快动身去黄州,他给足了王府面子,派人过去亶报了一下,次日离开武昌去黄州,王动到武昌是来巡店的,大家都知道,这会走了,到王府递个消息,王府觉得王动已经算是楚王府的人了,当下,又差人过来送礼,弄的王动又要准备谢辞。
这天时间是留下潇湘记和三湘客栈的,今日汉阳府武昌府潇湘记和三湘客栈管理的都过来了。王动开始给他们上课,这帮掌柜对王动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汉阳府的掌柜已经听过,但这次听来又有不同收获。
“皇上都说,民为贵君为次,潇湘记是要以人为本,对外,来的客官为,排第一,竭潇湘记之物产侍服客人,对内,潇湘记的伙计厨子是第一,生意是他们做出来的。日后,众位要多栽培手底下的伙计,凡有好的计谋,可载生意之费,可增生意之利,都要行赏。”
“人人都说,大河有水,小河满,潇湘记赚到银子了,诸位掌柜才有银子拿回家,王某在长沙府的时候,看到府里的老徐管事,以潇湘记为家,平时里一大半时间倒是在潇湘记,家倒成了个客栈,如此忠心的臣子,潇湘记也不会负了他,日后潇湘记掌柜做到老,请辞回家,潇湘记奉银照,病死,由潇湘记出钱打量。”
“前些个日子,有人问我,大掌柜,为何各地潇湘记都要整齐划一,不可便宜行事。他问话有对有错,潇湘记整齐划一的是规矩,是门面,是商号,但待人处理,可便宜行事。这话提的好,他觉察到了整齐划一和便宜行事,说明,他有想这些事。众位和手下伙计要多想多问,这样才能把生意做的更好。”
武昌府的程掌柜,那日在黄鹤楼可是威风,这故事已经他是亲历,成了他的压箱底之宝,对于同仁,他是亲随,对于外人,潇湘记大掌柜之才学,我可是亲见,虽然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背下那两词,不过没关系,不妨碍他找人写好装裱挂在潇湘记的雅间,本想让大掌柜亲赐墨宝的,结果一问小六子,才知,大掌柜平时很少写字,只能作罢。
当天,陈泽造访,王动在潇湘记设宴,两人约定明日一起去黄州,搭陈泽的便船。与陈泽一起交谈,王动感觉很舒服,与张浩一样,陈泽也是读书之人,见识更比张浩高出一筹,从生意上看,两人都是出身巨贾之家。两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张浩是被张晋湘领着去看世界,而陈泽是自己主动去看世界,高下之别自然不一样。
席间,陈泽先是问些诗文的东西,又谈起生意,最后又谈到了国家大事,这让王动有点意外,说句实话,回到大明朝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人和他谈过国家大事,接触的都是地方官,最后是藩王,国家大事与经济的重要性,王动太明白了,就这一点,他是费了很多口水才让张家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会陈泽居然谈起了国家